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7|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成吉思汗(世界上最权威的成吉思汗传记版本)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书简介】

    本书不仅详细解读了成吉思汗从家世、童年、征战,直至逝世的全部历史,还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地理、军事、谋略等各方面的知识描绘。既表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又有使人身临其境的景物描写;既有简略清晰的铺叙,又有绘声绘色的人物对话,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一幅起伏曲折,充满立体感的历史画卷,为我们展现了这位“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英雄人物的震撼人心的一生。

第一部分祖先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亚的一个地形十分复杂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北部是雄伟起伏的山峦,有阿尔泰山、萨彦岭、杭爱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兴安岭。这些山峦海拔一般都高达2000米,山上大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只不过是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的延伸。

第二部分成吉思汗的一生

    在蒙古历史上,像也速该把阿秃儿那样死后获得显赫声名的人简直寥若晨星。他是成吉思汗的父亲,因而成吉思汗的荣光也反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也速该把阿秃儿一生坎坷,生不逢时。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2:4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祖先

苍狼和白鹿的后裔(1)

苍狼和白鹿的后裔(2)

天上来客

孛端察儿的功劳(1)

孛端察儿的功劳(1)

第二部分成吉思汗的一生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1)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2)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3)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4)

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1)

也速该之夺取诃额仑夫人(2)

成吉思汗的童年(1)

成吉思汗的童年(2)

成吉思汗的童年(3)

孤儿(1)

孤儿(2)

孤儿(3)

孤儿(4)

成吉思汗童年杀弟(1)

成吉思汗童年杀弟(2)

成吉思汗之被擒(1)

成吉思汗之被擒(2)

成吉思汗之越狱(1)

成吉思汗之越狱(2)

成吉思汗之越狱(3)

成吉思汗之越狱(4)

成吉思汗之越狱(5)

成吉思汗之越狱(6)

成吉思汗之婚姻

黑貂皮袄(1)

黑貂皮袄(2)

孛儿帖之被掳掠(1)

孛儿帖之被掳掠(2)

孛儿帖之被掳掠(3)

成吉思汗夺回孛儿帖(1)

成吉思汗夺回孛儿帖(2)

成吉思汗夺回孛儿帖(3)

成吉思汗夺回孛儿帖(4)

成吉思汗夺回孛儿帖(5)

兼夜而行与两部落的分手(1)

兼夜而行与两部落的分手(2)

兼夜而行与两部落的分手(3)

蒙古人之王成吉思汗(1)

蒙古人之王成吉思汗(2)

蒙古人之王成吉思汗(3)

鼎烹战俘(1)

鼎烹战俘(2)

宴会后的冲突

脱斡邻勒绝处逢生

成吉思汗助金讨伐塔塔儿部(1)

成吉思汗助金讨伐塔塔儿部(2)

成吉思汗助金讨伐塔塔儿部(3)

成吉思汗助金讨伐塔塔儿部(4)

深山突袭(1)

深山突袭(2)

成吉思汗胸怀博大

对立汗与暴风雨中的大战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3:3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分祖先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亚的一个地形十分复杂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北部是雄伟起伏的山峦,有阿尔泰山、萨彦岭、杭爱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兴安岭。这些山峦海拔一般都高达2000米,山上大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只不过是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的延伸。

苍狼和白鹿的后裔(1)

  这个故事发生在北亚的一个地形十分复杂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北部是雄伟起伏的山峦,有阿尔泰山、萨彦岭、杭爱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兴安岭。这些山峦海拔一般都高达2000米,山上大都布满了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只不过是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的延伸。同西伯利亚泰加森林一样,在这里,山的北坡上多是高大而耐寒的落叶松,南坡上多是一般的松树。这种亚高山森林一直延伸到海拔1900米甚至2200米高处。森林以下则是湿润的山坡和幽深的峡谷。在这种山坡上和峡谷里,生长着许多潇洒的雪松。再往下,在河流的两岸,人们可以看到挺拔的杨树、美丽的松树和轻盈的柳树,它们像是沿岸给河水送行,一直送到辽阔的草原中心方才止步。

