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中国现代名画《人物名画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15
标题: 中国现代名画《人物名画欣赏》



江城女/梁岩

  1987年 纸本设色 67cm x 68cm  自藏

  《江城女》以水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一位美丽姑娘的肖像。图中女子取侧面造型,眼角、嘴角重点刻画,面部处理注意明暗、光影。脸部的高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点染的嘴唇更反映了人物的精神气质。她的衣饰以大写意水墨恣意挥洒,以烘托头部的安祥宁静,只在胸前微露红色的内衣和佛珠,以打破上衣的单调、沉闷。背景以淡墨轻扫,氤氲迷蒙,揭示了姑娘的心情和画家着力追求的平淡天真效果。这种水墨写生人物画看似简单,实则没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物象的灵敏捕捉、概括能力是很难奏效的。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18


  江音/杨德树

  1992年绢本设色 130cmX 68Cm自藏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历久弥新,其独特的审美从精神上包含了民族的审美习惯以及哲学、文化的丰富内容、从技艺上又具备了极为丰富的手段方法。《江音》力求突破旧有的程式,努力在传统中追求至善至美。由于画家功力的深厚,这种唯美的倾向并不媚俗,反而雅致大方。画家精心塑造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江中游船上抚琴的优美身姿.为了获得画面的节奏,画家精心布置了每—个背景道具,从而使图形的构成与音乐的韵律达到和谐,并同时蕴含了节奏的顿挫和江水起伏间的交响。这种数次重复展开又变化丰富的节奏,具有动人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个观者。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19


  金秋/赵建成

  1994年  布本设色  176cm x l76cm 中国美术馆藏

  赵建成,1949年生,山东省青州人。自学绘画,曾受朱乃正指导,后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现为青岛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赵建成的作品中,始终能感受到对东方艺术精神的那种雄浑博大、浑朴自然之象的追寻,画面所传达的意象是那样的撼人心魄,仿佛没有一种形象能包容这“能量”。加之题材所含蕴的历史特征,则更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意味。这些“造像”所蕴涵的素静单纯、庄严肃穆远离了世俗的喧嚣与纷繁,同时为纯化语言提供了最为恰当的载体。从技法分析,画家从容地控制着墨中的水分与层次,他能在如幻如真的写实手法中灌注一种唯美的趣味。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19


  金秋夜话/龙清廉

  1984年纸本设色124cmxl83cm,中国美术馆藏

  龙清廉,苗族,别号阿龙、尔澳迦龙,1 938年生,湖南省古丈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到新疆工作。现为新疆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金秋夜话》重在刻画对话双方的融洽关系和精神气质,以表现画中人生活的幸福和丰收的喜悦。画家借鉴了素描的表现方法,运用明暗关系对主要人物的面部、手足进行了精心刻画,表情生动自然,显得厚实充分。人物衣纹的处理讲究突现肌体结构.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画中人的精神特征和民族特点。客观对象外在形貌特征和人物内在精神极为协调。温暖的夜灯笼罩着夜话的场景,点明了此画的环境、时间.堆积的粮食、运载的拖拉机寓意着恳谈的内容.使此画的主题更为突出和明确。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0


  金色的风/刘永杰

  2001年  纸本设色  146cm x 174cm  自藏

  刘永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是遵从客观对象固有的面貌和状态,而是从其束缚中解脱出来,用主观的意识改造对象,在具象中写意。意,就是他心灵情感的外泄;意,就是他画中的秩序。在这幅《金色的风》中,人物的衣纹不是自然状态,而是规则的;群体人物的表情、肢体的线也在变化中蕴含规则;入画的景物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所有这些在一起共同形成了画面的秩序感。图中人物动态方向性的趋同,既加强了秩序感,又使群体人物的外形得到了强化,形成一种纪念碑式的画面布局,恰当地表达了画家对丰收的歌颂。


作者: 宇轩    时间: 2009-2-3 10:20
谢谢 分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1


  竞技图/吴绪经

  1990年  绢本设色  114cm x l07cm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藏

  这是一幅具有唐宋词意的高士弈棋图。画家不落俗套地将生活的真实场面移位于艺术的自然画面,人圈中的两位对弈高手,一位悠然自得耐心等待;另一位凝神静气举棋未定。画家精心布局,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情动态,画中主与次的设置、动与静的对比、冷与暧的交映、散与聚的组合都归于气氛的整合统一。难能可贵的是,画家将色彩的处理、线条的运行和人物的变形全都融合在装饰、变化、求新的基调之上,使观者从古韵内品味出清新的格调,从陌生里看出了熟悉的面貌。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2


  九方皋/徐悲鸿

  1931年 纸本设色 139cm x 315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九方皋》取材于《列子·论符篇》的一个故事。大意说:春秋时代有一个相马的名士伯乐,他有一个好朋友叫九方皋,其辨认好马的能力不在伯乐之下。有一次秦穆公想求一匹好马,伯乐就介绍九方皋给秦穆公。于是九方皋在外面寻求了3个月,终于找到一匹黑色的雄马。可当秦穆公询问他马的雌雄和颜色时,却令秦穆公大失所望。秦穆公对伯乐说:“九方皋连马的雌雄和颜色都不能辨认,如何能认识马的好坏呢?”伯乐说:“九方皋观察马的时候是见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意思是说九方皋不重视马的表皮外相,只重视它的内在精神品质,他对于马的真正知识是无人可比的。秦穆公仔细检验了这匹马,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因此我国从古至今,把伯乐和九方皋比作善于认识人才的人。此幅《九方皋》图是七易其稿所作,画面着力于九方皋这一人物的刻画,表现了这位气度非凡、善辨识广的精明长者,在发现骏马时喜悦但不露声色的神情,而那黑色的骏马则因知遇而双目放光,跃然欲驰。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3


  决战之前/徐启雄

  1985年绢本设色105cmx80cm中国美术馆藏

  徐启雄。生于1934年,浙江省温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人民日报社美术编辑、浙江省温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现为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 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七次获全国性美术大展金奖、银奖及荣誉奖。出版有《徐启雄工笔人物画选集》、《徐启雄画集》

