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鼻烟壶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3-19 17:02
标题:
鼻烟壶介绍
鼻烟壶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鼻烟壶不仅是盛装鼻烟的实用容器,更是供人玩赏和显示身份地位的艺术佳品。鼻烟壶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造型、种类繁多的选材用料、精美细致的制作工艺受到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的钟爱。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实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奇葩。它提供了繁复的欣赏角度,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品味,数百年来,得有心人经营和发展,如今已名闻遐迩,成为中外人士珍爱收藏的对象。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多年后制成的。鼻烟有黑紫、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味道有酸、膻、糊、豆、甜五种,以酸为佳。
烟草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发明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492年才使美洲的烟草逐渐流传全世界。相传鼻烟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进中国的。闻鼻烟是嗅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它有驱寒冷、治头痛、开鼻塞、明目、活血等药物作用。在古代,人们认为烟草是一种神圣的植物,甚至用烟草来祭祀神,视烟草为宗教礼仪的祭品。吸闻鼻烟很适用于游牧、渔猎等野外流动的生活,闻鼻烟可起到轻度的麻醉作用,以缓解神经紧张的压力,使疲劳的身躯得到暂时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属于蒙占族传统的民族工艺--金属工艺制成的鼻烟壶现今存世较多。
康熙、乾隆年间闻鼻烟风行一时,从最高贵的帝王到最底层的贫民,"无论贫富贵贱无不好之,有类于饮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几视为第二生命,可一日无米面,而不可一日无鼻烟。可一日不饮食,而不可一日不闻鼻?quot;(民国三十一年赵汝珍编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烟壶的制作,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
1950年以后,国人基本上不再用鼻烟了,但鼻烟在一些古玩店尚可以买到。 如今人们不再吸闻鼻烟了,但为盛放鼻烟应运而生的鼻烟壶,却作为流传百世的精美艺术品,以至今天仍在被人谈论、研究、收藏、玩赏。鼻烟壶的爱好者比比皆是,在国外都不乏它的收藏者。
我国鼻烟壶的制作至个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关于嗅鼻烟的起源,清赵之谦《勇卢闲话》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万历九年,利玛窦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裹为小囊藏鼻烟。"该书中的记叙,表现了当时身为士大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的赵之谦对鼻烟和烟壶的看法,其中有很多资料是十分珍贵的。
鼻烟壶在清代曾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礼品,清内务府档案《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中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乐,进献教王所贡方物,上赐嘉乐鼻烟壶一个,火镰包一个,荷包四个……。"这说明,吸食鼻烟的习惯在朝廷的流行及对鼻烟壶的爱好,可证于当年的国家大事记录。
陶瓷类鼻烟壶与料、套料、玉、玛瑙、内画鼻烟壶一样,是鼻烟壶中数量较大的一类。
清代盛行鼻烟,应运而生的瓷制鼻烟壶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瓷器类别,斗彩、粉彩、五彩、祭红、抹红、珊瑚釉、茶叶末釉、墨彩、珐琅彩、青花,釉里红,哥瓷、雕瓷、刻瓷等等无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芦形、圆形、瓜果形、双联,人物形等。
康熙时首先烧制的鼻烟壶是以钴为着色剂的釉下彩--青花品种。色... ...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3-20 06:45
鼻烟壶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晶!
作者:
丰-翎-堂
时间:
2009-3-21 18:07
学习学习
作者:
青岛烽火
时间:
2009-3-22 08:35
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