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清官册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5-28 06:53
标题:
清官册
中国人古来就有重视清官的传统,历朝历代也都有许多关于清官的传说。最著名的还是那些古典公案小说的主角,譬如包拯、狄仁杰、寇准、海瑞等人。这些清官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就是都清正廉洁,并且都断案如神。果真如此吗?
就拿名气最大的包拯来说,他是庐州合肥人,北宋进士,历任地方官、京官,曾出使契丹,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正史中的包拯并不大出彩,与他同时代的那些名臣相比,他甚至有些落寞。
包拯的前辈寇准则不能算一个清官。寇准,北宋大臣。最为人称道的是,公元1004年冬,契丹侵宋,他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澶州拒敌。史载“寇莱公性豪侈”,还曾与大臣比斗宴席之盛。这“性豪侈”明显与清官标准相悖。还有寇准晚年曾参与未遂宫廷政变,这更与清官相去甚远。那他的“清官”帽子从哪里来的呢?这都得拜古典小说《杨家将》、《呼家将》所赐,还有戏曲也在这方面推波助澜,有一出京剧就叫《清官册》,描写寇准夜审潘仁美。至此,寇准的清官形象才深入人心。
再说说几位标准“清官”。清朝的清官,纪昀,就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善于对句,曾总编纂了《四库全书》,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他的大作。纪晓岚一生最大的污点是向贪污的同僚通风报信,并因此被发配新疆。
另一位刘墉,外号“刘罗锅”,也是位大书法家,其性格诙谐,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两人都曾与乾隆朝的权臣和珅同朝为官,但并非如电视里宣扬的那样刚直不阿地与其斗法,反而是两人都选择了明哲保身、洁身自好而已。刘墉在和珅要倒台时,奉嘉庆皇帝旨意查和珅结党营私案,未免有见风使舵的嫌疑。而名声不如这两位的于成龙、施世纶(《施公案》里的主角),够得上这“清官”的称谓。
有意思的是,晚清赫赫有名的谴责小说《老残游记》里,有个观点值得玩味。书中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但细究起来,书里的清官玉贤、刚弼只能算酷吏罢了。
不管怎样,那个清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社会需要清官,但更需要法治,没有全社会法治和道德的约束,呼唤清官就永远只是一个梦。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5-28 07:52
做官就要做清官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5-28 07:53
清官
作者:
北京鸟友
时间:
2010-5-28 12:13
社会需要清官,但更需要法治,没有全社会法治和道德的约束,呼唤清官就永远只是一个梦。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