  80年代体育界崛起的女子排球队的旋风,鼓舞了一代中国人。这幅充满装饰味的作品以暖色为基调,表现了女排队员决战之前相互鼓舞,共同砥励的情景。画面选择了典型的动作,以合围式的构图,精妙的色彩渲染技巧和新型颜料的透明色效,把决战之前的主题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5


  喀什老人/李山

  1979年 纸本设色  68cm x 45cm 中国美术馆藏

  李山,生于1926年,山东省青岛人。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曾为江苏省国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1年定居美国。

  《喀什老人》是画家在新疆写生的画稿。作者运用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吸取了西洋人物画的造型方法,塑造了一个睿智的喀什老人形象。一般来说,作水墨人物画,下笔前要求凝神静气,胸有成竹;作画时则要求情绪饱满,心无滞碍,大胆落笔,一气呵成,然后再细心收拾,精心调整。这几步环环相扣,最后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这幅画中,画家熟练地把握了水墨的特性,充分体现了这种关系,以精炼的笔墨刻画出喀什老人的神采,显示出画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笔墨修养。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6


  考考妈妈/姜燕

  1953年  纸本设色  113.6cm x 64.6cm  中国美术馆藏

  姜燕(1919 —1958),女,原名刘仁燕,字江夏,号小松,湖北省武昌市人。曾先后在京华美专和北平艺专学习国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北平艺专讲师、北京市美术创作室创作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风风火火的扫盲运动。姜燕的这幅《考考妈妈》反映的就是在当时的扫盲运动中,北方农村家庭中的一个学习场景。图中的妈妈怀抱仍在吃奶的儿子坐在炕上,腾出一只手来执笔,女儿手拿《速成识字课本》,生怕妈妈看见,可能是在考查妈妈默写生字吧!画中景物虽不繁多,但在简洁中透出崭新的气象,人物表情的生动,反应了她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画家高明之处,也正在于选取了这样一个平常角度,成功地反映出新社会朝气蓬勃的时代特征。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7

  矿山新兵/杨之光

  1971年  纸本设色  83cm x 59cm  中国美术馆藏

  杨之光的写意人物画吸收了西方绘画中对光与影的表现,增强了所作人物画的体积感,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这幅《矿山新兵》就是运用这种表现方式完成的一幅优秀作品。画中塑造了一位年轻、俊美的女煤矿工人正精神焕发地整理服装准备下井投入工作的形象。这一件作品高妙之处在于不像当时许多人物画那样,概念化地追求“高大全”、“红光亮”而丧失了人物的个性。画家把这个矿山新兵放置在一株芭蕉边上,在矿工服的袖口和领口露出里面鲜艳的衣服,揭示了女矿工爱生活、爱工作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8


  黎夫人像/齐白石

  1984年  纸本设色  128cm x 68.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黎夫人像》是一幅全身肖像画,这也是民间肖像画的一种样式。画家以一种恭敬的心态塑造对象,要求逼真肖似,衣服饰件尽可能豪华,给人一种端庄、华贵之感。从构图和表现手法来看,此作受到清代祖容肖像画的影响,并融入西方素描、色彩等写实技法,人物脸部已有明暗关系的染法,反映了清末人物画创作的一种趋势。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8


  李逵探母/戴卫

  1982年  纸本设色  112cm x 95cm  自藏

  中国人物画常常利用对历史性题材或传统人物故事题材的描绘,来表现不同时期画家的艺术表现形式特性和绘画思想。戴卫选择了水浒故事中李逵探母的情节进行描绘,其意愿无非如此。欣赏这幅作品,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观者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表现方法的与众不同:李逵那强壮跪地的身躯,悲喜交集充满愧疚的表情与年迈失明的老母形成了强烈对比,更加增添了绘画主题的内在意义。“戴卫的人物画,语言简洁, 内涵丰富,熔理性思考与感性表现于一炉,作品中不仅显示出传统的功力与自己的个性,也显示出现代意识”。《李逵探母》成功地塑造出了“无情未必真豪杰”的典型形象,也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了李逵复杂的内心世界。其惟妙惟肖的细部刻画与笔墨写意的有机结合,丰富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性。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29


  李清照/单伯钦

  1997年纸本设色 132cmX66cm自藏

  《李清照》是一幅诗清浓郁、气质浪漫的作品。其用线出古而入新,人物以近似工笔的小写意笔法表现,造型端庄、典雅,线描劲健、流畅。画面用一种偏冷的色调寄托着词人的哀思,这种图式反映了一种唯美主义倾向。画家努力探索词人的精神状态,并在图上题词,以通过词意反映画意,通过画笔加深词意。无论人物,动态、服饰、发型、道具都经过考证,以进一步强化画面的主题和意境,烘托人物内心的精神状态。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30


  李印泉先生像/徐悲鸿

  纸本设色  75.5cm x 43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省宜兴县人。自幼随父学画,1919年赴法国高等美术学校学习。1927年回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和油画、国画创作,先后任南国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专校长。1949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常务委员。

  徐悲鸿中西绘画兼长,所作人物画造型准确,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徐悲鸿擅肖像写生,形神兼备,所作《李印泉先生像》是他人物肖像画的精品。画脸用西方素描染法,深入细致,结构准确,形象生动;衣纹用传统白描法,以线造型,用笔简练、概括,笔法类似任伯年。两者有机结合,创人物画之新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31


  粒粒皆辛苦/方增先

  1955年 纸本设色105cmx65cm中国美术馆藏

  方增先, l931年生,浙江省兰溪市人。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后参加研究生班学习。1955年留校在中国画系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现为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中国画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画家以众人熟知的《锄禾》诗的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为作品命名,选取了一位老农拾起掉在地上的—束麦穗的瞬间动态入画,用质朴无华的艺术语言表达了粮食来之不易,每一粒都要认真珍惜的道理.与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增产节约、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群众运动紧密连在了一起。图中老农蹲在地上,左手拿着马鞭和两只麦穗。右手正准备拾起地上的麦穗。画家凭借自己深厚的造型能力和对粮食的真正珍惜之情,把老农拾麦穗时的专注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31


