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袁世凯平定朝鲜内乱身当晚清重臣的岁月

[复制链接]

433

主题

2048

帖子

641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641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09:1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光绪甲申年(1884年),日本公使支持朝鲜开化党发动叛乱,颠覆政权、捕禁国王、屠杀朝臣。在间不容发的危迫时刻,袁世凯果断率兵入宫,打败了日军和叛军,迅速平定了叛乱。

  平叛后,多方面的人物各怀成见私利,一齐攻击袁世凯。搞得他在朝鲜无法立足,只好借故逃回。是非功过,当事者心如明镜。

  清廷派去查办其事的钦差大臣吴大澂,查实情况后向李鸿章说:“公一向说张幼樵为天下奇才,在我看来天下奇才非幼樵,乃袁某也。”

  李鸿章得悉实情也“咨嗟叹服”。

  查办特使“入都复命,扬言于朝”,使袁世凯“名望重中外”。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事关系是宗法制度的上下有秩关系,人们所做之事或所建之功也要求秩列关系。下级小人物做事立功若不合身份、超出有秩关系,往往不被认可。就如主人的笼中之鸟,只要在笼中,歌唱得好听就能博得主人高兴、赞赏。如果鸟儿越出笼子,跳到树上唱歌,歌声会比在笼中还好听,但主人就会恼怒,可能会遭到枪弹射击。

  诸葛亮所以被人颂扬,是因为他明知刘备的儿子阿斗是个毫无作为的浑小子,仍是赤心耿耿为之打天下;而曹操身为汉朝的丞相,却丢开汉室,自图大业,便留下千古骂名。曾国藩创办湘军为清廷卖命,天天盼着攻下金陵。而一旦金陵被攻破,他又吓得日夜难眠,怕功高盖主,超出清廷的宗法秩列,丢掉身家性命。他赶忙遣散湘军,自解兵权,要求回家种田,清政府才没有搞垮他,让他做一个无将无兵的行政长官,犹如清政府笼中之鸟,清政府才开始重新赞扬。在金陵城破之初,曾氏兄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连他的弟子和被他提拔起来的督抚大员也一齐攻击他,准备合力消灭他。

  一个仅为五品虚衔的袁世凯,未经在朝鲜的一、二品大员吴兆有、张光前同意,更未经清政府批准,就擅自率兵闯入朝鲜王宫与日本兵和叛军作战,从而平息了变乱,又立下了不该他立的国际级别的大功劳。该立功者没立寸功,人们如何不攻击袁世凯这个越级而擅自立功的多事者呢?如果袁世凯不关心朝鲜王宫中叛乱之事,听任日本人和叛乱者所为,坐等清政府发来命令,听从吴兆有等人的坐失战机,即使日本人得逞,即使中国失去朝鲜的一切,也怪罪不到袁世凯头上去。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高个子先倒霉,矮个子后倒霉,至少袁世凯后倒霉,这就是中国人不负责任的逻辑。可惜袁世凯未按这个逻辑办,未按封建的秩序办,所以成了众矢之的,成了人们常说的“野心家”,目无王法尊长的捣乱分子。

  也怪袁世凯太爱动脑筋。壬午兵变后朝鲜政局,不要说吴兆有、张光前等四肢发达者未能察知,连李鸿章专事外交的大员也麻木不仁。以袁世凯的睿智、勤奋、对国家大事的负责任、对职守的忠诚,他早已料定会有日本人挑动朝鲜内乱发生的那一天。

  就在甲申变乱发生的前夕,未雨绸缪,袁世凯洞察变乱将发,向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禀报了朝鲜的政局动向。

