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方正县委书记佟宝刚简历 [打印本页]

作者: 鹤儿飞飞    时间: 2011-8-6 17:33
标题: 方正县委书记佟宝刚简历
转载

  
    标签: 佟衡 宝清 方正县委 双城市委 郭松龄 军事 分类: 新闻时评

  
    佟宝刚,男, 中共党员。

  
    家庭情况

  
    佟宝刚,满族

  
    祖父:佟衡 伪满洲国军事部少将参谋司长,1964年12月28日特赦。

  
    佟衡,汉军镶蓝旗佟佳氏。

  
    1895年出生于满清官僚家庭,1903年在家塾读书(8岁),1909年,在北京初级陆军贵胄学堂入学(14岁),辛亥革命爆发,在宗社党的领导下,组织杀汉团,1911年12月毕业。

  
    1912年元旦,袁世凯登基,没有清算满清余孽,同年9月,佟衡冒充“非旗人”,在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军官预备学校入学,1914年9月毕业,以军官候补生在南苑第7师入队实习。1915年,佟衡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兵科入学,1916年12月毕业(21岁)。

  
    1917年,佟衡混进国民革命军,在南京中央陆军第16师见习军官,4月补炮兵第16团少尉排长。1918年9月,回北京,在边防军军官教导团入学,晋级中尉,12月毕业。

  
    1919年,佟衡驻山东济南,补边防军第2师炮兵团连长。1920年1月察哈尔多伦,补察东镇守使署上尉参谋,10月因镇守使署裁撤,退职在北京家居。

  
    1922年1月,到奉天投效张作霖奉军第27师,师长张作相委司令部上尉差遣,3月参加第一次奉直战役,在永清一带作战,6月补步兵53旅少校参谋,在九门口作战。1923年,去锦州,补步兵第40团营长。1924年参加第二次奉直战役,在热河凌源及山海关一带作战。1925年4月,补东北军第6师中校参谋,在副军长郭松龄办公室服务,12月随军司令部开赴天津。

  
    1926年1月,郭松龄兵变,回军到滦州讨张作霖,向奉天进军,佟衡补郭军第2军的作战主任参谋,2月新民会战,郭松龄失败,军队被张学良收容改编,佟衡补军团司令部额外中校参谋,6月选送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成城学校补修日语。1927年1月,入东京近卫步兵第一联队实习队附勤务,10月入千叶陆军步兵学校甲种学生班。1928年4月毕业回国。

  
    1928年6月,吉林,军务督办张作相调补吉林陆军第15师司令部上校参谋。1929年3月,佟衡补吉林陆军训练处教育部长。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军攻击长春南岭兵营,22日日军入吉林,23日驻吉边防副司令公署参谋长爱新觉罗·熙洽与阎黎(满学会会长阎崇年的祖父)投降日军,宣告吉林独立。派佟衡从吉林市到吉林省依兰道(今黑龙江省方正县),屠杀爱国军民。

  
    12月,满清余孽熙洽派于琛澄攻击哈尔滨,滨江镇守使丁超,依兰镇守使李杜,声讨熙洽并阻止日本军入哈尔滨,组织吉林自卫军,佟衡与奉军叛徒赵秋航(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新川岛芳子沈傲君的祖父)围剿自卫军。

  
    1932年1月,丁超、李杜的抗日军队在哈尔滨和日满军作战不利,撤至方正、珠河一带,3月又撤至依兰。6月于琛澄、佟衡、赵秋航率领满洲国军队和日军联合攻击依兰、佳木斯一带,丁超撤至宝清,李杜撤至密山,佟衡驻梨树镇指挥前方作战,12月受日军攻击退至宝清。

  
    1933年1月,丁超在宝清受日军包围,被俘。2月佟衡被伪满军政部次长王静修留在伪满供职。4月派中央陆军训练处中校战术教官。1934年10月参加伪满在长春南岭附近举行的第一次特别大演习,充西军支队作战主任参谋。1935年10月选送入第一期专科学生入学,1936年10月毕业,仍充训练处战述教官。1937年3月选派赴日武官见学团,到日本东京、大阪、京都各地见学,4月回满洲国,9月晋级步兵上校,补治安部军政司军衡课长。1938年7月,伪满治安部内机构改革,改名人事科长。1942年3月晋级陆军少将,补伪满第一军管区参谋长。1943年6月补伪满治安部参谋司附,派驻南京大使馆武官。1945年1月补伪满军事部参谋司长。“八一五”降服后,被苏联军捕俘,11月送至苏联哈巴罗斯克收容。