  这个地区的牧场从山麓开始伸展开去,牧草特别丰美。但是,越是往南,由于戈壁地区风色的影响,随着土质的不同,这种亚高山牧场就逐渐演变成了布满百合科植物、苦艾和狗牙根草的草原。在这个草原上,狗牙根草是牲畜最喜欢吃的牧草。春暖时节,一望无际的草原宛如宽广的绿毯,曾引起过无数歌颂英雄业绩的抒情诗人的倾心赞叹。春天过去,夏天来临。6月时,草原上缀满鲜花,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一直持续到7月中旬。7月中旬以后,酷热的风掠过草原,一扫满地的碧绿,整个草原顿时一片枯黄。

  由此可见,在这里,草原的"微笑"为时并不长。10月开始,冬天来临,暴风雪肆虐无忌。从11月开始,坚冰在地,水竭不流,溪流上下,顿失滔滔。直到4月,地气转暖,流澌始漂。在这严寒的冬季,整个蒙古地面只不过是朔风凛冽的西伯利亚地区的一部分。而从7月中旬起,酷热的气候又使蒙古地面变成了亚洲撒哈拉的一部分:草原在烈日下颤抖,烈日在空中燃烧;而每天中午时分,则又必遭到暴风雨的突然袭击?。所以,蒙古四季气温变化颇大:在库伦,即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冬天最低气温为摄氏-42?6℃,夏季最高气温则高达摄氏38?2℃。此外,无论是在春夏还是在秋冬,无论是在山区还是在草原,狂风常常会从天而降,其风力之强劲几乎可以把人从马上掀下来。蒙古人之所以成为古代强悍的种族,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在这种恶劣的气候中,在这片充满风险的土地上千锤百炼出来的。只有具有强健的不易被摧毁的体魄的人,才能在这种气候变化无常的条件下生存下去。这些森林狩猎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即在森林的边缘地带以狩猎为生的民族和在大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的粗犷形象是:低低的鼻梁,高高的颧骨,肤色深棕,目光犀利,胸廓坚实,虎背熊腰,关节粗大,双腿罗圈(因常年骑马所致)。他们的马匹并不高大,而且鬃毛蓬乱,但却像他们一样粗暴和耐劳。此等之马,此等之人,天生不惧风暴雨雪的袭击,不畏卷着热沙的狂风的扫荡,天生善于北登林木森森的群山,南越滴水不见的戈壁,天生要驰骋奔突,与草原和森林的动物图腾--鹿和狼竞技争先。

  狼和鹿!从那些有趣的铜质徽章和小塑像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狼和鹿的形象。从西伯利亚中部的米努辛斯克到古代中国边境的河套鄂尔多斯地区,这种徽章和小塑像突出代表了公元前7世纪到中世纪中期北亚人民的艺术特点。蒙古人的传说和突厥人的传说(前者很可能是从后者而来)不正是把狼和鹿看成是他们的共同祖先吗?蒙古人在成为草原游牧民族以前,起初是森林狩猎民族。据说,在北方,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名叫额儿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个山洞。一天,一只苍狼,更确切地说是一只青色的狼(孛儿帖赤那),从这个山洞里走出来。后来这只狼碰到了一只作为它未来的伴侣的牝鹿(豁埃马兰勒),双双跑到了后来的蒙古国土。据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说,这只狼和这只鹿从贝加尔湖(腾汲思海)来到斡难河之源--不儿罕山(圣山),即今之肯特山脉,定居下来。这里是圣地。此山脉海拔高达2800米,山顶是光秃秃的花冈岩石和片麻岩石,蒙古人的至高无上的神长生天就住在这山顶上。山顶以下是稠密的森林。后来,成吉思汗一生中每当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头,就来此登上圣山,拜倒在长生天下,求长生天保佑他度过难关和取得成功?。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4:20 | 只看该作者
苍狼和白鹿的后裔(2)

