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太极之乡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4-15 09:21
标题:
太极之乡
陈王延画像
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一批共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的太极拳和怀邦、董永传说、唢呐艺术榜上有名。这标志我市这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了国家保护计划。本报继《董永传说:怀川美丽的爱情故事》之后,推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相关介绍,以飨读者。
焦作有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就是太极文化的经典之作———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太极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市宝贵的文化资源。如今,神秘的太极拳早以燎原之势风靡世界,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和体育爱好者的热烈追捧。据焦作市体育局局长刘新顺介绍,目前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太极拳组织,全球太极拳爱好者超亿人。近几年来,每年约有港澳台同胞、国际友人、太极拳爱好者5万多人次,到太极拳的发祥地———焦作温县陈家沟村拜师学艺,考察,游览。
太极拳缘起
焦作温县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据说,祝融后代“祝融八姓”的温氏、苏氏都曾在这里建国,繁衍生息;商代第十三帝祖乙由相(金安阳市)迁邢丘(今温县北平皋村);周初,周王分封这里和轵、原等周边十二邑给大司寇苏忿生,建温国;秦统一中国后属三川郡,改称温县至今。温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文化积淀丰厚,名人辈出,孔子弟子卜商(子夏)、开两晋基业的司马氏父子和清代“帝王师”李堂阶都是这块黄土地上的一代英豪。
滔滔万里黄河之滨,有一道蜿蜒起伏的青风岭,太极拳的发祥地———陈家沟村是这里一个并不起眼的普通村庄。
陈家沟村西距温县县城温泉镇约5公里。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村中有常阳古寺,村以寺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的山西晋城东土河村人陈卜,率全家至常阳村定居繁衍生息。陈卜勤劳淳朴,精于拳械,仗义任侠,移居常阳村后即带领村中青壮年百余人,潜入青风岭匪巢,将为非作歹的土匪一举全歼。从此,闻名遐迩的陈卜在村中开设武学社,授徒传艺,也开创了陈氏世代习武家风之先河。
由于陈卜的家族后人人丁兴旺,陈氏家传武术薪火相传,声名远播,加之村中有条大沟,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陈卜也被尊为陈氏一世祖。然而,耕读传家、武艺娴熟的陈卜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太极拳的创始人是陈氏家族的第九代传人陈王廷(字奏庭,1600年———1680年)。陈王廷聪颖好学,刻苦自励,文武双修,孜孜不倦;成年后学识渊博,武功超群,尤善轻功绝技。他面如重枣,美髯飘飘,爱骑枣红马,惯使春秋刀,被江湖同道誉为“二关公”。他曾经走镖山东,威名远播。崇祯年间,他曾经被县令擢用为乡兵守备。
明末,他曾以武秀才身份参加了一次乡试。然而,正是这次乡试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据说,他以“凤夺巢”的箭法技压群雄,受贿舞弊的鼓吏却瞒报成绩,陈王廷怒而杀之,随即投奔登封义军李际遇处避祸。不久,他悄悄地返回故乡隐居。此后的二十多年,正值明清交替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郁郁不得志的陈王廷报国无门,遂潜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以道教名著《黄庭经》为伴。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一首长短句《叙怀》,看出他当时苦闷的心情———“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残喘,直落的《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成龙成虎任方便……”
晚年,陈王廷立志造拳。他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博采民间多种拳术之长,依据《河图》、《洛书》、《太级图》、《太极八卦图》之太极阴阳学说,融道家导引术、吐纳养生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于一炉,大胆创新,创编了一套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新拳术———太极拳。
善于学习者才能勇于创新。我国拳术源远流长,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只有虚心学习众家之长,融会贯通,才能“棋高一招”,跃上新的高峰。陈王廷是一代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武术大家。例如,他创编的太级拳,他编写的《拳谱》和《拳经总歌》,出神入化地融众家之长于一炉,并加以发展和创新。
毫无疑问,陈王廷创编太极拳的过程,就是对民间武术进行学习、吸收、扬弃、创新的过程。太极拳的形成和逐步完善,无疑是我国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举。
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和器械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太极长拳(也称陈氏通臂拳)、双人推手,以及刀、枪、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均以太极命名。在创编太极拳的同时,陈王廷还创立了太极拳理论。它包括了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随机应变,以意行气、劲力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内容。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他的著作大部分已经流失了。如今,我们只能“管中窥豹”地从硕果仅存的《拳经总歌》中,领略太极拳“开山鼻祖”陈王廷那深奥而神秘的太极拳理论。
代有人才谱新篇