  
    解放后,遣送回国,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当时有人回忆:佟衡是个谢了顶的不太胖的老头儿,常爱说个笑话,他的一手“绝活”京剧马派《借东风》,“习玄机,学妙法……”一段唱下来,准能要个好。

  
    1964年12月28日特赦,住北京市安定门内土儿胡同18号,孙子佟宝刚,出任方正县县长、县委书记。

  
    任职简历

  
    1978.05—1980.11 双城县引拉工程管理总站保管员

  
   

  
    1980.11—1982.12 双城县农业银行同心营业所职员

  
    1982.12—1983.05 双城县司法局宣传干事

  
    1983.05—1993.12 双城市团市委干事、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

  
    1993.12—1996.03 双城市同心乡党委书记

  
    1996.03—1997.08 双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97.08—2000.12 双城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2000.12—2002.09 双城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

  
    2002.09—2004.06 中共双城市委副书记

  
    2004.06—2010.04 中共方正县委副书记、县长

  
    2010.04— 2011.7 中共方正县委书记

  
    2011.07—至今

  
    现已为开拓团 捐躯!

  
     2010.04— 至今中共方正县委书记
作者: 6500    时间: 2011-8-6 17:53
那就难怪方正县要立个"日本开拓团"纪念碑了!!应该多立几个!!!再给自己的爷爷立个最大的!!!!!
作者: 鸟儿笼    时间: 2011-8-6 18:01
直接毙喽   艹
作者: 6500    时间: 2011-8-6 18:12
评论:方正县的“开拓团碑”为何应当拆?

2011年08月06日11:49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黑龙江省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引起舆论强烈不满,方正县一直就此辩解,看不出有道歉和改正之意。我们认为,方正县有其特殊的县情,但立此碑的初衷与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形成了抵触。方正县政府应当有勇气向社会做出道歉,并拆除此碑。

  日本侵华那段历史给中国社会投下的心理和情感阴影远远没有散去,日本政府对反省历史飘忽不定的态度,以及日本右翼对战争罪行的极力否定,加重了中国民间对那段历史记述方式的敏感。准确地说,这种敏感在整个东北亚都挥之不去。在中日韩三国,目前都没有在历史问题上“显示大度”,“为照顾对方情绪”做一些特殊举动的空间。

  方正县为日本“开拓团”立碑,未必是出于什么重要的“新思维”,很可能就是考虑该县对日交往多这个实情做出的“县内决定”。如果不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微博把这件事“捅给全中国”,它的对错只局限在方正狭小的县境内。

  但微博时代,中国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的“角落”,方正县政府突然面对了中国无数公众的愤怒,甚至遭遇远道而来“五壮士”的泼漆讨伐。我们相信方正县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舆论洗礼。他们能对媒体的采访给予正面配合,县领导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访谈直播,应当说他们做得不算很差。

  然而必须指出,这块碑的确立错了。该碑碑文中关于“反思历史”的几句话,不足以让这块碑在道义上变得“合法”。全国公众的强烈反对意见,是这块碑立错了的现实证明。方正县政府应把对这块碑的认识,迅速从“县情”转到“国情”上,他们不仅是方正县的“衙门”,他们同时还是中国政府在地方上的形象窗口。当中国公众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指责这块碑时,方正县政府的反应也应当是“全民族”水平上的。

  互联网带来中国舆论的空前活跃,中国很多政府官员至今对此认识不足。一些人习惯了在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对来自体制外的质疑和挑战极不适应。他们误以为权力等同于权威,他们从未公开做过严肃、诚恳的自我批评。对公开道歉更是想都没有想过。尽管近年来公开道歉的官员在增多,但这远未形成制度,甚至连“潜规则”也算不上。

  在干部制度中,应把公开道歉和问责分开来,公开道歉是就公共事件与公众沟通的一种方式,当它是真诚的时候,有可能促成事件进程的转折。但现在愿意公开道歉的官员依然很少,特别是他们的错误有一定的环境因素,并非简单是他们工作失误的时候。他们担心一旦公开道歉,会成为认定他们犯了“严重错误”,并对他们实施问责的依据。

