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长廊] 他是一个人在战斗:西楚霸王是这样失败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6万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062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幽默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突击队员勋章贴图大师勋章财富勋章团队贴图大师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2:4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策划及实施者:章邯 受害者:项梁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秦军最后的名将章邯率领秦朝大兵突然袭入楚地起义军总司令项梁的指挥部,成功地杀死项梁,使起义军在刹那间崩溃。 这是一次极为出色的“斩首行动”,充分体现了章邯个人的军事智慧和秦军作为战争机器的出色。 不仅如此,司马认为,是双方的心理状态决定了章邯的成功。

  1.项梁是陈胜死后主持起义大局的关键人物,他所率领的“江东队”自从“秦末农民起义联赛”开赛以来,从江苏主场一直打到山东客场,保持着连胜纪录,稳居榜首。令以山东为主场的“田齐队”、 以河北为主场的“赵国队”等其他几支队伍甘拜下风。 项梁到达山东不久,便传来了捷报,“江东队”的两位年轻小将小项和小刘,攻克了一座叫雍丘的城市,当地秦军的长官李由战死。 李由是谁?“良币”李斯的儿子。 当时正在监狱里的李斯直到腰斩前之知道儿子战死的消息,他大概会羡慕儿子“死得其所”吧。 回过头来说项梁,一片形势大好之下,老人家不自觉地有点骄傲了,骄傲意味着松懈。 松懈不是轻松,日韩世界杯上巴西男足遭遇中国男足,那个轻松,别提了。 可秦军大兵不是中国男足。   屡战屡败的秦军以“哀兵”的姿态来到山东,章邯敏锐的观察立刻发现了项梁的骄傲和松懈。 一战成功,这是军事史上相当典型的一次“斩首行动”。

  2.好男儿项羽 项梁死后,楚地起义军的命运便落在了两个年轻人的手中。 ——小项、小刘。   小项,江南人,高大威猛、阳光爽朗,貌似粗旷却情感细腻,且爱情观专一,可谓外有肌肉大块,内有柔情似水。豪门出身却没有纨绔之气,擅长武术、拳击、马术和举重,且是好一个男高音。 小刘,江北人,高鼻子、长脖子、多胡须,据说左腿有若干胎记和痣,农民的儿子却不愿干农活,好交际,喝酒打牌最在行,好面子,吹牛皮不打草稿,好色,看见美女就迈不开步。 如果放在台上PK,这一对的竞争还真有点搞笑的意味。 可是偏偏是这两个人争夺天下,还偏偏是后者修成正果,这就难免让人嘀咕。 怪不得有那么多人为小项叫屈。 尤其是官方史学对刘皇帝过度的包装,如浓妆艳抹的东施,更叫人牵挂西施的天生丽质项羽这个人确实让人容易产生好感。即便放在今天,他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力量美,内心所蕴涵感情之丰富,也足以让温室里长大的男男女女砰然心动。

  巨鹿—— 秦二世二年,正值冬季,40万秦军将巨鹿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已经有三个多月了。 赵国的总理张耳先生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援也已经不少时日了。 援军呢? 各国的援军还真的来了。 那就救啊? 问题就在于各国是“援而不救”。 为什么? 怕呗。 各国的害怕不是没有道理的,连最强的楚地起义军总司令项梁都让人家收拾了,我还装什么英雄豪杰。的确,英雄豪杰不是装出来的。 小项来了。 他带了5万人,砸了饭锅子,凿沉了渡船,每个大兵只带了三天的盒饭,包括小项自己。 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叫“破釜沉舟”。5万不怕死的楚军先将包围巨鹿城的20万秦军包围了起来。 不对,还有20万秦军呢? 老谋深算的章邯率领剩下的20万人又从外围包围了这5万楚军。 于是一连九次大战,用说书人的词是“直杀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 结果令人瞠目结舌。胜利后小项请各国援军司令官到他的临时指挥部开会,据说各国援军司令官全部跪在地上,用膝盖行走到小项面前,谁都不敢抬头看小项一眼。 一个字:强!

