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族民俗] 中华56民族之四十五:柯尔克孜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3:0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柯尔克孜族标徽







[url=http://pop.pcpop.com/p060807/0001566331.html][/url]柯尔克孜族简介

    柯尔克孜族,现有人 口1 4 1 5 4 9 人。主要 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 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 斯、昭苏、额敏等县。







    柯尔克孜族聚居的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 崇山峻岭,东南部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由融雪汇 集的克孜勒河、盖孜河、廓克沙尔自西向东流经境内。 高山周围与河流两岸是一片片丰美的草原,适宜畜牧业 生产。部分河谷盆地,还可以灌溉垦殖。柯尔克孜族就 是在这块土地上,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经 济生活。

    柯尔克孜族,汉代称为“坚昆”、“鬲昆”,南北 朝称为“结骨”、“契骨”,唐代称“黠戛斯”, 辽 金称“纥乞斯”,元代称“吉利吉思”。清代,沿用蒙 古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实厥语族 。分南北两种方言。自历史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后,开 始创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 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许多柯尔克孜族人已兼通维吾尔 语文和哈萨克语文。

    柯尔克孜族的文艺绚丽多彩。著名的民间史诗《玛 纳斯》,规模宏大,语言生动,被誉为民间文学中的奇 葩,在世界传统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柯尔克孜族 特有的弹拨乐器三弦琴“考姆兹”,音调和谐丰富;刺 绣、雕刻、织花,金银饰器等传统工艺,也有自己的特 色。每逢年节,柯尔克孜族就要举行各种文娱活动以示 庆祝。      

高山牧民的婚礼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分订婚和结婚两个步 骤。在订婚时,男方用一匹马驮着礼物前往女家,马头 上要扎一块洁白的棉花,以示订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 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区马头上的棉花由女方来扎,或 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表示同意亲事,预祝顺利。 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仪式主要在 女家进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亲友陪同下,带着礼 品前往新娘家。礼品包括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作整羊 煮熟;一只把五脏掏出,不剥皮烤熟,还要带上数十头 小牲畜。临近新娘家时,举行“叼羊”游戏,并借此机 会将那预先宰好的羊扔到新娘家门前。随后才被新娘家 的女眷们热情迎入。婚礼仪式开始前,女方的亲友群起 将新郎新娘双双绑在门口,这时,新郎的父兄要向这些 亲友赠送礼物,请求“释放”。婚礼正式开始,由男方 的一位长者用木棒将毡房天窗挑开,从天窗向外撒糖果 、点心等,客人纷纷争抢,以分享幸福。接着,新娘的 母亲要唱“送嫁歌”,还要举行“赛得河”,即让新婚 夫妇背对背坐下,每人头上蒙一口袋。众人用一只羊蹄 轮流在他们头上轻打一下,然后拉起来共同跳舞。之后 ,由阿訇主持典礼,念“尼卡罕”(结婚证词),给双 方分吃蘸盐水的馕,象征夫妻白头偕头,永不分离。第 二天,双方家长要举办传统的赛马、叼羊、摔跤等活动 ,以示祝贺。晚上,新娘来到嫂子家与新郎见面,这时 的毡房外挤满了宾客,人们奏起传统的民间乐器“库姆 孜”,跳起会面舞,唱起一曲曲喜庆的歌,直到深夜, 当讨得礼物,放新郎进入洞房后,才尽兴离去。第三天 ,新娘带着丰厚的嫁妆,随新郎回婆家,沿路每过一个 牧村,都要受到热情款待和祝福。回到新郎家的数日内 ,一对新人还会不断得到亲友的邀请,参加各种娱乐活 动,使他们处在长时间的新婚蜜月之中。







柯尔克孜青年的婚礼

奇妙的“库姆孜”琴

    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十分发达,遗产丰富,男女老 幼都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许多传说、故事、诗歌、民 歌等均由专门的民歌手、弹唱琴手等艺人代代相传。在 表演时,使用的最主要、最普遍的乐器是“库姆孜”。 民间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 也就是说,它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随时反映 着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故又有着“奇妙之口” 的美称。   

