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花八门]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5 13:2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贾宝玉和秦可卿到底是什么关系
    首先申明,我这里所说的无非是读了《红楼梦》的点滴心得,纯粹是个人观点。欢迎正宗的红学家评点驳斥。
    思考的焦点在《红楼梦》第5回。
    思考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将贾宝玉第一次梦遗选择在秦可卿的房间?
    一般人都认为,贾宝玉的爱情主线是以薛宝钗和林黛玉为坐标的,似乎没有秦可卿什么事儿。我读了第五回之后却认为,钗黛合一说并不全面,准确的说,曹雪芹应该是将薛宝钗、林黛玉、秦可卿三人合为一个人的。这就是说,秦可卿完全应该与她俩平起平坐,占到1/3的份量才对。
    在第5回宝玉入可卿房间午睡,刚合上眼就恍恍惚惚随秦氏而行时,甲戌本在此处有一侧批:“此梦文情固佳,然必用秦氏引梦,又用秦氏出梦,竟不知立意何属?惟批书人知之。”我现在也似乎知道了曹雪芹先生的用意。
众所周知,曹雪芹书中人物的姓名大都有谐音,比如“卜世仁(不是人)”、“秦钟(情种)”等等。而且,他老人家还喜欢将人名组合谐音,比如贾家四个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就暗含着“原、应、叹、息”四个字。
这样说,应该没人反对吧。
    我们知道,薛宝钗的“宝”和林黛玉的“玉”正好是贾宝玉的“宝玉”二字,那么,薛宝钗的“钗”和林黛玉的“黛”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隐含的用意么?
我发现,宝玉、宝钗、黛玉三个人根本无法组合谐音,其中正是缺少一个秦可卿。他们四个人正好是一个组合。请看下面的排列:
            贾宝玉
      薛宝钗
      林黛玉
      秦可卿
    请注意三个蓝字组成的斜线(贾宝玉),更请注意三个红线组成的斜线(钗黛秦)。
    这个“秦”字显然隐指“情”字。“黛”则隐指“带”字(“玉带林中挂”!)。
那么,这个“钗”呢?我认为这个字不能用现代的汉语普通话来读,那就什么谐音都揣摩不出来了,应该使用古语,就是清朝的发音,这个字的读音极像吴语中的“错”字。连起来就是“贾宝玉,错带情”。
    贾宝玉的情究竟错在何处?读完红楼梦,我们应该明白,林黛玉结局是早宝玉而死(可以不是高鹗写的那种死法,但死是必然的),他们根本不可能终成眷属。薛宝钗也不是贾宝玉的真爱,根本谈不上情。以天下第一情人著称的贾宝玉的结局当然只有悲剧了。
    那么,秦可卿在这三个女子(包括她自己)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
    第五回写道:“早有一位仙姬在内,其鲜艳妩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这个“乳名兼美表字可卿”的仙姬正是秦氏,其实,在她的身上既有薛宝钗“天使的脸蛋”,又有林黛玉“魔鬼的身材”,这确实是“钗黛”合一。需要增加的说明是,秦可卿本人既充当了钗黛二人的实质载体,更凝聚了钗黛二人的精神象征,就是一个“情”字。
    你看,这个“情”字到底缺得缺不得?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更加钦佩雪芹老兄,其实在他所塑造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与其他人物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并非领衔主演,文字总量也不大,可她既与宝玉有戏(提供第一次梦遗地点),也与贾珍有戏(淫丧天香楼),还与凤姐有戏(托梦),既有实写,也有虚写,真是石有多面,树有多杈,简直神了。
    怪不得数百年来,《红楼梦》为千万人倾慕,红学研究者甚众。这本书被誉为“世界文学的顶峰”,就绝不是偶然的了。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9-11-15 13:28:23 | 只看该作者
红楼一梦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23

帖子

604

积分

精灵王

积分
604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5 13:29:23 | 只看该作者
秦可卿在红楼梦书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百家讲坛里刘心武说的我任为挺有道理!!感谢版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8-6 18:20 ,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