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古籍版本名词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葫芦    时间: 2010-4-12 09:05
标题: 古籍版本名词
    版框

    又叫边栏,是书版四周的墨线。单线称单边,双线称双边。宋刻本多单边,后来发展成左右双边,再发展为四周双边。

    版心、书口、鱼尾

    一块书版中心不刻字的部分叫版心。版心上下各用横线隔出一小部分,叫书口(整修版心也叫书口)。上书口之下,下书口之上(或下),各刻成一形,叫鱼尾。书口空白的叫白口,宋刻本多白口。书口中间刻一条细墨线的叫细黑口;刻粗黑线的叫大黑口或宽黑口。南宋刻本即有细黑口,元刻本和成化、弘治以前的明刻本,多大黑口。

    行格

    书版上每行字之间的墨线,叫行格,宋人称为界行。宋元刻本都有行格,明代嘉靖以后开始出现没行格的刻本。

    书耳

    又叫耳子,书版外右上方(上半页)或左上方(下半页)有一小长方形边框叫书耳,多刻简单的几个字以标记本版的内容。书耳起源于北宋,下限到明代成化、弘治。

    牌子

    又叫版记、木记、牌,内容多是刻书者的堂名人名及刻书地点,也有的刻一些类似广告的宣传性内容。牌子多分刻几短行,外加边框,也有不加边框或只刻一行的。牌子在书中的位置不固定,或在书前,或在书后,它出现于北宋,一直沿用到明代。

古文造诣 古籍版本三大系统

    古籍版本的三大系统即官刻本、私刻本和坊刻本。

    凡由官方有关机构负责刊印的书,统称官刻本。在官刻本中,历史最久,也最有名的是监本,它是由封建王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即太学)负责校理刊印的,一般都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而颁行全国。后唐长兴三年(932),左宰相冯道协同李愚等奏请,由国子监祭酒田敏具体负责校理刊刻的九经,是我国最早的监本九经,这套九经在宋代称作“旧监本”或“古京本”。

    凡私人出资在自己家中刊印的书称私刻本。这种刻本大都不以盈利为目的。史载五代蜀相毋昭裔为布衣时,曾向人借《文选》、《初学记》,而人多有难色。于是为相之后,首刻此二书,又刻九经、诸史等等。宋平蜀,尽取蜀书入都,赵匡胤看到这些书卷尾皆刻有毋氏的名字,感到不解,臣僚回答:“此毋氏家钱自造。”说明毋昭裔所刻书,乃最早的私刻本。南宋奸相贾似道的幕僚廖莹中世采堂所刻《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元初相台岳氏所刻九经、三传,都是很有名的私刻本。这些书的牌记多署刻于家塾本。古籍版本三大系统

    凡书坊所刻书,皆称坊刻本。书贾刻书的目的在于出售和盈利,这是坊刻本与私刻本最大的区别。坊刻本亦多有牌记,如宋刻《周贺诗集》,即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印”的牌记。再如宋刻《续幽怪录》,亦有“怡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的牌记。

    一般说,官家刻书财力、人力充足,校刻质量应当问题较少,但于当朝违碍回避较多,是其不足。家刻本因其多重家声,故校刻多为精良。坊刻本则较复杂,宋人叶梦得曾说:“蜀与建多以柔木刻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石林燕语》卷八)虽不可一概而论,但因坊刻的目的确实在于盈利,故其刻书希望“易成而速售”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有不少书坊主人,因其结交了不少文人,刊刻精良者也确不少,如临安陈宅书籍铺就刻了不少好书。

    了解刻本这三大系统的基本特点,就可以取长补短,取得较好的校勘效果。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4-12 09:14
学习了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4-12 09:20
学习了解古籍版本名词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4-12 11:25
古籍版本名词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4-12 12:51
古籍版本名词!
作者: 花虫    时间: 2010-4-12 18:38
古籍版本名词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