    “库姆孜”琴的琴型很多,达七八种。最古老的是 一种木制蒙革的三弦弹拨琴。经过改进的有全木制的三 弦弹拨琴“亚克其库姆孜”,木制铁三弦弹拨琴“帕米 尔库姆孜”,以及各种质地的四弦琴等。

    “库姆孜”历史悠久,琴声优美。据说,最早的这 种乐器叫“库吾孜”,意思是“美丽的乐器”,是用红 松制做的,形状与现在的大体相同,即头部椭圆形,根 部细而长。它既被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也被用来与称为 “多兀勒巴斯”的战鼓一起演奏战争进行曲,以鼓舞战 场上的士气。唐代,柯尔克孜族先民曾将这种乐器作为 贡品献给唐王朝。随后,唐朝又把它作为大唐乐器赠送 给日本国。1 3 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又把这种乐器传 到了巴达克山、克什米尔、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 可以认为,这是柯尔克孜族对中国和世界音乐宝库的一 大贡献。   

    如今,每当人们劳动之余或喜庆节日,称为“库姆 孜奇”的民间琴手,总会在牧民们的拥戴与欢笑声中, 弹起美妙的琴弦为人们的歌喉伴奏,表达柯尔克孜人民 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追姑娘   

    在新疆的畜牧业民族中,哈萨克族流行一种男骑手 在前面跑,女骑手在后面追的草原游戏“姑娘追”,而 柯尔克孜族有一种游戏却与之相反。叫“追姑娘”。它 主要流行于阿合奇和特克斯县等部分地区。通常是在喜 庆节日和牧民集会时举行。人们说,这是对小伙子是否 有男子汉的本事,称得上男子汉的检验。当然,它也是 柯尔克孜族青年男女寻找情侣,表达爱情的一种重要机 会和最佳方式。

    届时,每个部落或“阿寅勒”(村落)都要派出自 己的男女选手,并挑选最好的马供他们骑。但马的选择 必须向双方保密。比赛开始,男女选择好对手。共同向 前方二三百米外的指定地点并辔行进。一路上,小伙子 可尽情对姑娘挑逗,讲俏皮话,当然,也可以表白自己 的求爱愿望,甚至可以求婚。这时,姑娘既不能对小伙 子的挑逗恼怒,也不会对他的求婚表态。如果真的喜欢 这位青年,也可以示意。如果在回来的路上追得上,婚 事可以商量,到达指定地点后,姑娘要立即调转马头, 疾速回跑,小伙子也随之扬起马鞭,紧追不舍。为了拉 大距离,有的姑娘在起跑时,故意向小伙子的马抽一鞭 ,使对方的起跑出现片刻迟缓。一路上,两匹马风驰电 掣,竞相奔跑,场边的观众,也不断发出阵阵“加油! 加油!”的喧闹声。到达终点时,如果小伙子追上姑娘 ,可以在众人面前搂一下或抚摸一下姑娘,或扯起姑娘 的衣角,以表示自己取得了男子汉的胜利。如果没有追 上,不仅会视为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还会失去姑娘的 好感,最后还要代替所在部落或“阿寅勒”向姑娘颁发 奖品。当然,这种比赛一般总是男子取胜的多、输的机 会少,从而对广大寻求幸福的青年男女,始终展示着无 限的诱惑力。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3:04:41 | 只看该作者
精美的壁挂工艺

    走进柯尔克孜族牧民的毡房,周边围墙上一张张极 富民族特色的精美壁挂,首先会给客人带来一种强烈的 美感,似乎置身于一座小巧的艺术殿堂。

    壁挂,是柯尔克孜族家庭的一种必备的装饰,也是 一种民族手工艺品。形状多为长方形,有大有小,一般 宽约1 . 2 米至3 米,长约1 . 2 米到2 . 5 米之间。 壁挂多用紫红色或大红

色的平绒做底面,黑色平绒做边 ,在下沿的边芯相接处,吊坠有金黄色丝穗。除壁挂中 心的整体图案外,在左右和下方的宽阔黑绒边上,则是 妇女们用双手以刺绣、贴绣、扎绣和镶坠等方法,构制 出一层层结构严谨、色彩对比强烈、纹样优美的图案。 这些图案,主要表现为:变形的山峰、飞溅的水花、翻 腾的云浪、飘香的花卉、绿茵的牧草和卷曲的枝蔓等等 。