        所以,肯特山似乎可以说是蒙古命运的主宰。此山脉将此地分为两个地区,北面是森林地区(泰加森林的延伸),南面是草原地区(草原地区以南是荒凉的戈壁滩)。至于那只狼和那只鹿在其源头定居下来的斡难河,则是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过渡性河流。它的上游地区是泰加森林地区,它的下游是草原地区。草原上的河床是粘土和沙土,河水时而枯竭,时而泛滥。河的两岸牧草丰美,最宜放牧。那只苍狼和那只白鹿在上天安排的这个地方相爱,生下一个儿子名叫巴塔赤罕。巴塔赤罕就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祖先。

  关于巴塔赤罕的后裔,有关史书罗列了一大串人名,显得枯燥而乏味,尽管这些人名有时也反射出奇异的色彩。例如,在名单上有个名叫也客你敦的人,意即"巨眼",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库克罗普斯?。关于也客你敦的情况,史书上毫无记载,因而无从得知。跳过也客你敦以后的几代,我们似乎才找到了一点头绪。脱罗豁勒真伯颜生都蛙锁豁儿和朵奔篾儿干。从朵奔篾儿干起,我们才发现成吉思汗祖先各代相传的情况。

  一天,都蛙锁豁儿兄弟二人来到不儿罕山,即上文提到的肯特山。他们猱升登山,上山后往下一看,见山下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名叫统格黎克溪,乃鄂尔浑河之支流。此时沿统格黎克溪正走来一群人。都蛙锁豁儿对其弟朵奔篾儿干说:

  "兄弟,我见那徙来之百姓中,在一帐舆前座,有一美貌女子。倘若她尚未嫁人,我可去为你说亲。"??

  都蛙锁豁儿所见不错,那车中确有一女子,名叫阿兰豁阿。阿兰豁阿出身富门,属豁里秃马惕森林狩猎部落人。豁里秃马惕人在贝加尔湖以西以狩猎为生。他的父亲豁里剌儿台同部落里的其他的人不和,一气之下离开家乡,携带貂皮等财物和家眷来到这不儿罕山谋生。恰遇都蛙锁豁儿来提亲,便满口答应,因为他认为,这是他争取得到此地人容纳的天赐良机。就这样,朵奔篾儿干娶了美人阿兰。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5#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5:08 | 只看该作者
天上来客

  狼和鹿的传说是非常有趣的,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这一传说向我们证实了这样一点,那就是,既然狼是蒙古人的祖先,那么原始蒙古人就必然是生活在森林里的森林狩猎人,至少也是生活在森林与草原交界处的狩猎人。此外还应该指出一点,对于传说中的那个时代的情况,蒙古的古代歌颂英雄业绩的诗人们也只描述过狩猎的情景,从未提及畜牧事。朵奔篾儿干的经历就是如此。他娶阿兰豁阿为妻以后,仍一如既往地从事狩猎。

  有一天,朵奔篾儿干正在脱豁察黑山上打猎,忽然发现了兀良哈惕部的一个人。这个人猎获了一只三岁的鹿。他将鹿剖开,割下鹿的肋骨和内脏,正在那里烘烤鹿肉。朵奔篾儿干走上前去,粗声粗气地对他说:

  "朋友,给我一块肉!"

  听到这种带命令口气的要求,那人无奈,也就只好答应。这些蒙古人在狩猎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种令人不愉快的情况。当碰到这种情况时,草原生活约定俗成的规定要求人们满足来人的要求,特别是当来人比自己装备得更好并比自己强壮有力时更应该如此。是时,那位猎人除了自己留下鹿胸肋和鹿皮以外,把鹿的其余部分都送给了朵奔篾儿干?。

  朵奔篾儿干就这样拿着如此轻易得到的猎物走了。他正走着,不巧迎面碰到伯牙兀惕部的一个人。这个人饿得像要被风吹倒似的,一手牵着他的儿子,颤巍巍地挪着脚步。可怜的人哀求朵奔篾儿干道:

  "请给我猎物,我之此子归汝有之!"

