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双 笼 记 [第十七回] [第十八回]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东去
时间:
2010-1-27 20:06
标题:
双 笼 记 [第十
第十七回 迎大婚几家欢乐一家愁
诗曰:
世事纷杂多繁扰, 正本清源当首要。
恁它千头万绪来, 心定自然有机巧。
车到山前定有路, 船过险滩撑稳篙。
机缘不是人人有, 只因恩仇尚未报。
且说这花雨巷的花宅,自花老与儿子花见春和解以后,一家人和和眭眭,热闹非凡。这花老爷自清理了家事俗务,把准备孙女儿的大婚的陪嫁等一应物品,全部交由儿子花见春办理,并特别关照,全一应妆礼,准备双份,因瑞香和胜英,已义结姐妹,花、马两家,己互为新人的娘家。故“出门”之日,两姐妹均可从花雨巷发轿,免得从百花山马家庄向南京发轿,此为便捷之举,亦不悖礼数。待一切均准备妥当之后,只等佳期之莅临。只是为能使马小姐从容上轿,花家在婚礼的三日前,即已将马小姐接到花宅,并单僻一处,暂住花宅。这一下,花雨巷可是整条街都跟着热闹起来了。花老爷更是乐不可支,眼看着还有三天,就到结婚佳期。
然而世事无常,一个复仇的幽灵在花雨巷夜幕中隐现,由于近几日花家要*办儿女婚事,家中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打杂的、采买的、祝贺的、送礼的各色人等川流不息,到了开晚饭之时,更是人员噪杂混乱不堪。这时一个脸色铁青、面相阴沉的人,也随着祝贺之人群来到花厅。这里他曾是轻车熟路、掌管着宅门支度的管家老爷,为了攫取更大的财富、独霸这万贯家业,他白白地丢掉了两个儿子的性命。是他天生的命不好,还是这荒唐的世界太不公平?
今后是我最后的、唯一的机会了,是我与他——他们“平等相待”“平起平坐”甚至可以“称兄道弟”的摊牌了。自他二个儿子双双弊命之后,他终于“悟”出了一个字,就是真正的“空”字的含义是意味着什么。现在他真正地品尝到这个字的含义了,但是,这“空”字并非凭空而来,也非凭空而去的。为什么他费尽了心机,到头来还是一个“空”字呢,他没有想,也没心思去想,他的那颗骄傲的心己经死了,他目前唯一要做的只有二个字——报仇。
他终于借晚宴前的混乱状态,进入到他极为熟悉的花厅。送走祝贺的客人,便迳自向花厅走来的花振芳,终于喘了口气,他在花厅的门口抻了抻腰,然后走了一路太极拳抒缓一下筋骨,当他回过身来时,终干和刁旺财打个照面。“老东家,别来无恙啊!”花老爷打了个激凌,这张曾经熟悉而又温顺的脸,突然地变得阴沉而可怕。“啊——是你——”没有丝毫准备的老人,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此时院中正好无人。他万万没有想到,冤家路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刁旺财此时也不多说,迅速掏出手枪,对准花振芳说道:“花老爷,你让我死了二个儿子,我总不能让你怡然自得地如此消停吧?这也太不公平了。
你让我断子绝孙,我当然耍跟你算账,冤有头债有主嘛,我不指望这辈子还能有什么荣华富贵,但临了赴黄泉的路上,总该有个伴儿吧。明年今日是你我的周年——。正当刁旺财准备开枪时,被刚刚走出来的胡胜英看见,她是刚不久听秋雁丫环请她出房,到瑞香妹妹房内试穿新衣服的,没想到突然就看到这惊心的一幕,她看到一个歹徒正举枪要向花老爷射击,她因离花老爷身后不远,说时迟那时快,时间己不容她多想,当子弹被击发后发出一声狂哮向老人袭来时,马胜英己经毫不犹豫地用她的身体,挡在花老爷的胸前。这瞬时发生的事,几乎让时间一下子凝固了,人们向着花厅的方向跑去,把花老和马小姐围在中间。看到了花老爷子抱起躺在地上的马胜英,只见她胸口的鲜血汩汩地向外流淌。
刁旺财在开完第一枪后,随即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第二枪。
