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沈阳老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人轶事] 千秋女性的功绩情爱——中国后妃百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8:16 | 只看该作者


宋英宗皇后高氏

英宗的皇后高后,曾祖是宋将高琼,她也是曹彬的外曾孙女(仁宗后曹氏,是宋大将曹彬的孙女)。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神宗十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哲宗,因其年幼,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

高太后政绩平平,主要是支持司马光废除宋神宗的新政,在她的幕后推动下,新政尽废;但高太后自觉抑制外戚高家的举动却是值得称道的。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8:54 | 只看该作者


宋哲宗皇后孟氏---因祸得福的典型

孟氏宋哲宗赵煦的皇后孟氏,贤淑温婉。

  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岁 太皇太后高氏和向太后,选出了端庄娴雅的孟氏为皇后。

  哲宗专宠容貌俏丽的刘婕妤,刘婕妤恃宠成骄,经常冒犯皇后。

  皇后的福庆公主病重,孟皇后的姐姐懂医道,前来医治,便将道家符水拿来,替公主治病。皇后见了,立即禁止。一天,皇后主动把这事告诉了哲宗,哲宗也不介意,刘婕妤抓住这件事不放说孟皇后搞符咒厌魅。过了些天,刘婕妤又巧立名目和哲宗说:"皇后搬神弄鬼。"哲宗一听立派内侍押班梁从政等人审查。他们逮捕宦官、宫女三十余人,严刑拷打,而后又伪造供词,哲宗以皇后"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废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刘婕妤斗败了孟皇后,进升为贤妃。三年后,生了皇子,立为皇后。不久,皇子和哲宗先后死去。

  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迎回孟氏,尊为"元佑皇后"。向太后死后,刘皇后逼徽宗下诏废去孟后。公元1102年,孟皇后重回瑶华宫,瑶华宫失火,她移居延宁宫,延宁宫又毁于火,她只得住进弟弟孟忠厚家。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将微、钦二帝和六宫有号位者尽被掳北上。孟皇后因住在民居,竟免于难。公元1127年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为宋高宗,史称南宋。高宗尊孟氏为"元佑太后"。为了避其祖父孟元之讳,改称"隆佑太后"。高宗不敢抗金,从南京逃到扬州,又逃到镇江,最后跑到临安(杭州)。

  公元1129年三月,护卫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政变,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囗(fu敷)为帝,企图让孟太后听政,被孟太后拒绝。不久,韩世忠、张浚等平息兵变。

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风疾。死于越州行宫,终年五十九岁。谥号"昭慈圣献皇太后",葬于宋六陵。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09:53 | 只看该作者


宋真宗皇后刘娥

以前看戏听评书,大家都知道“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主角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后。这当然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的刘太后,又是怎样的呢?

  宋真宗的结发妻子,是战功赫赫的宋大将潘仲询的女儿,在真宗即位前即已去世。宋真宗即位后,立郭后,不久也病故。皇后之位空了多年之后,一位新皇后出现了。她就是从众多嫔妃中脱颖而出的刘德妃。

  刘德妃名刘娥,是个川妹子,益州华阳(今成都。现在成都到华阳有高速路,几分钟即到,华阳的地价也因此涨了不少)人。刘娥出身贫寒,十多岁就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后来,夫妻俩离开益州,双双来到开封打工。龚美生意不好,就把老婆卖了。而当时身为襄王的真宗,和我一样,对川妹儿情有独钟,于是,经人介绍,刘娥就进了襄王府。

  这刘娥是个四川靓女,襄王又喜欢川妹儿,所以不用说,对这位十五岁的四川小靓女爱得不得了。宋太宗听说一个女子将襄王搞得神魂颠倒,颇为生气,命将刘娥逐出襄王府。襄王还就割舍不下。刘娥出府是出府了,襄王却将刘娥偷偷寄存在友人家里。十余年后,太宗去世,襄王即位为真宗,这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刘娥进宫后,一路升至德妃,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万事不愁,只有一样心事,就是她的出身太寒酸了。为了掩饰自己的出身,刘妃到处找姓刘的高官,拉关系,套近乎,想攀门高亲,认个高贵的祖先。她先找开封知府刘综攀亲,又找继任的开封府刘烨,这俩人一个是河中府人,一个是洛阳人,刘妃以川妹子特有的泼辣,急着对他们说:“让我看看你们的家谱,说不定咱们是亲戚。”要是搁在今天,好嘛,国母娘娘主动拉关系,这还有不答应的?上赶着拉关系还来不及呢!可那是在宋朝,宋朝的士大夫是中国历史上最牛叉的一群知识分子,对这种事,根本没兴趣,直接就把刘妃给拒绝了。刘综的答复是,“我家没人在宫里。”刘烨则根本不把家谱给刘妃看。