  莲池所见/周昌谷

  1964年 纸本设色  132cm x 66cm 家属藏

  从周昌谷《莲池所见》应当看到画家在技法上的创新,即继承传统又打破传统的一面。他的作品具有色彩鲜艳、笔墨淋漓的特点,画家充分发挥水晕作用,因此无论花瓣、人物的颜面,都产生“活色生香”的效果。这种水晕作用的发挥,吸收了现代水彩画的长处,只是比水彩画多了笔墨的功力, 因此具有浓厚的中国画气息。在笔墨方面,画家爽健的用笔和淋漓痛快的用墨,使墨韵与色彩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创造了动人的形象。可以这样说,就目前现状而言,在中国画家中,周昌谷在用色的技巧上是最高明和最成功的。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32


  练/张文瑞

  1973年  绢本设色  114cm x 63cm  中国美术馆藏

  张文瑞,1930年生,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到四川美术家协会工作。80年代调河北画院,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这一幅工笔人物画构图简洁大方,设色质朴清新,整个画面给人朴实、纯净的感受。图中表现一位年轻女工坐在床上,专心地捻着一根细线。显然,她是在宿舍里利用业余时间苦练纺织本领。但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通过对擦得很干净的桌面上的两本书、搓过的细线及有倒影的小闹钟的精心描绘,使这位女工的形象更丰满,更有生活气息。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9-2-3 10:34
都是大家,拍卖会上价格不菲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36


  六日会上/陈谋

  1983年 绢本设色 115cmx 85cm 中国美术馆藏

  陈谋, 1937年生;北京市人。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国画系副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白描人物技法》、《工笔人物画》

  陈谋喜爱描绘少数民族人物和他们生活的环境。画中人物往往个性鲜明,使人感受到边疆人民生活的朴实,祥和。《六月会上》描绘的是一次民族贸易集会。图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由于这种集会大多一年一次,并且在户外临时搭棚开设,因此很有地方特色,吸引了远近各族人民前来采购。此图的中心是五个穿着盛装的少女在选购新式收录机,她们神情专注,画家重点刻画了两个女子的面貌和三个女子的服饰。画家对工笔重彩技法的熟练掌握使图中色彩艳而不火,用线准确有力.民族特色浓厚,服饰质感很强,给观者有—种新的感受并加深了对民族风情的了解。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0:37


  龙女礼佛图/张大千

  1944年 纸本设色 95cm x 59cm  北京画院藏

  张大千(1899—1985),原名权,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斋名大风堂。生于四川内江,祖籍广东番禺。1 91 7年与二哥善子留学日本,在京都学染织。1919年回国后从曾熙、李瑞清学书画。1941年赴敦煌石窟临摹壁画。1949年赴香港暂居,1952年移居阿根廷,1954年移居巴西圣保罗。1956年游欧洲在尼斯晤毕加索,1958年作品《秋海棠》被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学会”赠予金质奖章,1968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授赠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返台北筹建“摩耶精舍”,1978年定居台北。从1950年以来,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览60余次,出版有《张大干书画集》等多种选集和著述。

  张大干集文人画与作家画、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为一炉,举凡人物、山水、花鸟、虫鱼、走兽、工笔、写意,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他曾集中精力临摹历代名画,直至敦煌璧画,最后成为有晋唐宋元风范的集大成画家。《龙女礼佛图》以李公麟笔法为主, 自题曰是背临之作。画中龙女的虔诚,佛的安祥得

  到了生动的再现。画中古雅流畅的线条,丝丝入扣的人物服饰及扎实的功力不可多得;而其学自敦煌,善用青绿朱砂重彩的技法,使画面艳丽却又沉着,又是其一绝。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9-2-3 10:38
欣赏了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1


  隆隆春水育新苗/周沧米

  1964年  纸本设色  96cm x 68cm  中国美术馆藏

  此作表现江南春耕时期,使用电力发动机引水上山灌溉良田这一新生事物,在年轻人心中激起的希望与向往。这是画家深入山区收集素材时所见,加以艺术的概括和加工画成的作品。画面通过两个插秧的姑娘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一种新生的、朴实的情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2


  炉前/张仁芝 1964年纸木设色106.3cmX 66.8cm北京画院藏  

  张仁芝,1935年生,河北省兴隆县人,祖籍天津市蓟县。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5年结业于北京画院进修班,为北京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6o年代.随着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反映工业建设成就的主题和歌颂社会主义繁荣的内容成为许多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顺应当时形势。工农兵成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先锋阶层,他们的形象—经创作出,往往家喻户晓,感染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 《炉前》是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图中的人物形象、姿态,乃至于背景在当时都具有典型意义。画面描绘几位炼钢工人在劳动间隙稍事休息的情景。画家成功地画出了工人们在炉前被火光所映照的身影.生动的动态,各具个性的感人形象、以及创新的笔墨技巧,都使这幅画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3


  鲁迅像/吴永良

  1962年 纸本墨笔 138cmx 63cm 鲁迅博物馆藏

  吴永良,1937年生于浙江省鄞县。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8年任教该院中国画系,现为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鲁迅像》运用白描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对于阶级敌人永不休战的硬骨头精神。图中鲁迅神情严肃。傲然挺立,铁骨铮铮-画家怀着对鲁迅无比崇敬的心情.准确地刻画了鲁迅的精神面貌,尤其是睿智的洞察世事的目光,正如图上自题绝句所言,要用自己的鲜血来告慰祖先。背景挺拔的树木和地上苍劲的野草衬托着鲁迅硬朗的身躯。全画不施颜色,用线挺拔有力.以突出当时那种严肃、冷峻的时代气氛。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3


  陆游诗意图/赵俊生

  1999年  纸本设色  80cm x l80cm  自藏

  优秀的画家善于把主观意念感受,通过学识修养和对审美趣味的追求反映在作品的物象之中,把画家对人生的体验,对理想的追求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个载体反映出来,这就必须具有提炼、概括、夸张、强化对象的能力。《陆游诗意图》便是画家借诗发挥,表现被升华、理想化的形象。陆游这一人物被放置在梅下岩间,和诗人性格相吻合;陆游削瘦的人物面部造型与缩于岩间的身姿通过提炼、变形,使他比真实形象更集中、更强烈、更具感染力。此幅作品用笔从容不迫,浓淡相宜,人物造型格调高古,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艺术修养。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4