    妇女们绣制壁挂,也是一种十分投入的艺术创作。 为了使作品更具魅力,显示自己的艺术才能,一件壁挂 往往要绣几个月,有的要达半年以上。对姑娘们来说, 壁挂也是贵重的嫁妆,结婚前要早做准备。而小伙子们 往往会以壁挂绣制手艺的精美程度,来做为自己选择新 娘的一个重要条件。







刺绣



柯尔克孜族地区饮食

奶制品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多来源于牲畜,饮用的通常是羊奶、牛奶、马奶、酸奶(阿依然)、奶皮(卡依玛克)等,其他的奶制品还有奶油(萨勒玛依)、浓酸奶(朱拉特)、稀酸奶(恰拉普)、稀奶油(朱安玛依)、奶饴(库鲁特)、“阿克”(奶皮与酸奶合在一起搅拌而成的一种食品)等。茶是柯尔克孜族不可缺少的饮料。他们喜欢砖茶,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奶茶是常用的饮料,其作法是先把茶叶放在水壶里煮沸,再加入些奶子和食盐,就可以饮了。

柯尔克孜族美食







    柯尔克孜族亦饮用小米或麦子做的“包扎”(一种含有酒精的饮料)。他们喜吃用牛羊乳制成的“库如特”,这种食品味道很酸,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和脂肪,有助消化。肉食品有羊肉、牛肉、马肉、骆驼肉等;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手抓羊肉(炖肉),烤肉(卡瓦普)、灌肺(库衣安吾普阔)、灌肠(卡仁)、炒肉(卡瓦普)、肉菜(加尔阔普)、肉汤(骚尔泡)等,其中以手抓羊肉最为常见,也是招待客人的珍品。此外,还有面食品,如馕、稀面条(苏衣卡土)、奶皮面片(缺普)、肉片面条、“加尔玛”(用青稞发酵作成的饮料)、“乌麻什”(用麦面或青稞面作成的稀粥)、油饼(库依玛克)、油果(包尔骚)、锟饨(巧奇巴拉)、奶油甜米饭(西仁古鲁西)等,其中以“纳仁”和“西仁古鲁西”最为名贵,是招待客人的上品。在饮食上,柯尔克孜族也受了汉、维吾尔等族的影响,如凉面、油塔子、包子、抓饭、炒菜等就是从他们那儿学来的。

柯尔克孜族――饮食

    柯尔克孜族牧民的饮食主要为畜产品,并受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肉食有手抓羊肉、烤肉(卡瓦普)、灌肺(库衣安吾普阔)、灌肠(卡仁)、炒肉(库尔达克)、肉菜(加尔阔普)、肉肠(“骚尔泡”)等,其中以手抓羊肉最为常见。农业区的柯尔克孜族人的食物有馕、锅贴、烤酥、汤面条、奶皮面片、“乌麻什”(用麦面或青稞面做成的稀粥)、“库依玛克”(油饼)、“包尔骚”(油馃)、“巧巴拉”(馄饨)、“西仁古鲁西”(奶油甜米饭)等,用羊肉片、土豆、洋葱、胡萝卜拌以面条,用手抓食的“纳仁”,是柯尔克孜族用来招待客人的佳肴。乳品有马奶、牛奶、奶皮、奶油、酸奶、浓酸奶、稀酸奶、稀奶油、奶酪等。同新疆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奶茶是柯尔克孜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料。用小麦、青稞、包谷等酿制而成的“包扎”酒,酸甜可口,更兼具去寒补血、开胃消食之功用;其民族风味饮料还有“牙尔玛”,用麦子或糜子制成。

    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忌食猪、狗、骡、驴肉和未经宰杀而死亡的畜肉。

    哈萨克族的奶制品主要由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酿成。他们的谚语说:"奶子是哈萨克的粮食",可见奶制品在哈萨克族饮食中的分量。奶制品的种类主要有鲜奶子、酸奶子、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酥油、酥酪、奶糕、马奶酒等等。其中马奶酒是哈萨克牧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必不可少的饮品。