  因为刘妃出身低贱,所以宋真宗一提出打算立她为皇后,立即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一时相持不下。因而郭后死后,皇后之位空了很久。后来,真宗还是忍不住对刘妃的喜爱,冒天下之大不韪,终于立刘妃为皇后。

  刘妃没有娘家,于是认前夫龚美为大哥,龚美改姓刘,刘后的出身也改为出身太原没落将家,《宋史后妃传》就是以刘后改编后的身世记载她的出身的。

  所以说,北宋还是个相当开放的朝代,对妇女的礼教束缚远没有后世那样严重。

  和现在不少四川妇女一样,这刘后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而且知书达理。这女人要是认了字,可就了不得了,真宗病重的时候,刘后就代理处理政务。至真宗后期,内有刘后,外有她的姻亲钱惟演及宰相丁谓,形成垄断朝政的后党势力。与之为敌的寇准一派,则走了下坡路。

  1022年,真宗死,遗诏命刘后为太后,处理军国大事,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

  说“狸猫换太子”是无稽之谈,也不全对,在历史上还是有点影子的。历史上的刘太后的确没有儿子,继真宗位的宋仁宗,是刘后的侍女李氏所生,刘后夺为己有。但与传说截然不同的是,刘后对李氏并不薄,李氏生子后升为宸妃,死后刘太后还以皇太后礼葬之,当然是看在仁宗面子上。只是一点,李氏至死都不敢说自己是仁宗生母,仁宗一直蒙在鼓里。刘太后死后,才有人将真相告诉仁宗,仁宗,下诏自责。

  刘太后是一位有作为的女***家,她垂帘听政期间,先是铲除了奸臣丁谓,夺回大权,然后停止了真宗末年推崇道教的狂热宗教活动。此后,刘太后在澄清吏治,兴修水利等方面,也有所建树。

  刘太后掌权期间,成都富商还印制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刘太后掌权,也没有出现历史上女主掌权的通病,外戚。这一方面是她的娘家势力单薄,另一方面,刘太后也比较知道适可而止。钱惟演将妹妹嫁给刘太后之兄刘美,与刘太后关系至亲,但在朝臣们的反对下,刘太后始终没有提升他。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0:41 | 只看该作者


南宋高宗皇后吴氏

高宗皇后吴氏,在光宗退位、宁宗即位的政权交替过程中被朝臣推举出来垂帘听政,其外甥吴琚“言于后曰:‘垂帘可暂不可久。’后遂以翌日撤帘。”

  在“祖宗成规”的熏陶和士大夫阶层的严格抑制下,后妃们也形成固定心理定势,深知后妃预政不被统治集团所认可,是体制所不允许的,自我掩抑。太后垂帘听政,自言“母后临朝,非国家盛事。”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1:24 | 只看该作者


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历史上著名妒后

宋高宗在位时,有一相士名皇甫坦,他治好了韦太后的眼疾,因而获得高宗信任。有一次,皇甫坦来到了庆远节度使李道家中,李道知道皇甫坦是个著名的相士,于是请皇甫坦为他的三名女儿相面。

  李道的长女与三女也没甚特别,可是当二女凤娘出来拜见时,皇甫坦却说此女面相当大贵,因而不敢受拜。说道这个李凤娘,她的名字也有一点来历呢!却说当年李道夫人产女前,军营前飞来了一群黑凤,徘徊不去。于是李道便为不久后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凤娘了。

  皇甫坦自从在李道家遇上凤娘后,便连夜赶回京师求见已为太上皇的高宗,说已为他找来了一名好孙媳,又提议以面相大贵的李凤娘为孝宗三子恭王赵惇之妃。高宗一直对皇甫坦深信不疑,便作主让恭王与凤娘成婚了。后来,太子病亡,太上皇高宗与嗣皇帝孝宗决定以排行第三的赵惇为太子,恭王妃李凤娘也随即成了太子妃。后来孝宗禅位太子,赵惇即位,是为光宗,以嫡妻李凤娘为皇后。