  这买卖当然合算。于是,朵奔篾儿干就把一只鹿腿给了这个乞丐,把孩子领回家作了自己的仆人。

  朵奔篾儿干用一只鹿腿(一只鹿的四分之一)换来的这个孩子很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朵奔篾儿干家后来发生的足以混淆视听的事件就能说明这一点。朵奔篾儿干同阿兰豁阿生了两个儿子后,就一命呜呼了。然而,在朵奔篾儿干去世以后,阿兰豁阿竟然又生下三个儿子。关于这个问题,蒙古史家作了坦率的记载。据这些史家说,两个年长的儿子,即朵奔篾儿干的两个儿子曾私语道:

  "我等之母既丧丈夫,又无亲房兄弟,竟又生下三个儿子。家中大人除那个伯牙兀惕人以外别无男子,此三子非彼莫属也……"?

  这的确是对这一出人意外的事件颇合情理的解释。然而,兄弟俩的这种大胆的判断却没有考虑到上天的干预。上天要维护本书主人公的父系直系尊亲的正统性,这一点是寡妇阿兰豁阿亲自向他的两个长子披露的。时值金秋,一天,阿兰豁阿烤好了一只刚满一岁的羊羔,然后便把她的两个长子及其三个弟弟叫来,共进家宴。席间,她首次向两个长子披露了她一直守口如瓶的秘密。她说:

  "每日夜间,我见一金色人从天窗隙处进来,钻入我被,将我腹屡次摩挲,把他光明透入我腹。末了,那人依日月之隙光如黄犬之伏行而出。我因是怀孕,连生三男。汝二人,吾之二长子,今后务不可再造次言之。以情察之,汝等之三个弟弟乃天之子息!汝等何可比诸黔首之行而言耶?"

  就这样,这位非凡的寡妇仅用三两句晦涩难懂的话就作出了预测:这些孩子的子孙,这些神奇地诞生的孩子的后代,有朝一日将成为世界的征服者……

  阿兰豁阿说毕,即取出五支箭来,分发给五子每人一支,令其折之。五子不费吹灰之力,应手而断。阿兰豁阿又拿出五支箭,将五箭捆成一束,命五子轮流折之。五子按次折之,无一人能断此箭束。于是阿兰豁阿教诲他们说:

  "汝等五子,若自为一,他人必分而折汝等,犹汝等适才分而各折一箭然。设若汝等同一友和,如束之五箭一般,其孰能摧汝五人耶?"?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6#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5:49 | 只看该作者
孛端察儿的功劳(1)

  非凡的寡妇阿兰豁阿去世以后,她的五个儿子就把她的牲畜(牧民?的主要财产)分掉了。更确切地说,是她的四个大儿子分掉了她留下的全部财产。他们欺负她的小儿子孛端察儿蒙合里单纯年幼,不分给他任何财产。

  笔者在前文叙述了关于苍狼和白鹿的传说,接着又介绍了天神生子的故事。下面,鄙人要把笔锋从天上转向地面,叙述一下孛端察儿的经历。据蒙古史家说,孛端察儿曾离开家独自到世界上闯荡。下面要叙述的正是这位草原上的劫掠者的悲惨生活经历。

  几位兄长在分财产时的所作所为,终于使孛端察儿认识到了这样一点:在这个家中,他孛端察儿是多余的。于是,他决定离开这个家,独自出外去碰碰运气。他骑上一匹脊黑背青白马,愤然跃入荒野而去。他深知,仅凭这样一匹劣马,只身落入这一望无际的草原,前景是难卜的。他一边走一边心里说:

  "马在则人活,马倒则人亡。罢,生则生之,死则死之,如此而已。"