  鸿门—— 可以想象,项羽听说刘邦乘自己与章邯血拼的机会乘虚而入,拿下了咸阳,心里面很不痛快。 特别是范老夫子对他说了这样一些话: “姓刘的小子贪财又好色,可这次进咸阳,奇了怪了,一下子成了道德模范示范标兵,可见野心不小啊!” 项羽对于夫子所说刘邦的“野心”估计是不以为然的,但他一定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他要刹刹刘邦的威风。 问题就在这里,项羽其实没有杀刘邦的意思,否则即便刘邦耍小聪明,假装上厕所,一溜烟逃回了军营,项羽也完全可以再派一小队兵到刘邦营地把他再“缉拿归案”。项羽究竟是怎样的人呢?是什么样的心态使他将刘邦重重举起,又轻轻放下,从而丧失了除去竞争对手的最佳时机。 据曾经在项羽身边工作过的韩信回忆, “项羽这个人啊,对底下人蛮客气的,说话也蛮和气,有人生病了,他还会哭着把自己的好伙食分给病人吃呢!”


     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项羽,竟有如此温情的这样一面,真令人惊讶叹息。 倘那时有随军记者,一定会写下这样的报道吧! “小战士张某生病了,项首长亲切地拉着他的手,问寒问暖,首长的手是那么厚实有力,让人感觉真诚温暖。首长还把自己饭盒里的大排夹给了小战士,让他多吃点,早日恢复健康,报效祖国,小战士听着首长的指示,激动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楚国中央社记者韩XX从泶阳前线发回的报道。” 垓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这个关头,谁也没必要再装腔作势,弄些虚情假意。项羽在垓下被围之时,听着营帐外的四面楚歌,想必也该真情流露吧! 这时候,他想的是什么? 国家社稷? 突围策略? 遗产分割? …… 面对一生的爱人虞姬,项羽用浑厚的声音唱道: “你说我是力拔山啊,那样的盖世英雄。 我说时运不济啊,乌骓马也不前进。 一生的爱人哪虞姬,我该拿你怎么办?” (有懂音乐的高手给谱个曲)   英雄末路,想的不是江山是美人。 司马路忍不住赞一声:“真性情中人也!”

  3、刘邦:无赖?英雄? 因为后来登上皇帝宝座,刘邦身上无端地增添了许多神秘主义色彩,所谓真龙天子。无论是“脂粉派”还是“油炸派”,无不热衷于此,令历史面目全非。 所幸有一位太史令司马迁,用清蒸手法为我们留了刘皇帝的若干真实面容。 游手好闲的少年小刘 刘太公是谁?刘邦的爸爸也。 刘太公站在庭院,指着小刘破口大骂: “你个小瘪三,一天到晚游手好闲,混东混西,看看你大哥,一大早就到地下干活去了,你个小兔崽子,读书又不行,干活又不行,就知道偷鸡摸狗,干些没出息的名堂!老子怎么生出你怎么个东西来!” 说罢,刘太公气急,脱下一只鞋子向小儿子扔去。 此种情形想来不止一次,令小刘记忆深刻,以至于直到若干年以后,已经成为皇帝的刘邦在一次宴会上突然又想起此事,于是向老父发飚说: “老爹你以前一直骂小儿不长进,夸大哥如何如何出息,现在老爹看看小儿挣的这份家业,比大哥如何啊?” 刘太公惶恐。

      为什么萧何、曹参不当“头”,而推举刘邦? 秦末大乱的时候,刘邦是秦帝国的一名乡镇基层干部,萧何、曹参是县里的领导,樊哙则是个个体户。这些人聚在一起,自然要推举个头。 为什么萧何、曹参不当“头”,而推举刘邦? 其实萧何、曹参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毕竟造反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失败,政策是明白的,“首恶从重,胁从者从轻”。 萧何、曹参是县里的领导,见多识广,一合计,决定让小刘上。 金庸《侠客行》里长乐帮众人也有这样的心态,金大侠深通历史的人,不知是不是这段历史对他有所启发。

