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正视历史之-辽朝的贡献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3-19 07:18
标题:
正视历史之-辽朝的贡献
由契丹建立的统一广大北方地区的辽朝实现了我国内蒙和东北以及华北一部分地区空前的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辽朝的统一为我国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其次,它把北方的契丹、奚、汉、渤海、女真、乌古等各族人民与大量的汉人统一于辽朝政权的管理之下,加强了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再次,辽朝对北方广大地区的统一,为元朝的全国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辽朝的突出贡献首先表现在对于北方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于北方农业的建设。辽朝东灭渤海和占据幽云十六州后,拥有了大片的农耕地区和大量农耕人口,使辽朝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幽云十六州是封建农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它成为辽朝农业的基地,为辽朝北部农业发展提供了样板。
辽朝统治者,特别是辽太祖和辽太宗统治时期,他们把从中原俘掠来的大批汉人,安置在契丹境内。这些俘户虽仍从事农业生产,但已成为契丹贵族的农奴。 随着中原汉族农民的大量北迁,辽朝农业也普遍采用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缩小了北方农业与中原地区的差距。农业逐渐向辽朝北部的牧区发展,使一部分契丹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牧民向半农半牧的生活转化。辽圣宗时期,分布在辽朝北部的契丹族牧民,已有许多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的发展,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富。 辽朝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各族人民的衣食所需,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封建化。应当指出的是,辽朝经济在积极进行农业开发的同时,始终重视传统畜牧业的发展。 这一切正是由于契丹民族建立了统一的辽朝,才使北方从战乱纷争中解脱出来,农业才能够在这样稳定的环境有了恢复并且向前发展。 契丹建立辽朝统一北方还有利加强了北方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首先,辽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迁徙政策和屯垦政策,使中原地区大批汉人迁入辽朝境内。同时,也有一部分契丹人和北部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南迁。逐渐形成汉人、契丹人、渤海人、奚人、室韦人杂居共处的局面。各族人民杂居共处.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辽朝中期,各族通婚己经比较普遍。通婚,是民族融合的重要形式,它通过血缘连接方式,加强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辽朝境内居住着很多民族,他们来源于不同族系、不同地区。除契丹民族外,居住着汉、室韦、吐谷浑、奚、党项等族。社会的发展有着明显的不平衡性,社会进程也各不相同。汉族地区早已进入了封建社会,但契丹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奴隶制,至于其他少数民族有的还处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的末期,甚至有的还过着原始部落生活。面对这种发展水平不一的客观实际以及草原地区刚出现的封建制因素,辽统治者制定出与之相适宜的治国方针――因俗而治。
早在阿保机时就已注意到汉人定居的习俗和分散经营农业生产习惯,他对于辽境内的汉人居住地没有强行推进契丹习俗,而是在汉居地采用汉法,这有利于稳定和发展。阿保机灭渤海之后仍沿渤海旧制,这也是贯彻了因俗而治的思想。 因俗而治适应了辽境内多民族、多种生产关系和多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历史条件。统治者对复杂的现实情况采取了承认和保留的态度,没有超越各民族历史发展的阶段,既未将落后的政治制度强加于先进地区,也未将先进的政治体制强施于落后的民族地区,而是从具体的国情出发,在诸多领域中推行因俗而治的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同一政权下统治各民族的问题,特别是对汉人的统治,仍然实行他们已习惯的中原制度,从而较好地协调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解决了辽境内落后的奴隶制,甚至是氏族制残余与发展中的封建制的矛盾,减缓了各族间的冲突,有利于多民族的融和发展。 这种因俗变通,简繁相辅的统治方略,促进了契丹社会内两种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平行发展。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个民族政策也为现代的我国的民族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除了经济层面的贡献,辽朝对于文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灭渤海后,渤海遗民大量聚居于上京、东京一带的州县,较先进的渤海封建文化对辽文化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然而对辽朝影响最深的是汉族封建文化。从早先的占据汉地幽云十六州到后来和宋朝的频繁交往,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的榷场贸易,汉文化对于辽朝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契丹统治者引进汉族的儒家学说做为统治人民的思想工具,辽太祖阿保机建孔子庙开始崇奉儒学。辽太宗在上京设国子监,南京设太学,并在南京首开科举取士,用儒家学说教育、培养人才。辽圣宗更加崇尚儒学,酷爱汉文化。辽圣宗还完善科举制,从汉族知识分子中选拔官员;到辽末,又破例允许契丹人参加科举。
总之,辽朝在官制、礼乐、服饰、宗教、文学、艺术、建筑、医学、夭文历法诸方面.无不吸收汉文化的成果。但是,辽朝的文化发展却不同于在它以前的北魏和以后的金,北魏和金在文化上全盘汉化而丧失其民族特色,而辽文化则在其大量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不放弃契丹民族文化的特色,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丰富多彩的辽文化。许多优秀成果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如行均音韵文字学著作《龙龛手鉴》中的体例创新;《辽藏》之精美;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和山门、应县佛宫寺“释边塔”的木结构建筑艺术、都达到当时最高水平。辽代的马鞍、陶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学、绘画、天文星象学也都各具特色.闻名于世。 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辽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放射异彩。 总的来说,契丹建立辽朝,有利于当时北方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同时还丰富了中华文化,其功劳不可谓不大。
作者:
青岛烽火
时间:
2009-3-19 08:23
学习学习,契丹人很厉害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3-19 14:39
由契丹建立的统一广大北方地区的辽朝实现了我国内蒙和东北以及华北一部分地区空前的统一。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