  朝鲜君臣,为日人播弄,执迷不悟;每浸润于王,王亦深被其惑,欲离中国,更思他图。探其本源,由法人有事,料中国兵力难分,不惟不能加兵朝鲜,更不能启衅俄人。乘此时要,引强邻自卫,即可称雄自主,并驾齐驱,不受制中国,并不俯首他人。此等意见,举国之有权势者半皆如是。独金允植、尹泰骏、闵泳翊意见稍歧,大拂王意,渐疏远。似此情形,窃虑三数年后,形迹必彰。朝鲜屏藩中国,实为门户关键,他族逼外,殊堪隐忧。该国王执拗任性,日事嬉游,见异思迁,朝令夕改。近时受人愚弄,似已深信不疑,如不设法杜其骛外之心,异日之患,实非浅显。卑职谬膺重任,日思维系,竭力图维。初犹譬喻可悟,自中法兵端既开,人心渐歧,举止渐异;虽百计诱导,似格格不入。日夕焦灼,初食俱废,大局所关,不敢壅于宪听。近闻福州台湾同时告警,东洋讹传最多,韩人不允必有新闻。鬼蜮之谋,益难设想。外署虽与日人不睦,而王之左右,咸用其谋,不知伊于胡底也。竹添进一郎带兵换防,日内必到。薛斐尔已在东洋,闻将偕至,嗣有所闻再当密禀。《李鸿章全集?译署函稿》卷十六,第3300~3301页。

  这是甲申变乱前的21天,即1884年11月12日,袁世凯向李鸿章的禀报。袁世凯这篇禀文的文字极为简练,不失优美。他洞若观火,仅以数百字,就把朝鲜、日本的关系和政局发展趋势透彻地表述,给主持中国大局的李鸿章示之以警。

  原来,自壬午兵变之后日本未甘心他们在朝鲜的暂时失机,而进一步寻找机会,扶植亲日派,颠覆亲华政权、为将来侵占朝鲜创造条件。在日本的离间、扶植下,朝鲜出现了以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为党魁的开化派。掌握政权的被称为事大派,代表人物是闵泳翊、金允植、尹泰骏、赵宁夏等,是亲华派。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要集中力量应付法国的侵略,把吴长庆及庆军三营调防离朝。又因清军在中法战争中接连失败,使朝鲜政治格局骤然发生变化。国王李熙倒向日本一边,王室成员包括原来亲华的事大派部分成员也开始动摇。开化派和日本人认为清廷在中法战争中失败,无暇兼顾朝鲜,便抓紧活动,发动政变,推翻亲华政权,颠覆朝鲜。

  日本人的阴谋被袁世凯洞悉,山雨欲来,袁世凯向李鸿章禀报当时紧急的政情。日本人幕后指挥,国王为亲日派包围,不再听从劝告,严重的祸患临近,不久将发生大事变。禀文最后直言: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郞率换防日军在*天内到达汉城,美国驻朝公使薛斐尔(也积极策划朝鲜独立)已在朝鲜,预示着朝鲜马上要发生大事变了。

  李鸿章看到了袁世凯的禀函,命令他“不动声色,坚守镇静,并随时侦探情况随时报告”。正因为有李鸿章的亲自指示,袁世凯才通知吴兆有、张光前等随时行动。袁世凯有“总理营务处”和“会办朝鲜防务”的头衔,函禀李鸿章与庆军统带和清朝驻朝外交官商办外交、军事事务,他有其权力,并非过格行为。但是,吴兆有等人的官衔远高袁世凯,他们见袁世凯的行动过于积极,不合礼法、秩序,心里已生忌嫌,不愿意配合行动了。

  袁世凯严肃紧张地备战,“密令下军中,夜不解带卸履,困束士兵,一如战时”。袁本人更是日夜监视敌人动向,各方面的情报都较及时而准确金玉均:《甲申日记》,见《中日战争》二,第467页。。

  尽管袁世凯日夜监视,而政变在王宫的秘密发生,还是让他一时未知。

  光绪十年十月十七日(1884年12月4日)晚上六时,开化派首领之一、任邮政局总办的洪英植以庆祝邮政大厅落成,邀请政府官员和各国驻朝使节赴庆祝宴。中方总办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SW司穆麟德出席,日使竹添托病未出席。