  就这样,孛端察儿骑着一匹劣马,信之所之,沿斡难河而下,来到了巴勒谆岛。他在这里停下,跳下马,斩木割草,搭起了一间简陋的茅舍,住了下来。次日出外瞭望,遥见一只鹰(一种能俯冲攻击地面猎物的雀鹰)正在吞食一只野鹜。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拔了几根马尾毛,结成一条绳子,随手作圈,捕住了那只鹰。他把这只猛禽驯养起来,准备用它去捕获小猎物。春天到来,野鸭和野鹅成群结队地飞到斡难河边。孛端察儿故意不给鹰喂食,让鹰饿急了,然后再把它放出去捕野鸭和野鹅。这样捕来了很多鸭鹅,多得简直吃不胜吃。但是,所捕野禽虽多,终有穷尽之时,于是孛端察儿又借助狼所捕之食充饥。当狼追鹿和羚羊之类的动物时,他就守在僻静处,待狼抓住猎物或把猎物驱至绝境之时,他就弯弓搭箭射杀猎物,与狼群分食之。有时他也拾回狼吃剩下的猎物,以资糊口,兼养其鹰。

  不久,从鄂尔浑河的支流统格黎克溪(在库伦北)徙来了一群牧民,来到此地扎下营盘。他们的到来打乱了孛端察儿艰苦而又自由的生活节奏。开始一段时间,他同这些牧民倒也彼此相安。每天,他把鹰放出去捕食,然后就到牧民那里去乞求奶浆。牧民也不拒绝他之所求。但他们这些牧人都不愿与人深交,颇具防人之心。所以,无论是孛端察儿还是这些牧民,彼此都没有造次询问对方所属何族,祖籍何方。因而彼此两造名姓,互不相知。夜幕降临之时,孛端察儿即谨慎地回到自己的茅舍就寝。

  光阴荏苒,春秋代序。孛端察儿的哥哥不忽合塔吉忽然良心发现,忆及弟弟孛端察儿,不知弟弟此时处境如何,有点放心不下。不忽合塔吉便上马四处寻觅,最后寻至此地,向牧民打听孛端察儿的下落。听他这么一问,牧民们也就知道了每天与他们交往的是何人。他们回答不忽合塔吉道:

  "汝所寻之人恰住于此处附近。彼尝每日来此就马乳,天晚即归焉。我等不知彼夜宿何所。但见西北风起处,其鹰所捕鸭雁之翎毛飘来如雪片,料必居于近处不远。此时正是彼常来就马乳之时也,汝且稍候,定然见之。"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8:37 | 只看该作者
孛端察儿的功劳(1)

  不一会儿,孛端察儿果然跨马得得而至。兄弟二人相认,略叙数语,然后一同离开此地,沿斡难河而去。二人骑马而行,不忽合塔吉在前,孛端察儿在后。孛端察儿大声说:

  "人须有头,衣须有领。无头不成*,无领不成衣也。"

  他这样大声把这句难懂的格言重复说了三遍,他的哥哥不忽合塔吉才回过头来问他此话怎讲。孛端察儿说:

  "适才汝所见这群牧民,曾供我马乳。依我观之,彼等没有首领,一盘散沙。彼等之中,无贵贱之分,无首尾之别,大家彼此彼此。据此看来,掳掠彼等及其财物,可说是易如反掌,垂手可得。"

  孛端察儿这样说时,完全是一副草原盗贼的腔调,丝毫不念及这些牧民每天供给他马乳,搭救他性命的恩德。而不忽合塔吉一听说有此等便宜之财,当然喜不自胜,便迅速同孛端察儿赶回家商议。家中的三个兄弟听了他们的计划以后,也很表支持。大家当即上马扬鞭,向孛端察儿昔日的茅舍方向奔去。孛端察儿道熟,当然一马当先,前面开路。快到目的地时,他抓了一名年轻的孕妇,强迫她说出有关这个游牧部落的更详细的情况。从此妇人口中得知,这个部落名叫札儿赤兀惕。打听明白以后,兄弟五人就开始突袭。据蒙古史家记载,"当下他们即向牧民们冲去,抢牲畜,抢食品,抢人,把牧民带回家充当奴仆"。