几乎没有什么人注视著刁的自戕,而是围向花老先生并呼唤着马胜英的名子。这场面太残烈了,老人哭着喊着“胜英——胜英——,我的好孙女——你为什么替我——你还年青——该走的是我而不是你——”。这时,正在房间与裁缝试穿新装的的瑞香小姐,急忙走来,看到眼前的状况,再也抑制不住悲愤之情,她万万没有想到,与她胜似亲姐妹的一般的待婚佳丽,突然间雁行单飞,阴阳相隔。
正是:揉碎桃花点点血,玉山推倒再难扶。
词曰:
千年唯一叹,总为这情困财伤。有几人,能超凡脱俗,采薇首阳?问世情无常,最难堪挂肚又牵肠,早知劫数尽,何必董狐做文章,留待后人评讲。一掬伤心泪,尽付于似血残阳!只可怜,飞雁折翅不成双。
刁旺财闯花宅寻仇,花振芳大难不死,侠女飞身档子弹的新闻,又成了惊动一时的大新闻。这边王家父子专程去花宅,将马小姐遗体盛妆入殓,发送百花山马家庄。马家亲朋故旧,接灵后无不痛哭有声,花家父子及孙女主仆及街坊四邻,王家父子兼好友亲朋数百人,又兼有僧、尼、道各庵观寺庙主持几十人,按照南京习俗“大出丧”的最高规格,为义女马氏胜英,直截向东郊百花山马氏坟茔归葬。出丧的队伍,长至数里,倍极哀荣,几家老人及妇弱娈童均送到半程,不必奉送全程,原路返回,不及言表。
这边,马捷老义士,也早有扬兴、刘宝栅代表花、王两家先期报丧,痛告悲情,并戡选墓地。马家庄又高搭灵台,设临时停柩处,以供人吊唁。王竹庵见到马捷,痛哭失声,暂留百花山以姊弟之礼,守灵到“七七”完毕,忙完丧事后,即苦劝马捷义父,随他一同回南京共同生活,可被他婉言谢绝,最后答应随紫霞观道长锺离秀上无量山修练去了。正是:
哀痛终有休止时,不知槛外有高人。
从此仙观纳怀抱,跳出凡界待重生。
花振芳经过这一阵子的折腾,似乎又参悟了一些道理,他再也没有想道,人的欲望真可以大到无边,大到足以至其“忘死”, 常言道 “哀莫大于心死”,这人世间的芸芸众生,为什么会永远无休止地争斗;而不去寻求自我的解脱呢?这世事万物,也明明知道,一切富贵荣华都是暂时的过眼烟云,转瞬的辉煌即刻成为过去的历史,可偏偏要飞蛾扑火,向着死亡奔去。
他此时突然想到《老子》道德五千言中的一句话:“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这句话让他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了逐利而连生命都不顾呢?他终于明白了,“知足长乐,能忍自安”这一千古名言。
这一章总算翻过去了,由于在婚前出现了马胜英的意外死亡事件,也使得这桩婚事蒙上了一层阴影。主要是花老爷子的内疚,他实在感到,如果不是他和刁旺财个人的恩怨,怎么会出现刁旺财闯花宅寻仇以至马小姐遭迂不幸的事件。“我拿什么去补尝他们呢?”老人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所以下一步定王竹庵与瑞香的婚期,几乎无人再敢当面提及,他甚至不敢面对孙女儿的下一步该如何走?但是这婚事却是在亲口当面允诺的,不管如何,这婚总是要结的,但他又怕面对它,这块心病很难一下消除,唯一的办法就是等待,让时间慢慢地消磨他心中的块垒。正是:道是有期却无期,看似无痕己有痕。这一拖就是一年。
这一天突然有位高僧来访,花振芳出门一看,正是慈音寺的当家和尚了然大法师。当即请到花厅用茶,又宣小姐进堂拜见老法师。了然说道;“老纳前些时侯因云游四方,故施主家中少有问候,前几日刚到金陵,听说了贵府发生的一些事情,不胜讶异。今日略有闲遐,故特来府上向候。”花振芳起身说道:“法师仙游,岂敢无事喧扰。近日孙女儿婚事,略有扰烦,本想了却我一桩心事,却不料天不遂人之意,有本府原管家刁某,久存欺主霸财之心,再三行恶,并持枪闯入内宅,欲寻仇夺命。幸迂瑞香义姐挺身抵档,老夫无恙,然义女马小姐替命,至婚事未成先理丧事,是为痛彻心扉之至也。为此常郁闷无比,抱恨终天。今法师仙驾,敢请开拨云驱雾之法坛,领我出孽海深渊,则老夫甚幸则个“。
孙女瑞香接道:“法师爷爷与家祖父佛缘非浅,佛心深厚,万望法师指点迷津。“