  席间,厅外突然失火,宾客纷纷离席察看。埋伏在四周的开化党徒一拥而上,把亲华派大臣闵泳翊乱刀砍倒。放火、杀人的叛乱分子大呼清军作乱。金玉均等迅速冲进王宫,迫令国王写出“日本公使来卫朕”的敕书,由朴泳孝持敕书引日使竹添带兵入宫,把国王、闵妃软禁于景佑宫。然而假诏传新华大臣入宫,进去一个杀死一个,先后被杀的大臣有闵台镐、尹泰骏、韩圭稷、李祖渊、闵泳穆、赵宁夏等人,几乎把宫中亲华重臣杀光。随后,以国王谕旨形式组成新政府,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徐光范、徐载弼等开化派人物皆为政府要员。将新政府中枢名单函告各国公使。

  6日上午,又颁布了新的政治纲领。美、英等国公使皆入宫晋谒国王和新政府中枢,政变似乎大功告成。

  政变当晚,袁世凯未知内情。陈树棠告知日使竹添和开化派杀人的情况,袁率兵赶往邮局,已空无一人;袁又达宫门,则宫门已闭。

  5日上午,开化派公布了新的政府名单。袁世凯、吴兆有、张光前等商量对策。吴、张及陈树棠都表示等待中国的命令,遂向李鸿章发函,由军舰送往旅顺,再由旅顺电告李鸿章。

  6日,汉城全城震动。幸免于难的亲华官员向清廷驻朝将领“痛苦乞师”。而吴兆有等人仍整日坐待。袁世凯则一直强调事态紧急,不能待命后再行动。他联络了自己负责编练的朝鲜新军,向新军发放军饷、约集新军指挥官金钟吕、申泰照,准备入宫护卫国王《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1534页。。行动前,他致书日使竹添,质问何以杀害大臣*人,并告知将率队入宫,保护国王[日]佐藤铁治郎著:孔祥吉等整理:《一个日本记者笔下的袁世凯》第3页。。但未见竹添的回音。

  袁世凯向吴、张等表示:事态严重,应朝鲜大臣请求,师出有名,应立即入宫戡乱,并声明:“朝鲜的防务和外交,我负有专门的责任,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获罪,由我一个人承担,决不牵累诸位。”沈祖宪等:《容庵弟子记》卷一。吴、张等见袁世凯一人承提责任,才勉强同意。袁当即约定:会合朝鲜新军左、右营,分三路入宫。袁自率庆军庆字营及新军左、右营为中路,入敦化门;吴率一营为左路,入宣仁门;张率一营为右路,负责策应《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1527页。。

  庆字营和朝鲜新军皆是袁世凯训练,所以行动迅速、作战勇敢。很快进入景佑宫,与敌军展开数轮激战;又有袁世凯曾教练的韩兵数百人倒戈,合力打击日军和叛军,竹添败逃日本使馆,金玉均、朴泳孝等叛臣随日军逃跑,受到朝鲜民众的一路追打,十分狼狈。

  整个战斗历经一个时辰,清军大获全胜。

  当夜,清军获悉被劫持的国王下落,洪英植等阻拦救护,被平乱军队杀死。

  次日上午,国王被护送至袁世凯军营,原政府官员金允植、金弘集赶来。经商定,组成了以沈舜泽为首的新政府。

  8日,国王召见各国使节,宣布变乱被剿平。日使竹添则*使馆,率使馆人员、驻军和金玉均、朴泳孝等叛乱骨干逃往仁川。

  变乱被袁世凯迅速平定后,国王李熙邀他住在国王的偏殿,朝夕会晤。各部大臣环于袁世凯左右,听从指挥。袁“代韩内筹抚治,外辑邦交……衣不解带,目罕睫”,旬日间头发斑白沈祖宪等:《容庵弟子记》卷一。。