  这段插曲充分说明了当时的风俗。起先,单纯的孛端察儿由于年幼力弱而受到兄长们的欺负,被迫流浪草原。现在他又回到家园,并受到了诸兄的好待,而这又恰恰是由于他以卑劣的背叛回报札儿赤兀惕部对他的善待的结果。更有甚者,在记述这一事件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史家看来,这一基于背叛行为的掳掠乃是孛端察儿引以为荣的主要功劳。的确,从这个孛端察儿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看出,草原生活的无法回避的法则乃是类似于"森林之法则"的那种弱肉强食的法则。孛端察儿说过,札儿赤兀惕部无头领,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掳掠之。战争的指挥者,群众的运动者,甚至天生的组织者,这些就是孛端察儿的子孙们令人惊讶地向人们显示的形象,这些就是孛端察儿的后裔成为"世界征服者"之所在。不过,在成为世界征服者之前,他们必须首先按照阿兰豁阿的教诲把蒙古的这许多分散的"箭"捆束在一起,把分散的各个部落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9:0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部分成吉思汗的一生

      在蒙古历史上,像也速该把阿秃儿那样死后获得显赫声名的人简直寥若晨星。他是成吉思汗的父亲,因而成吉思汗的荣光也反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也速该把阿秃儿一生坎坷,生不逢时。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1)

  在蒙古历史上,像也速该把阿秃儿那样死后获得显赫声名的人简直寥若晨星。他是成吉思汗的父亲,因而成吉思汗的荣光也反照到了他的身上。然而,也速该把阿秃儿一生坎坷,生不逢时。他在世时,正值祖上创立的第一个蒙古王国被塔塔儿部和金国摧毁,蒙古历史处于多灾多难的时期。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登上叔叔忽图剌曾据有的汗位。他至死也只是由孛儿只斤氏派生出来的乞颜氏的普通首领。但如果据此推断说他只起过无足轻重的作用,那也未免言之过分了。首先,同塔塔儿人的那次战争尽管结局不幸,但作为个人,他毕竟取得了名副其实的胜利。因为,正如前面所说,他在战斗中俘获了两名敌酋。这是他颇为得意的战功,所以,他以其中一名敌酋的名字铁木真来为他的长子命名,以作为永久的纪念。

  其次,也速该把阿秃儿生前曾同强大的克列亦惕部结成了联盟,这就为后来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基础。史家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假如没有也速该把阿秃儿生前缔结的这一联盟,成吉思汗要成就一番事业恐怕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后来的事态发展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克列亦惕人是蒙古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民族之一。当然,从人种角度来看,他们无疑是突厥-蒙古族人,但我们无法准确地判断他们究竟主要是蒙古族还是突厥族。编年史在记载成吉思汗以前的一代人时才开始提到克列亦惕人。他们在成吉思汗那一代人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那个时期,草原上大大小小的王国常常是可以在短短的几年中威风凛凛地建立起来,又常常在短短的几年中土崩瓦解。这就是当时命运之神给它们的安排。

  我们无法准确地断定克列亦惕部的活动区域。不过,《蒙古秘史》中的几段文字告诉我们,他们的几个首领曾常在土拉河畔黑林一带活动。黑林(土兀剌)可能就是位于土拉河和库伦以南的博格多兀拉山。《蒙古秘史》中的同一篇文字还说,他们活动区域的西部边界在涅坤河流域。涅坤河发源于杭爱山,流向哈剌和林西南的戈壁滩。我们至少可以从波斯历史学家剌失德哀丁?的记载中看出,他们活动区域的西部边界似乎在哈剌和林山,即鄂尔浑河的发源地杭爱山一带。同样据剌失德哀丁记载,他们游牧的东部边界在斡难河和克鲁伦河的发源地,与蒙古部相邻,东南边界则在中国的万里长城。