在此后三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陈氏后裔在继承“独家之秘”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这朵武林奇葩日臻完美,名闻遐迩,其间出现了几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陈长兴(字云亭,1771年———1853年),陈氏十四世传人。他自幼随父习武,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曾走骠山东,在武林中享有盛誉。更难能可贵的事,他是继陈王廷之后又一位文武兼备的武术大家,从而为全面继承、研究、发展太极拳提供了可能。他在陈王廷创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108式太极长拳)的基础上,概括归纳,化繁为简,精心创编了流传至今的陈氏太极拳老架(大架)。
陈长兴潜心致力于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其一生著述甚多。流传至今的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永无要言》、《太极拳战斗篇》、《陈长兴太极拳总歌》等。这些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理论,从理论上将太极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自古以来,武术界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陈氏家族更有“太极拳不传外姓”的族规。为人豁达大度的陈长兴却根本无此狭隘偏见。在村里开办武学的陈长兴,毅然打破“拳不外传”的祖训族规的束缚,破例收河北广平府人杨福魁(字露禅,1799年———1872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为徒,尽心传授。然而,陈长兴没有想到,正是这位无意中收的徒弟,在发展和普及太极拳方面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1992年,温县人民政府在陈家沟村重修了杨露禅学拳处,以资纪念。如今,当你来到这里参观游览,村里人会指着杨露禅学拳纪念碑和塑像,绘声绘色地向你讲述当年“杨露禅陈沟偷拳”的故事。
陈鑫(字品三,1849年———1929年),陈氏十六世孙,清末贡生,为近代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他自幼从其父习文练拳,兼学理法,深得家传真谛,故于太极拳理论研究精妙入微。陈鑫晚年呕心沥血地勤奋著书,以阐发太极拳理论。其主要著作有《陈氏家乘》5卷、《陈氏太极拳图说》4卷、《太极拳引蒙入路》1卷、《三三六拳谱》及《安愚轩诗文集》等。其中,《陈氏太极拳图说》是其代表作。他于1808年以花甲之年写起,历十二寒暑,倾全部心血反复修改订正,于1919年完稿。此书稿于1933年由开封开明书局出版,线装四册,对太极拳的普及和发展影响深远。
陈氏第十七世传人陈发科(字福生,1887年———1957年),是近代太极拳史上又一位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了普及太极拳,使之走向社会,走向全国,帮助广大群众强身健体,陈发科在1929年———1957年期间,长期在北京教授拳术,桃李满天下,使陈氏太极拳由“家传秘学”逐步走向了社会,武术同道杨敞(季子)作诗赞曰:“都门太极独称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钢强”。由他设计修改,其子陈照奎定型的太极拳被称为新架。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一书中的一路、二路拳式,均根据他晚年的拳式所定,已经成为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代为陈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作出独特贡献的,还有陈氏十八世的陈照丕(字绩甫,1893年———1972年)。陈照丕21岁出任温县国术馆教习,1928年应聘赴北京授拳。河南同乡会的清末翰林李庆林以太极拳发源于故乡而自豪,遂投书《时报》广为宣传。《北京晚报》也专门登载了消息———“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陈长兴诸先辈的拳术造诣声震全国。今有陈长兴公四世孙陈照丕漫游至京,小作逗留,暂下榻南门外打磨场杜盛兴号内,如有同好,要交膀者,莫失良机……”
此后,陈照丕应邀于宣武楼设擂,以武会友,连续17天未逢对手,遂名声大噪。翌年,陈照丕应南京市长魏道明之邀赴南京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练,为反对日寇侵略和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
上世纪50年代末,陈照丕退休返乡,目睹村中习武之风日衰,非常痛心,于是不顾年老体弱,组织村中青年学习家传武术。在十年动乱期间,他不顾多次被批斗,夜间依旧坚持教拳授徒,为陈氏太极拳培育出了一代新人。如今,蜚声海内外的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朱天才、王西安,及陈世通、陈小兴等新秀均出自他的门下。
陈小旺是陈氏第十九世传人,他编著的《陈氏三十八势太极拳》、《陈氏十九式太极拳》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多年来,他应邀指导和参加了电视文化专题片《拳乡行》、《陈氏太极拳》、《太极神功》和故事片《神丐》、《少林小子》的拍摄。他亲自参与录制的太极拳、推手和器械录像教学片以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广泛发行。
客观地说,对于陈氏太极拳的发扬光大作出了贡献的重要人物,还有陈家沟村原党支部书记张蔚珍。他不姓陈,也不练拳,然而正是他在特殊的年代,以特殊的方式保护和支持了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至今不辍。
以陈王廷为首的陈氏太极拳历代名家,前赴后继如滔滔长河,孜孜不倦似追日夸父,用汗水,用心血辛勤培育了中华太极文化的奇葩———太极拳,为中国体育史树立了一通巍峨的丰碑: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套老少咸宜、通俗易学的健身方法,其功,其德,可昭之日月。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4-15 09:2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太极文化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市宝贵的文化资源。
作者:
北方清雪
时间:
2010-4-15 09:33
河南省焦作市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祥地。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4-15 10:41
河南省焦作市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祥地。
作者:
彪彪
时间:
2010-4-15 16:22
我最喜爱的陈氏太极拳!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