  此时,清政府正愁于中法战争的节节失败;李鸿章因海防失败、台湾被法军封锁、越南北部的清军接连失地,被整得焦头烂额。因此,当李鸿章接到朝鲜事变消息,迟至平乱后的第九天才密令“以定乱为主,切勿与日人生衅”。清政府更拒绝援军,并派吴大澂前来朝鲜“熟审机宜,悉心办理”,主要任务是“剖析中倭误会”,“免生衅端”《李鸿章全集?电稿一》,第353~354页。。清廷的“密旨”送达朝鲜,甲申变乱已平息半月有余了。

  如果坐等清廷指示,日本人策划的政变就早已成功了。

  然而,袁世凯迅速平定这次变乱,其结果却是被追查“谁先挑起事端的责任”,变成了被追查的罪人。按吴大澂的计划,是想“诛世凯以谢日人”。时因中法战争紧急,清廷生怕得罪日本,生怕日本借中法战事进攻中国的东北。故而杀一个袁世凯,“以谢日人”胡思毅:《大盗窃国记》。

  但是,当吴大澂行至山海关,忽接到李鸿章发来电报一通,告诉他袁世凯有一份万余言的事变始末报告书,令他去马山索取一阅《李鸿章全集?电稿一》,第369页。。原来,袁世凯已把事变始末电告李鸿章,并说马山浦有更为详尽的报告书,并有充分证据可供阅览。李鸿章的电报虽未说明袁世凯报告书的内容,但电报的口气,已对袁世凯进行了赞赏,吴大澂当然就打消了“诛世凯以谢日人”的计划。

  当袁世凯在汉城参见吴大澂等人时,有一段对话,已见吴大澂看到李鸿章的电报,又在马山浦取阅了袁世凯的详细报告书,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袁世凯入见说:“袁某带兵驻韩,责任即在于保护,如果失掉了韩国,并且丧失了其君主,朝廷会不会予以谴责?”

  吴大澂说:“必会严厉谴责。”

  袁世凯说:“既然拼以死力救护,韩之君主国家俱存,但也有擅自挑起争端之罪,愿朝廷按律法惩治。然而袁某自问:还是觉得无所愧怍啊。”

  吴大澂急忙说:“君劳苦功高,相见恨晚,当以实情上达。”沈祖宪等:《容庵弟子记》卷一。

  吴兆有、张光前满以为钦差大臣一到朝鲜,袁世凯准要倒霉。因此,早准备好了口实,把袁世凯一案告倒。岂料,吴大澂前来后根本不查“启衅”的缘由责任,而把袁世凯当成了功臣,对吴、张的态度却极为轻视怠慢。吴、张等人非常恼火,从而引发了袁世凯与庆军将领,包括长期做吴长庆幕僚的张謇的根本性矛盾冲突。吴、张等人抛开平叛主题,另找袁世凯的平日缺陷,罗织其“罪名”,向钦差大臣告发他,并在仕林中文泛宣传、诬陷他,给袁世凯造成许多难以挽回的名誉损失。他们罗织的种种“罪名”、“恶习”,多是“欲加之罪”。

  其一,挪用军饷。

  甲申变乱的过程过中,受保护的朝鲜亲华官员被乱党杀死一大批。事后经袁世凯与营务处吴、张等人会商,以清军军饷给死者家属发了抚恤金。然而,吴、张等合谋诬告是袁世凯擅自挪用。不仅向吴大澂告黑状,还直告到李鸿章那里。当袁世凯要求报销这些款子时,李鸿章拿出吴、张的“黑状”,诬告是袁世凯“以银买给韩人之心”,并责令袁以私款赔补。袁世凯百口莫辩,只好请假赶回老家,“售卖家产进行补偿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第102页。。此事不仅是吴、张等人恶毒诬陷袁世凯,也是清廷、北洋对他的极大不公平。他不避艰险平息变乱,即使是他主张挪用军饷抚恤韩国官员家属,也是完全应该做的。朝鲜是中国藩属,中国向有保护之责,有困难时中国也向来帮助解决。在平乱非常时期,向死者家属抚恤,正显得中国给予保护的立场和态度,是完全应该的,是不应该让袁世凯变卖家产赔偿的。

