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张灵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0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抗战名将张灵甫

    张灵甫---每个学过中学历史的人大概都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他在当年风靡全国的战争大片《红日》和《南征北战》中家喻户晓的反面形象,深深的印在很多人的心中。大陆史学把他定位成死不悔改的内战罪人,而台湾学界对他的评价则是忠勇壮烈的军人楷模,人物色彩黑白分明的不可调和。然而,当我们翻检历史,试图透过斑驳迷离的史料,去探究去揭开某个历史人物的面纱,却往往发现,面纱下面的面目本不是非白即黑的。
  
  张灵甫1903年生于陕西西安南郊。幼时丧母,同父兄一起长大。自幼熟读古今历史,书法上颇有造诣。在西安读中学接触了大革命的洪涛和风起云涌的学生爱国运动。他也是西安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之一。但是命运的差错,他没有接受到共产主义的熏陶和洗礼,反而结识了另一个阵营的先驱:在辛亥革命年代就与孙中山齐名的革命党元老于右任。二人缘于书法的共同喜好而成为了忘年之交。当他懵懂地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正是这位于右任,在关键时刻成了他的引路人,而这条道路,决定了张灵甫今后一生的命运。
  
  张灵甫20岁的时候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在一直是全国学生运动和社会思潮的交汇中心的北京大学,张灵甫却发现了学生运动难以对时政产生有力的影响,渐渐的,他对学生空喊口号游行的方式厌倦了,加上当时军阀的一些战事对他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自此认为非武力不能解决问题,这也和毛***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有类似之处。读了一年大学,他便辍学,投笔从戎了。
  
  在于右任的推荐下,张灵甫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四期,随即加入国民党。在军校的1年里,张灵甫渐渐树立对蒋介石的忠心(估计是老蒋采用各种灌输信条,人心拉拢,禅精竭虑积累自己的军事班底,确实有其感召人心的高明之处。)
  
  军校毕业后,张灵甫参加北伐,在北伐军第21师,从最基层的步兵排见习官做起,不久见习合格即升任排长,他的战争生涯,就此起步。最初的战斗生涯,张灵甫表现积极勇敢,可以说是不要命,经常身先士卒带兵冲锋。他的这些特点为他以后的军中升职提供了契机。北伐结束后,各路北伐军开始整军缩编。张灵甫调任第1师第2旅第6团1营2连连长。在这个当时有“天下第一师”之称的蒋军嫡系部队中,张灵甫开始崭露头角。随后第1师参加了蒋桂之战,督师讨伐冯玉祥,蒋桂冯阎中原大战,张灵甫率领他的连在战火中经受了实战考验,自己的作战理论、经验也得到了提升。在胡宗南升任第1师师长后,张灵甫也被提升为第3营少校营长。此时冯阎西北军正在发动中原大战中一次著名的猛烈炮战,第3营的官兵们正被前所未见的猛烈炮火炸得灰头土脸,士兵们战战兢兢龟缩在掩体中。张灵甫新官上任,一抵达阵地就发现营里官兵士气不振,大为不满。炮声中,新任营长神情严厉,狠狠地为部下打气道:“我等应努力奋勇作战,坚定必胜信心,发扬黄埔革命精神,打胜这仗。”炮弹在连排长们的头顶上呼啸着,炸开的弹片和着冲天的泥土乱飞。张灵甫不为所动,他沉着脸的样子相当吓人,目光带着逼人的杀气。连排长们对这个从原第2连连长升上来的新营长并不陌生,张灵甫在战场上的拼命作风和对部下严厉的要求,早就令他们心生敬畏,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在他面前露怯言退。在战场上,一个具有猎豹般攻击斗志的带兵官可以将绵羊般的部下带成群狼。他的部下后来回忆时也毫不掩饰对老上司冷峻镇定的军人气质表示崇拜之情。
  
  第1师在中原大战时打出了名气,成了蒋介石手下名符其实的王牌师!
  