  以上就是我们能大致描述的克列亦惕部的活动区域。在克列亦惕部境内,在鄂尔浑河发源地附近,耸立着杭爱山脉的东部险峰,其最高峰海拔达3300米。土拉河左岸则屹立着"圣山"博格多兀拉山。格列纳尔曾写道: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9#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7:59:47 | 只看该作者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2)

外域游客来此一眼就可以看出,博格多兀拉山是这里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区的过渡和分界:北面是林木茂密的群山和芳草萋萋的牧场,南面则是光秃秃的悬崖峭壁,而山北从海拔1700米处至2500米处则覆盖着浓密的针叶树、桦树和欧洲山杨。这森林至今仍受到教会方面的保护。

  克列亦惕部地面南部是浩瀚的戈壁滩,西南是位于杭爱山东部尾段与阿尔泰山东部尾段之间的"荒凉沙湾"。这个沙湾是戈壁沙海伸入两山之间的部分。六条小河从北面的杭爱山奔流而下,向南注入这个沙湾。这六条小河从杭爱山平行流下,最东面的是翁金河,最西面的是拜达里格河。小河水流湍急,分别把平整的山谷冲刷出深沟,最后分别注入六个沙湖。这六个沙湖位于阿尔泰山北麓洼地,芦苇和柽柳等植物环绕其周。在秋风乍起之时和冬风肃杀之际,最东边的翁金河河水还没流到乌兰湖就半途消失在沙漠中了,绿波荡漾的乌兰湖也因之变成了一个红泥坑。接受图音河斟酌的鄂罗克湖呢,则有时也要缺水一段时间,缺水期间,湖虽存有水,却深不过膝。至于最西边的邦察干湖,蓄水虽无甚增减,却有盐与硫溶于其中,难以饮用。整个沙湾地带,就像东部库伦市和土拉河以南的沙漠地区一样,除了寥寥几条溪流划出几条浅沟以外,均是一展平沙地。

  这就是戈壁滩的真貌:它是沙砾、细沙和粘土混合而成的一大片坚硬划一的平坦地面,像是一片宽阔的赛马场,只不过比赛马场多了数堆小小的沙丘,几簇整齐的芦苇。到过此地的游客总喜欢给声给色地描述这片一望无际的平野的荒凉与枯燥。的确,在这里,作为植物,只有一些浅灰色的蒿草,鸢尾草。偶尔可见一种三四米高、枝条无叶、主杆也只有一尺多的树丛,算是这片沙漠中的唯一树木。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片极其荒凉的土地。在这里,牲畜只能不断转移地点寻找牧草吃。这种牧草从进入7月就开始枯黄,从远处只能勉强见到一片浅黄褐色。不过,一般地说,每隔一段地面,就能碰到一块这样的贫瘠的牧场,在沙漠中,骆驼队勉强可以借此活命。

  以上就是克列亦惕部所据有的区域。这块地盘,虽然自然条件很差,但却有利于克列亦惕部控制戈壁滩大部分地区,控制这片被中国人称为"干海"的地区。这个沙漠地区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沙漠中几条道路是蒙古草原与中国之间的通道。此外,克列亦惕部境内的牧草丰美的土拉河上游盆地,是夏季放牧的好地方,克列亦惕人可以在那里避暑,休养军马,养精蓄锐。同时,从地理上来说,土拉河上游盆地处于得天独厚的中心地位,可以同时控制突厥乃蛮人居住的蒙古西部地区和成吉思汗的祖先同塔塔儿人争夺的蒙古东部地区?。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8:00:32 | 只看该作者
勇士也速该与祭司王约翰(3)