  绿娘/林墉

  1980年  纸本设色  120cm x 90cm  自藏

  林墉,1942年生,广东省潮州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广东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

  中国绘画中特有的用来造型的“线”,本身具有抽象的表现性,一招一式,长短疏密,都依附于画家驾驭客观对象形貌的能力和对“形”的敏感度。这些线往往需要一次成功,才能真实传达出画中物象的气韵神态和人物内心活动。《绿娘》在线的概括提炼上准确、生动,尤其是面庞、背部、肘部和腿部几根长线,干净、利落地表现了画中少女所具有的优美身段和青春活力。画家重点刻画了少女的头部,眼睛明眸善睐,婉约多情,而绕着辫梢的手更衬出少女的天真无邪,纯洁善良。重墨表现的腿部不仅给人以稳定感,而且反衬出精心刻画的头部,从而给观者一个完美的、理想的人物形象。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5

  绿苹果/卢禺光
  1996年 洒金纸本设色  130cm x 68cm 自藏
  画家总是能很敏锐地注意到社会中的细微变化,捕捉人物的内心情感,因此,画家往往具有一种人文的气质。卢禺光的这幅《绿苹果》,可以说是他对时下社会风气变化所进行的人文批判,也可以说是反映了画家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忆。图中人物手拿一个绿苹果倚树而坐,背景中斑驳陆离的树叶映衬着面部,使人物越发单纯而具有梦幻感。蓬松的云鬓,逸笔带出又加以晕染的身姿都如烟似雾,美颜、纤手隐隐生情,左侧 “画仕女眼不点睛,余怕其生媚眼抛来抛去够辛苦” 的题跋揭示了此画的主题。


作者: 孤飞鹤    时间: 2009-2-3 11:15
欣赏+学习!谢谢。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5


  罗浮香梦/高剑父

  1935年  纸本设色  73.5cm x 34cm  香港艺术馆藏

  高剑父(1879—1951),早年名麟,后改名仑,字爵廷,以号行,广东番禺人。早年师事居廉,1906年游学日本,1908年回国后主持广东同盟会,并在广州起义中任联军总司令。辛亥革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创办了春睡画院、南中美术院。曾任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广州市立艺专、南中美术院校长,中山大学、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广东美术会会长。1949年移居澳门。

  高剑父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他的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能将西方绘画的造型关系、色彩、虚实处理恰当地融入到创作中,因而在当时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罗浮香梦》作为一幅仕女画已大大不同于清代流行的那种弱不禁风的女性样式,画中女子青春、健康,洋溢着活泼的生气,显然是画家理想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6


  卖花姑娘/王玉珏

  1984年 化纤布设色 140cmx98cm 中国美术馆藏

  岭南画家王玉珏以她熟悉的广东现实生活为题材,运用那美妙而又富有韵律感的线条,以半工半写的手法,刻画了—个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农村姑娘的形象。画面单纯.基凋明快,具有鲜明的南国风采。图中略带装饰味的花木和人物造型取材于版画。卖花姑娘衣着鲜艳,辛勤劳动的形象十分饱满,整个画面洋溢着健康向上的青春活力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7


  卖花帽的老汉/吴奇峰 1996年纸本设色 115cmx 69cm自藏

  吴奇峰,生于1937年,浙江省兰溪人。196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长期在新疆工作。曾任新疆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级美术师。

  任何一件优秀的作品,都必然是画家深思熟虑和情感的外化。吴奇峰属于那种偏重于情感类型的艺术家,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感受。《卖花帽的老汉》描绘的是画家赴南疆游喀什噶尔花帽巴扎所见。帽架上各式花帽反映了当地的民情风俗。都来自于日常生活场景,十分生动。画家精心刻画了—位饱经风霜的维族老人朴实的形象,注入了画家的情感。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引导着画家大量地捕捉、速写生活中生动朴实的人和人的生活状态,并且把那些神貌各异的人物、场景几乎不加修饰或略加修饰地移植到作品中去。画家心里带着激情,努力使画面畅情达意,在笔、墨、色的交替中产生美感。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7


  领导人走遍全国/李琦

  1960年 纸本设色  196.5cm x 117.5cm  中国美术馆藏

  这是画家李琦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众多领袖肖像画中不可多得的一件优秀作品。作领袖人物肖像,最忌讳的就是空洞、虚假,不能揭示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李琦的这幅《领导人走遍全国》,虽然没有任何陪衬的景与物,但由于画家高超的造型能力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把一代伟人领导人刻画得形神兼备。尤其是画家为领导人精心设计的一顶草帽,不但恰当地点出“领导人走遍全国”的主题,也真实地反映了领导人作为党和国家领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8


  眉间有痣的青年/刘国辉

  1991年纸本设色85cmx 58cm自藏

  刘国辉的人物画向来以造型准确、笔墨精到、勾线潇洒多变著称。此幅作品是一副肖像画写生式的创作。画家注重写实。尤重笔韵墨趣,在随意挥洒中显示出自然洒脱的风格,不求形似.但求神韵。作者对人物的脸部刻画详略得当,身体结构用枯笔挥扫而有节奏,设色浅淡疏放,墨色相融,衬托出人物精神状态,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19


  苗寨新嫁娘/徐启雄

  1962年 绢本设色 38.4cmx 30.5cm 自藏

  秀丽的脸庞,明亮的眼睛,掩饰不住挂在嘴角的微笑和刚刚装扮的新妆,使—个含情脉脉的苗族新娘的神情跃然纸上。画家以深厚的写实功力和装饰的才能,在艺术表现上敢于对传统工笔画进行改革创新,终于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现代工笔画模式。徐启雄也因此获得“现代美人画奠基人”的称号。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20


  母与子/刘秉江

  1980年 高丽纸设色 105cmxl03cm 自藏

  刘秉江,1937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出版有〈刘秉江速写》、〈刘秉江画集》等。