  当北洋大臣李鸿章不给他报销恤金,袁世凯尚不明白其中奥妙。他并非朝鲜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他完全可以不承认是自己挪用,横赖是吴、张的责任。事情出来了,他的叔叔袁保龄,时在旅顺任水陆军防务总办,给他写信,指出:“你此次朝鲜之功,众论昭然,而吃吴某如此大亏。”同上书,第99页。袁保龄比袁世凯更知官场恶习,袁世凯当时毕竟才是20多岁的青年人。李鸿章虽已深知是吴、张等人告袁的恶状,但吴、张毕竟又是李鸿章的淮系大将。壬午兵变后,袁世凯在朝鲜锋芒毕露,大刀阔斧整顿淮军纪律,并杀了违反军纪的淮军官兵,淮军“分统提督黄仕林泣诉于吴公(吴长庆)”,淮军众将就已侧目于袁。此后,袁世凯接管淮军一营,一再显示个人锋芒,使淮军大将吴、张等人非常难堪。因此,李鸿章明知就里,仍护着自己的旧部,也给袁世凯一定的惩处,为淮系大将挽回一点面子。

  其二,冒名钦差。

  这是张謇的揭发,实际上也是淮军将领吴兆有跟张謇说的。

  袁世凯的行文发函,落款确有“钦差北洋大臣奏派总理亲庆等营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袁”《北洋军阀史料?袁世凯卷》(一)。。但在“钦差北洋大臣”后面总空一格,在自己的职务前有“奏派”二字,这个格式是无可挑剔的。“钦差”是北洋大臣的重要头衔,而袁的职务是由北洋大臣奏派产生的。可见,钦差是指北洋大臣,袁只是个“营务处会办”。这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驻美国大使馆译员”,谁也不会说那个译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幼儿就明白的知识。

  袁世凯与外国使节的留影

  尤其在国外做官办事,面对的是各国使节等国际代表,袁世凯的确身膺其职,必须用这个大落款。如果不用前面的大帽子,那才是极其错的。如果是一个国内某单位的译员,自然不必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帽子,在国外若不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冠语,只剩驻美国大使馆译员,怎么认定该译员的身份呢?如果袁世凯不用“钦差北洋大臣奏派”就得加上“大清国派”。那么,把“钦差北洋大臣往哪里摆”?那他袁世凯不就是皇帝直接派来的,那才是真正的“钦差”了。袁世凯确是钦差北洋大臣奏派来朝鲜,他的官衔北洋大臣无权赐给,只能是北洋大臣向皇帝上奏,名义上仍是皇帝通过北洋大臣上奏委派这个官职去朝鲜办事的。这有什么错呢?

  还应该指出,清政府和朝鲜的关系原是宗属关系,地位不平等,不能直接派出使臣,而到朝鲜后面对的却是和清廷平等的各国公使,这就让代表清廷的袁世凯、陈树棠(名义商务委员)、吴兆有(名义营务处总办)等做事十分难堪。

  本来陈树棠是个大使衔,但只有“商务委员”名称,日本使臣明知就里,而故意刁难他,“平日宴会应接,卑亢俱难”《李鸿章全集》,第十七卷,第3349页。

  就连吴大澂已有“钦差”头衔,而无“全权”官样,日本派“全权大使”井上馨赴朝后,和吴大澂明明同等官衔。就少了“全权”二字,连私人拜访都被井上馨拒之门外。日韩交涉会议,牵扯中国的内容,井上馨也拒绝吴大澂参加,吴大澂硬闯会场,井上馨则宣布休会,根本不予理睬同上书,第2800页。。

  所以,袁世凯的官职不高,代表的是大中国,落款前面冠个吓人的大帽子,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朝鲜的左宝贵也曾不得已用了“钦差”字样,曾被言官弹劾。左宝贵是真用了“钦差”头衔,而袁世凯用的是由“钦差”奉派而来的,自不能同日而语。

