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不来“陈家祠” 不算到广州
[打印本页]
作者:
干一杯
时间:
2009-4-29 18:11
标题:
不来“陈家祠” 不算到广州
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又称陈氏书院。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设计。整座建筑坐北向南, 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6400平方米。为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筑组成。陈家祠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著称,它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 号称"百粤冠祠"。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总体采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构局。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 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 “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 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得难解 难分的情景,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4-29 18:24
作者:
三羊开泰
时间:
2009-4-29 19:00
学习了
作者:
鸟之光
时间:
2009-4-29 20:18
这里真没有去过·········
作者:
鸟、虫
时间:
2009-4-29 20:25
哈哈,咱现在到了广州了!!!
作者:
晋京
时间:
2009-4-29 20:36
岭南建筑的精华.三雕二塑穷工极欲.繁缛华贵.登峰造极.广式家俱亦相得益彰.感谢分享
作者:
南湖烟雨
时间:
2009-4-29 20:51
美图好帖。。。。。。多谢分享。
作者:
峡山散人
时间:
2009-4-29 20:56
好地方
作者:
喜鸽爱鸟
时间:
2009-4-29 21:05
真
有时间去看看.
作者:
冰壶秋月
时间:
2009-4-29 23:28
照片真多 文章真长!楼主辛苦了,谢谢
作者:
黄土高坡
时间:
2009-4-30 07:23
广东的雕刻堪称一绝,从现代的笼具雕刻上上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作者:
小鸟王
时间:
2009-4-30 07:59
作者:
西山王
时间:
2009-4-30 08:28
得像兄弟学习,有空我把云南朱家大院介绍给朋友图片全,繁,孙哥评介简而详,
作者:
红红
时间:
2009-4-30 09:02
属于不算到广州的那类人
作者:
快乐99
时间:
2009-4-30 11:05
陈家祠刊称岭南风格之杰出代表,领受古今文人学者之厚爱。当今更为全世界游客之瞻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绝妙的雕刻技法,令每个前来观赏的游人为之堂目结舌。深感其历史文化之厚重!
吾每每路过于此,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步来,古朴典雅之外貌,富丽秀雅之内涵,深深打动吾心。于是乎不由的转过身来,让自己这寂寞之心有个归属。品一杯清香之普洱,赏一眼岭南小妹乖巧脸庞,停顿之间仿佛矣身轻气爽,飘飘欲仙。故偶遇心情寂寞之时便光顾于此,久而依然一常客矣!今突现此帖,不由得唤起心中往事,于是乎又唠叨两句
作者:
快乐99
时间:
2009-4-30 11:13
久不写了,错字见谅!
作者:
鸟煞
时间:
2009-4-30 13:23
我去过N次
作者:
我爱吾鸟
时间:
2009-4-30 14:42
没有去过,看看图片也好!
作者:
若菡
时间:
2009-12-21 16:01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