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四十一:撒拉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0:4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撒拉族标徽







撒拉族简介

    撒拉族,有人口8 7 6 9 7 人。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 拉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青 海、甘肃、新疆等州县。







    撒拉族聚居区位于青海 省东部的黄河沿岸,这里气 候温和,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适于小麦、青稞、 荞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及瓜果蔬菜的生长。“循化 椒”是驰名的土特产。

    撒拉族,早在元朝时,其先民——中亚撒玛尔罕人 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循化,后与周围的藏、回、汉、蒙 古等族长期相处,逐渐形成了后来的撒拉族。撒拉族自 称“撒拉尔”、“撒剌”、“沙剌”、“沙剌簇”、“ 萨拉”、“撒拉回”等是汉人对他们的称谓。新中国成 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撒拉族。   

    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 语支的乌古斯组。由于和邻近的汉、回、藏等族交往, 也吸收了不少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无文字,通汉文。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其生活习俗大体与回族相似 。

    撒拉族男子喜留胡子,头戴黑色或白色圆帽,身穿 白汗褡,青夹袄;妇女头戴盖头,喜佩耳环、手镯等金 银首饰。善于从事商业、园艺、采伐、制革等。在湍急 黄河激流上扳筏,尤为撒拉人的一手绝技。

袖筒里捏价   

    袖筒里捏价是撒拉人作买卖时秘密讨价还价的一种 方式。在撒拉族地区,做买卖的人并不把物品价格标出 来,而是双方都看了货以后,在袖筒里定价格,而且物 价可在一定的数字之内浮动。这种不用语言而在袖筒里 捏提头谈价钱,其目的加强隐秘性,以免旁人听见。撒 拉人袖筒里捏价,一般捏住食指表示一、十、一百、一 千、一万;捏住食、中二指,表示二、二十、二百、二 千、二万;再加无名指表示三、三十、三百、三千、三 万;再加上小指表示四、四十、四万、四千、四万;捏 住五指表示五、五十、五百、五千、五万;捏住拇指与 小指表示六、六十、六百、六千、六万;捏住拇指、食 指与中指表示七、七十、七百、七千、七万;拇指与食 指展开表示八、八十、八百、八千、八万;食指捏弯表 示九、九十、九百、九千、九万。双方讨价还价时,往 往手在袖筒里活动,而嘴中只说:“这个价,怎么样? ”直捏到双方合适为止。若双方捏的数字差距较大,就 各自做罢,另觅交易对象。

    过去,撒拉人冬穿皮袄,夏穿“(衤冬)”(长衫 ),袖子长且宽,在袖筒里讨价比较方便。随着经济生 活的发展,撒拉人的穿着逐渐改为制服或西服。即使有 人穿传统的皮袄,其袖子也不是太宽了。所以,今天不 少撒拉人捏价改在及襟、羊皮袄下如专事羊皮买卖的, 将羊皮往手上一盖,即进行交易。   

    这种较古老的捏价方式,在青海省的几个民族及西 北一些地区还非常流行。

饶有趣味的踢毽子   

    撒拉族民间体育活动很多,踢毽子是其中之一,为 男女青少年普遍喜爱。   撒拉族的毽子做法是:先准备一枚清代铜钱,然后 用一块布片裹住铜钱,将布头从钱孔中翻穿上来,再拿 几根鸡毛穿在钱孔中,用布头包好,拿线捆紧即可。还 有一种做法是:将一块铜钱大小的石头用布包好,再剪 一些鸡尾上的羽毛根,长约0 . 5 厘米,把一头拆开, 将其牢牢缝在包有石块的布中间,然后在另一头塞满鸡 毛,公鸡毛最好,但忌用鸡腰子上的毛。民间传说用了 以后家里的锅底会穿孔。

