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4-8 15:10
标题: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有记载称,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并写下著名的“游记”,但也有人对这一说法提出了疑问。那么,马可波罗究竟有没有到过中国呢?

  马可波罗确实来过中国,而且在中国住了17个年头(1275—1291)。他虽然遍游中国各地,但在北方居留的时间却比较悠久,这从他书中对北方特别是对大都(今北京市)和元世祖以及蒙古人的生活情况细致的叙说可以看出。兹就他关于元代节日习俗及刑罚制度的介绍简述如下。

  马可波罗举出了两个重要的节日。一个是忽必烈的生日:他说,大汗的生日是9月28日。据英文或法文译本,他说的9月是“the month of September,du mois de september”,可见是指西方历法;而二十八日则是“the 28 day of the moon,le ving-huitieme jour de la lune”,无疑是指中国历法。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作“大汗生于阳历九月即阴历8月28日”是意译,可信。只是,马可当时并不清楚这两种历法的区别,否则他会直接说8月28日了。

  据《元史·世祖纪(一)》,忽必烈生于乙亥年(1215)八月乙卯日,即8月28日(西历9月23日),马可所说,与《元史》完全一致,不过他用的是阴阳合历而已。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他亲身在大都听说的?无疑是后者。

  因为,皇帝的诞辰历来是重要的、举国以至邻邦皆知的盛大节日,要举行隆重的庆典。马可在大都时间较长,当然知悉此事甚至躬身与会,这从他描述此节日盛况的详细与中国史籍的记载基本符合可以推知。个别地方还可以补充元代史籍的不足,如他说,在大汗诞辰,除文武百官穿同一颜色服(即只孙服)朝贺外,其他宗教教士如偶像教徒(佛教)、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及萨逊人(伊斯兰教徒)及其他种人,都要向其崇拜的神祇燃灯焚香、歌唱祈祷,求其神主保佑皇帝健康长寿、平安幸福。这一仪式在《元史·礼乐志(一)·天寿节受朝仪》无记载,在《元典章·礼部一·庆贺圣节拈香》虽有较详说明,但提到的宗教参与人数只有儒生和僧道,只在元代寺庙的“圣旨碑”中,才有诸如“和尚(僧)、也里可温(基督教士)、先生(道人)、答失蛮(伊期兰教士)不拺甚么差发休当者,告天祝寿者”一类的文字(蔡美彪《元代白话碑集录》中多散见)。所谓“告天祝寿”即“专与皇家告天祝寿”。

  犹太教教士当然也须参与祝寿活动,因为元代也有许多犹太人来华(称主吾、主鹘或术忽),但汉文资料中尚未发现他们祝寿的记载。《游记》的版本中也只有穆尔及伯希和的《马可波罗寰宇记》英译本(222页)引P本(Pipino,皮皮诺本)有此说法,弥足珍贵。

  另一盛大节日是新年。马可说,他们的新年开始于2月(西历),这一天,全国自皇帝、臣僚及人民一律穿白衣,举行庆贺,称为白节。

  按,中国旧历新年一般在西历1月下旬至2月中旬之间。马可波罗于至元十二年(1275)夏季来华,不会参与也不会知道该年的中国元旦。第二年元旦为1月18日,他来华不过半年,可能无资历或出使云南而未及参与盛会。此后15年间,元旦在2月者为八天,在1月者为七天。其中1月为元旦者最早为1月15日,19日,一般为22至30日;2月为元旦者依次为1,2,3,5,6,10,11,13日。马可说都在2月,并不全面,可能他对在西历2月与他们在1月者不同而感到新奇值得一提吧。这也证明:他说大汗生于九月是指西历9月,中国八月。

  蒙古旧俗,以白为吉,恰如马可所说,他们认为白衣是幸运和吉祥之物,因称元旦为白节。注释家亨利·玉耳说,蒙古人迄今(指19世纪末)仍称正月为“白月”。《元朝秘史》202节记成吉思汗做皇帝时,“建九脚白旄纛”旗,216节成吉思汗封兀孙老人为别乞(巫师首领),让他“骑白马,著白衣,坐在众人上面”,可以为证。其反证是,明朝建立后,汉人新年绝不穿白衣。中亚帖木耳王朝的沙哈鲁遣使臣朝见永乐皇帝,元旦前一日即被告知,次日见皇帝时不许穿白农白袜和戴白帽,说那是服丧时的服装(《沙哈鲁遣使中国记》,何高济译本,中华书局1981年版。玉耳注已引用),怕他们仍沿袭蒙古礼节。

  据《元史·礼乐志·元正受朝仪》,元旦这天,并无人人衣白的记载。这可能是史家认为衣白是不言而喻的事,更可能是,《朝仪》是汉人儒者于至元八年订的,他们可能不喜欢元旦衣白而有意回避此事,但从《朝仪》说“预宴之服,衣服同制,谓之质孙”(质孙,蒙语指一色服),可以推想是暗示一色白服。《朝仪》记朝贺礼有几次“拜”、鞠躬”,“拜”、“兴”,“山呼”、“再三呼”,“跪左膝、三叩头”等礼数,以及“圣躬万福”、“溥天率土,祈天地之洪福,同上皇帝、皇后亿万岁寿”等祝辞,则和马可所记大致相同。注释家法人颇节比较马可所记与《元史》此处后,认为二者有“惊人的相似”处(冯承钧译为“若合符节”);亨利·玉耳认为颇节此注是极有兴趣、值得注意的诠释。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4-9 06:44
马可波罗确实来过中国!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