  不过,李凤娘天性悍妒,虽然已为六宫之首,又早于孝宗干道四年﹝公元一一六八年?#123;诞下儿子赵扩,可是却仍未心满意足。有一次,光宗在宫中洗手,刚巧留意到捧着盆子侍候在侧的宫人一双白滑的手,便自然称赞了两句。可是,这小事却为李皇后得悉,结果,于同日下午,李皇后派人送来了一个食盒予光宗,光宗打开一看,赫然是当日那位宫人的一双手,光宗惊吓得不能言语,更因此而病了好几天。

  对光宗偶尔遇上的宫人也如此残酷,实在不难想象李凤娘会如何对待光宗的妃嫔了。当时,光宗后宫除皇后外,还有黄贵妃、张贵妃、符婕妤等妃嫔。黄贵妃本是孝宗谢贵妃﹝后立为皇后?#123;的侍女,光宗初为太子时,孝宗因见他缺少姬妾服侍而把黄氏赐给他。光宗对黄氏亦算宠爱有加,即位后便立为贵妃。可是,李皇后实在不能容忍黄贵妃得宠,于是藉光宗离宫祭祀之时,派人谋\\杀了黄贵妃。那时光宗因天雨以致卧病在床,同时听到黄贵妃暴亡的消息,因而病得更重了。张贵妃、符婕妤两人,也因皇后嫉妒而被下令改嫁平民,相比惨死的黄贵妃,她俩可算是幸福多了。

  当然,李凤娘的所作所为,已为太上皇的孝宗与太上皇后谢氏也早留意到了。谢氏为皇后时,对太上皇高宗和吴太后孝顺有礼,恭敬非常;可是如今李凤娘不仅对丈夫光宗无礼,更处处顶撞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在太上皇后好言相劝时,以一句「我与皇上是结发夫妻,名正言顺,又有何不可?」回应,暗讽太上皇后谢氏非孝宗嫡妻。孝宗与谢太后自是非常愤怒,打算废掉李凤娘,但由于太师史浩认为立后不久便废后实过于草率,坚决反对,致使废后一事不了了之。

  李凤娘不仅和太上皇关系弄得不大愉快,她还几次离间孝宗与光宗父子之间的感情。光宗最初即位时,没立嫡长子赵扩为皇太子,令李凤娘忐忑不安。一次,她趁刚刚病愈的光宗在宴席上醉酒时,请求光宗立已封为嘉王的赵扩为皇太子,以帮助光宗处理政务。光宗也觉得挺有理的,但他坚持请示父亲孝宗再行册立。可是凤娘不听,愤然而去,又不许孝宗等人面见光宗。几天后孝宗没能见着儿子,便把李凤娘召来,询问皇帝的病况,李凤娘于是藉词光宗多病,要求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以辅政。但孝宗认为光宗才即位不久,连政事也没熟习,却把政务都委托于儿子,实在于理不合,因而否决过早立太子的建议。李凤娘觉得孝宗处处针对自己,于是回宫向光宗哭诉说孝宗不想立太子必定另有企图,光宗被蒙在鼓里,以为孝宗别有用心,于是气得以后不再朝见孝宗。他对太上皇的决绝,令全朝哗然。

  过了一年多,光宗身体略微好转,重视上朝听政,文武百官乘机请求光宗朝见太上皇,光宗迫不得已去了一次,关系算是改善了。可是接连几次李皇后从中作梗,致使父子关系时好时坏。后来,孝宗驾崩,百官请光宗主持丧礼,光宗却一直拖延着不想去,结果由仍然在生的太皇太后吴氏垂帘代行祭奠。后来大臣见光宗不理政事,请求光宗以嘉王为储君。但处处受掣肘的光宗连皇帝也不想当了,结果,心灰意冷的光宗让位予嘉王,退居太上皇。而李凤娘也因而成了太上皇后。

  庆元六年﹝公元一二零零年?#123;,有算卦之人指李凤娘会有灾厄,于是李凤娘穿上道袍,虔心事佛。只是她也难逃此劫了。同年六月,李凤娘病死,终年五十六岁。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2:23 | 只看该作者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