    撒拉族踢毽子的方式很多,难度大。最有代表性的 是一种技巧踢法。届时,先用猜手背的方法分开甲乙两 队,然后各队施展各种技巧踢毽,按踢的时间长短分胜 负。撒拉人踢毽子的技巧令人叹服,有的在大腿上踢, 有的用脚向里摆或向外摆踢,有的是用左右脚分别从身 子的后面踢上来。   

    在林边空地上,打麦场,闲暇时到处都可以见到撒 拉族男女青少年踢毽子,女孩尤喜此游戏。它可以锻炼 身体各部的灵活性,舒展肌肉,活动腿脚,既象舞蹈, 又似技巧表演。   

民间乐器——“口细”和“宰靠”

    “口细”是撒拉族保存至今的民间乐器,长不到0 . 5 厘米,重不到0 . 0 5 克,小巧玲珑,在各种乐器 中可能是体积最小的一种。

    “口细”的制作并不复杂:将一火柴杆粗的细铜( 或白银)制成马蹄形状,中嵌一片极薄级细的黄铜片, 尖端弯曲。含入口中靠舌尖拨动或夹在牙缝用指弹拨发 音,以收敛嘴唇的大小和吹气的强弱调节音量、掌握音 符。其音量极弱,即使隔门都很难听见。音符起伏、跳 动也不太大,但听起来却十分悠扬缠绵,如泣如诉,动 人心弦。

    “口细”是撒拉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乐器。尤其 是妇女更是爱不释手。在过去,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 撒拉人特别是妇女弹唱歌舞被视为非法,唯独吹弹“口 细”不受任何制约,并颂其美,民间对此有着这样的传 说。相传,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哈三、胡才,双双阵亡 于沙场,其母法蒂玛(先知的独生女)悲伤至极,哭得 嗓子哑了,泪水干了,便以“口细”代替,倾诉失子之 痛。所以,撒拉人吹弹“口细”非但不忌,反当“圣行 ”而遵行。   过去,撒拉族男人们常因徭役支差,扳筏经商,从 戎出征而远离家乡,妇女们牵肠挂肚,惦念不已。每当 深夜人静,妇女们便三五成群,不约而同相聚一起,尽 情吹弹“口细”,使满腔的忧愁、焦虑、思念。一泻而 出。随着岁月的推移,“口细”成为人们随身携带,聊 以自慰的伴侣。它以其悦耳动听的音质,倾诉着撒拉人 的喜怒哀乐。今天,“口细”还是 青年男女们倾吐爱 慕之情的主要媒介之一。

    “宰靠”(笛子)在撒拉族地区称“敲尔”。其制 作方法是:用一把粘性强的红泥土捏成两块喇叭花状的 凹片粘在一起。再在合缝处掏一小孔,用以吹气,两边 各掏几个按指音符的小眼,晾干即可吹奏。“宰靠”音 量大,不亚于竹笛,音质高亢、嘹亮、悠扬、清脆,多 为男青少年所吹奏。特别是在野外牧羊、田间劳作休息 时,高昂嘹亮的“宰靠”声往往使人浮想连翩,精神为 这一振。今天,撒拉族人民用这别具风格的民间乐器歌 颂幸福的生活和未来。   

优美动听的撒拉曲

    撒拉曲是撒拉族民间演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多用本 民族语言演唱,亦有用汉语演唱的。撒拉曲格调优美, 旋律动人、节奏明快、比喻贴切,有着深隽的意境及和 谐的声韵,深为广大撒拉族人民喜闻乐见。

    “玉尔”(情歌)是撒拉曲的一种,实际上是撒拉 人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一种传统情歌。从前,由于封建 礼教的禁锢,“玉尔”只能在田间、野外、磨房等背人 外唱,“玉尔”集中地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对婚姻自 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其表现手法中,大量运用了民歌 中的比兴。借物咏情,借物喻人。“玉尔”又多以四、 六、八句较多,每句又以五字居多,外加衬词,其节奏 短促而明快,旋律奔放且激昂。在语言上,“玉尔”歌 词优美,寓言深刻。“玉尔”中影响较大的有《巴西古 溜溜》、《撒拉赛巴祭》、《皇上阿吾尔》及《艳姑居 固毛》等。

