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岳麓山顶的一片奇草证明大禹来过长沙? [打印本页]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10-4-8 07:20
标题: 岳麓山顶的一片奇草证明大禹来过长沙?
据说,长沙岳麓山最美的初冬,在篬筤溪,每届初冬,此处山红涧碧,而这一切竟然拜大禹公公所赐——

    清乾隆《长沙府岳麓志》篬筤谷景区部分景点简介

    抱黄洞:

    禹碑北,石山修旷,四周陡峭,人迹罕至。从前一径入,环视上下左右,烟云暧暧,传古来有道家者流,于岩下修炼。丹成飞升而去,遂名为抱黄洞,土人建万寿宫、崇真观。《衡山志》称,西晋初年,邓郁静息观中,羽化未几,而宫观颓矣。至东晋洞有蟒患,都督陶侃射之。

    篬筤谷:

    在抱黄洞口,宋仙巢先生钟尚书闲居处。旧志云,香风紫雾,曲涧清泉,冷冷相袭,动人世外之思。宋理宗有诗云: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上有吹香亭,吹香亭字,理宗为防御使时题赠仙巢先生者,今废。

    射蛟台:

    在抱黄洞侧(下为蟒蛇洞故事,不引),陶侃射蟒,后人建台诵其功,名射蛟。

    万寿宫:

    抱黄洞下,久废。

    崇真观:

    古在万寿宫后,即跛仙隐居处,有“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之吟。崇真之名,以其冲举,故云。

    全世界各民族神话中共有的远古记忆洪荒时代,洪水滔滔,人为鱼鳖,有盖世大英雄出,为民治水,拯救人民。

    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远古治水英雄就是大禹公公。

    传说中,大禹来过长沙。

    不但来过长沙,并且是初冬来到岳麓山。

    不过,大禹登上岳麓山顶的方式比较奇特。不是步行上山,也并非坐电瓶车,而是与众人划着一条大船,泊在岳麓山顶,最后和众人一道将船拽上岳麓山尖。那时,滔滔洪水淹没了长沙城,即使岳麓山也只剩下几个山尖。

    这样的神话故事,真的就像是打乱讲。不过,早几年,中央电视十台的一个朋友,还打电话过来,向我询问岳麓山的拖船埠在哪里,拖船埠是否长有奇特的杂草。后来他们又将电话打到岳麓山景区,向景区工作人员询问同一件事情。

    岳麓山不但有拖船埠,更有禹迹溪。禹迹溪据说是大水退去后,大禹下山疏凿湘江时开凿的一条山路,后来岳麓山的溪水缘大禹所凿山路汇成禹迹溪。

    清乾隆朝赵宁撰写的《岳麓山志》说:“禹迹溪:溪在山口,距大江五里,大禹疏凿开山之径,上有拖船埠,明德被人,万世不替,远近游者,敬思惜阴,当从此始!”

    也就是说,禹迹溪最上的源头,就是拖船埠。

    其实,禹迹溪又称篬筤溪,湖南大学的老教授给它新取了个名叫樱桃沟。从岳麓书院过湖大印象餐馆上山,即可找到篬筤谷中的兰圃,兰圃后有一条长沙最美的溪流,这就是禹迹溪。

    禹迹溪上的拖船埠,在禹王碑旁,从长沙城中远望岳麓山,可以看到此处山有缺口。最奇特的是,岳麓山顶拖船埠内丛生的芒草,“如丝兰,叶皆左下偃披,如船拖过之状,冬枯夏长,历久不变。”从清代《岳麓山志》到民国时期成咸森所编《岳麓小记》中都说:拖船埠丛生的芒草,“民俗相传为禹王拖船过埠时,所遗留之痕迹。”并称,“观其草状,应信不诬。岳麓名迹,推此最古。”

    没有想到,“一岁一枯荣”的杂草竟被过去写岳麓志的人称为“古迹”,真是奇了怪了。一直以来,我在搜集有关岳麓山的资料,但是却没有看到有研究拖船埠杂草的植物专家的说法。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4-8 09:08
岳麓山顶的一片奇草证明大禹来过长沙?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10-4-8 11:46
大禹来长沙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4-10 11:04
谢谢楼主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