  《母与子》画中运用笔墨和色彩不同的特性,使画面既具有大块色彩对比的节奏和墨色对比的块面造型,又有变化微妙的色彩以及色彩经由视觉造成的心理情感反应。因而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又富有中国式情调,流溢着传统底蕴和民族的审美感受。画家采用中国传统的矿物颜料,并掺进现代水粉颜料,通过高丽纸的渗透性使含水量大的颜色迅速扩散.形成透明与不透明的覆盖和渗化兼融效果。由此产生的写意、水墨、色彩互渗作用使此画在色彩与墨的互补中达到交相辉映的高级境界,从而讴歌了母爱的博大。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20


  牧鞭/范曾

  1986年 纸本设色 137cmx69cm 中国美术馆藏

  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其写意人物长于表现神韵,《牧鞭》为范曾的代表作, 画中人物清新典雅,活泼飘逸,栩栩如生,风骨独具,画家把身着重彩服装的儿童与正在飞奔的白牛放到一起,更增加了画面的灵动与生气。在传统的氛围中不失现代感,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不失通俗性。画中力求真与妙的统一,注意形象的写实性、准确性和情趣表现的高妙、超脱。图中的线条劲
  健扑拙、顿挫有力,突破传统描法所囿,推陈出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21


  酿新酒/周秀清

  1984年 绢本设色 79cmx108cm 自藏

  周秀清的人物画借鉴装饰美和民间美术的长处,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再创造,使其赋有新的思想内容和新的艺术形式,给人耳目—新的感觉。《酿新酒》以疏密相间的人物构图。生动地描绘了几个黎族姑娘去酿新酒的形象。她们欢快地走在田间小路上,画家精心塑造她们体态动势所呈现的曲线美,以突出画中人物群体的精神气质和劳动中的节奏及韵律。为表达形体的色彩丰富与色调的统一,画中并不拘泥于阴暗光影,从而使全画的整体感异常强烈。让观者似乎听到她们的欢声笑语由远而近地飘来。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22


  农场新兵/王玉珏1964年 纸本设色134cmx89cm广东美术馆藏

  王玉珏的画长于人物内心世界表现,勾线,渲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线条或绵柔、细劲,或挺拔、有力,在颜色的运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相对较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农场新兵》表现的是60年代,上海知识青年到农场去安家落户的情景,他们刚到农场。正坐在那里小憩,等候农场领导的接见与安排。图中景物交代明确.人物形象俊美生动,很有地域特色。画家运用工笔淡彩的手法.刻画了三个具有活力的青年形象,尤其坐着的女青年胸前的团徽和书包上的红花特别具有时代感,并体现出欢快的画风和明快的基调

作者: 黄大头    时间: 2009-2-3 11:25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26


  齐白石/王子武

  1972年纸本设色69cmx 46Cm自藏

  这幅肖像画使人物的精神气质得到了真实的传达,图中的齐白石庄重安祥,神采奕奕,气字轩昂。画家在刻画齐白石的形貌特征时,为了突出他勤劳、朴,节俭的优良品质,对老人的眼、鼻、嘴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他那看惯世事和尽察物态的双眼放射着睿智的目光,微张的嘴显示出老人对生命的渴望,白眉、白须显示着他阅历的丰富和经历的沧桑。深色的帽子和衣袍反衬出脸部的明晰和矍铄,也清晰地映衬出银须的洁白。就笔法技巧而言,这幅画最妙处是用粉画的银髯,生动有致。使画面在沉着、稳重之中多了一份淡雅的明净空灵,再现了一代画坛巨匠的风采。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3


  朝‘露‘桑 /何家英

  1997年绢本设色220cmxl75cm自藏

  何家英是一位具有相当实力、注重功力学养,勇于探索并且已取得成就的画家。他的工笔重彩能从传统艺术中去把握底蕴,又能恰到好处地吸收采纳外来艺术营养。在当代西方文明的强大冲击下,画家努力在心理上将传统视为立足的根基,作品偏于稳健的唯美风格,是在传统的绘画形式中较多地糅进了具象因素,化古意为现代生活的新意,把传统审美精神和现代欣赏习惯进行交融。以表现已意。在《朝·露·桑》中无论经营布置、笔墨、赋色都经过仔细推敲和长时间的运作。人物刻画自然、生动、和谐, 色彩明快、清新、热烈。形象的写实性、准确性和情趣表现技巧不为传统所囿,颇具现代感。其超绝的技艺同传统的审美理念和人文精神珠连壁合,熠熠生辉, 为观者所赞赏。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4


  出于幽谷 迁于乔木——蔡元培 林风眠/王赞

  王赞,生于l959年,江苏省扬州人。198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留校任教。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同年被录取为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这幅工笔作品区别于传统勾勒渲染的表现手法,有着较强的结构意识,着力追求“;有意味的形式”。画面意象的摆布也迥异于传统追求的布局样式,运用大量:的白色、近乎平面的处理都增强了画

  面的形式张力,收到了典雅、深沉的艺术效果。同时,反映出80年代以来艺术语言追求本体意识和个性解放的审美趋向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4


  春晖/宫丽

  1998年绢本设色145cmx 210cm自藏

  宫丽。女,1965年生,山东省济南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北京军区专职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百杰画家,宫丽》。

  《春晖》是—幅表现女子军乐团战士们清晨练习基本功的情景.歌颂了她们的美丽和勤学苦练的精神,画中女战士身着军装。体型健美,个个春风满面,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妩媚动人。画家精心结构画面,画中人物有聚有散,有立有蹲,动态优美,变化丰富,整个画面笼罩在春天的阳光下.色彩雅丽柔和, 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寓意女子军乐队这—新生事物沐浴着党的恩惠,显出勃勃生机。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5


  花红苗壮/亢佐田

  1973年  纸本设色  102cm x l35cm  自藏

  此作是《红太阳光辉暖万代》一画的姊妹篇。作者在完成了《红太阳光辉暖万代》之后,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又构思创作了《花红苗壮》一稿。两幅作品各自独立成篇,又有诸多内在联系。二者贯穿了一条三十年前的教育方针,即”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前一幅表现的是“因”,后一幅表现的是“果”。对画面环境和形象,作者刻意地进行了选择保留和重新塑造,使两画如同一对连体婴儿,而又不同于连环画或组画。作品展出后,