    撒拉“花儿”是撒拉曲中的又一朵奇葩,它吸取了 回族宴席曲、藏族民歌、汉族俚歌小曲的精华,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音调高昂嘹亮,婉转悠扬 ,长于抒情。节奏自由而不松散,再加上用撒拉语作衬 句,更显得独树一帜,别有韵味。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0:42:34 | 只看该作者
撒拉族地区饮食

撒拉族饮食概况







    撒拉族的主食为小麦、青棵面,辅以豌豆面、荞麦面、马铃薯及各类蔬菜。肉食以牛、羊、鸡肉为主。严禁食用猪肉,忌食动物血液及自死动物和凶猛禽兽。撒拉族的面食通常做成馒头、烙饼、馄锅馍、面条、面片、拉面和搅团等。逢年过节和欢迎宾客时,则做传统清真食品油香、撒子、手抓羊肉、肉包、油炸蛋糕等各种小吃。日常饮料除清茶、奶茶和盖碗茶以外,还常喝麦茶和果叶茶。麦茶是将麦子、青稞、杏仁炒焙半焦捣碎后,加盐,以陶罐熬成,味道酷似咖啡,香甜可口。果叶茶是用晒干后炒成半焦的果树叶子制成,饮用别具风味。按照伊斯兰教义,撒拉族严禁饮酒,一般在撒拉族的筵席上不备酒。平时更无饮酒的习惯。

馄锅馍

    馄锅馍:在馄锅里烤制的一种馍。馄锅是圆形铸铁制品,分两半,上半为锅盖,下半为锅身,中间结合处有子母扣。做馄锅馍时,先将馄锅放在灶膛火堆里或烧红的热土里烤热,之后将和好的小麦面或青稞面团放进锅内,再将馄锅放入灶膛烘烤二十多分钟即可。这样烤制的馄锅馍颜色金黄,外层干脆,内层酥软,味道香甜可口。

搅团

    搅团:分一般搅团和油搅团两种。一般搅团用青稞面、豌豆面、荞麦面、玉米面做成。具体做法是将面均匀撒入开水锅中,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结团夹生,搅到粘稠状,盛入盘中,用勺子压扁,加上盐、醋等调味品即可食用。油搅团的做法是在锅中放少量水,烧开后撒面入锅,同时将食油倒入,用筷子搅拌,等面和油熟透后盛入碗里,用手抓着吃。油搅团一般都用麦子面做。

撒拉族三套碗席

    三套碗席是最具代表性的满族传统名宴,举世闻名的“满汉全席”就是在三套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三套碗席采用本地产上乘原料,如:鹿肉、飞龙、田鸡油等,用烧、烤、焖、炖、熘、炒等15种手法精心制作而成。整个席面由8款凉碟、3款大件、12款熘炒、汤烩菜,共计二十几道菜点组成。因席中主要菜点是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装而名为“三套碗”席。白肉血肠、黄金肉片、关东蒸鱼、小窝头等满族名菜点均包括在此席中。



撒拉族地区文艺

撒拉族民间文学

    撒拉族的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民谣、谚语等。神话有《阿腾其根·麻僧保》,叙述了青年猎手麻僧保力斩妖魔,为民除害的事迹。撒拉族最主要、最通俗的传说,是与“骆驼舞”相表里的族源传说。故事有《阿姑尕拉吉》、《阿娜云红姬》、《桃花姑娘》、《采赛尔》、《鸽子姑娘》、《青蛙给农夫当狮子》、《公道县长》等等,都是以人们对自由、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主题。

