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大名著] 成功的收藏基于扎实的研究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9 07:4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素有收藏字画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国力日盛,此风越演越炽。但是,在我看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涉足于收藏之道,但有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对收藏的真谛缺少了解,甚至步入了误区。长此以往,这样的藏家是很难体会到收藏所带给我们的乐趣的。
   
不能把研究拒之门外
   
    收藏要注重研究已是老生常谈,但今天必须重提,反复提,因为这是收藏真正能够获得成功的前提。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把研究拒之门外。
   
    我身边就有一些人是这样。每次与他们交谈,除了告诉我最近又花钱收了几幅作品外,至于买来后怎么处置这些“宝贝”们就浑然不知了。据我观察,他们这些“宝贝”要不就束之高阁,要不就迅速易手。在这些人看来,花钱收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案头工作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干好任何事都需要有个了解、学习、研究的过程,何况没有更多定则的书画收藏。所以每看到一些连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基本情况都不太了解、却号称专收大师作品的所谓的收藏家,只能为那些寄存这些人家中的书画作品感到担忧,希望这些作品能早些“逃脱”这种窘境。
   
    前些日子,一个有三五年玩书画历史的北方藏家,居然花了30多万元买了一张很不开门的齐白石《花卉》,明眼人一看就知有问题。熟识他的人既为他惋惜,也很直白地说这是早晚的事。原来这位藏家一向买画都靠专家来掌眼,至于作品好坏连最基本的判断都没有。问他为什么搞收藏?他的回答也很直截了当:家里收些书画那才显得文化品位高。他还带有几分不满地说,这次都是那专家闹的,下次会另请高明。
   
    乍一听你会帮他骂那位专家不地道,可细细想来,这样的人能称为收藏者吗?明摆着这不是在收藏书画而是在赌。据说,这位收藏者这些年买画前很少自己亲眼看一看,只要专家说好,他就会斥资买。说他是在赌博并不为过。与赌场不同的是,他把赌注全放在那位专家身上,自己一点辨别能力都没有。这样把宝压在别人身上,买到假画也是在所难免的了。像这样喜好冒险的收藏者在现实生活中还真不少。
   
    收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著名画家也是一位十分高明的收藏家的黄胄,在《炎黄艺术馆藏品集》序言中讲过他收藏前人字画的缘起、过程,和他对收藏文物字画的基本看法:“我是学画的人,酷爱古代绘画。由于经常通过观摩古代绘画精品来摄取宝贵的营养,因而也养成了收藏,鉴赏古代文物的爱好。我感到逛书店、旧货摊,收藏文物字画,对认识、研究古代书画艺术有极大的帮助。对于传统艺术从无知到有知,从收藏到研究,就是一个不断加深了了解古代文物与古代文化丰富内涵的过程。”
   
    从收藏到研究,借鉴前人的艺术,是黄胄收藏的初衷,也是他始终不渝的收藏目标和原则。作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大师的黄胄尚且如此,我们作为后辈的收藏者更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最终能从一个收藏门外汉逐步变成略知一二者,随之又能精通一些专项收藏。这个过程尽管漫长、枯燥、但其中的乐趣也是旁人无法体会到的。
   
研究是收藏珍品的保证
   
    一说书画收藏,很多人就会不自觉地想到真假问题。众所周知,自从有收藏,真假问题也就应运而生。即便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还常听到一些人感叹:“谁能为我的藏品担保”?
   
    书画造假长期困扰着收藏者,而且因造假而对簿公堂的事也屡见不鲜。“谁能为我的藏品担保”?答案其实已有,那就是收藏者自己。前面提及的那位北方收藏家,就因把宝只押在专家的身上,最后钱没少花,假东西也收了不少。事实上,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在收藏时进行研究。如果作为藏家你不去亲自去研究,不去揭开这些藏品背后的所谓的故事,你的收藏就等同于赌博。反之,在收藏的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眼力会逐步提高。实践多了,时间久了,又有谁能轻易骗你掏钱买假货?
   