    柯尔克孜族吃饭用手、刀、匙,灶具主要是用来做饭的铁锅、架锅的三角架和烧制奶茶的铜壶;餐具多是木制,木碗、木盘、木勺上则雕绘有各色图案。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3:05:11 | 只看该作者

柯尔克孜族地区文艺

柯尔克孜族的舞蹈艺术







    柯尔克孜族的舞蹈艺术,是紧紧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通过优美的舞姿,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种种姿势就展现在世人面前了。如《劳动舞》、《扞毡舞》、《挤奶舞》等。也有《双人舞》,是表现青年男女相亲相爱的。

活着的史诗 活着的荷马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及“玛纳斯奇”

    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我国民间三大史诗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民间文学艺术的奇葩。玛纳斯既是整部史诗的统称,也是第一部的名称和第一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史诗包容了柯尔克孜族古代历史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千百年来的口耳相传过程中,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世代代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精神文化遗产一一融入这部史诗之中。使它成为柯尔克孜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语言、哲学、宗教、美学、军事、医学、习俗的百科全书。史诗篇幅浩瀚,规模宏伟,仅居素甫·玛玛依一个人演唱的内容就长达23.2万余行,相当于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的14倍。  

  史诗《玛纳斯》流传的地区很广,有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地方,就有《玛纳斯》流传。除了我国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以外,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也有《玛纳斯》流传,就目前所搜集发现的变体中,最有影响的要属我国著名“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变体,艾什玛特·玛买特演唱的变体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著名“玛纳斯奇”萨额木拜·奥诺孜和萨雅克·卡拉拉耶夫的变体。特别是阿合奇县著名“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老人,在传承《玛纳斯》过程中的大量具有新意的再创造,使史诗更加完美,因而被中外学者誉为当代活着的荷马。  

  我国目前出版的柯尔克孜文史诗《玛纳斯》是根据我国著名《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的唱本整理出版的。整部史诗由八部组成。

柯尔克孜族――文学

    柯尔克孜族的文学遗产主要是民间文学,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不拘,以史诗、叙事诗、神话诗、传说、故事、寓言、民歌、谚语等为载体,依靠口头传唱而流传至今。

    史诗和叙事诗以其篇幅繁多、内容丰富、韵律和谐而在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史诗有《玛纳斯》,叙事诗主要有《库尔曼别克》、《巴额什》、《考卓加什》、《托勒托依》、《玛玛克与绍波克》、《江额里木尔扎》等20多部。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部规模宏伟、色彩瑰丽的英雄史诗。它与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并称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玛纳斯》共分8部,21万多行,240多万字,每部都以该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史诗叙述了柯尔克孜族古代英雄玛纳斯祖孙八代抵御外侮、维护人民幸福生活的英勇业绩。《玛纳斯》不仅是柯尔克孜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因其广涉柯尔克孜族语言、历史、民俗、宗教、哲学、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堪称柯尔克孜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过去,在近千年的流传过程中,《玛纳斯》没有文字记载,更未著录成书,全凭无数民间歌手“玛纳斯奇”口耳相授而世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著名的“玛纳斯奇”居素甫·玛玛依诵唱的当今最为完整、水准最高、最具权威性的8部《玛纳斯》已全部记录成帙、整理出版。《玛纳斯》的记录出版,推翻了中国没有史诗的谬论,打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傲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玛玛依也因此被《玛纳斯》研究专家誉为柯尔克孜族的“当代荷马”。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在柯尔克孜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柯尔克孜族民歌一般可以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类。传统民歌有劳动歌、习俗歌、情歌等,是历代柯尔克孜族人民生活实践的真实写照。顾名思义,劳动歌以劳动生产为主题,如《守圈歌》、《牧马歌》、《放羊歌》、《放骆驼歌》等,以其豪放不羁的节律和流畅晓白的歌词,寄托了柯尔克孜族人民对劳动、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习俗歌反映了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包含了生死婚嫁、迎宾送客、嬉戏玩耍等广泛的内容,主要有《摇篮歌》、《劝嫁歌》、《结婚歌》、《迎宾歌》、《离别歌》、《游戏歌》、《悼亡歌》等。传统民歌和新民歌当中都有情歌,前者凄婉低沉,后者柔美欢快,新旧社会婚姻制度的巨大变化反映无余。解放以来,柯尔克孜族人民以其纯朴敦厚的思想感情,创作出大量以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歌颂祖国、歌颂新生活等反映时代精神为主题的新民歌,这是柯尔克孜族民间文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柯尔克孜族的其他民间文学形式还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谚语、谜语等。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4-15 13:05:45 | 只看该作者