    《河州事变歌》和《韩二个》,则是两首民间叙事诗。前者追述了乾隆四十六年的苏四十三起义。后者颂扬了英雄化合物韩二个劈山引水及其在反清斗争中的业绩。童话和寓言,主要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撒拉族人民的善恶观、是非标准和道德规范。富有生活的哲理性和趣味性。许多童话和寓言都与动物相关联,如《狐狸和兔子》、《兔和狼》、《贪心狼》等。笑话作品如《馒头吓死人》、《聋子一家》、《愚人看镜》等,嘲笑、戏谑了贪生怕死的“财主”、又聋又哑而又自以为是的“聋子一家”和一群少见多怪的“愚人”,使人们从诙谐、幽默的笑声中,回味无穷。

撒拉族山歌与舞蹈

    撒拉山歌“花儿”则是一种汉语演唱的山歌,歌词一般为四句。受藏族的影响,其音调普遍带有颤音,婉转动听。  

  撒拉族最流行的舞蹈,是四人“骆驼舞”,一般在举行婚礼时表演,动作简单,节奏平缓。撤拉族唯一的乐器是“口弦”,一般用铜或银制,形似马蹄。为撒拉族妇女所钟爱。

优美动听的撒拉曲

    撒拉曲是撒拉族民间演唱的主要艺术形式,多用本 民族语言演唱,亦有用汉语演唱的。撒拉曲格调优美, 旋律动人、节奏明快、比喻贴切,有着深隽的意境及和 谐的声韵,深为广大撒拉族人民喜闻乐见。

    “玉尔”(情歌)是撒拉曲的一种,实际上是撒拉 人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一种传统情歌。从前,由于封建 礼教的禁锢,“玉尔”只能在田间、野外、磨房等背人 外唱,“玉尔”集中地反映了撒拉族青年男女对婚姻自 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其表现手法中,大量运用了民歌 中的比兴。借物咏情,借物喻人。“玉尔”又多以四、 六、八句较多,每句又以五字居多,外加衬词,其节奏 短促而明快,旋律奔放且激昂。在语言上,“玉尔”歌 词优美,寓言深刻。“玉尔”中影响较大的有《巴西古 溜溜》、《撒拉赛巴祭》、《皇上阿吾尔》及《艳姑居 固毛》等。

    撒拉“花儿”是撒拉曲中的又一朵奇葩,它吸取了 回族宴席曲、藏族民歌、汉族俚歌小曲的精华,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风格。其特点是:音调高昂嘹亮,婉转悠扬 ,长于抒情。节奏自由而不松散,再加上用撒拉语作衬 句,更显得独树一帜,别有韵味,成了撒拉族文学艺术 的主要组成部分。   “哈依勒”(号子)是撒拉曲的又一种形式。它是 撒拉族人民集体劳动时喊唱的劳动号子。其语言朴素简 单,旋律顿挫明快,节奏感较强,撒拉族人民进行拔草 、打碾、打墙、伐木、运木、打场等集体劳动时,都有 各自的号子。抒发了撒拉族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 激情,起到了鼓干劲、助兴致、提高劳动效率的作用。 较为著名的有《伐木号子》、《打场号子》、《打墙号 子》等。

撒拉族乐器——宰靠

    “宰靠”(笛子)在撒拉族地区称“敲尔”。其制 作方法是:用一把粘性强的红泥土捏成两块喇叭花状的 凹片粘在一起。再在合缝处掏一小孔,用以吹气,两边 各掏几个按指音符的小眼,晾干即可吹奏。“宰靠”音 量大,不亚于竹笛,音质高亢、嘹亮、悠扬、清脆,多 为男青少年所吹奏。特别是在野外牧羊、田间劳作休息 时,高昂嘹亮的“宰靠”声往往使人浮想连翩,精神为 这一振。今天,撒拉族人民用这别具风格的民间乐器歌 颂幸福的生活和未来。

