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索发现] 惊闻:康熙大帝的遗骨现泡于泥水中已长达60年

[复制链接]

3524

主题

6785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风云使者

追颠使者

积分
2147483647

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财富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7-13 08: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景陵地宫亟待保护清理
   
    令人震惊和意想不到的是,享誉中外的康熙大帝的遗骨今天依然泡在泥水之中,已长达60年之久!他的4位皇后、1位皇贵妃的遗骨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这究竟是为什么?因为景陵地宫在1945年被盗时,棺椁毁坏,遗骨遍地,至今仍未清理,每到雨季,地宫里总有近二米深的积水。这种说法绝非危言耸听,完全是有根据的。
    其一、景陵三面环山,河流纵横,地下水源极为丰富。
    其二、李正先生是河北省文物界的老前辈,1952年曾亲切身探查过景陵地宫。他回忆当年查看景陵地宫的情景说:
   
    五二年河北省成立文化局,我到局里工作。五二年接到遵化县报告,说景陵大碑楼被雷火击毁。文化部罗哲文,可能还有祁英涛要去东陵调查。省文化局派我陪同去,省文管处董增凯也随同前往。我们去主要是看被烧毁的景陵大碑楼情况,顺便看一下被盗的皇帝陵的地宫情况。因慈禧陵和裕陵的地宫盗口已封好了,我们只看了惠陵和景陵的地宫…… ……。第二个去看的是景陵地宫。和我一起下去的有遵化GA局的那位局长和东陵的巩所长。其余的人在洞口外拽绳子。我们三人是从地表的盗口钻进去的。洞口不大,里面仅有一块石料大的入口。我们也是一手持枪,一手举着松明子,用绳子系下去的。第二道石门也是半开着的,顶门石都是错位的,有一扇石门也是错了位。第二个券里有水,到膝盖。第三个券里水很深,水齐胸深,凉得可怕。再往里是道圆券,圆券上面有石雕装饰。门上有个洞,顺洞往里看,券里全是水。水面与洞口平。所以最后的券未能进去,里面的棺椁也未看到。整个地宫是石券,石门上有雕刻,是什么雕刻记不清了。壁和券顶有没有雕刻,因天黑,记不清了。但最后的券门是圆的,上面有石雕装饰记得很清李先生的回忆证实了景陵地宫有水的事实。
   
    其三、笔者对景陵进行了多年的实地考察,景陵地宫下没安设地下排水沟——龙须沟。已清理开放的裕陵地宫、纯惠皇贵妃地宫和容妃地宫,因为未设龙须沟,每到雨季,如不抽水,地宫里就会有二米左右深的积水。以此推之,地下水更为丰富的景陵地宫内每到雨季,肯定积水更多。李正先生的回忆已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鉴于这种情况,亟应对景陵地宫进行保护性清理。理由如下:
   
    一、清理景陵地宫是保护地宫的需要。乾隆帝的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位于不太严重的地质断层地带。刚建成47年即嘉庆四年(1799年)时,头道石门上的月光石就出现了两道裂缝。到二十世纪70年代,这两道裂缝不仅越来越严重,同时又发现第二、第三道石门的上门槛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缝(因第四道石门上门槛是铜的,所以未出现裂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在三个门口共支顶了10根石柱。支顶石柱子后的16年来的事实表明,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如果不支顶这些石柱,其后果可想而知。景陵所在的地段是比裕陵更为严重的地质断层地带,国家地震局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景陵西侧设了一个地震观测点,安设了仪器
   
    20多年了,至今仍在使用。裕陵地宫尚且如此严重,比裕陵又早建67年的景陵地宫又当如何?况且李正先生已明确指出景陵地宫顶门石和石门已经错位,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景陵地宫有坍塌的可能。此理由一也;
   
    清理景陵地宫是保护文物的需要。从已经清理开放的裕陵地宫、纯惠皇贵妃地宫、容妃(香妃)地宫、崇陵地宫情况来看,尽管盗匪极力搜寻,又多次扫仓,地宫内仍残存着一些文物,其中包括一些木质和丝织的文物。每具棺椁也都是珍贵的文物。景陵地宫内葬1帝4后1皇贵妃,墓主人之多、地位之尊贵(景陵地宫葬皇后最多),随葬品之丰富,可为清陵之冠,可以断言,景陵地宫内残存的文物必定不少。地宫内残存的文物和棺木长期浸泡在含有大量腐蚀性很强的碳酸钙的水中,无疑会受到极大的损害。清理地宫,既可以将残存的文物进行保护,收藏入库,还可以采取排水措施,使地宫内不存渗水,这样,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文物,也对保护地宫极为有利,此理由二也; 清理景陵地宫是陵寝研究的需要。裕陵以后的皇帝陵的地宫规制已基本清楚,而孝、景、泰三陵的地宫至今还不知晓。景陵在这三陵中起着传承作用。如果弄清了景陵的地宫规制,对于了解孝、泰二陵的地宫规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景陵的墓主人是第一个入关后用棺椁土葬的。通过清理地宫,对于棺椁的形制、摆放的位置以及自来石、龙山石、香册香宝的形摆放位置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此理由三也;
   
    清理景陵地宫是尊敬康熙皇帝的需要。康熙皇帝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他在长达近62年的政治生涯中,勤于政事,关爱百姓。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侵略,治理河患,奖励耕织,赈济灾荒,发展文化事业,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和景仰,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声誉,被誉为“康熙大帝”。康熙皇帝生前关心百姓疾苦,治理了一辈子水患,未想到他的遗骨竟长年累月浸泡在污泥浊水之中,于心不忍,于理不通,于情难平!此理由四也。
   
    保护文物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学术研究是我们事业的需要。十几年来,笔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多次向有关领导、志士仁人建议尽快清理景陵地宫,抢救和保护文物,结果总是使人伤心。现在笔者再一次大声疾呼:景陵地宫亟需尽快进行保护性清理!希望文物界广大志士仁人热烈声援,企盼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19 02:47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