南宋理宗皇后谢道清(1210~1283)南宋女***家。临海人。宰相谢深甫孙女。17岁入宫为通义郡夫人,19岁册立为皇后,57岁尊为太后,65岁又尊为太皇太后。时恭宗5岁,经"大臣屡请",随恭宗垂帘听政。谢道清胸怀豁达,顾全大局,50年间后宫一直和睦稳定。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首次渡江攻打鄂州(今武昌),理宗准备迁都南逃,皇后首次参与朝政,以"恐动摇民心"劝谏皇上,说服众大臣,并率先尽力俭省,以资军需。咸淳十年(1274)忽必烈第二次进犯,京城官员怕死,太后命令朝堂告示:凡坚守岗位的,尚书省记上一功;叛国逃亡的,由御史查明情况上报。号召全国起兵勤王。后元军临城迫降,太后誓不出走避难,沉着安排宋室后嗣,升任文天祥为右丞相出城谈判,谈判未成文天祥被扣留,元军进入临安城,太后等被掳往大都,挂个寿春郡夫人虚衔,7年后病故,享年73岁。?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3:22 | 只看该作者


南宋度宗妃杨氏

南宋恭宗赵显登位(1274年)一年多,元兵即侵入临安。赵显派人奉镇国玉玺出降,帝、后、王、臣尽为俘虏。只度宗之淑妃杨氏携二子赵昰、赵昺出走。他们逃到温州,宋旧臣苏刘义、陆秀夫、张世杰等,相继出兵至温州保卫。1276年5月,张世杰等拥赵昰即位(端宗)于福州,改元景炎,册封杨淑妃为皇太后。后来元兵追到福州,帝昰逃到潮洲。不久,元兵又追到潮洲,帝再次南逃,1277年12月,帝逃到井澳;1278年3月到硇洲(今湛江南之硇洲岛)。4月,帝昰病死(年11岁),群臣又立昺即位于硇洲。昺才8岁,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文天祥为右丞相,张世杰为太傅。6月高雷失守,张世杰认为新会崖山高40余丈,方圆80余里,与汤瓶山(古兜山)对峙如门,门外是大海,非舟揖不能至,可据守。于是帝昺迁行都于新会崖山。当时有军民约20万,张世杰派人入山伐木造行宫30间,建军屋3000间,建立行朝草市,正殿名慈元殿,是杨太后与小皇帝赵昺临朝议政之地。又加封文天祥为信国公,在外扩充军备,建立抗元据点;封太傅张世杰为越国公,在崖山率兵护驾;丞相陆秀夫主持政务,筹集钱粮,诏各地勤王。君臣据守,以图中兴。9月葬端宗于崖山,称“永福陵”。10月,元军元帅张弘范(张世杰叔父张柔之子)率海军由闽入粤,破崖山外围宋军据点。文天祥兵败于潮阳,被元军俘于五坡岭,囚禁在敌船上。1279年正月,张弘范率兵占据崖山海口制高点,元军副帅李恒率兵追至崖山之北,两军形成南北合围之势。张弘范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不答应,曰:“吾不能救父母,反教人叛父母乎?”挥笔作《过零丁洋》,自述四年来的战斗经历,表达以死报国的决心。诗曰: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读罢,“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张弘范军中有张世杰外甥韩某。张弘范又派韩某到宋营招降张世杰。张世杰曰:“吾知降,生,且富贵。但义为主死,志不可移也。”张世杰誓死抗战到底,焚行宫,集结千余艘巨舰,用大索系牢,中舻外舵,帝昺居其中。元军攻不下,又用船载茅草,浇上油脂,乘风火攻。宋舰则涂上泥巴,用长茅拒火船,火不能及。元军断绝宋军粮草汲水之路。宋军茹干糗十余日,渇甚则掬海水饮,饮者多呕泻,战斗力大减。正月初六,张弘范分兵前后夹攻宋营,潮涨则从北攻其后,潮退则从南攻其前,从早至晚。宋兵不能支持,终于被攻破。张世杰知大势已退,便抽调精兵入中军。当时天色以晚,且风雨交加,咫尺不能辨。张世杰与苏刘义以16只船夺港而出。陆秀夫走到帝船上,见船大且被连环索处处系紧,估计逃不脱了,便叫妻子投海自尽,他自己穿好朝服,启奏帝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不可受辱。”说完,背幼帝昺投海殉国于奇石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海面浮尸10余万。

  张世杰护送杨太后回到崖门,太后闻知帝昺己死,抚膺痛哭曰:“吾忍死万里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说罢扑向大海,壮烈殉国。 世杰将杨太后葬于海滨,率战船16艘出崖门,欲走交趾(今越南),再图复兴。5月4日,船到阳江海陵岛遇飓风,舟覆,张世杰亦死于大海中。