了然大师听完微微一笑,说道:“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知一切法,悉皆空寂。佛说: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老施主还是多把我送的那本‘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
精要再看看,是否可以悟出一些道理来。瑞香接道:“爷爷这一阵子为了我,差点丢了性命,这要不是法师驾到,真是无所适从了。这样吧,你们聊,我去“绿扬居”办点素食饭菜。”“不用了,丫头,我刚回来,寺院还有很多事情要我处理。待我把话讲完就走”。于是二老对坐,又畅谈了一会佛经要义,花老解开心结,如拨云雾而睹青天,顿时神清气朗,判若两人。正是:
一朝心结得抒解, 气定神闲重涣光。
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第十八回 双笼际会写春秋
诗曰:
石头搀岩如虎踞, 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 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余帝三百秋, 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 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 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 金舆王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 梁陈白骨乱如亥。
天子龙沉景阳井, 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 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 他年来访商山皓。
李白《送客诗》
再录:李白《金陵怀古诗》一首。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湖月,波上对沧州。
六代兴亡国,三杯为尔歌。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宫晋绮罗。并随人事火,东逝与沧波。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绿水绝驰道,青松摧老丘。台倾支鹊观,宫没凤皇楼。
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
看官,且慢嫌笔者叼叙这李白的诗,如果你慢慢品味,那真是令人对这“六朝金粉地,”的帝王之州,回吮出无穷的韵味来。这条千年流淌着历代才子佳人的香汗甜唾的富贵之乡,不光是透出的脂粉气,而且也包孕着“吴头楚尾”的文化遗风。
这撑持着历史文化的“文骨”,有很多难以尽言的、文彩风流的代表人物,除了那些轰轰烈烈作出振聋发馈之举的历史人物外,也有着不少的文化名人和在某一方面作出卓有成绩和贡献的普通人。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浸透了东晋文韵和六朝遗风的南京城,正如李白之诗所言: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
上回书说到,花老爷自义女马胜英魂归故里之后,久存负疚之心,终日闷闷不乐。一家人也跟着困坐愁城,不得抒解。正好慈音寺方丈了然大法师来访,重授“大乘无量寿经”,指点迷津,驱邪扶正,致豁然开朗,重新振作起来,很快便将近月来积累之一干闹心锁事处理完毕,把精力重新聚集到孙女儿和王竹庵的婚事上。这一次办理婚事,原望一切从简,尽管这样说,毕竟三朋四友、七大姑八大姨的至爱亲朋推托不得。欲苟且草率也不大可能,那些好事的朋友,早己在《小得意酒楼》搭上戏台子,邀南北昆伶、四方艺人唱戏一周。至大婚时刻一到,把个“得意楼”围个水泄不通。这花雨巷至平江府街,一路彩楼高搭,喜气洋洋。把个夫子庙东市一带,搞的像节日庙会一般的热闹。