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游萨尔浒古战场漫谈明清初期的军事斗争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3-27 15:16
标题:
游萨尔浒古战场漫谈明清初期的军事斗争
在明末努尔哈赤崛起之时,东北大地有过一次堪比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的重要战役,此战役是明清双方军事力量的转折点,它使双方攻守互换,它为大清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发生的萨尔浒战役。
此战役的遗址就在我的家乡辽宁清原县北三家乡向南三十公里,它是清原县去抚顺的必经之路,我曾数次经过此地,每次都有异样的感觉。现在此地已经成为淹没区,变成了大伙房水库,但去年雨量偏少,水库见底,我驾车去沈阳游玩,经常在此驻足,饱览萨尔浒的胜貌,感慨古今的变迁。
现在此地还有数处古战场遗址,在浑河西岸有著名的铁背山,山下现在有三条路可通,一条是沈阳到梅河口的铁路,在此有铁背山一站。还有一条梅河口到抚顺的202国道,盘山而上,此路车辆不多,车到山顶能一览萨尔浒的全貌,此地已经被抚顺市开发成旅游区,下山不远就是张作霖的墓地元帅林,你想张作霖能选中此地,它的风景就可想而知了。依抚顺-梅河铁路走向还有一条沈阳到南杂木的高速公路,串铁背山腹而过,山洞有百米长。此路非常便捷,由此到沈阳只有两个小时。所以我数次到此,流连忘返,由此对铁背山有特殊的感情,甚至前几年我在网上对弈围棋,都用的是铁背山的网名。
此山西北坡较缓,面临浑河的东面地势陡峭,特别是水库干枯时,更看出东部山势的峥嵘,此处就是吉林崖,萨尔浒两军相争的决定性战役就发生在此。此山历史上原有一城,即女真部落的界凡城,后来成为努尔哈赤防御明朝的军事据点,由抚顺到努尔哈赤的新宾老城赫图阿拉,最便捷的路线就是经过界凡城到南杂木,沿着上夹河镇到新宾,现在这条道路还在使用。
铁背山上现在尚有烽火台、擂石堆、城墙、点将台等数处遗址。萨尔浒战役后,努尔哈赤曾有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已此为军事指挥部,住在山上,策划对明战争。
在铁背山下的吉林崖,明朝杜松率领的抚顺方面军同努尔哈赤军队发生过异常激烈的争夺战,双方攻守的目标都是铁背山上的制高点界凡城。
在铁背山斜对面,越过浑河,就是萨尔浒山。萨尔浒在满语中代表木橱,意为林木繁多。萨尔浒战役时,杜松一部分军队驻扎在山上,被努尔哈赤用数倍的军队首先消灭于此。
杜松的军队在铁背山下的吉林崖开始对努尔哈赤的部队节节推进,逼近界凡城,努尔哈赤的队伍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但遗憾的是明军士兵此时以为努尔哈赤必败,开始抢夺战利品和争抢首级邀功,致使进攻速度放慢,失去了宝贵的速战速决的机会。当铁背山杜松军队还未占领制高点,被粘在此处时,努尔哈赤用八旗部队中的六旗部队,以绝对优势的力量迅速的击溃了对岸萨尔浒山的明军,然后腾出全部力量从外围对杜松主力进行二次包围。
铁背山南20公里有一地名叫营盘,杜松军队突围后,撤退到此再次被围,最后遭到全军覆灭,杜松也战死于此地。
再向南15公里还有一哈达乡,在杜松的抚顺方面军被消灭后,开原的马林方面军刚刚磨蹭到此。本来两只队伍约定在二道关汇合,此地就在现在去新宾的202省道上,现在的地名叫上夹河镇,此关就是镇附近的马尔墩岭。马林在出发时就畏缩不前,故意拖延时间,借故避战。等他到了萨尔浒附近,杜松军在前一天已经被消灭,听此噩耗全军丧胆,急忙将进军的队伍收缩成三个防御圈,但已经无济于事了,如同被送到嘴的美餐,最后还是被努尔哈赤的军队在此一口一口给全部吃掉。
剩下还有两路,一路由恒仁县入境,成为孤军。努尔哈赤在歼灭抚顺、开原明军以后,全力扑向恒仁的刘铤军队,明军最后随经英勇搏斗,但终究是孤军奋战,还是以失败告终。
最后的清河方面军听此消息,当即逃之夭夭,萨尔浒战役以努尔哈赤全胜结束。
努尔哈赤在萨尔浒战役中的胜利是综合性的,但他在军事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最大限度的集中军事力量,在战役的局部形成绝对的军事优势,用数倍的军力打歼灭战。这种战法被历代军事家都奉为经典之作,三百年后的国共井冈山之争,毛泽东就是用的此战法频频战胜蒋介石的优势军队。
这就有一个问题,新宾县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出现努尔哈赤这样人物是否偶然?其实详细了解历史就能给出答案,努尔哈赤这样的人物只能出在新宾。这是因为女真族原来是生活在东北的黑龙江地区,虽然逐步南移,但还带有奴隶社会的痕迹,只有越靠近明朝边界,越能接受先进文化。努尔哈赤在年青时就喜好《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就很能说明问题。但在与明朝边界接近的只有新宾的女真建州部,在铁岭的哈达部以及开原的叶赫部。这三个部落在与明朝的贸易中又往往得到先天之利,受到中华文化、经济的影响。哈达部的王台在努尔哈赤以前称雄女真部落的原因就在此,但王台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是因为铁岭、开原是明朝重点管控区域,而新宾是明朝管控的薄弱点,所以在新宾出现努尔哈赤这样的英雄人物是正常的。