  刘邦在秦末混战及楚汉战争中的种种表现 刘邦起义不久,内部便发生了叛乱,只好转会“江东队”,投奔项梁。也就在此时,他认识了另一个年轻人——项羽。 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血拼的时候,刘邦也得到独当一面的机会,但战绩似乎不佳,连攻几个城市都不成功,要知道主力都在巨鹿,对付刘邦的都是些地方部队。 经张良献计,刘邦成功的以宽大政策招降了一些秦军,终于得以进入咸阳。 对待出降的大秦君臣,同样以宽厚待之。 等到“约法三章”出炉,刘邦“宽厚长者”的高大形象便在秦地乃至全天下树立起来,成为刘邦以后与项羽抗衡的一++宝。 鸿门—— 当项羽的那位叔叔项伯把内幕透露出来时,刘邦的反应颇能体现此人的“技术派”,与“力量型”的项羽完全相反。 刘邦先是问张良:“你和项先生年纪谁比较大?” 当张良说项伯大时,刘邦马上说:“那他就是我的大哥了!” 立刻摆酒,并且热情地向项伯敬酒。 “大哥,我一见你便觉得面善,这是不是大家常说的缘分哪!” 面对危机,毫无慌乱的迹象,这不由令项伯又疑惑又敬佩。 这个刘邦他不是一般人哪! 项伯暗想。 “大哥,咱一见如故,兄弟有个愿望,不知道大哥意下如何?” 项伯想他终于要提鸿门宴的事了。不曾想刘邦却说: “大哥,不如你我结个亲家,哈哈哈,高攀了……” 于是,项伯完全倒向了刘邦,成为了刘邦安插在项家的一名“卧底”。

  彭城—— 楚汉之间终有一战,这是当时天下大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乘项羽这只老虎离窝的机会,刘邦突袭彭城,抄了西楚霸王的老家。 项霸王大怒,轻骑回击。 “项羽进城了!” 几十万汉军顿时吓的屁滚尿流,哭爹叫娘。 刘邦仍旧临危不惧,他沉着冷静地对卫兵们说: “不要慌,听我指挥, 各—就—各—位,预—备 ——跑!” 刘邦逃跑的本事堪称一流,但楚军追赶的速度也不慢,关键时刻,刘邦这厮活动起了心眼,竟然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推下马车以减轻重量。 这么想还真这么干了。 司机夏侯婴大怒,指着上司大骂: “怎么能把无辜的孩子推下去呢!” 刘邦或许有些惭愧,对司机的冒犯没有任何反应。 刘邦连续三次推下孩子,这位司机也三次停车救回孩子。 对于司马迁记载下来的这件事,有人说是刘邦顾全大局、大义灭亲。 司马路无法推测出当时刘邦推子下车的心理状态,只能说人性之复杂,超过自己之想象。

  广武—— 和刘邦陷入僵持的项羽希望尽快决一死战。 有人给项羽出招,把一个人质带来广武。 这个人质就是刘太公。 火锅子点起来,老人家架起来,项羽派人大声喊话: “姓刘的,有种就出来和老子打,像个王八似的,缩在里头算什么?再不出来,就把你老爹当羊肉片子涮了!” 刘邦一瞧,还真是老爹。 原来当初从彭城逃出来的时候,刘邦把老爹和老婆都丢给项羽做了俘虏。 刘邦一拍大腿,在城墙上回答说: “小项,怎么说咱也是结拜兄弟,凭咱兄弟的交情,我爹不就是你爹?真要涮爹的话,别忘了分碗肉汤给咱喝!” 项羽没辙。 读者无语. 刘邦始终没有出来和项羽决战,而韩信却在战略大迂回中击破了项羽的一个又一个盟友,游击专家彭越则在项羽大后方尽情表现。 刘邦不用和项羽打,他已经赢了。

