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不产狮的我国帝王为何要在金銮殿前立石狮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12-22 11:36
标题:
不产狮的我国帝王为何要在金銮殿前立石狮
众所周知,猛兽狮子并不产于我国,可为何我国古代的官衙、寺院和一些大户人家的门前都普遍立有一对石狮或铜狮,甚至在皇帝坐朝的金銮殿前也立有一对大型石狮呢?游览过北京故宫内金銮殿--太和殿的朋友,可能对殿前的一对石狮印象很深,那钩爪锯牙、豎毛宛足、电目闪烁之威猛形态,显得大有威镇四方之势。可见古代的一国之君如何看重狮子了!直至今日我国一些企业和银行大门前,也雕塑有一对威猛狮子,在不产狮子的我国为何如此普及呢?
要了解这个原因,得从古代说起了。<<后汉书.西域传>>中则记有狮子是怎样来到我国的原因:"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符拔......和帝永元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狮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说明在近两千年前,西域安息王就將狮子作为贡品献给了当代皇帝,帝王和大臣们就目睹了狮子的雄威。但必竟送给皇帝的狮子不足十头,所以众多的外任官员和平民百姓是看不到的,只有道听途说"狮子一声吼,百兽惊!"的形容了。可这异国的猛兽,为何如此受青睞呢?当然是因为狮子尤为凶猛的原因了。
古代称狮子为"狻猊",又称"白泽"。<<穆天子传>>称狮子:"日走五百里,食虎豹。"传中还形容狮子吼声如雷、惊天动地,被时人誉为"百兽之王",这又增强了狮子在人们心中的威猛形象。<<宋书>>卷七十六中还載有以"狮"克敌的故事,更提高了狮子的威望。沈约在书中讲,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交州刺史宗悫带兵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迈率全国军民抵抗,并用大象反攻,使交州兵无人可挡。宗悫听说狮子乃百兽之王,忙命人制怍若干狮子的形状立于阵前,果然使敌大象惊逃,便攻佔了林邑。这段故事的记載原文是:"林邑王范阳迈倾国来拒,以具装被象,前后无际,士卒不能当。悫曰:'吾闻狮子威服百兽'乃制其形,与象相御,象果惊奔众因溃散......遂克林邑。"
南北朝时期,故人们已将狮子视为战无不胜的神兽,皇家更将狮子作为王权的象征。到了明代,人们更将狮子与龙相提并论,所以使狮子身价倍增。除皇帝和王公大臣刻立狮像以示权势外,民间也以狮像来驱妖辟邪,在许多用品上都刻绘有雄狮的模样。连<<香谱>>中都记有:"香兽以涂金为俊倪(狮子),空中以燃香,使烟自口出,以为玩好。"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也要在檐角上安设龙凤、狮子、天马等陶俑,作为吉祥威武之物和显示主人高贵的身份。看过<<红楼梦>>的读者多半会记得,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说她一行达荣国府大门时,"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可见当时的大户人家,都要在大门前立石狮了。
既然古代刻立石狮如此普及,难道沒有等级上的差异吗?当然有,而且对官员还有明确与严格的规定。其时石狮形像的制作已基本统一,左为雌狮,右为雄狮。雄狮左掌踏一绣球,谓之狮子滚绣球,象征统一寰宇与权力;雌狮右掌下踏一小狮,谓之太师少师,象征子嗣昌盛。等级和用途上的差异主要在两个地方,一是狮头上疙瘩的多少不同,狮子石座四方的纹饰不同。凡一品官员府门前的石狮或铜狮,头部刻有十三个疙瘩,谓之"十三太保"。而一品以下官员,则每低一级减少一个疙瘩,到七品以下的小官便不准许在府门前立石狮了。狮座上的纹饰有较多差异,但与等级上相关不大,一般都在用途上作修饰。现仅举七级以上官员府门前石狮为例,多在狮座正面刻瓶、盘和三支戟,以其谐音象征"平生三级;右面多刻牡丹、松柏之类,以体现"富贵长春";左面多刻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表示"文采风雅";背面多刻"八卦太极图",象征可"镇妖治邪"等。
由此可见,古代帝王都将狮子定为了权力及吉祥的象征,正如唐代诗人韩偓在形容王公大臣府第时所云“金阶铸出狻猊(狮子)立”了。不过民间敬重狮子,而是认为威猛的狮子可以驱邪带来吉祥,所以至今还有舞狮的习俗。虽然狮子为外来之兽,但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我国的工匠们卻創造出了狮子的各种精美艺术品,也将永放光彩!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09-12-22 11:48
不产狮的我国帝王为何要在金銮殿前立石狮,了解一下,谢谢介绍!
作者:
宋远贺
时间:
2009-12-22 11:52
谢谢介绍!
作者:
一支笔
时间:
2009-12-22 12:54
谢谢介绍 学习了
作者:
燕京大鹏
时间:
2009-12-22 14:39
学习了
作者:
星天外
时间:
2009-12-22 14:40
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