在这场惊世骇俗的婚礼中,除了贯常应有的仪式、仪规必然要走过外,有一条仪式显然与众不同。那就是行过拜天地之大礼后,由花老前辈当着观礼者和全体贵宾的面,将祖传“乾隆御制象牙镶金点翠七宝绣眼双笼宝匣打开,并亲手转交孙女婿王竹庵承接。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只见这平江府街上人头攒动,看热闹的人及采访新闻的记者把王家的大院子挤得满满当当。这一次王家吸取上回教训,给每一位到场来采访的记者每人发一个红包,另外单开酒席,待为上宾。见这一邦无冕之王的到来,王宅甚表感谢。弄得一些欲借机闹事和捣乱的混混,看着这些“刀笔王子”压场,似乎也乖巧了许多。
还有就是警察局的“朋友”,这也是“不打不相识”,先前就派人打点过了,除双红包外,喜酒喜糖任其自取,一个个忙的不亦乐乎,把个现象秩序维持得井井有条。
很多人来除了揍热闹外,主要的就是要亲眼看看,这花家从未示人的传家宝——乾隆御制七宝象牙绣眼笼。尤其那些爱鸟、养鸟的朋友,这可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这王竹庵大婚之日,一身新郎打扮,上穿黑底团花龙凤呈祥礼服,身披大红双挂交心彩带,胸前一百结红花格外显眼,那顶礼服呢双插状元翅礼帽,让小伙更加精神。更有彩的是新郎官骑的这匹枣红色大马,真是八面风光,一路威风。这迎亲的队伍中引出一抬花轿,八名轿夫一色的青衣短袄,浩浩荡荡问花雨巷迎亲而来。但见:
喜鹊双飞,瑞鸟迎门,唢呐喧鸣,丝竹欢声。鞭炮响彻云端,礼花直冲天庭。吴女轻歌江南美色,淮水漫说一代佳人。蝴蝶闻香开艳路,蜜蜂穿梭结鸾俦。只道是凤引双凰传佳话,岂料想多磨好事愿难成。今朝喜结绣鸟情缘,全凭爱鸟一片痴心。
来到花府,大开仪门。扶新人上轿,别高堂双亲。花团锦簇紧随玉人于归,洒泪萱堂别祖父醇醇教训。至此古城秦淮传佳话,羡杀金陵万千爱鸟人。
这边王宅,早己是人流如织,灯火辉明。一条街上,光看热闹的就不下上千。远远看见花轿自西向南走来,为首的一匹枣红马,笼头高望,金辔闪闪,喜乐声震耳欲聋,鞭炮声排山倒海。待马驻轿停,新人跨火,迎入后堂拜见长辈后,始开筵宴。
酒宴开在本家“小得意酒楼”上,中堂挂有海上著名画家任伯年的《三羊开泰》图大轴,两边的对联是:
大江东去,平楚南来,一带江山如画;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依稀风韵生秋。
两边花蓝、喜幛,喜对繁复,尽颂佳祺。其中有好友杨兴送的《岁寒三友》画屏,有题句曰:“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还有刘宝栅送的喜联:“秋水银堂鸳鸯比翼;天风玉宇鸾凤和声。”等等不一而足。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主宾桌上站起一人,众人齐望,见是花振芳花老先生。只见他举起酒杯说道:“今乃孙婿王竹庵与孙女花瑞香,结为伉俪之大喜之日,老夫有幸,承蒙乡党四邻之关爱,诸位佳宾贵友之捧场,正所谓:一人知己亦己足,比生自修无尽朋。
当此良辰吉时,全蒙良友全力撮和,玉成之功没齿难忘。孙婿有积年之好,爱鸟如人,足慰老夫拳拳之心,且细心钻研鸟艺,有承继先人懿德,故借今日婚宴之排场,郑重将祖传御制乾隆象牙绣眼宝笼一双,交付孙婿王竹庵收藏。同时,为励其志,命其将我编写的《养绣宝典》全书书稿继编成册,刊印成集,以弘扬国粹。此乃老夫宿愿,尔孙婿须当众立誓,勿忘勿弃,勿推勿怠,勿愧乃翁之重托!”
众人纷纷鼓掌叫好,王竹庵起身鸣誓:“竹庵当众发誓,此身此世,决不负花老——不,决不负爷爷所托,我当倾其一生,将爷爷未尽的书稿完成,若有半点差迟与懈怠,当受万人唾骂千夫所指。”
众人又是一阵鼓掌。司仪宣告:我代表花振芳老先生郑重宣布,原豫王府珍藏,转由七王爷作为嫁妆、赠于原大清国翰林院编修花振芳一件乾隆御制象矛七宝绣眼双笼,现移交王竹庵、花瑞香夫妇终生珍藏,以资鼓励。并祝贺贤伉俪新婚大喜白头谐老。