  在国民党著名的战将中,有一类是属于接受过较完整的高级军事教育者,比如邱清泉、廖耀湘、孙立人等,而更多的则是如张灵甫这类在实战中凭战功和个人天赋一步步晋升高阶者,比如杜聿明、王耀武、胡琏等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这一点上,张灵甫与他后来的对手解放军将士们,似乎并无太大的差别。
  
  一二八事变,当时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还击日军,著名的淞沪抗战因此打响。蒋介石命令第1师改称第43师,紧急开往常州、无锡、江阴等地部署上海战场的二线阵地。得知将被调往抗日战场,张灵甫象一头嗜血的猎豹闻着了血腥般地兴奋起来。但是此时的蒋介石尚无意继续上海的战事,只想在国际调停下将战事早日结束。这个“第43师”也就只能停留在上海附近无所作为。三月十四日,沪战由国际协调而停火。张灵甫与第1师的其它官兵一样,对未能在抗日战场上一显身手感到万分遗憾。他还得再等待漫长的五年,才有机会跟随另一支部队重返淞沪战场,打响他为国家民族而战的第一枪。
  
  1932年,蒋介石围剿张国焘和徐向前的鄂豫皖根据地,迫使红军战略转移。胡宗南的王牌第1师追击红军途中,张灵甫和红军发生了一次激战。
  
  在陕西县炉丹村,独2团下的张灵甫的第3营被红10师曹光南部切断和团部联系,陷入重围。双方一经交火,张灵甫便掂量出了对方的实力,凭他的实战经验,他明白硬冲是不行了,于是当机立断,调整部署命各连退回村里占领各自的阵地。同时被红军分割包围的独2团团部第1营与团部则与红军展开了激战,在红军的强烈攻势下,第1营与团部迅速瓦解,团长李庞在督战时中弹阵亡。群龙无首的第1营与团部的溃兵向独立旅本队方向逃窜,撇下孤零零留在炉丹村的张灵甫第3营不管了。曹光南瞄上了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张灵甫,他把大部队拉了回来,团团围住第3 营,准备一口吃掉这盘大餐。
  
  入夜时分,张灵甫并没有因被迫孤军夜战而张惶失措,而是冷静地指挥第3营迅速进入阵地,编成火网,以火力抵消红10师的密集冲锋。张灵甫认为部队在黑夜中胡乱突围逃跑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于是他决定先坚守住阵地,等天亮了再说。红10师对第3营的猛烈进攻持续了一整夜,但张灵甫凭借着火力优势顽强抵抗,红10师的多次冲击均未能奏效,自身反而遭受到了损失,红10师师长曹光南本人也在激战中牺牲。转移中的红军没有恋战,他们在黎明前悄然撤走,张灵甫顿时如释重负。
  
  炉丹村的这一仗虽然在兵力悬殊的不利形势下进行,但张灵甫侥幸没有象他的团长那样遭遇没顶之灾,这场战斗给他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多了一项可资炫耀的“战功”。 战后,胡宗南奖赏第3营八百块大洋,张灵甫也因功晋升步兵中校。
  
  红四方面军转往大巴山区进入了四川境内后甩掉了穷追不舍的中央军,继而在川北轻松打垮了四川军阀的防线,结束了历时近三个月的流亡,在川陕边区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一九三三年,张灵甫晋升独立旅第1团团长。张灵甫的治军非常严格,训练扎实,他带兵讲究宽严并济,重赏重罚,带出的部队军风在国民党军队中称得上严谨。他个人在*守方面也相当洁身自好,一不嗜烟酒,二不打牌赌博,也不好色,因此麾下的官兵对团长的严厉心悦诚服。张灵甫后来的部下也说:“他对下面的确是很严,可他对自己更严。长官以身作则,大家也没话讲。”第1团在张灵甫的从严训练下,成了胡宗南全师的头牌劲旅。
  
  华北七七事变的枪声,激起了全国军民要求抗战的强烈悲情,也点燃了有爱国心的中国军人心中淤积已久的复仇怒火。西安事变使得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此时张灵甫已经转到俞济时的第74军,直接上司是第51师师长王耀武。张灵甫任第305团团长。第74军的确是国民党军中的一支传奇部队,这个军在抗战时期曾经被军委会当作整个华中战场的总预备队,抗战时期华中战场的每一场硬仗,几乎都活跃着第74军勇猛矫健的身影。第74军的赫赫战功使日军恨之入骨。战后日本防卫厅编纂的正式官版战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频频提及日军与第74军的作战情况,并咬牙切齿地称之为“支那第一恐怖军”。
  