  4、项羽输在哪里? 项羽屡战屡胜,刘邦屡战屡败。 项羽输在哪里?   司马路请你看两张表格: 表一:《西楚人才情况》 姓名人才类型与项羽关系项羽对该人才的使用情况 项伯?亲戚重用 项庄勇猛型亲戚一般 龙且勇猛型同乡重用 钟离昧智慧型同乡一般 季布智慧型同乡一般 子期?虞姬的哥哥一般 表二:《西楚人才流失情况》 姓名人才类型与项羽关系流失原因 范增智慧型亚父被项羽气死 陈平智慧型无不得志,弃楚投汉 韩信智慧型无不得志,弃楚投汉 英布勇猛型项羽的粉丝关系破裂,弃楚投汉   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人脉关系看,留在项羽手下的人,无非亲戚、同乡,如韩信、陈平等一流人才,无这层关系,则完全没有得到青睐的可能。从人才类型看,则勇猛型的项羽几乎与智慧型的人才格格不入。

  再看看刘邦那边, 表:《刘邦阵营主要人才情况》 姓名人才类型与刘邦关系刘邦对该人才的使用情况备注 萧何文官同乡重用  曹参文官同乡较重用  樊哙猛将亲戚一般屠夫 张良军师无重用韩国贵族 陈平军师无较重用自项羽处来 韩信智将无重用自项羽处来 彭越智将无较重用魏国人 郦食其说客无重用酒鬼、儒生 陆贾说客无较重用楚国人、儒生 英布猛将无较重用项羽的爱将  哈,刘邦的阵营还真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即便你是酒鬼、屠夫,还是刘邦最不喜欢的读书人,或者是敌对阵营中不得志的人,只要你有本事,刘邦不管你的有无学历、后台,来者不拒,而且人尽其才,同时不忘给你相当优厚的待遇。 这样的老板、领导,你能拒绝?   答案已经出来了: 人才流失! 正是优秀人才的流失葬送了项羽的西楚政权。 项羽手下没有人才吗? 显然不是? 项羽的人才去了哪里? 敌人刘邦张开双臂欢迎他们的到来。

  一次决定天下走势的“跳槽”事件 鸿门宴之后不久,刘邦被项羽赶到了陕西汉中,做“大汉集团”董事长。 对于生长在东方的刘邦及其部下来说,汉中还真是个遥远而荒凉的地方。 所以,许多人不愿去,拼命想办法“跳槽”去其他公司。 却有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主动从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西楚公司”跳槽去了“大汉集团”。   这是一次决定天下走势的“跳槽”事件,而跳槽主角就是——韩信。   韩信“跳槽”到“大汉集团”之后初期也没有得到重用,险些还丢了性命。 但终于有人注意到了韩信的才能。 这就是时任“大汉集团”总经理的萧何。 所以当韩信感到“大汉集团”也不重用他,再次选择离开时,萧总经理比谁都急。 于是千古佳话——“月下追韩信”在汉中郊外的某一条公路上上演。 终于,刘邦被萧何说服,决心拜韩信为大将。 拜将仪式非常隆重。 因为组织部事先没有公告提拔对象,好多人以为自己是大将的最合适人选,所以心怀美好期望。 结果是默默无闻的韩信。 举座惊诧,除了刘邦和萧何。在韩信的策划和直接指挥下,汉军奇袭关中,一举端了三秦,接着席卷而东,灭魏、赵、齐,直到此时,刘邦才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底气。 项羽纳闷不已,印象中平庸无能的刘邦何以一下子变得如此威风。 直到有情报人员告诉他: “现在汉军的军长就是曾在我们西楚陆军总参谋部工作多年的韩参谋。” “哪个韩参谋?” “就是那个长长细细白白斯斯文文的韩信。” 若干年以后,当韩信已经威震天下,横扫北中国,令专心与刘邦在中原对峙的项羽苦不堪言时,项羽才明白这个曾在西楚陆军总参谋部工作多年的年轻参谋是何等厉害,而这个年轻参谋还曾经给他制订过不少作战方案,但他却总是不屑一顾。项羽决定派一个韩信的老乡去游说韩信重回西楚,或者三足鼎立。 韩信这位老乡的说词很有说服力,他指出了刘邦的品行缺陷和不可信任(这一点日后很快证实),并进一步阐述道: “韩将军,你的力量已经足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你站在汉王那边汉王就会得到天下,你站在楚王那边楚王就会得到天下,但你想过吗?以刘某人的德行,楚王灭亡后,他还能容得下你么?” 老乡接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既然如此,你不如抛弃刘某人,自成一国,与项、刘三分天下,这岂不是你韩将军最好的选择!” 但做惯了“打工仔”的韩信似乎没有自己当老板的野心,更何况他对在西楚的不得志记忆犹新,对刘邦破格启用他感激涕零。 韩信诚恳地对老乡说: “我当年在西楚公司,干活再卖力也得不到加薪,创意提得再多也没人采纳,干了那么多年也还是个小职员,所以我从贵公司跳槽到大汉集团。结果刘董事长对我非常欣赏,让我做经理,给我足够的资金和人员,对我言听计用,让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我怎么可能背叛刘董事长呢?” 老乡无话可说。