撒拉族乐器——口细







    “口细”是撒拉族保存至今的民间乐器,长不到0 . 5 厘米,重不到0 . 0 5 克,小巧玲珑,在各种乐器 中可能是体积最小的一种。   

  “口细”的制作并不复杂:将一火柴杆粗的细铜( 或白银)制成马蹄形状,中嵌一片极薄级细的黄铜片, 尖端弯曲。含入口中靠舌尖拨动或夹在牙缝用指弹拨发 音,以收敛嘴唇的大小和吹气的强弱调节音量、掌握音 符。其音量极弱,即使隔门都很难听见。音符起伏、跳 动也不太大,但听起来却十分悠扬缠绵,如泣如诉,动 人心弦。

    “口细”是撒拉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乐器。尤其 是妇女更是爱不释手。在过去,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 撒拉人特别是妇女弹唱歌舞被视为非法,唯独吹弹“口 细”不受任何制约,并颂其美,民间对此有着这样的传 说。相传,先知穆罕默德的外孙哈三、胡才,双双阵亡 于沙场,其母法蒂玛(先知的独生女)悲伤至极,哭得 嗓子哑了,泪水干了,便以“口细”代替,倾诉失子之 痛。所以,撒拉人吹弹“口细”非但不忌,反当“圣行 ”而遵行。   过去,撒拉族男人们常因徭役支差,扳筏经商,从 戎出征而远离家乡,妇女们牵肠挂肚,惦念不已。每当 深夜人静,妇女们便三五成群,不约而同相聚一起,尽 情吹弹“口细”,使满腔的忧愁、焦虑、思念。一泻而 出。随着岁月的推移,“口细”成为人们随身携带,聊 以自慰的伴侣。它以其悦耳动听的音质,倾诉着撒拉人 的喜怒哀乐。今天,“口细”还是 青年男女们倾吐爱 慕之情的主要媒介之一。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10:43:08 | 只看该作者
撒拉族地区土特产

羊皮筏







    羊皮筏:撒拉、回、东乡、保安、土等民族的传统水上交通运输工具。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的黄河沿岸。其制法是编圆木棍为排,下栓数个、数十个皮囊即成。使用时皮囊在下,木排在上。可乘人,可载货。小的可载重二三吨,大的可载重10余吨。皮筏子按制作原料又可分为羊皮筏和牛皮筏。羊皮筏多用山羊皮制成。皮囊的制作方法是,将羊宰杀后,先去头,然后从颈口处取出肉、骨、内脏,剩下一张完整的皮子。将其放入水中浸泡数日,捞出曝晒一日,将毛刮净,灌入适量食盐、水和植物油,再次曝晒至外皮呈红褐即可。组筏时用口吹充气,扎好口便成。牛皮筏的制作与羊皮筏大体相同。皮筏子制作简单、结实耐用,而且重量轻,一个人便可背负搬移。甘肃大河家一带的撒拉族群众渡黄河时常乘坐牛皮筏。牛皮筏有大、小两种,大的用6个或8个牛皮袋并列串连而成,小的只用4个牛皮袋,均连成正方形,上面加绑横木。大筏可载20余人,小筏能载七八人。

撒拉族秘方“仁青甘露牙疼停”

    以撒拉族秘方而研制成功的“仁青甘露牙疼停”,由麝香、藏红花、只嘎尔、嘎布尔、芒间那宝、藏白芷、藏当归,青稞酒曲等11味天然药物组成。

  “仁青甘露牙疼停”对深层组织的强力穿透效果,可在几十秒钟内止住多种牙病引起的疼痛,根除牙周疾病。

  “仁青甘露牙疼停”消肿止痛、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等多种致病细菌感染;独特的透皮给药,无肝脏肾脏损伤,无胃肠刺激。

循化椒







    撒拉族的“循化椒”是驰名西北的土特产。“循椒”颗粒丰满,颜色鲜红,香味浓郁,是调味的佳品。“循辣”具有肉厚、油多、籽少、味香和耐贮存等特点,吃一口香辣满嘴,令人食欲大增。