  文天祥被张弘范带到崖门,见崖山已破,仰天恸哭,作诗致哀曰:

  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飚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南宋亡后,文天祥被押送燕京(今北京),“天祥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崖山志》下同),囚禁狱中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写下不少感人诗篇,其中有千古传诵的《正气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闢易。

  嗟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元主数次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原赐一死足矣。”天祥终被杀,就义时,“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时有十义士者,收尸葬都城外,年四十七。”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4:02 | 只看该作者


元太祖大皇后孛儿台旭真

孛儿台蒙古弘吉刺部人。特薛禅之女,元太祖铁木真的皇后。端庄健美,聪慧贤德。

  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在俘获塔塔儿人的首领铁木真时,正值儿子出生,便用俘虏的名字为婴儿命名,以纪念胜利。铁木真九岁时,父亲带他 弘吉刺部到与孛儿台订了婚。铁木真暂留在岳父家,也速该在回家的途中,被塔塔儿人毒死。

  铁木真长大后,与孛儿台结了婚。孛儿台带来一件黑貂袭,送给婆婆作为见面礼。铁木真曾被泰赤乌贵族掳去,逃回后,决心投靠蒙古最强大的克烈部,他把这件珍贵的黑貂裘送给克烈部首领汪罕,并认他为义父,汪罕答应帮助他收复先父的旧部。

  孛儿台与铁木真婚后十分恩爱,度过一段愉悦的新婚生活。有一天,蔑里乞人突袭铁木真的营地,孛儿台被蔑里乞人掳去,配给赤勒格儿为妻。铁木真和扎木合共同出兵,夺回了已经怀孕的妻于孛儿台。不久,孛儿台生下赤勒格儿血统的儿子,所以铁木真为他取名"术赤"(蒙语"客"之意)。此后,孛儿台又生三个儿子。

  12O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是为太祖。上尊号为成吉思汗("成吉思"谓"海洋"或"强大"之意,"汗"意为王者),建立蒙古汗国。元朝的后妃制度,汗妻称大皇后,贵妾也可称皇后。孛几台即为大皇后。她为太祖统一蒙古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为蒙元时期首屈一指的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太祖死后,她的三子窝阔台即位为太宗,进一步扩展了蒙古帝国的势力。孛儿台死后,她的孙子(拖雷子)忽必烈建立元朝,追谥她为"光献翼圣皇后","翼"指羽翼,"圣"指太祖,即为辅助的意思。忽必烈对祖母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号召后入学习她崇高的品德。

  孛儿台死后的灵柩,随太祖铁木真安放于成吉思汗陵。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7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4:47 | 只看该作者


元世祖大皇后察必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性聪敏,颇勤俭,她发明一种无领无袖的衣服叫作“马甲”,就是后来的背心。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Rank: 8Rank: 8

积分
22166

会员最具活力勋章灌水大师勋章突击队员勋章社区建设勋章最具号召力勋章金点子勋章财富勋章团队终身成就勋章会员终身成就勋章社区优秀版主勋章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0 11:15:15 | 只看该作者
[align=justify]

元顺帝皇后完者忽都

蒙元帝国,耗时二十七年,七次征讨,才使高丽臣服,成为元之东藩。两国关系之密切更甚与唐与新罗的“特殊国与国的关系”。世祖时,高丽忠烈王迎娶世祖女齐国长公主为妃,高丽成为元之驸马国,忠烈王更下令高丽全国穿蒙古服,留蒙古发髻。此后两国世代联姻,至高丽恭愍王七代均为元之驸马。高丽世子更作为吐鲁花(人质)居住大都,继承王位后,也经常往来大都。更有高丽世子在居留大都时,参与元宫政争。

  元之王公贵族乃至皇帝,多人聘娶高丽女子,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顺帝皇后完者忽都,足见两国关系之非同一般。元设立征东行中书省管理高丽,,以高丽国王世为中书省左丞相,但中书省平章事由元帝国任命,并在高丽各地派驻达鲁花赤,可见高丽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始终在元的控制之下。


      [fly]   知足常足   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   终身不耻 [/f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花 ( 鲁ICP备07009421

GMT+8, 2024-6-1 23:02 , Processed in 0.4212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