  5、项羽之死:一个人的战斗! 垓下—— 在夜色掩护下,项羽率领八百骑兵突破重围,向江东方向奔驰而去。 黎明时分,项羽的人马由于迷失道路,陷入在大雾弥漫的沼泽中,被汉军追及。 项羽最后只剩下二十八骑,对面是汉军一千余骑。 项羽决心为自己战神的名誉在此作最后一战。   项羽对部下作最后的演说: “我跟随叔父从江东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大小战役70多次,没有输过一场,因而能够称霸于天下。然而今天却搞到这步田地,这是天意,不是我的错啊!” 这时,汉军已经将这29人四面包围。 项羽遥指一名汉军军官说:“诸位看我亲自击杀那个人。” 说着项羽大喝一声,直冲敌阵,将那名倒霉的汉军军官斩于马下。 这支汉军的指挥官姓杨,他犹豫了一下,想上去和项羽单挑,以示武勇。 拍马向前几步,杨某看见项羽瞪大了眼睛看着自己。 算了吧! “你想单挑么?”项羽忽然大喝道。 杨某大吃一惊,连座下战马也乱了脚步嘶叫起来,一连往后退了好几步。 这时项羽又向新的目标杀去。 据说当场被项羽及其28骑杀死砍伤的汉军有数百人之多,而楚军只折损两人而已。

  2006年世界杯,一个男子歇斯底里的叫声响彻夜空: “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2200多年前,对于项羽来说,他确实是一个人在战斗!

    结束语: 厚黑学特别推崇刘邦,认为他足够厚脸皮和黑心肠,所以能够胜利。而项羽和韩信,或黑而不厚,或厚而不黑,所以不免失败。一些中国人大概是相信这种论调并且身体力行的,而中国社会本身就不缺少“又厚又黑”的人士,混迹在各个舞台上,搞得乌烟瘴气。 但刘邦成功而项羽失败的原因,难道真的是厚黑之关系吗? 刘邦的成功,不在于他的无赖习气和自私品性,而在于他性格的另一面,用四个字来说就是“有容乃大!” 司马路认为,一个多元、开放、宽容的人才吸纳体制,以及不拘一格的用人风格,才是刘邦真正取胜的原因。而正是缺乏这样一个体制,加上项羽本人骄傲自负的个性,才导致了西楚阵营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从而使刘邦完成了在战场上所不能达到的任务。综观韩信、陈平出走后的西楚阵营,完全是关系户,在人才的气质类型又几乎一致,又怎么会不失败。
  [fly]   一杯茶 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 阅万千世界 [/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7

主题

2万

帖子

214748万

积分

认证会员

积分
2147483647

团队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财富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劳模

沙发
发表于 2010-5-26 13:07:46 | 只看该作者
西楚霸王是这样失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主题

6639

帖子

1420

积分

风云使者

积分
1420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贴图大师勋章灌水大师勋章创作大师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0-5-26 16:01:23 | 只看该作者
忍术没学好,
致虚守静、为而不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5-7-4 08:42 , Processed in 0.1590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