  19378年11月,淞沪战场的国军由于日军在金山卫登陆而被抄了后路,不得不转入了总撤退。第74军奉命担任苏州到吴江防线的防守,并展开一翼沿太湖警戒,防止日军由太湖登陆,以掩护淞沪战场撤退中三十万大军的侧翼。军长俞济时认为位于水陆要冲的望亭镇将是日军必取之地,便命令王耀武派一个团前进配署在望亭。王耀武叫来第151旅旅长周志道,把张灵甫配属给他,交代周志道指挥第151旅与第305团突出阵线,负责固守望亭,迟滞追击的日军。由于兵力不敷分配,张灵甫不能将第305团整团带至望亭布防,只得抽调刘光宇的第3营一个营的兵力。他的主要任务是守备京沪铁路在望亭的一三七号铁路桥与运河铁桥,除阻止日军陆路进攻外,也要防止日军汽艇侵入太湖。毫无疑问,日军要越过运河,必将试图夺取铁桥,守桥的任务将十分严峻。张灵甫决定亲自在第3营压阵守桥。
  
  十一月二十一日,天刚蒙蒙亮,日军第9师团向望亭镇发起了攻击,一波接着一波的日军潮水般地向铁桥方向涌来,一眼望去,微明的晨曦中,一片鬼影瞳瞳。张灵甫在上海憋足了劲正没处使,这回总算等到了发泄的机会。待日军进入有效射程,一声令下,第3营官兵手中的机枪、步枪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冲到阵前的日本兵顿时倒下一大片,死伤狼藉。不甘失败的日军紧接着又组织了数次冲锋,在第3营的顽强阻击面前,都没能逾越铁桥一步。日军被激怒了,他们招来飞机向第3营的阵地进行猛烈空袭,并在重炮掩护下再次发动连续的冲锋。张灵甫的部队没有强大的炮兵支援,更不可能有空军的助阵,他的手里,有的只是并不先进的轻武器,还有手下官兵作为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在日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和陆空火力立体攻击之下,固守在一三七铁桥的第305团第8连拼死力拒,损失惨重,连长刘德胜上尉在战斗中牺牲。刘光宇大叫:“大桥告急!”
  
  张灵甫在指挥所闻讯,立刻与周志道一起赶到铁桥畔,他们不顾日军剧烈的枪炮扫射轰炸,*起枪杆亲临死线督战。士兵们见团长和旅长都冒着枪林弹雨并肩上阵,士气大振,再次一鼓作气将日军打了回去。
  
  三天,足足三天,日寇眼巴巴对着近在咫尺的太湖,望桥兴叹,无法进扑。第305团在张灵甫的沉着指挥下,就象一根坚固的铁栓,把日军第9师团牢牢地卡在望亭,一步也前进不得。
  
  西撤的数十万国军,此时正争先恐后向西奔突,真正是兵败如山倒了。在这种绝望的战况下,留下阻击的小部队往往处于绝境,只能以血肉之躯与追击的日军拼消耗、拼伤亡,成为丢卒保车策略下为大局而牺牲的小卒子。张灵甫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死守!”这是上级的命令。作为职业军人,张灵甫执行战斗命令向来是不含糊的,在望亭,他与全团官兵抱着必死的勇气,承受着敌人的狂轰滥炸,舍命抵挡日军的猛攻,击毙日军千余人,至少为一部分在混乱中溃退的大部队争取到了三天宝贵的喘息时间。
  
  张灵甫的团损失也不小,望亭之战,第305团伤亡官兵六百余人,幸运的是,张灵甫还能带着剩余的部队全身而退。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打响。唐生智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第51师奉命守备南京城防从方山至淳化镇的一部份外围防线。
  
