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46|回复: 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雀科大全

[复制链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08:3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雀是体型比麻雀纤细的食虫鸟类,也是在平原或丘陵山地林区常见鸟类之一,在山间林区数量较平原地区的种类及数量均多。山雀的体羽大多以灰褐为主,它们的鸣声差异虽极显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易于分辨。因其多筑巢于树洞或房洞中,又几乎终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林业很理想的人工招引的对象,国内外已进行的招引工作有显著效果。我国山雀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均为留鸟。其中最常见的有大山雀和沼泽山雀。

    大山雀(Parusmajor)俗名仔仔黑、白脸山雀、仔伯。为山雀科中体型最大的鸟类,背羽绿灰色,头黑且两侧白色,形成明显的白斑状,故名白脸山雀。腹面白色,正中则纵贯以黑色宽纹,加以前胸黑缘,故形成丁形的黑襟。大山雀在国内分布广泛而且数量较大,多栖于山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间以及丘陵果园及耕作区等地,在庭园林间亦能见到,为留鸟。雏鸟离巢后常结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山雀混成数十只大群,秋冬季常迁飞到平原地带林区。常栖于树枝上发出“仔黑,仔黑,仔黑”或“仔仔黑,仔仔黑,仔仔黑黑黑”。

    繁殖期为3-8月间,年繁殖两窝。一般营巢于4-5月。巢筑在树洞、石隙、墙洞中。距地面2-6米,利用苔藓、羽毛和兽毛、棉花、草茎、草根及树皮纤维。巢窝大小常随洞穴条件而变化。产卵6-13枚不等,卵色白并带有红褐色细斑,在钝端较密集。卵大小平均为17毫米×12.9毫米,卵重1.4克。产卵后约15日左右雏鸟孵出,育雏期14-16日。

    大山雀消灭害虫的能力十分著称,在果园中能消灭一些对苹果、梨、桃等危害严重的害虫,例如青刺蛾、天牛幼虫、蝽象等害虫;在农田附近也食直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特别在林区,大山雀嗜食松毛虫,冬季能啄食树皮内越冬的松毛虫,雏鸟的食物中主要为松毛虫。

    沼泽山雀(Paruspalustris)体型比大山雀略小,也是留居于我国各地的最常见的山雀,头顶黑色而不具白斑,背羽砂灰褐色,颏喉部具黑色,腹面无黑色宽纵纹,这些都是与大山雀明显的区别。生活习性、筑巢地点以及巢的结构均与大山雀相似,但分布范围略小,较常见于较高一点的山林地区。鸣声比大山雀弱细,但特别响亮清脆,好像是吹水哨的“伯儿、伯儿”声,常鸣“仔仔、黑黑、仔仔”。卵乳白色,具红棕色斑点。食性与大山雀基本相同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6288 收起 理由
河北红子 + 800
空山鸟鸣 + 1888 优秀文章
语香 + 1800
打劫 + 180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08:41:33 | 只看该作者

沼泽山雀(红子)

沼泽山雀

  别名:泥沼山雀 红子。属雀形目,山雀科。

  分布于华北及以南的广大地区。

  沼泽山雀体长约12厘米。体形比常见的白脸山雀(大山雀)稍小,头顶黑色,头侧白色,上体砂灰褐色,下体灰白色,颏喉黑而肋沾棕灰色。

  主要栖居在山脚溪河及平原河流两旁的松树林、松树和阔叶树混交林间以及城镇公园和风景区。平时成对活跃在树枝间,不停地啄食。秋冬结小群,有时与白脸山雀、煤山雀等混群。
  
  主食各种昆虫及其幼虫、卵和蛹,如直翅目的蝗虫、同翅目的角蝉、鳞翅目的斑蛾、膜翅目的蚁和蜂、双翅目的蝇等,仅吃少量植物种子。
  3—5月繁殖,营巢在树洞、石垣和墙壁缝隙中,巢外围以地衣和苔藓,内衬兽毛、棉花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乳白色,上有多数棕红色斑环绕在钝端。雌、雄亲鸟轮流孵卵,约12—14天孵化,育雏期14—16天。

  1、鸟的选择 北方笼鸟,南方很少饲养.头顶黑,头侧白;上体褐灰,下体灰白;是一种小型山雀。它那细柔婉转、多变的鸣叫,仔细琢磨十分有趣,令人陶醉。叫口有唧唧棍、汲汲水、伊得水、呛呛水,旗格呛等。

