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三千女人一台戏:十岁女孩何以宠冠后宫?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5-2 10:23
标题:
三千女人一台戏:十岁女孩何以宠冠后宫?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玉树后庭花》,是南北朝时期的南陈后主陈叔宝为宠妃张丽华写下的,后来被世人称之为著名的亡国之音。
张丽华,原先是一个乡下“柴禾妞儿”,年仅十岁入宫,充当太子宫龚良娣的侍女,后来竟成为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一名宠妃。据《陈书·列传》记载,张丽华“年十岁……后主见而悦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惠,甚被宠遇。”一个年仅十岁的乡下“柴禾妞儿”,何以能在拥有三千佳丽的陈朝后宫脱颖而出,成为宠冠后宫的贵妃呢?这还要从这个“柴禾妞儿”进宫时说起。
张丽华十岁就被选进建康城的皇宫,给陈叔宝的妃子龚氏当了贴身侍女。此时,陈叔宝还只是东宫太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可怜的龚氏,弄来个花儿一样的侍女,然而她做梦都想不到,这个捧茶叠被、扫地梳头的勤快麻利的小人儿,很快就会变作同自己争宠的“情敌”。
《陈书·列传》借唐代一代名臣魏征之口,描绘这名十岁的小姑娘的容貌:“发长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鉴。特聪惠,有神采,进止闲暇,容色端丽。每瞻视盼睐,光采溢目,照映左右。”陈叔宝本是一个好色之徒,看着漂亮女子就神魂颠倒。他可以不吃不喝,就是不能没有女人。这个天仙似的小侍女,立刻勾起了他强烈的占有欲。“后主见而悦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惠,甚被宠遇。”就这样,张丽华便从一个小小的使唤丫头,陡然变作陈叔宝枕边的红人儿,又生儿子,又封贵妃……荣华富贵,一下子降临到这个幸运的小女孩身上。
其实每个女子都是水做的。熬了几年之后,就会搅成了浑汤。十岁的张丽华,清水出芙蓉。“微葩嫩蕊”,也搁不住风月老手的肆意勾引。小女孩简直成了一件漂亮玩意儿,被陈叔宝宠得整天不离左右。当然,张丽华之所以能宠冠后宫,并不全是因为她的“容色端丽,光采溢目,照映左右”的天姿国色。
当时,陈后主的后宫美女如云,除贵妃张丽华之外,还有龚贵嫔、孔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当时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耸入云,其窗牖栏槛,都以沉香檀木来做,至于其他方面当然是极尽奢华,宛如人间仙境。
陈后主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同住望仙阁。三阁都有凌空衔接的复道,陈后主往来于三阁之中,左右逢源,得其所哉!妃嫔们或临窗靓装,或倚栏小立,风吹袂起,飘飘焉若神仙。那首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就是这时由陈后主写的。
为了将这首词传而广之,陈后主还特地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虽然这首词明明描写的是嫔妃们娇娆媚丽、堪与鲜花比美竞妍的容貌,但却笔锋一转,蓦然点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哀愁意味,时人都认为是不祥之兆。但这并没有影响陈后主和张丽华腿堆金砌玉、声色犬马的生活。
在陈朝后宫,出身贫苦的张丽华没有背景,更没有靠山。为什么独立后宫而不败?虽然她天生丽质,但是她绝非是那种“空腹花瓶”,她的兰心慧质是为世人公认的《陈书·列传》中就说,张丽华“才辩强记,善候人主颜色”。因此,张丽华在为陈后主处理朝中奏章时,居然无一遗漏,件件都有着落。这应该是陈后主宠爱张丽华的最主要的原因。
陈后主一生喜爱美色,心疼女人,舍得花下做鬼。他对张丽华百依百顺,张丽华也对他曲意逢迎。陈叔宝颇有文采,喜文好诗,张丽华便精心张罗“赛诗会”、“唱诗班”。一时之间,形形色色的华诗美词纷纷出炉,字里行间弥漫着氤氲之气。陈叔宝还亲自捉刀,作了那首被世人称之为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于是,陈后主对这位善解人意的贵妃娘娘的宠爱无可复加,致使张丽华俨然朝臣与陈后主之间的联络人,“人间有一言一事,贵妃必先知白之。由是益加宠异,冠绝后庭。”
除了博得陈后主的宠爱外,张丽华这位少年贵妃,天生就会来事儿。人前买好,是拿手好戏。拉拢姐妹,堪称无师自通。据陈书·列传》记载,陈叔宝“每引贵妃与宾客游宴,贵妃荐诸宫女预焉。后宫等咸德之,竞言贵妃之善,由是爱倾后宫。”综观历朝历代,能称其善的后宫贵妃,恐怕只是凤毛麟角。张丽华之所以位列其中,也绝非偶然。
不久,陈后主写的那首著名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的不祥之兆终于得到应验。隋朝开皇八年,即公元589年的春天,隋文帝下诏由晋王杨广率领五十余万大军,分进合击,攻破陈朝都城建康。陈后主虽得到暂时的偷生,而她的宠妃张丽华却在一条清溪旁被隋军处斩了。
一代美女张丽华的香消玉殒,晋王杨广为之惋惜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即位成为了隋炀帝,他接二连三地糟踏女子,甚至不惜杀兄奸嫂,但都不能满足他对张丽华的想念。最后不惜开凿运河,三下江都,劳民伤财,归根结底,就是对江南风物人情与佳丽的思慕,特别是为了满足他未曾得到张丽华,在心理上获得一些补偿。
唐朝大诗人杜牧夜泊秦淮,闻岸上酒家女子还在月下高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歌声凄婉,兼蕴南朝幽怨气韵,良夜宁静,益增遐思,于是作《秦淮夜泊》:“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南朝虽亡,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几许风流也随风而去,但是,一代美女张丽华宠冠后宫留下的风流韵事,至今仍惹人玄想不已。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5-2 15:45
“柴禾妞儿”进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