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谁是三国第一杀人狂!

[复制链接]

3524

主题

6785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风云使者

追颠使者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9:54: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这个人物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在他的身上,集中了中国历史上所有枭雄的特点,既凡是可能阻挡他事业发展的人都一一铲除。用他自己的话说:宁让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当时以知人著称的名士许劭评价他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自命英雄,曾与刘备青梅煮酒:“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耳!”曹*作为三国第一英雄,其性格大多体现在他的杀人“刀”上。 不畏强暴,有荆柯之胆。曹*胆量惊人,是常人所不可比的。十常侍作乱时,为首的蹇硕之权势如日中天,当时曹*是小小的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巡夜拿住,就棒责之”。敢打当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蹇硕之叔,胆可谓大矣!更大的胆还在后面,董卓当权,把持朝政,祸国殃民,众臣急得只有偷偷哭的份,只有曹*仰天大笑:“*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曹*借得王允七宝刀一口,效仿当年荆柯刺秦王故事,行刺董卓。在曹*眼里,蹇硕、董卓之类,是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必须铲除之。虽事未成,但曹*之胆量,名闻天下。 刀锋所指,称霸中原。青年曹*是个胸怀大志的人。黄巾起义时,他趁机起兵,剿灭义军,借机扩充自己的实力,他的刀沾满了黄巾起义军的鲜血,《三国演义》叙道:“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其战斗之惨烈,不忍目睹。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本已归降了曹*,但曹*为了斩草除根,唤于禁嘱咐曰:“你可引轻骑追刘琮母子杀之,以绝后患”。保吕布的陈宫曾救过曹*一命,按理说是曹*的大恩人,但曹*为了消除后患,忍痛杀死了宁死不降的陈宫。徐州太守陶谦部下张闿因贪财杀死了曹*的父亲一家老小四十余人,曹*为报父仇,攻取徐州,但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诛戮”。惨象正如他自己诗中所言:“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前进之路,血溅“疑心”。曹*刺杀董卓失败,成了惊弓之鸟,生成了“疑心病”的毛病。唯恐有人暗算于他,以至疑心对己不利的人,都要先下手为强。“宁可错杀一千,也要免除危险”。逃亡之中,好友吕伯奢一家好心收留于他,并为他杀猪买酒,他心中想的是:“吕伯奢非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云:‘缚而杀之,何如?’于是曹*感到万分危险:‘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而入,不问男女,杀死吕伯奢一家八口。杀完后方知吕伯奢的家人正在安排给他宰猪。吕伯奢买酒而回,曹*恐其知道真相后报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吕伯奢也一块杀了。曹*为将后,睡不安席,总疑有刺客暗杀自己,于是分付左右说自己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众人都不知真假,一日,他大白天在军帐中睡觉,被子掉在地上了,一近侍慌忙捡起,他感觉这是警告别人的好时机,一跃而起拔剑杀了这个侍卫,然后没事人似的上床接着睡觉,等睡醒后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地问到:“何人杀吾近侍?”,他玩的这一套,只有杨修知道,一语点破天机:“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蔡瑁、张允是他得力的水军大都督,但曹*始终认为其为荆州降将,不是自己的嫡系,用着不太可靠,周瑜正是利用他的疑心施用“离间计”,导致二将被曹*一怒而斩。 为达目的,借“头”平乱。曹*为达目的是不择手段的,在他看来,他人的生命只是他为达到目的利用的工具。是鲜明的例子是他在攻打袁术的时候,部队缺粮,粮官来请示曹*。曹*说,可以先用小碗分发,以应一时之急。粮官说,如果士兵抱怨的话,怎么办?曹*回答,我自有办法。果然晚上军营里怨声四起,“皆言丞相欺众”。曹*于是偷偷地把粮官叫来,说要向他借件东西,稳定军心,希望粮官不要吝啬。粮官于是问,“丞相欲用何物?”曹*说要借他的头示众。粮官争辩,“我实无罪!”曹*说,我也知道你没有过错,但不杀你,部队就会造反;你死后,我会善带你的家属,你就放心地去吧。然后立刻斩首示众,贴出布告:粮官故意用小碗,盗窃军粮,已正军法。终于把军心稳了下来。 