  在鸟市上选购时,除了解产地外,还应注意鸟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正认食等。
  2、笼的特点 方笼、圆笼都有,大小也不一。比较讲究的是似黄雀笼的封底圆竹笼,只是条间距要小(l厘米),除食、水罐各两个外,还有一软食缸(食抹)。
  3、饲料和喂法 平时可喂黄雀的粉料搓鸡蛋黄(约占1/5),常给些昆虫幼虫、叶菜和水果。夏季是换羽期,宜捕蝉剪开喂,喂蝉蜕粉有助于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4、管理和调教 胆小怕惊,新捕来时应捆膀放入笼中,罩上笼套置安静处,并以昆虫幼虫或瓜子仁放软食中诱食.平时应避免惊吓,否则会仰头、摆头(俗称“颤头”)。有熟鸟“带食”最好,只要把两笼置食抹的一面相靠近即可,
  因好斗,故决不能放同一笼内饲养。
通常人们喜欢喂花生、核桃,葵花籽、苏子等脂肪性饲料,以促其鸣叫;
  雏鸟(约10日龄,已长羽芽)可用竹蓖挑食填喂,白天每隔1.5小时喂一次,长大后驯熟。两周龄时就应让它跟成鸟学叫,否则失去欣赏价值。
  为了“教”其它歌鸟,需要把笼挂高处,并定时打开笼套使其鸣叫,此时应把歌鸟的笼罩上,以便倾听。

1、鸟的选择红是北方笼鸟,南方很少饲养.头顶黑,头侧白;上体褐灰,下体灰白;是一种小型山雀。它那细柔婉转、多变的鸣叫,仔细琢磨十分有趣,令人陶醉。所以养鸟者都希望自己所养的歌鸟学会红叫,故可以说红是所有歌鸟的“教师鸟”。红的叫口俗称“音”,有3—4个音的为中品, 5—6个音的为上品,7个音以上的就被居为奇货。叫口有红、汪汪、唧唧棍、汲汲水、伊得水、呛呛水,旗格呛等。  

红“音”的多少和圆润程度,据说与地区和当地环境条件有关。有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之分,其中邢台、新乡的红?最负盛名,但有人们忌讳的“纠、纠、纠....”的叫声。不同地区的红很难区分,据说依体型大小、下体颜色深浅、羽毛的粗细可以鉴别。雌(尾平直)雄(尾稍呈弓形)的区别也不十分明显,但并不苛求,因雌鸟也叫“音”。   

在鸟市上选购时,除了解产地外,还应注意鸟的健康情况,是否真正认食等。   

2、笼的特点 方笼、圆笼都有,大小也不一。比较讲究的是似黄雀笼的封底圆竹笼,只是条间距要小(l厘米),除食、水罐各两个外,还有一软食缸(食抹)。   

3、饲料和喂法 平时可喂黄雀的粉料搓鸡蛋黄(约占1/5),常给些昆虫幼虫、叶菜和水果。夏季是换羽期,宜捕蝉剪开喂,喂蝉蜕粉有助于换羽和羽毛的生长。   

4、管理和调教 红胆小怕惊,新捕来时应捆膀放入笼中,罩上笼套置安静处,并以昆虫幼虫或瓜子仁放软食中诱食.平时应避免惊吓,否则会仰头、摆头(俗称“颤头”)。有熟鸟“带食”最好,只要把两笼置食抹的一面相靠近即可,   

因红好斗,故决不能放同一笼内饲养。 通常人们喜欢喂花生、核桃,葵花籽、苏子等脂肪性饲料,以促其鸣叫;结果常造成红啃羽毛、啄足趾现象,(虽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这时除减少脂肪性饲料的比例外,还应补充矿物质、维生素。  

雏鸟(约10日龄,已长羽芽)可用竹蓖挑食填喂,白天每隔1.5小时喂一次,长大后驯熟。两周龄时就应让它跟成鸟学叫,否则就会没有“音”,而只会“、”地叫,不能做“教师鸟”,失去欣赏价值。   