  这个问题应从制度予以解决。像方正县立碑这件事,触动的感情面很大,但就事件本身而言算不上什么大事。事情处理得好,拆了碑就可了事。但事情拖下去,舆论反复纠结,“小事”反而有可能变成大事。其实这两年一些事情闹得很大,所涉官员态度的生硬,他们公关的笨拙,都成了事件升级的催化剂。

  中国的地方官员主要是任命的,他们对舆论的性质和力量往往都不太熟悉,在官场上他们都懂得低调,但在舆论面前如何放低姿态,最大程度地争取舆论的善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需认真学习。
                                                                                                                 (责任编辑:赵竹青)
作者: 6500    时间: 2011-8-6 18:13
齐鲁晚报:方正县当真不知道“开拓团”是个什么东西?
 □郭松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县政府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开拓团”“亡民”立碑一事,引起国人的强烈愤怒与指责,据报道,8月3日有五人不远千里赶到那里砸碑。尽管笔者一向主张凡事应该本着理性的精神,在法制的轨道里解决,但对这五人的“过激”举动却不忍给予太多批评,因为方正县的做法确实刺激了很多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敏感。

  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他们派到中国的“开拓团”是个什么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日本企图把他们占领的中国土地永远据为己有而派遣的“殖民团”,据史料记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共向中国东北派遣开拓团860多个,计33万多人。开拓团依靠关东军的刺刀撑腰,强占了大片肥沃的黑土地,使500多万东北农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实际上沦为开拓团的农奴。此外,开拓团还具有军事屯田的性质,“团民”都拥有武装,随时准备辅助关东军作战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但20世纪,毕竟已经不是殖民时代了。1945年8月,苏联红军发起远东战役,进军中国东北,东北各地的开拓团仓皇逃向关东军补给基地所在地方正县,准备接着逃回日本,但他们被更加仓皇的关东军所抛弃,甚至被逼自杀“向天皇尽忠”,因此有5000多开拓团民由于饥寒和传染病及自杀等原因死亡,他们的下场虽然悲惨,但也是无可避免的。196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在方正县为这些亡者建立了一座公墓,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既然建立了公墓,那么立一块碑也是可以的,因为后人需要知道这个公墓的来龙去脉。但碑文的内容,却是应该仔细斟酌的。据报道,方正县为日本亡民立的这块“日本开拓团亡民名录碑”有这样的字样:“一为告知日本后人,其先人长眠于此,勿以忘之;二为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三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故立此名录,以警世人。”

  这也是是非不分的一笔糊涂账。首先,它没有告诉“日本后人”,他们葬在这里的“先人”是有罪的,是进入中国土地的掠夺者。“日本后人”到这里来应该感到惭愧,应该替他们的“先人”向那些曾被他们压迫的中国人谢罪;其次,笼统地说什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也是错误的,难道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也是一种危害吗?在日本侵占东北的14年中,在日军的刺刀下也有过短暂的“和平”,难道这种“和平”也是可贵的吗?

  如果方正县一定要立一座警示碑,碑文上应该有这样一些内容:首先,告诉来访者,这里埋葬的都是些侵略者,他们对中国人民是有罪的,他们曾是日本侵华的工具,最终他们自己也成为日本侵略的牺牲品;其次,提醒来访的中国人,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将成为这些人的奴隶。因此,我们要强大,要团结,永远不能放松对外敌入侵的警惕;第三,告诉所有的来访者,胆敢侵略中国,这些“亡民”的下场就是他们的下场———辗转死于沟壑,葬身异国他乡———因此,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民保家卫国的决心和能力!

  如此,或许真能“警示和教育”侵略者的后人,同时,也使我们中国人民自己受到教育。
                                                                                                                                 (责任编辑:齐贺)
作者: 朝酒晚舞    时间: 2011-8-6 18:42
麻烦几位义士 下回去砸的时候 顺便把这书记的祖坟给砸了
作者: 6500    时间: 2011-8-6 19:49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方正县为染有侵华色彩的“满洲开拓团”刻碑,也堪称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套用上面那句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那块碑已经刻在那里了,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了。
作者: 修理倭寇2    时间: 2011-8-6 19:58
杀汉团开拓团?新中国啥事都有。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