  其中原因,吴兆有等人心知肚明;李鸿章曾有专文谈了中国驻朝官员的难堪和不得已。张謇作为大手笔的多年幕僚更是明晰此故,而在袁世凯立了大功后,众人忌嫌之时,他又曾是袁世凯的老师,也跟着起哄攻击自己的学生,也真正太小气了。

  其三,“事事任性,妄自尊大”。

  这条罪状也是淮军驻朝将领一致认为的,张謇曾写信责备袁世凯,点出这条罪状。信中说:既然你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司马”,是吴兆有的帮手,做起事来应听从吴兆有的。但是,你却总是妄自尊大,威福在我,凌蔑一切,致使将领寒心,士卒愤涕。朝鲜国王处处皆言“袁会办”而吴兆有“总办”反而被忽略。“这难道不是由袁司马的心思、力量、手眼所造成的吗?”张謇给袁世凯信函见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下),第100页。

  张謇信中所谈,说来说去还是袁世凯官职微小,不该越级办事,更不该越级立功。造成了朝鲜王公大臣只知有一个五品的“袁司马”,不知有一品的大员吴兆有,造成了淮军大将寒心愤涕。

  这个结果的造成,前文已经论及。甲申变乱突然发生,袁世凯一直等着吴兆有等人拿主意。但吴兆有等人的主意是坐等清政府下发命令,根据命令行事。事实已证明,如果等到命令,得半个月以后。那么,朝鲜发生的政变早已成功,中国对朝鲜的历史关系早已改变,朝鲜政权早已为日本控制了。

  袁世凯是在如此紧急的形势下,立主入宫戡乱,也是得到吴兆有等勉强同意了的。但是真正行动起来,吴、张两营却几乎未能配合作战,戡乱之役实是袁世凯一人率庆字营和朝鲜新军完成的。

  据沈祖宪等《容庵弟子记》、目击战事的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郞所著《袁世凯》种种历史见证,都已言明吴兆有、张光前实未参加戡乱,而是躲在高墙下,未敢发一枪、进一步。

  事实是,吴、张、袁议定入宫戡乱,袁即率军入宫,与敌人几番枪战后,才看到吴兆有由两名士兵搀扶着狼狈地走着。吴见到袁世凯后,即“跌足号哭”。袁问其故,吴哭着说:“士兵入宫一闻枪声,便逃跑溃散了。”袁笑着说:“你作出这副模样,敌人就能放过你吗?你赶快回营吧?不要乱我军心!”随即指挥军队与敌继续激战。

  整个战斗过程更未见张光前率部前来,袁世凯很担心,派人查看,原来他率领的军队全躲在王宫西面金虎门内的高墙下躲避子弹,未敢发一枪进一步。

  这些情况,是《容庵弟子记》的描述。

  而甲申变乱在日本记者佐藤的笔下,也是袁世凯先给竹添书信,“书甫入,我公使未暇拆阅而袁军已先鸣枪。时韩兵守宫门,我兵驻内院,清兵入门,先击毙韩兵数十人,继我军相接。清众我寡,势不敌。我公使势甚危。”见佐藤铁治郎著,孔祥吉等整理:《一个日本记者笔下的袁世凯》,第12页。

  佐藤是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写作的,“书甫入,我会未暇拆阅而袁军已先鸣枪”,是要把责任推给中国方面。但是,他的记述对袁世凯的表现,应较沈祖宪《容庵弟子记》更客观真实。在佐藤的笔下,也只见到袁世凯的戡乱作战,未见有吴兆有、张光前的行动。

  袁世凯的戡乱作为,震动了日人、各国公使和朝鲜王及官吏。戡乱之后,韩王李熙是被袁世凯接到自己的营中,吴、张畏敌不敢参与战事,自然无颜与闻。此后,朝鲜王和官吏依靠袁世凯“内筹抚治,外辑邦交”。

  整个戡乱过程如此。张謇责备袁世凯“事事任性,妄自尊大”,不是跟着吴兆有做事,而是“威福在我,凌蔑一切”。又说韩王来函,处处提的是“袁会办”,仅仅顺便提带吴兆有,等等。

  吴兆有、张光前如此畏敌,那般狼狈,让袁世凯如何跟着他们去应付甲申变乱?韩王信中不提吴兆有,只写“袁会办”。吴兆有等人见死不救,自己吓得狼狈不堪,自己说士兵闻警,吓得逃散。让韩王如何去写他们的表现?

