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茶书,茶诗,茶艺,茶文画 (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3-9 09:14
标题:
茶书,茶诗,茶艺,茶文画 (一)
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目录
1. 茶与书法
2. 茶与诗
3. 茶与对联
1. 茶与书法
晋·谢安
宋·蔡襄
宋·苏过
清·刘墉
明·宋克
《苦笋帖》[唐] 怀素
绢本
上海博物馆收藏
文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
《苦笋帖》,绢本,长25.1厘米,宽12厘米,字径约3.3厘米左右。
《精茶帖》[北宋] 蔡襄
《精茶帖》也称《暑热帖》、《致公谨帖》,藏于故宫博物院,该帖亦入刻《三希堂法帖》
文字:“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
《思咏帖》[北宋]蔡襄
全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
“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思咏帖》书体属草书,共十行,字字独立而笔意暗连。
《啜茶帖》[北宋] 苏轼
纵23.4厘米,横18.1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啜茶帖》,也称《致道源帖》,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写给道源的一则便札,22字,纵分4行。《墨缘汇观》、《三希堂法帖》著录。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3-9 09:15
《一夜帖》[北宋] 苏轼
纵27.6厘米,横45.2厘米
故宫博物院收藏
北宋文人陈慥,字季常,与苏轼友善,两人书信来往甚频,《一夜帖》即为其中之一。《一夜帖》,又名《季常帖》、《致季常尺牍》。《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行书。
文字:
“一夜寻黄居寀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
《奉同公择尚书咏茶碾煎啜三首》[北宋] 黄庭坚
黄庭坚,宋代著名书法家,“宋四家” 之一。
文字:“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干雷。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睡魔有耳不”
该作是其所书自作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八月书写。其诗曰:
要及新香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
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压声喧万壑雷。
风炉小鼎不须摧,鱼眼常随蟹眼来。
深注寒泉收第二,亦防枵腹爆干雷。
乳粥琼糜泛满杯,色香味触映根来。
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绳床过疾雷。
《道林帖》[北宋] 米芾
米芾自书诗帖,文字: “楼阁明丹垩,杉松振老髯,僧迎方拥帚,茶细旋探檐。”
[元]赵孟頫\书
《幼孚斋中试泾县茶》 [清] 汪士慎 隶书
汪士慎(1686-1759),安徽歙县人,名慎,扬州八怪之一。
全文:
不知泾邑山之涯,春风茁此香灵芽。
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
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
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
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芳芬。
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
郑燮(郑板桥)《湓江江口是奴家》行书
全文: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2. 茶与诗
茶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
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
照出霏霏满碗花。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3-9 09:16
《对茶》
[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
灯光翻出鼎,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
吟诗因坐久,月转晚妆楼。
《尝云芝茶》
[元]刘秉忠
铁色皴皮带老霜,含英咀美入诗肠。
舌根未得天真味,算观先通圣妙香。
海上精华难品第,江南草木属寻常。
待将肤腠侵微汗,毛骨生风六月凉。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茶烟》
[明]瞿佑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武夷茶》
[清]陆廷灿
桑苧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竹枝词 谢南浦太守赠雨前茶叶
郑燮 袁枚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四银瓶锁碧云英,谷雨旗枪最有名。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嫩绿忍将茗碗试,清香先向齿牙生。
3. 茶与对联
巫祯来大师题山尊茶庄联:山尊茶道千年古,泉润壶心万里香
巫祯来大师茶联选:
题山水茗茶馆
山水知音参佛法,茗茶品味悟人生。
题家乡名茶:
家事国事谈茶事,乡情友情入性情。
题天香茶馆:
天香茶有道,沸水味无穷。
天香茶味厚,沸水友情浓。
题朋诚茶业有限公司:
朋友来时壶水热,诚心到处好茶香。
朋谊莫问财和利,诚信还如泉与茶。
题安溪中国茶都:
茶道传名古,
都城立业新。
题汇全茗茶:
汇千聚万,千山万水,何如茶泡一壶好;
会意全心,意会心交,自可香萦四座春。
题凤山茶庄
凤凰来仪茶香远,
山水传情庄客临。
题古镇茶楼
古人也好,今人也好,好心俱在一壶里;
镇地可成,立地可成,成就都在三泡中。
古书新读,新茶古意;镇地通天,通气镇心。
古今茶道通三教,镇海楼台接九霄。
古香古色迎茶客,镇气镇心悟妙禅。
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茶联,很多已经找不出作者来了。目前有记载的,数量又比较多的,多出自清代;而留有姓名的,尤以郑板桥为最。
郑板桥: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纸。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四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其它: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为爱清香请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菜在街头摊卖,茶在壶中吐香。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疑成云雾顶,茗出晨露香。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蒙顶山上茶,扬子江心水。
摆开八仙桌,招徕十六方。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
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红闲评坡老诗。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秀萃明湖游目客来过溪处,腴含古井怡情正及采茶时。
阳羡春茶瑶草碧,兰陵美酒郁金香。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陆羽摇头去,卢仝拍手来。
四大皆空,坐片时何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来不请,去不辞,无束无拘方便地;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free天。
扁乎?不扁,不扁亦扁!
圆耶?是圆,是圆非圆!
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
田田诗客句,闲倾荷露试烹茶。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十载许句留,与西湖有缘,乃尝此水;
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见故人。
作者:
南湖烟雨
时间:
2009-3-9 09:23
品茗-------“汲泉试茗以自娱”,清远、冲和、幽静。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3-9 11:02
茗外风清赏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作者:
君子堂
时间:
2009-3-14 22:56
禅茶一味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