    几乎每一个收藏者都有收假东西的经历。尤其是刚涉足收藏领域的人。眼力、经验都不足,买进几件假东西是很正常的事。这在行内被称为花钱交学费。既然被称为学费,从某种角度说,这个费用是有必要掏的。但也需要清醒认识到,一次两次犯错误没什么可怕的,怕就怕你没有把教训转变成经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错误,这样的人我奉劝你还是远离收藏为妙。
   
研究是鉴定的基础
   
    前些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购《出师颂》,遭到众多质疑。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书画鉴定的现状。对那些一味听信专家、权威的人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专家眼力好坏是相对而言。实践是专家练眼的最好方式。毋庸置疑,由于现在条件好了,很多大专家才有了更多机会接触更多的珍品。从这一点来论,普通藏家是无法与专家相提并论的。但盲目相信权威肯定不可取的。前面提到的那位北方收藏者就因过分地相信权威,结果买了假货。同样,国家的一些文博机构也发生过因过分相信专家的眼力,花巨资买了假东西而苦不堪言的事。
   
    对艺术品存有争议的事时有发生。几年前最轰动书画界的当数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当时南方鉴定大家谢稚柳推崇此作品乃大千的精品之作,而以徐邦达为首的十几位北方鉴定专家却认为并不是大千所为。尽管此争议经过FY的裁决认定画作的确是赝品,但很多学者至今对此结论还不能认同。看来,专家们的眼力也是千差万别的,即便面对近现代书画作品专家也会存在分歧,就更不用说古代书画作品了。
   
    中国书画作假仍是当今我国书画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能否认,一些鉴定家在其中作祟。因此,书画收藏者和经营者必须清楚了解鉴定者的学术水平和识别真赝品的基本功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减少赝品对自己的危害。
   
    一件书画作品有专家说真有专家说假,可见鉴定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在最终结论上,可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但这么做就一定会万无一失吗?只能说准确度稍微高些,因为,有时候真理也在少数人身上。何况又有谁能够百分之一百确定专家的眼力?
   
    这么一说,“鉴定”这个词可不能随意使用。不管专家也好还是收藏者也罢,真能在片刻间就能把几可乱真的仿品、年代久远的旧品看好,不是件容易的事。在我看来,现今的鉴定体制倒不如改为研究体制,只有先研究了,才谈得上做鉴定。面对艺术品,大家都应该放下架子,不要急于给艺术品盖棺定论,也不能斗气,平心静气地好好看看这些有待于下定论的艺术品,好好查阅一下相关资料,经过一番严谨考证后再出结论。这样,那些没完没了的真假之争也许会少了许多。
   
艺术品拍卖会是学习研究艺术品收藏的好场所
   
    不知不觉间,国内艺术品拍卖会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这10多年,艺术品拍卖会从无到有,一直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这10多年,买家队伍也随着艺术品拍卖会的兴盛而渐渐壮大,以至于连海外艺术品拍卖公司也不敢忽视国内买家队伍。
   
    艺术品拍卖会也提供给我们难得的艺术交流的机会,每一次大型的艺术品拍卖会都汇集了行内的好多专家,经验丰富的藏家,以及众多的书画爱好者。大家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从中我们可以听取各种意见,吸取更多经验,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和眼力有所提高,在书画的研究和收藏方面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高品味的鉴赏。
   
    对于刚刚涉足收藏领域的新人来说,一定要把握拍卖会提供给我们的学习、研究机会。也正是因为有了艺术品拍卖,才让今天的收藏红红火火;也正因为艺术品拍卖,更多的人对艺术品有了更深的了解。艺术品拍卖会为公众提供了学习、研究的场所。如果没有艺术品拍卖,那些尘封角落里的珍品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5100

帖子

866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866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4-9 07:57:00 | 只看该作者
小心为妙。吃“软片”不容易。应学天津刘神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406

帖子

229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229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09-4-9 08: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4 06:08 ,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