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柳氏民居
[打印本页]
作者:
西山王
时间:
2008-11-24 16:56
标题:
柳氏民居
秋日,到太行一行.有兴到柳氏民居一游!!此地位于沁水县,距县城20km.此处为唐周时期柳宗元失宠落难,带家眷隐姓埋名于此.....
此处正在开发之中,望有兴趣者可以前往一游!!!!
作者:
宇轩
时间:
2008-11-24 17:53
谢谢 分享
作者:
东方昊晟
时间:
2008-11-24 17:54
好地方,欣赏了
作者:
晋京
时间:
2008-11-24 17:57
又一大院.够老且完好
作者:
鸟之光
时间:
2008-11-24 18:56
请问楼主乘车路线怎么走????
作者:
干一杯
时间:
2008-11-24 19:34
值得一游
作者:
眉约春娇
时间:
2008-11-24 20:44
好地方!!!
柳氏民居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沁水历山舜王坪自然风景区腹地。 2006年05月25日,柳氏民居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柳氏民居系我国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后裔于明清时期所建。为一进十三院文人府邸,是一处极为罕见的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明清文化艺林。从院宅、祠堂、庙宇、楼台到木石雕刻、匾碣墓铭,无不蕴含着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邃的文化内涵。
柳氏民居是一处享受田园风光、喝泉水、吃绿色食品、住明清古院的生态旅游之佳地,我们真诚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柳氏民居观光旅游。 旅游互联免费预订山西柳氏民居优惠门票
柳氏民居的先祖,为唐代河东解州柳宗元的同宗。唐末永贞年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遭到贬黜,他的同族为了免受牵连而四散逃避,族中一支就隐居在此。历经宋元两代,河东柳氏族人游居历山一带,时至明代永乐年间,河东绛州公柳琛携妻杨氏定居沁水,建造西文兴村,距今约600年。柳氏民居真实地记载了由明代的“官而商”到清代的“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揭开了河东柳氏家族百世书香门第的神秘面纱。
作者:
老烟斗
时间:
2008-11-25 15:01
好地方!
作者:
唯科
时间:
2008-11-25 22:58
有机会去看看
作者:
6500
时间:
2008-12-8 14:05
谢谢分享
作者:
鸟、虫
时间:
2008-12-10 09:01
美!!!
作者:
一鹤在天
时间:
2008-12-11 09:53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明清建筑及唐末至清代以来的古建筑群、木雕石刻、名人碑文、书画工艺、壁画、皇赐金匾、石器雕物等等。 柳氏民居,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当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派政治革新运动,遭迫害被贬。其亲属为逃避“灭绝九族”之害,使分散躲避,此为一大支系。唐宋时,始祖自河东徙沁。柳氏民居初建于唐末,后历代均有扩展,盛兴于明清两代,其声名显赫,长达六百多年,延续了两个多世纪。据柳氏家谱记载,“家田千顷,路有万里,京归吾府,勿宿异姓”,子孙承继至今已二十六世,亲族分布极为广泛,历代历世居官累累,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广大深远。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故称为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座落在西文兴村东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梁上,依山势高低,座北朝南,依山傍水而建,占地面积30余亩。始祖食邑为中条道中百顷良田,奴仆百余……。它依托北山之起势“凤凰单展翅”,座落后湾为“二龙戏珠”,左靠东山名“三台左抱”,右倚西岭为“九岗右环”,面壁历山近帝家,近傍洞水绕府行。四周青山绿野,林木森森,杂花吐芳,清新秀丽,为典型的明清庄园古建筑。藏龙卧虎,豪门旺族,一派气吞山河之气势。由于历史、地理、交通、自然等诸多原因限制,历经多代未造成大的破坏,至今仍保存有明代以来的六个完整府第。每院均为四大八小的四合院式建筑。内府区为全封闭式,只留有西南角的府门楼和东北角的砖拱门可进出,且府区中建有球环形路可通大府。外府第为半封闭式,西部敞开出入。 该民居东靠西文兴河,南临山谷,其东部的南北两端,因地势低筑有高大防护墙,墙下是砖窑式建筑,面朝村外。窑门外是走廊,约三米深,两米宽。上部为砖房,面朝西,建有木柱花栏、镂雕过亭、脊兽祥物。中间缓坡处往东走向为出村通道。庄园南临山谷处石墙高筑,西、北部为砖墙高筑。柳氏民居建筑在东南高墙之上、西北高墙之下之间的大平台之上。柳氏民居建筑共分三部分。村东端为外府区,包括柳氏词堂、虞帝庙、文庙、纸帛楼、天子殿、圣庙、柴房和左、右过亭等;村北端为内府区,包括府内环形小街、小戏台、司马第、中宪第、武德第、承德第、因秀楼、地道口、赏景亭、观河亭、后花园、府门楼等;中间区为内外府相接处,主要是文昌阁、校场、府外门楼和两个高大壮观的石牌坊构成的内街。 内府设有铁丝网、警铃、地道、防火墙等,防护设施,至今犹存。外府依据高墙建筑和过亭作防御。内府的八个府匾“行邀天宠”、“承德第”、“武德第”、“司马第”、“中宪第”、“河东世泽”、“青云接武”、“中宪大夫”,古痕斑斑,至今犹存。另外,在距西文兴村北约一公里处的老坟沟,便是规模宏大的柳氏祖墓陵。如今,柳氏族人遍布九乡十八村,更显旺势。 柳氏民居,就其建筑规模、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建造工艺水平极高,布局结构精巧,砖木结构十分坚固。从门、窗、过亭、檐头、楼道的斗拱、勾檐、浮雕、门匾、楹联、绘画、木刻、石雕、书法的装璜、布局上看,其观赏、研究的价值好于乔家大院,且保存下来的文物之多之好在我省少见。据考证,目前有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书法碑一通,明代文学家王阳明的书法碑二通,明代曲江书法家方元焕的草书碑刻四通,明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可乐山人王国光诗作碑刻一通,明代内阁协办大学士田宜奄的诗作碑刻二通,宁海知州柳柳泉的碑刻二通,大书法家文徵明的书法碑一通,郑观洛的书法碑一通。另外,还有未署名的书法碑40余通,以及不少的石、木刻楹联、壁画、皇家赐匾多幅,还有柳氏族谱等文物。特别是朱熹、王守仁、文徵明的书法墨迹碑刻在我国北方实属罕见,研究价值极大。除此之外,还有散落在地头院落的家训、祭祖、记事、皇旨碑石、墓志碑石多通。从这些物件的艺术构筑上,便知晓柳氏民居的研究价值之重要,更是研究我国北方人文历史、古建筑史、文化、艺术、书法、考古方面的珍贵史料发掘地和开发、利用、游览的胜地
是个好地方,偶去过!!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8-12-11 11:59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峡山散人
时间:
2008-12-14 15:25
好地方
作者:
王新和
时间:
2008-12-15 18:54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