撒拉族地区旅游

撒拉的街子

    街子,撒拉语称“阿勒提欧里”,意为“祖莹之地”。相传,在700年前,中亚撤马尔罕地方,居住着一个创建过英雄业绩的部落,他们是乌古斯撒鲁尔的一支。

    内有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因他们在部落中威望很高,便引起撒马尔罕国王的忌恨,千方百计设法陷害他们,决心要置他们于死地。兄弟二人得到先哲的启示,率领18个族人,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一罐清净的故乡水,装上一袋故乡土,还带了一本《古兰经》,毅然离开了撒马尔罕,向东进发,去寻找新的乐土。他们沿天山北路,经嘉峪关、凉州(武威)、宁夏,到秦州(天水),折而西返,然后辗转到达甘肃夏河的甘河滩。尕勒莽兄弟二人离开故乡时,又有45位同情者随后跟来,这些人经天山南路入青海,沿青海湖南岸向东南行进,终于在甘河滩与尕勒莽汇合。经过暂短休整后,他们牵着骆驼继续前进,通过循化的夕昌沟,上了奥土斯山。这时天色己晚,苍茫中突然走失了骆驼,他们赶快点起火把在山上寻找,直到天明(后人就把这个山坡叫“奥特贝纳赫”,意为“火坡”)。黎明时,他们眺望山下,啊!好一块地方:地势平坦,清流纵横,黄河奔腾,川道秀丽。大自然的美景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了。下坡后,发现失走的骆驼,静静地盘卧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之中,走近一看,骆驼已经化为白石。众人试量了这里的水、土,与他们所带的质色完全一样,认定这里是真主指点的归宿。当地至今尚存在的名胜古迹“骆驼泉”、“骆驼石”,盖源于这个传说故事。于是众人就在泉边搭起帐房,正式定居下来。尕勒莽、阿合莽去世后,撒拉族民众,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就在骆驼泉边各建了一座四面留窗不盖顶的拱北,成为“祖莹之地。”  












骆驼泉





    如果从撒拉族的文化中心这个意义上来讲,积石镇还算不上。在积石镇西边的街子才是他们的中心。这里有撒拉人的祖寺街子清真大寺,那是青海最著名的几个清真寺之一。

    这里还有证明撒拉人来历的骆驼泉。  在一汪碧澄清沏的泉水边,芦苇茂密,一峰白骆驼跪卧在花丛之中,据说那泉水本来就是从白驼嘴中吐出来的。撒拉人怀着一颗赤诚追求的心,来到骆驼泉边,追忆着他们祖先从那遥远的地方迁移而来,带来了老家的土、老家的《古兰经》,还有那神奇美妙的故事:  那是在700多年以前,在中亚的撒马尔罕有一个部落,是撒鲁尔人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其中有孕勒莽、阿哈莽弟兄二人,在教徒中很有威望,因此而遭到国王的嫉恨和迫害。弟兄二人决心离开这个地方,去寻觅幸福的乐园。他们与16个族人共同牵了一峰白骆驼,驮着《古兰经》、故乡的土和水向东出发了。他们走可17个月,与后边追随来的一些人汇合在一起,继续往前寻觅。一天傍晚,他们终于来到了今天的街子一带。暮色中走失了骆驼,他们点着火把四处寻找。那点火的山坡至今叫“奥特贝那赫”,意思是火坡;坡下山村叫“奥特贝那赫村”,意思是火村。黎明时节,他们找到了街子东边的沙子坡,所以把这坡叫作“唐古提”,意思是天亮了。街子清真寺: 街子清真寺,是青海第二大清真寺,它位于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城以西5公里的街子乡,为撒拉族的祖寺。它的南面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奥土斯山,北面是汹涌澎湃的黄河,四周田园阡陌,炊烟袅袅,杏红柳绿,果梨花香。这里交通方便,市场繁荣,真是人寿年丰的好地方。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旅游区