嫉贤妒能,诛杀狂生。曹*一方面爱才如命,一方面对才能超过自己的文人深怀戒心,尤其是对不合自己口味的狂妄之士,妄图揣摩自己心事的“小聪明”之士,不识时务的“诤谏之士”痛下绝情。孔融乃三国名士,至今连小孩子都知道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可孔融恃才傲物,曹*颁布了禁酒令,他却“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孔融向曹*提建议,却建议一心想统一中国的曹*不要去打刘备,孔融向曹*举贤,却举荐了个狂生祢衡,桩桩件件招致曹*对孔融深怀不满,结果不但弥衡被曹*借刀杀人,就连自己最后也被曹*判了死刑;主簿杨修,聪明绝顶,但没见给曹*出多少用兵作战的主意,却把曹*的心理特征揣摩个透,曹*想干什么,杨修总是未卜先知,屡猜屡中,这么灵验的体会领导意图招致了曹*的嫉恨与恐慌,终于找了他的一招之错杀之;扬州刺史刘馥,“起自合淝,创立州治,聚逃散之民,立学校,广屯田,兴治教,久事曹*,多立功绩”。却在曹*酒醉豪歌之时大泼冷水,说他所作诗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乃不吉之言也”,如此不识时务,败人雅兴,气的曹*当场一槊刺死了他。*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屡建功勋的谋士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气的曹*暗示他自尽服毒而死;曹*欲进位为魏王,中书令荀攸曰:“不可,丞相官至魏公,荣加九锡,位已极矣。今又进升王位,于理不可”。曹*闻知,怒曰:“此人欲效荀彧耶!”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终。尚书崔琰也不同意曹*为魏王,*“令收琰杖杀在狱中”。看来,只要是曹*前进路上的“拌脚石”,不管你有多大的才能,多大的功劳,曹*都不会手下留情。 卑鄙小人,逢曹丧命。曹*虽不算个正人君子,但他一生深恶“小人”,认为“小人”是人生道路上最大的拌脚石。所以凡是“小人”在他面前是没有好下场的。吕布号称“天下第一英雄”,曹*深爱其武艺,但当刘备提醒他吕布乃反复无常的“小人”时,他痛下决心,勒杀吕布。曹*利用张鲁手下谋士杨松的贪赃枉法、卖国求荣如愿得到东川,活捉张鲁。当自以为立了大功的杨松盼着曹*的重赏时,曹*却封张鲁为镇南将军,其他的将领皆有封赏,临到杨松,却是“斩之于市曹示众”。马腾、马铁、马休父子三人与侍郎黄奎密谋暗杀曹*,却因黄奎的妻弟苗泽与黄奎的小妾私通,苗泽泄密而失败,侥幸逃过一劫的曹*是怎么赏赐苗泽的呢?“苗泽告*曰:‘不愿加赏,只求李春香为妻’。*笑曰:‘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把苗泽与黄奎等人一块推出斩首。 “文王”之路,充满血腥。曹*一生,并没有篡位夺权,他想做的是“周文王”,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打好基础,但饶是如此,也背了个“明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骂名,反对者一浪高过一浪。曹*对这些反对者,一概诛杀勿论。毫不留情。甚至“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衣带诏”案败露后,曹*当场击杀吉平,车骑将军国舅董承、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五人并其全家老小七百余人尽皆丧命。马腾、马铁、马休父子也被诱进都城惨遭杀害,连怀了五个月身孕的董贵妃也未能幸免。国丈伏完妄图密谋串通孙权、刘备里应外合谋杀曹*,事败后国丈伏完、太监穆顺等宗族二百余口连带伏皇后并二皇子全都死在了曹*的刀下。耿纪、韦晃、金祎、吉邈、吉穆五人率家人密谋放火造反,诛杀曹*,结果寡不敌众全部被抓,落了个五家宗族老小全部尽斩于市还不算,曹*命将满朝文武大小百官,尽行拿解邺郡,听候发落。“如曾救火者,可立于红旗下。如不曾救火者,立于白旗下。”众官自思救火者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下,三停中只有一停立于白旗下。曹*对立于红旗下的官员说:“汝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尽命牵出漳河边斩之,死者三百余员。曹*患头风病,神医华佗欲用“开颅术”为他彻底根治,不想曹*怀疑华佗亦是吉平第二,将他打入监狱折磨而死。 曹*不愧是三国第一“杀人狂”,为了心中的事业,可以说杀尽了所有可能阻挡他的力量,他的刀带着血腥,不分善恶,只有利益。临死之际,他屡屡梦见他所杀之冤魂,为防死后被刨坟掘尸的命运,他设立了七十二疑冢,据说为他造疑冢的所有工匠也都中了他事先安排好的圈套,全部丧命。所以至今曹*之墓在哪里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6

主题

1万

帖子

15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1580534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09-7-10 09:58:51 | 只看该作者
宁让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20 19:40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