一边洋鼓洋号齐奏婚礼进行曲,另一边唢哪锣鼓丝竹之声齐鸣,鞭炮阵阵,这种中外合璧、极尽喧闹之能事的婚礼进入高潮。花老先生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手捧那紫檀木密藏的鸟笼宝匣,打开那密钥暗锁,解开那一道道机关,宝匣徐徐开启,只见上下两个叠放成一对的象牙宝笼,展现在众人面前。
另外又从宝匣的夹层中,抽出当年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笺:
诗曰: 国运昌祚百鸟喧, 金笼存身非自然
姑苏巧匠十年功, 只伫江南一绣眼。
唱声悦耳如钟磬, 小鸟依人堪爱怜。
若得北庭春常在, 再飞千里应无憾。
好诗!好诗!!!众人赞声道。
酒宴己罢,凤凰归巢,宾客散尽,竹庵带着半分醉意来到后院喜房。只见红灯高挂,明烛高烧,走到二门前,早有丫环秋雁守在门前,拦住竹庵的去路。“新郎倌大喜,秋雁给你道贺了——”。
王竹庵一愣,细细一看原来是秋雁,便嘻嘻地说道:“原来是秋雁妹妹,吓我一跳。噢,想起来了,红包,红包——早给你准备好了。”
秋雁接过红包,依然诡谲地岷着嘴笑。
王竹庵心想这丫头鬼得很,肯定是要玩什么花招。他急于要进洞房,于是又递了一个红包,秋雁还是不开门,站在二门外,门是锁上的,钥匙篡在她手上就是不开门。
“秋雁妹妹,红包你拿了双份,还不开门?不要太心贪了呀。”
“我们家小姐交待了,新郎进门前要回答一个问题,答不对不准进门。”这丫头真会来事,她莫不是要学“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哈哈,我可比不了秦少邮啊,这不是为难我吗?这时候也找不到“苏大学士”,来个“投石问路”的把戏,这便如何是好呢?事到如今也就只有见招拆招了,想必这丫头心里不平衡,想拿新郎倌消遣消遣。
“我说秋雁啊,别看你是鬼精灵的,我今日岂能败在你们手下,不信试试看。”“如此听好了,第一道题是副对联,上联是,‘鸿为江边鸟,’请对下联。”竹庵哈哈一笑对曰:“‘蚕为天下虫’。啊呀这么容易的题目也拿来考我呀,你忘了,花老爷爷不仅是我岳丈之父,也是我的老师啊,当年大清国翰林院编修的高徒,你出这种题目也太小看你家姑爷了吧。”秋雁笑道:“莫要颠狂,还有第二道题。这第二题是:再问,什么鸟飞得最高?什么鸟最不怕冷?什么鸟能飞得最长最远?什么鸟最善鸣叫?什么鸟最孝顺?什么鸟最懒躲?什么鸟最重感情?……”。“啊呀,小姑奶奶,你饶了我吧!你当是考状元哪!这种洞房花烛,一刻千金时候,我那有这份闲心跟你讲这些啊?你开开门行个方便,就算我姑老爷先欠着你的,总可以了吧!”。“不行,此题均为小姐亲自所写,她说了,必须对答无误,方可开二门,让你进来。”
“好好好,我算服了。他略沉思片刻答道,这一,鸟之高飞者莫若天鹅;鸟之不畏寒者就是鸭子;鸟之善鸣者为我国百灵、画眉、靓颏、绣眼共称之‘四大名鸟’;鸟之孝顺者,莫如乌鸦,古有乌鸦反哺之说;鸟之懒惰者当推杜鹃(俗名拉拉蛋),它从不建巢、侵苇莺之巢而贮之,成语鸠占鹊巢就是指的它;鸟之最善长飞者应为家燕;这最重夫妻情感的鸟,常见者为鸳鸯,高天上有天鹅和大雁,神话中有比翼鸟,当时下有我王竹庵和花瑞香——”哈哈哈哈。笑声中秋雁打开二门。王竹庵兴致盎然地向洞房走去,突然里面有人又把门给关上了。又是秋雁从屋里出来,拿出一方花笺,递给新姑爷。上书:“胆大包天一小鸟,敢在虎口把食叨,饱时望汝常光顾,饿时难免断厚交。——请问是何鸟?”这个题目有点难,常闻鸟栖牛背啄食,未见有鸟入虎口叼食,这——这——这——”竹庵有点晃忽,我们一群鸟友天天谈鸟,怎么就未谈到这类话题呢?他望着秋雁发呆,秋雁暗笑,看着这位刚才还志满意得的新姑爷,突然象泄气的皮球——瘪了。看他一脸的无助的样子,突然心生怜悯之心,她轻轻地告诉他写在手上的两个字,虎雀。这王竹庵双手作揖表示感激之情。连忙用笔在花笺上写上“虎雀”两个字。再推门时门己关死,秋雁只好从门缝中将花笺递进去。不一会,又有一封新的花笺从门缝中推送出来。秋雁忙接着,打开一看,见是一个问答题,“世间精脍,有天下龙肉、地上驴肉之说,驴肉者,地生之畜类也;但问“龙肉”者为何物?如有正解,当门将自开。”