  历史事实的确如此。淮军的暮气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已不堪闻问。吴长庆在*太平军和捻军的作战中,成为淮军名将。但当他死后,随时间推演,他的部队也日益*、老化了。甲午战争中,张光前、黄仕林统兵驻扎旅顺口,日寇杀来他们也是一枪未放,尽数逃走,造成旅顺一地人民几乎被日军杀光。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鸿章出任两广总督时。张光前前往道贺,谈到自己曾到安徽无为县拜访庆军的创始人刘秉璋,被刘拒之门外。李鸿章说:“你是败军之将,(他)不见你是合适的。”而李鸿章却仍留张光前做两广防营统领刘体仁:《异辞录》,第130页。(刘体仁是刘秉璋之子)。。

  想当年曾国藩攻下金陵,大功告成却变得四面楚歌。他首先令功劳最大的九弟曾国荃开缺回籍,写了几首饱含怒愤和伤感的诗送给九弟,有句曰:“十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河山策命冠时髦,鲁卫同封异数叨。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

  如今袁世凯在朝鲜立了大功,结果却是“外国人全部以流言诋毁他,留防朝鲜的清军诸将也都嫉妒其功劳而中伤他,而钦差对慰庭也追查得很急。尉庭愤懑不已”金允植:《云养集?送慰庭归河南》卷三。。为偿还抚恤韩官家属挪用的饷项,适逢嗣母牛氏生病,以此为借口,“抽身而退”。

  然而,李鸿章了解实情后,对之大加赞赏,以为袁某20几岁青年,在那般紧急之时,能不避嫌疑,不计自身后果,果断率军入宫戡乱。“在军事上,甚至在外交上作详尽周密的布署,发号适令,统驭中韩联军,击溃日军,摧毁政变集团的势力,拯救韩王,恢复李熙政权,同时维持汉城的治安,实为难能可贵。”汤优祥:《外国人眼中的袁世凯》,第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认定袁的才干、度量、能力,在复杂的环境中可以独当一面,是难得的军事外交“奇才”。

  袁世凯当时大功不争,委屈不诉,尤其“无一语及吴兆有,李相咨嗟叹服”汤优祥:《外国人眼中的袁世凯》,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页。。他在功过是非搅和之际,全身而退,更让人钦佩。当李鸿章与井上馨会谈时,井上馨提出惩办“肇事者”袁世凯,李氏也坚予回护李宗一:《袁世凯传》,中华书局,第28页。。

  虽然袁世凯在甲申政变中未领寸功,且获祸回籍。但是,他的出色表现,实令他腾誉中外。钦差吴大澂表面上查办了他挪用军饷以恤韩官家属等项“欲加之罪”。而对他却钦佩安慰,连连称赞,同他一道同船返津,向李鸿章当面称袁为“当世奇才”。在入京向皇帝复命时,更是“扬言于朝,认为公才可大用,由是各望重中外”沈祖宪等:《容庵弟子记》卷一。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43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大天使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0-5-18 09:17:14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
QQ群107643903欢迎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0-5-18 09:43: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解放以前的官场风云、勾心斗角的风气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相识是缘分,共事做朋友! 我喜欢养鸟,爱收藏鸟笼! 开旅游客车,诚交天下朋友! 电话;13801263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087

帖子

509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509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地板
发表于 2010-5-18 10:04:44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袁世凯平定朝鲜内乱身当晚清重臣的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5

帖子

8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83
5#
发表于 2010-5-18 10:37:41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官场都一样,勾心斗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6#
发表于 2010-5-18 12:23:00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一下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7 06:07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