    循化旅游区位于自治县东北,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高4178米,山清水秀,数百种树木掩天蔽日,各种花草植物绿茵盖地,有人参、三七、贝母等名贵药材,还有大量的珍稀动物,有“高原西双版纳”之美称。山顶孟达天池,明媚恬静,飞流直下的瀑布,更添天池秀色。

    循化为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这里少数民族风情独特,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和撒拉族庭院可供参观。号称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植物自然保护区也在该县,那里山青水秀,气候温和,植物资源丰富,山顶有天池,是青海新近开辟的游览胜地。

    化为撒拉族自治县,撒拉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在青海独有的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这里少数民族风情独特,街子清真大寺、骆驼泉和撒拉族庭院可供参观,游人在此可感受循化撒拉族风情,品尝撒拉族风味餐。

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

    撒拉族的聚居地孟达林区是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为9544公顷,是一个山高沟深、树大林密、植物繁多、风景优美的原始自然林区,被人们称之为“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  

  孟达林区,地处巴颜喀拉山支脉西倾山东北边缘,地理上属于当蕊──五台山区。由于它独特的地形,迎接着夏季的东南季风,使含大量水汽的气流遇阻而上升,在林地上空形成降雨云,使林区获得较为充沛的雨水。高山深谷和天池形成的小盆地,使林区保持着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有机质丰富的生态环境,为植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林区有种子植物89种、301属、530多种,另有蕨类植物10种。孟达林区500多种植物中,有50多种植物是省内其他地区没有的。如生长迅速的温性针叶松、华山松、林质坚硬的辽东栎和高山建群树种巴山冷杉,还有钓樟、中华猕猴桃的同宗姐妹肆萼猕猴桃,熊猫喜吃的华秸竹等。

  孟达林区的药用植物有300多种,其中载入国家药典的有81种。较为名贵和稀有的药材有大叶三七、羽叶三七、贝母、何首乌、自首乌、大黄、羌活、蕤生、党参、玉竹、祖师麻、柴胡等。还有川赤芍、类叶升麻、乌头、远志、雨叶丁香、土三七、落新妇、龙胆、鬼血、莲子叶、山荷叶等常用药材,分布最多的是短尾淫羊藿和紫花穗米荠。   孟达林区可供观赏的珍奇植物不下百种。丁利、珍珠梅、太平花、玫瑰、海棠等等,早已种植于庭院和公园为人们所熟悉。而大量美丽多采的观赏植物,只有身临孟达林区才能欣赏到它们的千姿万态。有不同花色的各种杜鹃,有花瓣似绸的绿绒蒿和花型和如卵的黄花杓兰,还有花似悬铃的铃子草沙参和芳香扑鼻的山梅花,各种蔷薇、绣绒菊、忍冬和红瑞木等在林内林外到处可见。那些攀缘青杆直上树端的铁线山柳好比巨蟒缠身;造型奇特的铺地蜈蚣则是理想的盆景植物;别具风姿的射杆使人久久难忘;一片片柳兰和山丹丹更觉鲜艳动人。这一切使孟达自然保护区成为青海高原上的天然大花园。

  孟达林区还有猞猁、狍鹿、麝子、黄羊、石羊、狐狸、苏门羚(即四不象)和野猪等野生动物10多种,以及雪鸡、马鸡、雉等飞禽30多种。1973年放养在天池里的鲤鱼现在有的重达3.5-4公斤,另有鲫鱼、白鲢、狗鱼、湟鱼等多种鱼类。这些飞禽走兽和鱼类使林区生意盎然,景致迷人。  

  孟达林区的大森林中有一个风光绮丽的高原湖泊──天池。天池水面海拔2504米,面积近300亩,平均水深15米左右。池水清澈,水质甘美,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3 22:44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