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标徽

[url=http://pop.pcpop.com/p060806/0001557230.html][/url] 鄂温克族简介
鄂温克族,有人口2 6 3 1 5 人。主要聚居 鄂温克族,有人口2 6 3 1 5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 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其 他散居在陈巴尔虎旗、额尔古纳 左旗、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 兰屯市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 多与蒙古、达斡尔、汉、鄂伦春 等民族交错杂居。

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 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 原始森林和众多的江河湖泊。资源丰富、山河秀美。但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鄂温克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存 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聚居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陈巴尔虎 旗的鄂温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讷河县的鄂温克族从事 农业;居住在莫力达瓦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等地的鄂 温克族则以半农半猎为生;而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 温克族乡的鄂温克族还从事着传统的狩猎业。因为他们 狩猎时使用驯鹿,常被称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
“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 们”。过去是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 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新中国成立后根 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藏传佛教。 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 语支,分辉、伊敏河、莫尔格河、熬鲁古雅三种方言。 牧区通用蒙古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
尊老待客与敬火之俗
鄂温克族重礼好客,长幼之间恪守着严格的礼节。 无论何时何地,老人都受到普遍的尊重。听到长辈呼叫 时,必须立即站起来答应。吃饭时,必须老人动筷后晚 辈才能吃。年轻人遇到长辈,必须施礼问安、敬烟等, 如果是骑在马上,必须下马;有客临门,他们认为是家 里的喜事,必须热情相待。他们说:“外来的人不会背 着自己的房子,你出去同样不能背走你的家。如果不招 待外来的客人,你出门也没人照顾你。有火的屋才有人 进来,有枝的树才有鸟落。”所以,当你走进鄂温克牧 民的蒙古包时,主人准会给你端出香甜的奶茶,当你走 进鄂温克猎民的撮罗子时,你就会大饱口福,尝到鹿或 麋鹿的胸口肉、脊骨肉、肥肠及驯鹿奶等山珍野味。
鄂温克人敬火如神。无论在家中还是野外,均不用 有刃的东西拨火,不用水泼火,不能将污秽之物扔进火 中。吃肉、喝酒时也要先敬火。每年的1 2 月2 3 日, 牧区的鄂温克人还要举行祭火神仪式:在火位的正面放 一桌子,摆上多种供品。在火架的四周点上灯,挂上五 种彩色布条,火架里面用木条搭一个框,上放羊的胸骨 ,撒上羊油,然后将火点燃,把各种供品投入火中。与 此同时,主祭火神的妇女还要跪在火前,口中念叨着请 求火神宽恕这一年中家人对火的失礼之处。之后,全家 人向火磕头。祭火后3 天内禁止拨火、掏灰。他们之所 以如此敬重火,除了火在他们生产、生活中的 重大作 用外,还因为他们认为火的主人是神,每户的火主就是 自己的祖先,如果失去了火主,这户人家也就香火难续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