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慕容氏与蒋氏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3-27 08:46
标题: 慕容氏与蒋氏
慕容非汉姓,是鲜卑族姓氏,五胡乱华时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这几个短命帝国的王族。他单名“复”,,明显寄寓了其父慕容博及整个家族对于“兴复大燕”的期望与狂想。

  金庸写作并在《明报》连载《天龙八部》,始于1963年9月,写了四年,大约在1966年底或67年初完成。当时戮力于兴复故国的,是谁呢?只能是蒋中正/经国父子。

  老蒋以台湾为“复兴基地”最终“反攻大陆”的决心与规划,在48年尚未撤离大陆时即已确立。此后每年“元旦文告”“国庆文告”都以“反G复国”为职志。现在的学者多认为蒋氏并无决心,只是以此欺蒙台湾百姓,利于维护政权。这种观点我不能苟同。以我对蒋的理解,此人意志力之强韧,非常人所能想象。

  尤其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陆因跃进造成三年灾害,哀鸿遍野。蒋认为机不可失,62年成立“反攻行动委员会”,在台湾征收‘国防特别临时捐“,筹措反G经费,63年筹组‘反G建国联盟’,64年效仿当年的田单复国而发动’毋忘在莒‘运动,66年文革蒋直斥老友毛“丧心病狂”,发起‘讨毛救国联合阵线 ’……,这段时间是台湾海峡在金门炮战之后最为紧张的,可说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只因美国的强烈反对,才无果而终。写于63-66年的《天龙八部》中出现了慕容两父子的人物形象,也就毫不奇怪了。73年金庸首次赴台会见蒋经国,仍是苦劝经国:不要反攻大陆,反攻不会成功,只会造成几百万的生灵涂炭,应致力于改善台湾人生活,人民生活好了,就是成功。这些话似曾相识,《天龙》中无名老僧“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以及慕容博“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两偈意思与此相近。

  或许是因为老蒋“独裁无胆民主无量”,两头不靠,金庸对他素无好感,几乎没说过他一句好话。对经国的观感,则前后变化很大,5/60年代,经国的抱负 /才干尚未展露,又主管情报/警备工作,名声欠佳,金庸又厌屋及乌,写于此时的慕容复极尽猥琐/胆怯/无能/绝情之能事’也就毫不奇怪了。73年金庸访台,对经国印象已转为正面,此后蒋领导实现了台湾奇迹,举世称誉,88年病逝,金庸于《明报》撰专文悼念,认为蒋先生治理台湾的业绩高于当年的诸葛治蜀,此语乍听突兀,但绝非过誉。

  蒋经国毕竟不等于慕容复,两人相同的仅在戮力复国一点。

  尤其经国最后两年,以绝大的魄力/胸襟,开放“党禁”“报禁”,启动台湾民主化进程,开数千年未有之新局,也有人警告:此一进程可能造成GMD的下台甚至灭亡,蒋的反应是:在所不计!这种不以一党之私妨害全岛全国长远福祉的大视野/大格局/大手笔,岂是慕容复那种小肚鸡肠/营营于化国为家的小政客所能想象,经国才是国父中山“天下为公”思想的追随者和践行者。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舍此人,谁足以当之?

  经国逝后,前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誉为‘20世纪伟人’,金庸称其功业远迈诸葛,岂虚誉哉?

  谈及诸葛,不妨窜改老杜悼诗以为慕容复判词:运移燕祚终难复,志决脑病惹徒劳。

作者: 东北老虎    时间: 2009-3-27 11:21
慕容非汉姓,是鲜卑族姓氏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