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与风尘女子云雨后 李白作《杨叛儿》纪念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3-25 17:45
标题: 与风尘女子云雨后 李白作《杨叛儿》纪念
读李白的诗,比较喜欢的《独漉篇》,还能说出个道道来;最喜欢的《杨叛儿》和《金陵酒肆送别》,除了好哇好之外,还真说不上几句话。自己是学习古典文学的,对于至爱竟无话可说,终究是个遗憾。
国画《李白诗意》
  李白对月光情有独钟,月光世界是李白的内在心像。《独漉篇》“明月直入,无心可猜”,正可说明诗人心灵与月光世界的同质性——明亮,不俗气。不独写月之诗,实则李白的佳作无一不体现这一品质。《杨叛儿》一篇尤为典型。
  诗云:“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杨叛儿》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之西曲歌。《唐书·乐志》曰:“《杨叛儿》,本童谣歌也。齐隆昌时,女巫之子曰杨 ,少时随母入内,及长,为何后宠。童谣云:‘杨婆儿,共戏来所欢。’语讹,遂成杨叛儿。”《古今乐录》曰:“《杨叛儿》送声云:‘叛儿教侬不复相思。’”太后爱上了女巫之子,这种爱情恐不易生存。后来好事败露,杨叛儿从宫中出走,太后失了爱人,唱起忧伤之歌。后世诗人借酒浇愁,遂拿了这题目写情诗。《乐府诗集》载《杨叛儿》古辞八篇,其二曰:“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李白之诗即由此化出,而优美过之。
  古人有拟乐府的习惯,未必有多少真情,李白这篇却是写实。多情的诗人邂逅了一个风尘女子,尽欢之后,代这女子写了首诗做纪念。诗是以女子口吻写的,情却是诗人自己的,或者说是诗人与这女子所共有的。只是个寻常事件:一个未必得志或者落魄的读书人,邂逅了一个寻常的妓女,一夜风流。这相逢也太偶然,片刻的欢娱,从此后,或越鸟胡马,天各一方。这事件也太寻常,几乎每一天都有同样的故事在上演。或者竟是男女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手,来演出这一幕。然而,偏偏当事人是李白,诗人中的诗人;偏偏又是以最美的方式来叙述,花一般的语言。于是,寻常的事件不再寻常!天真脱俗的诗仙,以其特有的纯真来看这世间,于是世间的一切沾染了诗仙的色彩,变得明亮、有韵致了。虽只是个寻常女子,然而她有她的真情与妙处,足以感动妙赏的诗人。在那一刻,诗人看到这女子光辉的一面:明亮的品质,不俗气!诗人遂为之震撼,内心充满柔和而奇妙的感觉:似阳光穿过窗扉,温暖了寂寞的心房;又似月光在静夜里流淌,照亮守夜人皎洁的脸庞,一切优美而明亮。于是,这两个当事人不再是一夜云雨的寻常男女,他们为真情所动,感情在此中净化,在此中升华。用诗的语言叙述出来,打动每一颗心灵。
  若是寻常的嫖客,或至轻看了妓女,诗人决不这样。诗人的心灵远离世俗,独具妙赏,在风尘中看见了纯真。禅宗有首开悟诗曰:“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二者之间,何其相似!诗人为眼前的女子感动,想起从前的那个爱情故事,想起那美丽的诗篇,灵犀一动,遂吟出这千古绝唱。
  明明是诗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可诗人却从女子的角度来叙述。那多情的女子,两眼泪汪汪。而且全诗用比兴的手法,只是说君唱多情之歌,侬劝醉人之酒,君醉了,留在侬这里。君是为酒而醉,或为别的,读者尽可去想象。两个多情种子,留下来做什么,又何必要说。“乌啼隐杨花”,鸟鸣声淹没于漫天飞舞的杨花之中,仿佛天地间除了这杨花,什么也没有。此时此刻,除了动情流泪的你我,天地间还有什么?“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只是白描,却是何等情致。或者君醉得太过,在梦中;侬伴君,却是醒着,有些痴了,看见屋内这样景象,生出多少遐想:你看那双烟犹如你我,合而为一,正凌空飞升呢!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只是烟花场中的一回萍水相逢,诗人却有如此美好的感觉,竟写出了这样神奇的诗篇。或许,这正是诗仙的不可及之处罢。顾城有句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明亮的是我们的双眸,更加明亮的是诗人的赤子之心。明亮,所以美丽。
  唐前古诗,尤其乐府一类的诗,纯真的年代,明亮的色彩,其佳处为唐宋所不及。有唐一代,惟在李白的身上找到这样的感觉。李白的世界,天生的纯真明亮。李白爱用乐府旧题,笔下有乐府风调,是否与这品质有关呢?
作者: 京城晓苏    时间: 2009-3-25 18:43
留下千古的风流!
作者: wwzfkj    时间: 2009-3-25 18:48
看来,不管古今中外,但凡名人情商都一定很高,特别是文、艺中人。真是:要留名,先留情,哈哈!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