那么努尔哈赤凭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十年突然崛起,以蚍蜉撼大树的气概最终使明王朝寿终正寝,用残余着奴隶社会的部落制战胜封建制的明朝。究其综合原因不谈,单就军事斗争艺术,努尔哈赤运用的是炉火纯青。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直到萨尔浒战役以前,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的策略也不相同。
第一阶段用了五年时间,这一阶段努尔哈赤主要是千方百计壮大自己的力量。这时他借着祖父和父亲的余荫,在明朝误杀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以后,将建州指挥使的官阶授给了努尔哈赤,使他的行动名正言顺,又使努尔哈赤以替父报仇的名义进行兼并战争。
努尔哈赤的第一个目标是女真部落首领尼堪外兰,由于他的引路,明军才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当时尼堪外兰也是明朝认定的建州首领,最终的建州领导人只能是他二人之一。他当时部落的位置就在现在的汤图,南距抚顺40公里,东距萨尔浒30公里。两个人的斗争在努尔哈赤看来是复仇,在明朝看来是争权,正是在这种条件掩护下努尔哈赤兼并了汤图的女真部落。
此后努尔哈赤并没有罢手,又兼并完济汉的马尔墩城,此城就在现在的上夹河镇,并对新宾境内的女真部落逐一进行武力解决。
万历十三年努尔哈赤率领五十人夺得了铁背山上的界凡城,此时努尔哈赤已经占据了现在新宾县的全境。下一个目标是东部的女真栋鄂部,即现在的恒仁县。
万历十四年努尔哈赤开始兼并的部落就是我的家乡清原县,那时在尼堪外兰部落北面从现在的南杂木到清原,当时是女真族的哲陈部。
那么明朝政府为什么对此不加制止呢?一个是努尔哈赤在政治上的策略是“打着红旗反红旗”,表面上拥护明王朝,态度上定期纳贡,行动上对明朝通缉的反明分子必杀无赦。另一方面努尔哈赤所用的兵力一般只有几十人,最多几百人,在明王朝眼里,这种行为算不上兼并,更谈不上什么统一战争,至多是部落之间的械斗。在女真部落中相互之间的仇杀是司空见惯的,这也是民族自身的传统习惯。更何况努尔哈赤还有建州指挥使的职称,领导新宾女真各部落名正言顺。而且部落之间的不和正合明朝分而治之的政策,所以努尔哈赤所进行兼并战争是在明朝暗中容许的情况下进行的。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建州不是明王朝在东北军事控制的重点。明王朝在成化年间曾经有过蒙古兵临北京城下的事件,甚至皇帝都被俘虏过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此后防备蒙古成为明朝北方的重点,蒙古入侵时辽东女真时而响应,为了防止蒙古与女真的联合,明朝的军事重点放在了现在沈阳、长春间的铁岭、开原,当时开原以南是女真的哈达部,开原以西是女真的叶赫部,明朝的重点是控制住这两个部落,阻隔蒙古和女真的联系。正因为辽东新宾的建州部落地处偏僻,其东方还有当时也是明朝的属国朝鲜,不是控制的重点,致使努尔哈赤有了发展的余地。
第二阶段从万历十五年开始,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三卫,管辖面积已经超出了现在新宾县境。从此时期到万历二十一年,努尔哈赤调整了统一方向。他看到了明朝的红线,知道对开原的叶赫部侵占不得,就向北发展,统一北部女真族。努尔哈赤先后统一了吉林集安的鸭绿江部和吉林抚松县的纳殷部。
此时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活动,已经引起了明朝的重视,努尔哈赤只能是千方百计地表现出更忠顺明朝的样子,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此时女真形成了建州、叶赫、乌拉三大部落鼎立,建州以辽宁新宾县为中心,叶赫以吉林梨树县为中心,乌拉以吉林永吉县为中心。努尔哈赤采取远交近攻,首先对弱小的哈达、辉发部进行并吞,对北部的乌拉部通过和亲及战争的两手交替,最终使乌拉部屈服,吉林的东部全部纳入努尔哈赤的管辖。
在既得到明朝信任,又积极发展自己势力的政策下, 努尔哈赤起兵十余年,明朝政府长期没有意识到这股势力的危险性,他的表面忠顺起到了保护作用。直到第二阶段时期后期,明朝才大梦初醒,逐渐认识到努尔哈赤“外媚小恭,内售密计”,然而此时努尔哈赤已经羽翼丰满,腐败的明朝官员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第三阶段从万历四十六年开始,就是包括攻占抚顺和对明的萨尔浒战役了,此时努尔哈赤清楚统一西部开原的叶赫部,必然同明朝发生军事冲突,与其在开原冲突,不如直接打垮明军主力。
努尔哈赤决心同明朝开战,还有一个经济上的原因,那就是几年来气候的灾害,以及明朝由于与努尔哈赤的矛盾经常关闭贸易通道,使女真族的日用品奇缺。单万历三十七年一次停止边境贸易,就使努尔哈赤的女真族烂掉人参三十万斤。而扩大的版图使人口激增负担加剧,经常靠掠夺为生的民族突然失去了生活来源,甚至连粮食供应都成为问题,这就是萨尔浒战役必然发生的背景。
除此之外,明朝官员的腐败,对少数民族的欺凌也是诱因之一。一个强势崛起,一个腐败没落,历史必然到了转折点,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应该改朝换代了。
现在萨尔浒地区已经变成旅游区,山清水秀,附近高速路的开通,更是方便了游人的往来。特别是夏季,在青山的阴护下,气温湿润,烈日平和,鸟语花香,如同一派世外桃源,愿这样平静的生活永远继续下去。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3-30 07:04
萨尔浒战役!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