  许多人为其独特新奇的构思所吸引,山西、西安、浙江、天津等地画刊竞相发表,人民美术出版社专门制作了挂历,山西人民出版社又印制年画大量发行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6


  井冈山的斗争(附局部)/李震坚

  1960年 纸本设色 96.5cm x l76.5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的是1930年我游击队员在井冈山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境况。井冈山漫天飞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但画中人物洋溢着革命激情,正在研究情报,准备出击敌人。人物布局根据主题的需要聚散有度,彼此之间相互呼应,人物表情在统一中又有变化。画家对人物造型特征和人物精神气质敏锐、准确的把握和表现力,显示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天赋和扎实功力。在笔墨上,画家自如地结合光影与造型结构的关系,用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形象,生动传神地歌颂了井冈山人民不屈不挠坚持革命斗争的精神。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7


  苗家秀女/李乃宙

  2001年  纸本设色  220cm x 180cm 自藏

  李乃宙,生于1945年,天津市人。1982年至1984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李乃宙画集》

  李乃宙的人物画造型严谨,设色雅丽,用线在凝练洒脱中又有浓淡虚实,恰当地体现出人物形体的结构和空间的层次变化。这幅《苗家秀女》是画家赴贵州黔东南苗族首府凯里所见此景此情的有感之作。画家满怀激情地在画中题道:“流金岁月,黄金时节,收获的季节,正值花季之苗家少女在母亲陪伴之下,穿戴着华丽的服装、绚丽多彩的服饰、奇特的牛角形头饰、叮当作响的银锁项链。

  一群群美丽的苗家秀女组成一幅幅图画, 向人们展示着少女之美貌……”,这长长的题跋反映出画家创作这幅画的动机,阐释了画中传达的审美意趣。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7


  苗岭三月/李乃宙

  2001年 纸本设色 340cm x 220cm 中国美术馆藏

  与《苗家秀女》一样,这幅《苗岭三月》也是作于画家2001年从苗家采风归来之后。画家娴熟的造型能力和对巨大场面较强的把握力,使他喜作较大的画幅,这让观者在画前往往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是一幅近年来少见的巨幅人物画。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在构图上反复推敲,使作品既密不透风又疏可走马,画面中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感到不闷不塞。画家吸取了永乐宫壁画的构图模式,一丝不苟地刻画了几十个人物形象,以健康秀美的苗家少女的华丽造型把苗岭三月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繁荣景象表现了出来。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8


  南国诗人/高剑父

  1935年  纸本设色  81cm x 36cm  香港艺术馆藏

  高剑父多年苦心孤诣地进行中国画的创新试验,最终创造出一种既富于民族风格又富于新意新貌的现代新国画。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风格雄厚奇崛,奠定了自己“岭南画派”开山祖师的地位。《南国诗人》画一背手执书、高声吟诵的诗人,其形貌伟岸,白衫飘飘,刻画了一位风流倜傥的雅士形象。背景明月高悬,枯叶飘零,表明这是一个秋时月夜、微风徐徐的日子。画中除了衣衫外,背景、头部微罩淡色,这不仅烘托了主体,也强化了这一特定时刻画中人的心情,从而也赋予了画面更深的意蕴。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49


  农家女/刘建平

  2000年  纸本设色 68cm x 68cm  自藏

  刘建平,1946年生,河北省束鹿县人。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国画家》主编,中国美术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这是一幅描绘正在飞针走线、妙手刺绣的古代农家少女的画作,画家用浓淡相间的笔墨精心勾画后敷色而成。农家少女的身姿和茅屋内外景致以各种丰富变化的线条勾写,绣架上红色绣品的鲜亮与少女墨绿色套裙的暗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少女乌黑的头发、洁白的上衣在屋内的景物映衬之下,既烘托了主体,又具有了丰富的层次。而屋外的农家物件,竹、罐、鸡、瓜和满园翠竹的描绘都说明了画家观察力和写生能力的非同一般。这幅画总的格调清新、细腻、生动、秀丽,使观者感叹于农家女的美丽、贤惠和勤劳.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0


  太行铁壁/王迎春  杨力舟

  1984年 纸本设色 200cm x 200cm  中国美术馆藏

  王迎春、杨力舟的《太行铁壁》体现出一种不落窠臼,锐意求新的审美追求。此画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已有的历史题材绘画的某些程式,显示了画家对形式感的关注与敏锐,是一幅着意于形式感追寻和诗意情趣捕捉的佳作。从审美观念看,画家美学主题的阐发显然是在传统范畴内进行的。从话语方式看,画家融入了个性化的笔墨理解。他们用率真质朴的笔墨表现强烈的主观感受,将山水画中斧劈皴大胆运用到人物画中,使人物与与太行山脉融为一体,突现了军民将士铸成了太行铁壁的主题。此幅作品从构图到笔墨,从立意到人物刻画,画家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产生了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正是中国写意艺术的内在品质.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0


  泰戈尔像/徐悲鸿

  1940年  纸本设色  50cm x 50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极力推崇和赞赏任伯年的人物肖像画,提倡写生,反对摹古。《泰戈尔像》是徐悲鸿写生肖像画的代表力作。虽然,画家在这幅画中明显地运用了西方的绘画方法,但是呈现出来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人物造型以线为主,脸部染色结合素描方法,以形写神,这是徐悲鸿开创的肖像画法,个人风格明显。图中背景以中国的传统花鸟画方法处理,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画面注重主要人物的内在心理刻画,整个画面显出文雅、静寂,文化氛围浓厚。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1


  唐大和尚鉴真东渡图/谢振瓯

  1996年 纸本设色 184cm x l40cm  自藏

  谢振瓯,1944年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中学毕业,自学绘画,后从师徐启雄等人学画,曾任工厂美术设计、技工学校美术教师。1984年调陕西国画院。1990年调福州画院任专职画家,现为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行为规传经的历史故事更是被许多艺术门类所表现、传播。这幅作品取鉴真和尚东渡前岸边送行的悲壮场面,气势宏伟,壮怀激烈,再现了渡海的艰难和当时送行队伍的盛大。此图结构紧凑,情节集中,人物形态、服饰符合历史事实。用工笔重彩技法表现这样大的场面,可见画家创作时的用心与功力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2