拿到这个题目,王竹庵既惊又喜,惊的是这题目太生冷怪癖了,可以说这人们所云之“龙肉”的实物,世人知少甚少,当真会是那像征着古代皇帝的“龙”吗?记得还是那次在无量山紫霞观时,听钟离秀道长讲过,这龙肉就是东北大森林中一种叫“飞龙鸟”的鸟肉。此鸟学名叫榛鸟,食扬柳树的嫩芽和松仔、葡萄、榛仁、五味子等野果和浆果。比鸟身长约40厘米,全身闪烁着鳞花,远看似鱼游龙飞,且雌雄同游同飞,永不分离,故名飞龙鸟,其肉质鲜美,为天下之冠。
当王竹庵将“飞龙鸟”三个字写上送进屋内时,只见:门开双扉,红灯高悬,打里面走出一位新人。只见她——娥眉淡扫,桃腮生韵,双眸流慧,笑靥点点。似当初花园初会之时,虽一面之缘,犹平湖上乍现惊鸿,如荒漠里求得甘露,只因情交素爱,心有灵犀,志趣相近,意气相投,成就了这如梦姻缘,淮水情歌。
真是:今日抱得美人归,岂知好事忒多磨。
正在回忆这美好时光时,突然一群人将洞房门推开,为首的扬兴和刘二,还有几个店中的小伙计,拉着新郎倌要看两人吃交杯酒,小二又摆上四盘四盏,闹了一阵不肯离去。被秋雁一阵推搡恶骂,才大笑而去。正是:谁人解得黄金梦,只看殊途同归日。
自此,秦淮水上,常见这对小夫妻,泛一叶之扁舟,遨游于东、西水关之间,和风向好,娇阳软柔无力,弱柳纤纤,听鸟呜之哑咤。真个是:人间仙侣谁得似,得意楼上一酒家。自此,一家人和和美美,尽享天伦之乐,几位老人,也都安渡晚年,得其所哉。犹是花瑞香,婚后不久,即怀双孕,一年之后,生下一对双胞龙凤胎,男曰英哥,女曰燕妮。其花振芳太祖公晚年,含饴弄孙,修身有术,阳寿百岁,无疾而终。至此,本记全部述完,遂告收笔。
大江东去 2001年元月25日
** ** ** ** ** ** ** ** ** **
后 记
这部原创中篇网络新体章回小说,总算全部完成并于虎年春节之前夕收笔了。这一年也是我将垮越七旬这一老年人的门坎,进入到一个必须按天数来计算时日的年代。我庆幸还能抓住了“电脑时代”的小尾巴,跟着时代大潮,吃力但很快乐地跟在后面奔跑,它使我有一种目标感,去透过一种努力,来完成以前没有机会和条件来完成的、想要完成的东西。
《荀子.劝学篇》云:“积士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则亦及之,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点精神,即使是“玩意儿”,也要玩出点精神来,这精神就是一种文化,正因为有了文化,才使贫乏变成充实,也正是有了文化,才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不值一屑的东西,成为永存于世的瑰宝。
自去年约十月份左后起笔至今自封笔,这段时间因身体、电脑故障、及种种琐碎事情的烦扰,以至断断续续令网友、读者未能畅读,笔者深感谦意,今日终于能完整奉上全稿,敬希网友和广大读者,能予以批评指教,以利今后寻机在此初稿基础上提高。
庚寅新年快到了,借此机会向郝管理员领导下的“中花团队”,向辛勤工作的总版主、各版版主,及广大的网友们,致以诚执的慰问和深切的敬意,恭祝大家,新春快乐、心想事成,全家幸福、身体健康!
大江东去 谨此致意
2010年1月25日于南京啜茗轩
作者:
花虫
时间:
2010-1-27 20:17
好帖子啊!学习啊!
作者:
申大
时间:
2010-1-27 20:45
学习太长看不完走过…
作者:
xiaoyu102
时间:
2010-1-27 21:05
学习了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1-28 19:52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
作者:
大江东去
时间:
2010-1-28 21:31
谢谢网友们赏读,请多提宝贵意见.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10-2-14 16:27
春节快乐!
作者:
孤独冰
时间:
2010-2-17 22:40
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