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文人天子 自焚其藏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5-7 07:11
标题:
文人天子 自焚其藏
历史上毁书事件屡见不鲜。隋人牛弘有“五厄”之说,明人胡应麟有“十厄”之说。当然,他们说的只是隋之前或明之前的毁书事件,而明之后,毁书、禁书之乱有过之而无不及。譬如乾隆时代的禁书、毁书,农民起义如李自成,特别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不知毁了多少书籍。但是,像梁元帝藏书又毁书,在中国书史上却实属罕见。
南朝梁代末年,军阀侯景叛乱,害死老皇帝萧衍和刚登基未稳的简文帝萧纲。而皇七子萧绎割据荆州,拥有实力,于是趁机在江陵称帝。
据史料记载,萧绎自幼独眼单明,却聪慧过人,嗜书如命。5岁即可背诵《曲礼》半部。成年后“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性不好声色,颇有高名”(《梁书·元帝记》)。萧绎一生著作等身,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书》《内典博要》等400余卷。他既是作家,又是藏书家,还是学问家。除了著书立说之外,萧绎还利用“职务”之便,广罗遍搜天下典籍,共得图书十四万卷,堪称皇家私人藏书第一。可惜的是,他自焚藏书和著作,仅存《金楼子》一种。
承圣三年腊月,即公元555年之初,西魏军队合围攻城,主将战死,军中大乱,昔日誓死效忠之将领也纷纷降敌。正在呤诗的元帝,眼看大势已去,急忙躲进内城,并下令焚烧所有藏书,自己也准备自焚。被左右劝阻之后,他欲投降求和。臣子劝他趁乱突围,过江与援军会合。可他坚决不从,还怀疑臣子的忠诚,一边破口大骂,一边匆匆忙忙出东门投降。后被俘在魏营,问及为何焚书,萧绎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梁元帝自焚其藏,一是认为读书无用,气愤之举;二是把藏书当作私有财产,想让心爱的书籍为自己陪葬。纵观历史,此等行为,真是空前绝后。众所周知,当时未有印刷术,图书都是抄本,多为孤本和善本。梁元帝这一把火,几乎将南方有价值的图书烧了个精光,给我国的历史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次浩劫。
其实,梁元帝的失败岂是读书之过?读书无非二用,一是怡性,二是增智。但是,如果把书读死了,必然食古不化,变得迂腐。如果一定要说梁元帝的失败与读书有关,那就是读死书造成的。明清思想家王夫之一语中的:“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
翻开历史,我们来看几个细节,便知梁元帝的昏蒙——
元帝读书昼夜不辍,强迫自己不睡觉。如果伴读者瞌睡,必遭重罚。——这叫痴读而且不近情理。
公元554年冬,西魏兵临城下,皇城危在旦夕。梁元帝趁巡查城防之机,仍然不忘在城头与群臣“口占为诗”。——这简直就是昏昧!
元帝称帝前,国破家亡之际,他舍弃讨伐最大的敌人侯景,而接二连三地加害同胞兄弟。另据《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记载,西魏围城时,狱中有死囚数千人。有臣子请求在特殊情况下,一律赦免,充当战士。如此境地,萧绎非但不允许,还昭令处死,可见其胸怀狭窄。
以上种种行为简直不是读书人所为,而梁元帝恰恰嗜书如命。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人之祸?书之祸?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5-7 07:41
有他的道理
作者:
老葫芦
时间:
2010-5-7 08:30
隋代牛弘的图书“五厄”:
秦始皇焚书,一厄;
王莽赤眉军入关对典籍的焚毁,二厄;
东汉末年董卓迁都造成京都典籍被焚,三厄;
西晋末年的“刘、石乱华”,书籍散亡殆尽,四厄;
南朝梁时的侯景之乱,梁元帝自焚藏书于外城,五厄。
明代胡应麟的图书“十厄”是在牛弘“五厄”基础上又补五厄:
隋末广陵焚书,一厄;
唐开元盛世藏书毁于安史之乱,二厄;
唐末战乱图籍无存,三厄;
北宋靖康之灾,图书遭毁,四厄;
绍兴之祸,南宋图书遭兵燹,五厄;
合而称“十厄”,是我国古代官藏图书屡遭厄运的见证。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5-7 08:54
人之祸?书之祸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5-7 09:17
梁元帝的失败岂是读书之过?读书无非二用,一是怡性,二是增智。但是,如果把书读死了,必然食古不化,变得迂腐。如果一定要说梁元帝的失败与读书有关,那就是读死书造成的。明清思想家王夫之一语中的:“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5-7 11:50
梁元帝的昏蒙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