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在他的赤壁怀古里只提“羽扇纶巾”并没有提到诸葛亮,那么这个“羽扇纶巾”是谁呢?
一解:雄姿英发肯定是写周瑜的了,羽扇是谁的先不说,纶巾直得商绰,汉代等级观念极强,士大夫着冠有着严格的等级,那么大的一个战役周瑜带纶巾的可能性很小(周可是极好面子的帅哥呀),
词里写的是周瑜在谈笑间打个大胜仗的,当时孙权不在前线,大战开启,周不可能与自己的手下谈笑,能与之谈笑者唯有小乔.
女眷与行伍之中多有不便,故女扮男装,着一小书僮服装陪周瑜一起观战.而羽扇就不用太多考查了,军令已下,大军出发,用来表示智慧的扇子让小乔拿一会也是可以的,
以此,纶巾应是小乔.
二解:《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为何与《三国演义》中的大不相同?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丑化周瑜严重扭曲历史造成的。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而《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为了抬高诸葛亮,故意贬低周瑜,把周瑜丑化成一个狭隘嫉妒的小人,是严重违背历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应该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以此,纶巾应没诸葛亮什么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