为了“教”其它歌鸟,需要把红笼挂高处,并定时打开笼套使其鸣叫,此时应把歌鸟的笼罩上,以便倾听。   

红的日常管理比较简单,粪便少而干松,每周清理1—2次笼子即可。但红喜欢水浴,有时还会把饲料、剩余食物以至粪便叼入水罐中,因此水罐要每天或隔日清洗一次,并把吃剩的水果、菜叶拣出。红在我国虽是分布广泛的鸟,但既怕冷又怕热,冬夏均须特别注意。红经驯调,可学会“翻空钻圈”,“叼烟卷”,“吊桶”等技艺,但人们饲养红主要是为了听其“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08:46:07 | 只看该作者
沼泽山雀(红子)
1.品种特点
沼泽山雀又名红吱、吱吱红、小豆雀、小山雀,属雀形目山雀科,分布于我国华北及以南的广大地区。
沼泽山雀是食虫鸟类,饲养此鸟也主要为给其他笼鸟“呷口”,当然经过训练的沼泽山雀可表演节目,如叼签、叼钱、叼物等。
沼泽山雀体长约11厘米,头顶黑色,头侧白色,上体沙灰或褐色,腹部灰白色,中央无黑色纵带。雌雄成鸟羽色相同,不易区别。
沼泽山雀生活在阔叶和针叶林间,在山区和平原均可见,平时成双活跃在树林间,冬季结小群,有时与大山雀、煤山雀等混群。主食各种昆虫及幼虫、卵和蛹,仅吃少量植物种子。营巢于树洞、石垣和墙缝中,每窝产蛋4—6枚,乳白色,上有许多棕红色斑环绕钝端。雌雄亲鸟轮流孵化,孵化期12—14天,育雏期14~16天。 ‘
2.饲养与管理
在北方凡饲养百灵、云雀、黄雀的人,一般都要养一只沼泽山雀当作“教师鸟”,为歌鸟“呷口”。沼泽山雀因地区不同其叫口(俗称“音”)有别,如“吱吱红”、“吱吱汪汪”、“唧唧棍”等,一般有五个“音”以上的沼泽山雀属上品。
为了使歌鸟学得快、学的音多、叫得清晰,外出遛鸟时把沼泽山雀一起带上并挂于高处。沼泽山雀胆小,切忌惊吓,否则易出现“颤头症”。饲养上有特制的笼。饲料可用点颏粉,平常给少量面包虫,夏季适当喂些切开的蝉,冬季补充核桃仁或花生米。
在山雀科的鸟类中,还有黄腹山雀、煤山雀、绿背山雀等可人工饲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8-10 08:47:01 | 只看该作者

大山雀(黑子)

大山雀(黑子)
1.品种特点
大山雀又名白脸山雀、吱吱嘿,属雀形目山雀科,产于我国南北各地山区,常见于果园中。
大山雀为农林益鸟,食量大,育雏期食量更大。人们饲养大山雀主要是为了给别的笼鸟“呷口”。
大山雀是一种很活泼的鸟,头部呈蓝黑色并有光泽,两颊白色,黑白分明,所以又称白脸;上体蓝灰色,腹部灰白色,中央有一条黑色的条纹延伸到尾下。
大山雀动作灵活,常在树枝上不停地跳跃,发出“吱吱嘿一吱吱嘿一吱嘿一吱嘿”的呜叫声,食物以昆虫为主。华北一带的大山雀约在3—5月间繁殖,营巢于树洞或墙缝中,每窝产蛋7~8枚,蛋白色带粉红,上有红褐色斑点。
2.饲养与管理
刚捕来的鸟必须换食,开始喂面包虫或其他昆虫的幼虫,并将虫放在粥状的人工饲料上,大山雀吃虫时会连同饲料一起吃下,这样就会慢慢认食。饲养大山雀可用山雀笼、金丝雀笼和黄雀笼。
饲料可用黄豆面、玉米面、花生米粉(3∶3∶2)或掺和熟鸡蛋黄,并常给少量面包虫。初期可加水搅成粥状,以后逐渐减少水的比例,使饲料逐渐变稠,约1周后改为干饲料。冬天适当增加花生米粉的比例,或把核桃砸开放到笼中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1万

帖子

30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59

创作大师勋章贴图大师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灌水大师勋章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社区建设勋章团队最酷帅哥勋章

QQ
5#
发表于 2007-8-10 14:03:5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了、学习了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QQ:654657073 手机:1385189266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6#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08:55:16 | 只看该作者

大山雀(黑子)

大山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7#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09:19:26 | 只看该作者