柯尔克孜族地区土特产

柯尔克孜族――乐器







    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十分发达,遗产丰富,男女老幼都有着很高的音乐天赋。许多传说、故事、诗歌、民歌等均由专门的民歌手、弹唱琴手等艺人代代相传。在表演时,使用的最主要、最普遍的乐器是“库姆孜”。民间有句谚语:“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也就是说,它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随时反映着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故又有着“奇妙之口”的美称。    

    “库姆孜”琴的琴型很多,达七八种。最古老的是一种木制蒙革的三弦弹拨琴。经过改进的有全木制的三弦弹拨琴“亚克其库姆孜”,木制铁三弦弹拨琴“帕米尔库姆孜”,以及各种质地的四弦琴等。

    “库姆孜”历史悠久,琴声优美。据说,最早的这种乐器叫“库吾孜”,意思是“美丽的乐器”,是用红松制做的,形状与现在的大体相同,即头部椭圆形,根部细而长。它既被用来演奏民间音乐,也被用来与称为“多兀勒巴斯”的战鼓一起演奏战争进行曲,以鼓舞战场上的士气。唐代,柯尔克孜族先民曾将这种乐器作为贡品献给唐王朝。随后,唐朝又把它作为大唐乐器赠送给日本国。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又把这种乐器传到了巴达克山、克什米尔、中亚、波斯、阿拉伯等地。可以认为,这是柯尔克孜族对中国和世界音乐宝库的一大贡献。

    如今,每当人们劳动之余或喜庆节日,称为“库姆孜奇”的民间琴手,总会在牧民们的拥戴与欢笑声中,弹起美妙的琴弦为人们的歌喉伴奏,表达柯尔克孜人民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柯尔克孜族地区旅游

滑雪板

    滑雪板是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的古代柯尔克孜人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汉文史籍称之为“木马”。《通典·拔悉弥》在介绍与他们相邻的拔悉弥人的木马时说得比较详细:“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其状似盾而头高,其下以马皮顺毛皮之,令毛著雪而滑,如著木屐,缚之足下。若下阪,走过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杖刺地而走,如船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这种木马与今天的滑雪板基本相同。

柯尔克孜族交通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柯尔克孜人,以牦牛作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它运载的货物像小船一样多,故被誉为“高原之舟”。牦牛浑身上下长着长毛,特别是脖子、前后腿和尾巴,毛长可达尺余。它爬雪山,过冰川,翻大坂,都如履平地。它负重长途跋涉,不出汗,不气喘;它适应性强,尤其耐寒,不怕风雪,十分适应高原气候。

柯尔克孜族旅游





    柯尔克孜族多住用红柳、毛毡做成的圆形毡房和平顶土房。饮食以肉食、乳制品和面米细粮为主。这里的驼皮碗、驼皮壶、驼皮桶等驼皮制品以及美观大方的壁挂造型奇特、匠心独具,都是很有收藏价值的手工艺品。  

    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悠扬动听,气势雄浑,柯尔克孜人在节庆聚会时都会弹唱他们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玛纳斯》与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它通过描写柯尔克孜族在实现民族统一和独立过程中长期壮烈的斗争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反映了柯尔克孜――这个草原游牧民族追求自由的伟大的智慧和坚强的决心。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婚礼期间要举行赛马、叼羊、摔跤等各种娱乐活动,让人们处在长时间的新婚喜悦之中。“叼羊”是驯马高手间赛马争抢羊羔的骑术比赛,惊险刺激,深受广大牧民喜爱。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5#
发表于 2009-4-15 20:08:4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柯尔克孜族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9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创作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灌水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幽默大师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

QQ
6#
发表于 2009-4-16 11:29:52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26 15:46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