  王耀武向各团团长下达了作战部署:纪鸿儒的第301团占领宋墅到淳化镇的正面,程智的第302团占领方山到宋墅的正面,该两团先期构成第一线阵地;张灵甫第305团负责第二线阵地,把守从高桥门到河定桥一线,邱维达第306团一部则置于湖熟镇,防范敌从右翼进犯。王耀武的布防,基本是沿当时的京沪国道而展开的一个纵深防御阵地。由于守城的决定临时做出,具体的准备工作毫无系统可言,原有的战斗工事非常薄弱,经过各部加急修筑,阵地坚固程度仍然不如人意。
  
  淳化第一线的第301团于十二月四日开始已与进攻的日军主力接战,前面传来的战况很不乐观,两天里第301团官兵伤亡大半,纪鸿儒快要顶不住了。
  
  时间刻不容缓,张灵甫已经来不及从容修筑完整的第二线阵地,他在高桥门附近快速检视一周,即命令全团集合阵前。张灵甫对部下的精神状态还是相当的满意,整齐的队列,钢盔下一张张被战火熏得黝黑的面孔,疲惫中依然昂扬着为国杀敌的战斗豪情。遗憾的是,对其中的许多人而言,未来的几天,南京很可能将是他们年轻生命的最后终点。对于战场上的生与死,张灵甫对部下的诠释是典型的铁血军人式的训示:“作战须步步求生,而存心必时时可死!盖有光荣战死之决心,乃能作绝处逢生之奋斗!” 团长的训话斩钉截铁,接下来的宣誓仪式,更将全团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张灵甫肃立队前,面向紫金山,亲率全团官兵向中山陵方向b拜,官兵们挺枪举拳向孙中山寝陵同声宣誓:誓与首都共存亡!!
  
  淳化的战斗,以身负重伤的第301团团L纪鸿儒被抬下阵地而告终,团里的十二名连长,四分之三非死即伤,全团官兵伤亡一千四百余人,第301团几近全军覆没。十二月八日凌晨,淳化失守。王耀武见情势不妙,不得已将第51师的阵线向后收缩,他命令第305团向淳化后方东山屯、上坊镇一线推进,掩护51师主力后撤。
  
  日军穿过已经没有对手的淳化镇防线,原属第305团防地的河定桥一带,由于根本没时间构建像样的工事,也被日军乘虚占领。但是,日军随后的进展遇到了顽强的阻力。张灵甫率第305团力主半路截杀而出,力阻强敌。打疯了的鬼子目标直指京城,根本不把这支中国军小部队的拦击放在眼里,各色炮火对准第305团的阵地一顿狂轰,企图用优势的火力将弱小的对手迅速从前进的道路上一把抹去。
  
  炮击刚停,日军的步兵在战车的掩护下向第305团的阵地冲的意义,这时的张灵甫,唯有以个人英雄主义的感召,以身作则向部下示范人在阵地在的无畏勇气。了过来。阵地上临时单薄的工事在敌人猛烈的炮火轰击中尽毁,第305团的士兵几乎无处藏身,许多人只得匍匐在敌人炮弹炸出的浅坑中掩蔽,向冲上来的日军开枪还击。敌人的步兵仗着战车的掩护,向阵地步步逼近,短暂的对射过后,攻守双方在阵前短兵相接,刀枪铿锵处,鲜血飞溅,不断有人倒下。仗打到这个份上,几乎是回到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冷兵器搏击状态。作为一名本身具备相当战术指挥水平的团长,要在近战肉搏中要求部下勇敢奋战,牺牲拼命,什么细致的现代战术布署,都已经没有讨论
  
  他迅速组织起火线敢死队,自己端起冲锋枪,亲自率队向日军发起反冲锋,坚决将来敌逼退。冲杀中,张灵甫的左臂中弹重伤,他匆匆包扎后继续投入战斗,部下力劝团长随伤兵撤过长江到后方就医,张灵甫勃然作色道:“昔日项羽兵败,犹不愿渡乌江,我岂能因伤渡长江?当与敌决一生死以践誓言!”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拚,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第305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5-7 09:10:30 | 只看该作者
抗日战争中也是英雄!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65

主题

1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天使

虫鸟鱼花两栖迷

积分
2147483647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09-5-7 11:05:27 | 只看该作者
英雄人物。
[fly]来无影,去无踪[/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2 06:46 ,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