  特使西行图/杨德树 1989年绢本设色180cmx15Ocm自藏

  杨德树,生于1939年,天津蓟县人。196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观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杨德树的人物画长于构图的精到、笔法的熟练生动。具有现代感,并善于将故事情节的叙事性转化成画面的可视性。作品构图有舞台效果的深度.色彩明快、清新、热烈、形象的刻画注意写实性、准确性和情趣表现的技巧。《特使西行图》采用的是线描淡彩和布景装饰效果、线条有力,富于弹性,能在传统描法中归纳出新。人物动势自然,表情庄重,刻画细致,歌颂了历史人物张骞不辱使命,努力架起汉朝和边疆少数民族的桥梁,为了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3


  腾飞的精灵/张冠哲

  2001年 纸本设色  185cm x l75cm 自藏

  张冠哲,生于1947年,黑龙江省泰来县人,籍贯山东省蓬莱。毕业于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腾飞的精灵》表现的是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游猎的情景。从图中可见,这些骑着骏马的剽悍的汉子来自不同的民族,有蒙古族、羌族、达斡尔族、满族,他们身背的弓箭,不再限于战争,他们希望各族同胞团结起来,共同拓展生活的空间,改变自已的命运,使自己的民族强盛起来。画中以苍鹰的腾飞来体现这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画中人物生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画法深入细腻、色彩浑厚苍郁,显示出画家深厚的传统笔墨功力和西画的素描、色彩基础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4


  同欢共乐/刘文西

  1962年绢本设色140cmxlOOcm中国美术馆藏

  刘文西, 1933年生,浙江省嵊县人。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黄土画派艺术院院长。出版有《刘文西画集》等]o余种画册,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作品有25件。

  《同欢共乐》是画家青年时代的作品,一经问世便一鸣惊人,显示了画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气质。图中以浓郁深厚的生活气息和热情明快的绘画风格,痛快酣畅地表现了革命领袖和陕北人民同庆节日的喜悦场面。画家以线造型.以色达意,将博大精深的民族绘画艺术与现代素描、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刻画了一群真切感人的陕北民众形象,气势恢宏、激动人心。画家抓住了大的意境,强调了内在的力度,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这幅作品焕发出流光溢彩的光辉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4


  我的女儿/陈光健

  1995年纸本设色68cmx 68cm自藏

  陈光健、女、1936年生, 四川省荣昌人, 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任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第六届、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人物画坛开始涌动——股工笔重彩潮流,但不同画家探索的具体方向又有所不同,他们对现有技法的丰富和拓展大大加强了人物画的表现力,从而使各自的艺术理想得到了新的张杨。陈光健是这样一—位画家,她的画在传统工笔重彩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其作品画风严谨而不呆滞,活泼而不俗气.长于用线,优美而有节奏。色彩的运用特别能加强画面的整合力,尤其是画中人的神情、姿态往往因此而呼之欲出。《我的女儿》以多层次的墨色渲染加透明颜料绘制而成。画面效果清雅宜人,特别是头、手、脚的渲染更加强了这幅画的生活气息,自然生动,表现了画家对自己女儿的疼爱和关怀,体现了艺术从生活中来、 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谛。女儿坐姿的随意,表情的专注,表明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美满。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5


  西去列车/陈光健

  1984年纸本设色165cmxl20cm自藏

  陈光健的画多描绘处于生活自然状态的少女、孩童等等,她画中的人物多具有准确的透视比例关系,人物表情生动,具有积极向上的激情,使观者看后十分亲切、感受到生活的温馨。《西去列车》选取火车卧铺一角,画家不厌其详地、如实地描绘出各个细节,使车上人物姿态舒缓自如,动态多样,面部表情在呼应中又各有变化。在技法上,人物衣纹处理线描流畅,根据不同质地服装和不同物象线条也有所不同。为了构图的生动自然。画家精心地设计人物和道具,卧铺上的人数有多有少,有聚有散,整个画面充满了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6


  新月/陈谋

  1988年绢本设色 98cmX66Cm自藏

  《新月》是一幅很有新意的作品。图中月色朦胧的背景反映了图中人物的心境,这幅画是画家在福建南部渔村采风的基础上,将写生稿加工创造出来的。画中渔家女优雅的姿态和朴素的服装特别有感染力。从画中可见,画家的传统笔墨功力雄厚,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和色调的统一, 同时在人物服装和脸部、手部多层渲染。以突出少女此时特有的神情,背景的天空、花卉、大海、渔网等.起到了烘托和加强人物内心活动的作用,使观赏者在细细的品味中获得美的享。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7


  义勇军进行曲/许勇

  1995年纸本设色133.5cmx 71cm自藏

  此图中的义勇军将士们以同仇敌忾的神情和坚贞不屈的斗志,筑成了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令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闻风丧胆。将士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就是许勇笔下的义勇军进行曲。许勇的画豪放而不失疏散,浑厚而不失飘浮,从这幅皆以层层皴擦见长的、亦工亦写的画作中、透视着雄浑、刚毅、苍郁和经得起推敲的力度。凡物体的肌理、服饰的皱褶、金属的质感和皮毛的纹络等均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最可贵的是那些刚毅、顽强、肃穆、朴实的容貌,他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发出最后的吼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把我们带往那苍茫的银装林海和艰苦卓绝的岁月。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7


  艺传千秋/李子侯

  1993年纸本设色136cmxl36cm自藏

  李子候,生于1938年,浙江省海岩人。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 出版有《李子侯画集》、《工笔人物画》

  《艺传千秋》着意表观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桑蚕文化,这幅有古拙意味的作品以嫘祖为中心.分别描绘了采桑、取蚕等生产过程。歌颂了中国发明养蚕技术及丝绸加工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手挽绸带的嫘祖正在桑叶上轻歌曼舞,庄重而大方,人物造型有纪念碑般的伟大和庄严。此画在装饰纹样、色调、造型上取法于颐恺之笔意及出土的战国、西汉墓葬帛画, 因而给人古雅、深沉的感受。画面上的白茧不仅明示了此画创作的主旨,也起到了对背景各人物的情节性活动相互联系的作用,因而使整个画面浑然一体,倍生光彩。此作获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大展铜奖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8