  克列亦惕人似乎很想同时霸占整个戈壁滩和蒙古草原。他们的这种欲望萌发的基础可能就是这种有利的战略地位。另外,必须承认,在我们看来,他们似乎也拥有一些扮演这种角色的资格。虽然我们不能说他们比毗邻的各部落联盟更文明(他们的首脑人物的生平活动表明他们也还处在非常蒙昧时期),但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他们之据有戈壁滩竟使他们有幸接受了基督教教义。据叙利亚编年史作者巴尔·赫布留斯记载,在公元1000年后不久,克列亦惕人就信仰了基督教。据载,有一天,他们的一位国王在沙漠中迷了路,正当他奄奄一息、行将气绝之际,一位景教教士奇迹般地出现在他面前并救活了他。这位基督教商人的慈悲和鼓励使他深受感动。嗣后,他向住在呼罗珊马鲁市的聂斯脱利教?的大主教埃贝德-杰苏提出请求,请这位大主教派教士来给他和他的臣民行洗礼。据巴尔·赫布留斯引用的埃贝德-杰苏给主教巴格达·让六世(卒于1011年)的一封信说,有20万克列亦惕牧民同他们的国王接受了洗礼。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克列亦锡这个部族名称是否是巴尔·赫布留斯后来为讨成吉思汗家族的王公们的欢心而添加上的(后面我们将谈到,成吉思汗家族中有些王公贵族是克列亦惕人)?不过,即使是如此,我们仍可以说,克列亦惕人起码在公元12世纪就信仰了聂斯脱利派基督教。当时,聂斯脱利教派的主教住在亦剌克的塞卢西-报达。聂斯脱利教徒的集中地在呼罗珊伊朗东部省或河中地区撒马尔罕一侧。巴尔·赫布留斯所引述的史料无疑是准确的。当时呼罗珊的商队经商路过戈壁滩,使克列亦惕人的国王信仰了聂斯脱利派基督教(景教)。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在12世纪末,克列亦惕人的汗已是父子相传的景教徒。这就是马可·波罗所叙述的"祭司王约翰"?传说的来历,尽管后来有人曾武断地说"祭司王约翰"是指埃塞俄比亚的一个皇帝。不管怎么说,克列亦惕人信仰的景教在成吉思汗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读者将会从本书后面的叙述中看到,基督教后来成了成吉思汗家族帝国的正式宗教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说克列亦惕人有统治整个蒙古的野心,这也是从历史资料中得出来的结论。大家知道,在成吉思汗时代到来以前的两代人时,克列亦惕部的汗曾进攻居住在戈壁滩东部的塔塔儿人。前面已经说过,北京的金王是支持塔塔儿人的。同塔塔儿人作战的那个克列亦惕部汗名叫马尔忽思-不亦鲁黑。这个名字的前半部是基督教徒名马克的变化形式(从本书后文可以看出,"马尔忽思"这个名字是当时北亚地区景教徒普遍采用的名字)。当时,马尔忽思-不亦鲁黑汗被塔塔儿人俘获并被押送交给了金国。金人像刑毙蒙古部首领一样(本书前文已经叙述过金人刑毙蒙古俺巴孩汗等人的情形)处死了马尔忽思-不亦鲁黑汗,即把他钉在木驴背上,使之辗转惨死。他的遗孀美丽的忽图黑台-依里克赤决心为他报仇雪恨。她假装豁达大度,不记丈夫被害之仇,带着一百个鼓鼓囊囊的羊皮袋,诡称羊皮袋里装满了牧民特别喜欢喝的发酵马奶酒,以此作为礼物,前去向塔塔儿部首领致意。实际上,每个羊皮袋里都藏着一名武士。塔塔儿部首领信以为真,立即设宴为客人接风。于是宾主入席,觥筹交错,互致祝愿。当宴会进行到一半之时,忽图黑台-依里克赤一声暗号,藏身于羊皮袋里的一百名武士瞬时一齐破袋而出,闪电般冲上去,手起刀落,塔塔儿部首领及其众从人,顿时血溅毯包,做了刀下之鬼。这真是蒙古式的《一千零一夜》之一夜。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2 06:45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