褐头山雀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描述:体小(11.5厘米)的山雀。

额、头顶和后颈栗褐色,眼先、耳羽、颊和颈侧白色;背部、腰、尾上覆羽暗褐色;尾羽暗褐色,羽缘稍淡;翅暗褐色,初级羽外具褐白色狭缘,次级飞羽具较宽的同色羽缘,覆羽褐色,外侧羽片具较宽的赭褐色羽缘;颏和喉褐色,个白色胸、腹和下尾羽淡棕褐色,腹部中央色较淡,腋羽乳黄沾棕。雄羽色相似。虹膜暗褐;嘴黑褐;跗躔暗褐色。

褐头山雀上体褐灰,下体近白,两胁皮黄,无翼斑或项纹。与沼泽山雀易混淆,但一般具浅色翼纹,黑色顶冠较大而少光泽,头显比例较大。

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从海拔800米至4000米左右均有它们的分布。多结小群或大群活动,大群可达100余只,有时也见到成对或单独活动。性活泼,在林间枝叶间不回穿梭,很省在树停息,叫声如“zi-zi-zi-her-her”.据胃检,食物为昆虫,有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及鳞翅目的成虫及幼虫。繁殖期为4-8月份,巢筑于树洞中,距地面1-5米,根据23个鸟巢统计,洞口大小为18*48-35*50毫米,洞深70-170毫米,内径5.0-11.0,外径7.0-13.6厘米,植物纤维、羽毛和兽毛等衬垫。雌雄均参加或巢活动。一般5月初开始产卵,每巢产卵7-9枚,卵呈白色,具浅红或肉桂色或红褐色斑点,钝端较多,有时形成杯状。孵卵由雌鸟担任,孵化期为12-16天,雏过同后15-16天离巢飞出

全国有2个亚种:1)西北亚种 Parus montanus affinis(Przevalski)见于西宁、民和、贵南、泽库。省外分布于甘肃、宁夏等地。2)西南亚种 Parus montanus weigoldicus Kleinschmidt 见于泽库、班玛、玉树和囊谦。省外分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褐头山雀在林区多种昆虫,所食昆虫大多为森林害虫,因而对防治森林害虫有一定的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8#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0:40:53 | 只看该作者

白眉山雀

描述:体小(13厘米)的山雀。白色眉纹显著,头顶及胸兜黑色;前额的白色后延而成白色的长眉纹;头侧、两胁及腹部黄褐;臀皮黄色;上体深灰沾橄榄色。与红腹山雀的区别在无白色脸颊且栖于少林木的生境。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略黑。
叫声:喧闹的清脆铃声般哨音,似昆虫的嘟声及颤音。鸣声复杂而多变。
分布范围:中国中西部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于南山及青海东部至甘肃南部及四川北部松潘地区及西藏的昌都地区不罕见。在西藏南部拉萨地区也有记录。
习性:结小群,有时与雀莺混群于高山矮小桧树及杜鹃灌丛中取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9#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0:47:53 | 只看该作者

红腹山雀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描述:体小(13厘米)而有特色的山雀。头及胸兜暗黑,松软白色颊斑,颈圈棕色,下体栗黄色,背、两翼及尾橄榄灰色,飞羽具浅色边缘。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深灰。
叫声:嘶嘶声psit;吱吱声chit'it'it及简单的"chick-a-dee"及t'sip't-zee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中部的特有种。
分布状况:偶见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及西部海拔2400~3400米。可能也见于湖北西部。
习性:结小群轻盈活泼地活动于阔叶林、桦树林、混合林及针叶林的树冠层。

俗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51

帖子

223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23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突击队员勋章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10:54:27 | 只看该作者

黑冠山雀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描述:体小(12厘米)而具羽冠的山雀。特征为冠羽及胸兜黑色,脸颊白,上体灰色,无翼斑,下体灰,臀棕色。与棕枕山雀的区别在黑色的胸兜较小,飞羽灰色。幼鸟色暗而羽冠较短。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蓝灰。
叫声:细而高的seet声,尖chit声,似抱怨的责骂声chit'it'it'it及较复杂的短句声。磬音嘟声chip, chip, chip, chip…及含糊的哨音及颤音。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及中国中西部。
分布状况:亚种beavani罕见于海拔2500米至针叶林上线,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及青藏高原东部相接的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秦岭)、青海。
习性:成对或结小群,常加入混合鸟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6-2 15:17 , Processed in 0.4212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