  迎春/石齐

  1972年纸本设色136cmxl20cm中国美术馆藏

  《迎春》明显地借鉴了黄胄笔法,在创作过程中.他着眼于结构与动态的基本特征和强化对象的个性化情态。此画—反传统线描造型的惯常手法,以方折、概括的类似速写的线条结构轮廓,墨色的浓淡变化使人物形体结实有力,浓烈的色彩传递出春天气息。画中表现迎春花开、春天到来.养鸡场获得了丰收的情景。画家以具有生命力跃动的线,具有美感意味的线,勾勒出群鸡的生动形态,描绘出养鸡姑娘的青春活力,证明了用笔形式均是线的扩大、浓缩和演变,在有限的天地中,发挥了无限的生机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9


  张骞回京/林凡

  1986年绢本设色150cmxl45cm自藏

  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辛,前后花了19年时间才返京复命。他的出使,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林凡的这幅《张骞回京》,选取张骞返回京城、京城人民对他夹道欢迎的壮观场面。画家采用环行构图,以突出中心人物张骞,刻画了他的英雄气慨和历经的磨难。图中张骞手执出使节杖,挽着一个小小的行包,昂首行走在京城的大道上。细观图中人物神态,我们可见人们发自内心地在为张骞喝彩,也可见到庸人们嫉妒的眼神。显然,画家在这里反映了一种社会现实和世俗现象.当然突出的是画中主题。大丈夫理当建功立业的雄心仕志。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1:59


  郑成功收复台湾/许勇

  1958年纸本设色139cmx 97cm鲁迅美术学院藏

  许勇,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56年毕业于东北美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辽宁美术家仂、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连环画《嘎达梅林》(与顾连塘、赵奇合作)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质奖,出版有《女性人体美和造型艺术》、《许勇画集》等。

  《郑成功收复台湾》撷取一个特定的场面,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来歌颂民族英雄。画家以停泊在海边的战舰、鼓动的风帆、飘扬的旗帜和林立的枪矛刀剑把民族英雄置于画面的中心,他的后面是斗志高昂的英勇将士,他的脚下,是伏地求饶、颤抖不已的荷兰侵略者。散乱的大炮,丢弃的该关键字已经被屏蔽、倒地的尸首,说明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坚实的台湾土地上,站立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和他的将士们。画家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厚重凝练地以铁线描勾勒景物,疏密聚散适宜,平涂施色,略加渲染,色彩沉着而瑰丽,殚精竭虑地塑造了一个个威武刚猛的斗士形象,有机地将历史题材的绘画性和戏剧性处理得自然可信,使观者震动不已、回畅荡气。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2:00


  知心话/刘文西

  1975年纸本设色158.5cmx 263cm中国美术馆藏

  喜爱表现陕北高原人民生活和领袖形象的画家刘文西,从他开始艺术创作就将自己置身于黄土高原上的人民群众之中、用厚重凝练的铁线描法,成功地塑造出陕北农民淳刊开朗的性格,从而逐步地形成举世瞩目的“黄土画派”。刘文西的艺术实践,无可驳辩地证明了现实主义绘画的力量。在他的这幅《知心话》作品中,表现出他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娴熟的艺术技巧。作为黄土画派的中坚力量.刘文西始终把体现关中风情、弘扬陕北精神和抒怀黄土之情视为己任,为此他长期深入乡村,多次在陕北农家过年,积蓄了丰厚的生活素材。故而《知心话》中的人物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感人。图中领袖以一个自家人的身分与老农们唠着家常,说着知心话,算计着收成,叙说着农家琐事,环境是自然而融洽的,气氛是平和而亲切的。这真实的亲情,这平凡中的伟大,揭示了领袖和人民间的鱼水之情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2:01


  制新裘/金捷中

  1988年绢本设色80cmx 67cm自藏

  金捷中(1957—1995),浙江省青田县人。196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到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任教,曾任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这幅作品的题材、主题和形象,均来自画家在藏族地区的生活经历.意在歌颂藏族人民的新生。图中劳动者不同的分工和对皮毛质料藏袍的精细刻画,反映了画家对藏区生活的熟悉。画家把劳动中的欢乐融于富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之中,给人以新的意境。严谨的构图。浓重的色彩准确的人物造型,让人陶醉的情景,使这一作品成为—种对生活、对劳动的赞美诗.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藏民用自己汗水创造美好的生活怀有无比深情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2:02


  子夜吴歌/林凡

  1981年绢本设色182cmx 75cm自藏

  林凡.又名翊宇。生于1931年,湖南省益阳人。1949年参加解放军,先后在湖南军区、中南军区、总政治部、 山西文化系统和解放军艺术学院任美术编 辑、美术设计、美术教师,现为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此画中,林凡以工整细致的笔法,浓重沉稳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夏夜吴女在溪边浣衣的场景。全图以深蓝色为基调,突出了夜晚天空的缥缈和清幽。在画面空间位置的安排上,画家吸取了西方的透视方法,以溪流为线索。把洗衣的吴女由近及远、由大到小摆开。有正有侧,有聚有散,动态各异,彼此呼应。溪边岩石处理也是近实远虚,进一步加深了画面的空 间效果。远处,月光倒影在水里,被洗衣女荡起的水漾开,造成了一种静谧、祥和的审美意趣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2-3 12:03


  祖孙四代/刘文西

  1962年纸本设色119cmx 97.5cm中国美术馆藏

  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上,孕育着代代相传的农民对土地的深深眷念之情。刘文西更能体会这一往深情,他凭借自己几十年的生活体验、几万张的速写、深厚的艺术积累、扎实的笔墨技巧,创作了这幅《祖孙四代》。在这各具个性、内涵丰富、精心刻画的四张脸上,镌刻着时代的烙印,画里那土得掉渣的铁锹、瓦罐、粗碗、旱烟袋、土布服等等、本质地表现出了农家汉子们的憨直与纯利、突出了与之生息相关的黄土地,给人以浓郁的感受和潜在的震动。我们从栩栩如生的祖孙四代身上,可读出中国农村的发展史和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2-3 12:11
欣赏了     
作者: 宇轩    时间: 2009-2-3 20:27
感谢 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