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解密国宴
[打印本页]
作者:
沈阳老张
时间:
2009-11-9 08:37
标题:
解密国宴
民以食为天。身份与面子在国家的名义下盛情绽放,今日,地球小村,你来我往,变化的是人的脸孔和物质的构成,不变的,是隆重的规格和尊重的礼仪,以及‘国家级盛宴’的至高荣誉,走进神秘的国宴,揭开国家级饕餮的面纱。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国欢庆。国力雄厚,大中华盛世,各国领袖、世界精英代表纷至沓来,可喜可贺。阅兵式观礼、高规格接待、体察民情,心满意足的完美还在于能受到国家最高领导的接见,并宾主共席,同饮一壶酒,同食一桌餐,同唱一首歌,其乐融融。
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民以食为天。身份与面子在国家的名义下盛情绽放,何乐不为。古时,有天地祭祀,更有权力绝对统治下的普天同庆。今日,地球小村,你来我往,变化的是人的脸孔和物质的构成,不变的,是隆重的规格和尊重的礼仪,以及‘国家级盛宴’的至高荣誉。
60年,有风,有雨,更有醇酒和美味。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作派,那些威严,那些荣耀,在曲终人散之后,依然悠久传唱。
国宴 面子与身份
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意谓治理国家好似烹小鱼,举动要谨慎,小处不可随便。这句话把饮食与主宰天下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国家决策者举重若轻的磅礴气势。
按官方说法:国家级礼宾工作,是外交工作的先头部队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宴则是国宾访问日程中的重头戏,国宴上的互动也因此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增加了解、促进友谊和加强合作的关键点。到最后,雄起于地球的奠基,便着实显现,并被后世承认其拥有不可磨灭的伟大的价值。所以,国宴有其在国家发展规划中的战略意义。
所以,去参加国宴可不能随便的,不仅得正式,还得讲点礼仪和风度。 一切以面子和身份为重:南非总统是不是花粉过敏?英国女王吃不吃辣椒?法国总统会不会用筷子?日本首相吃不吃熟食?美国大佬要喝什么地方的红酒?各国国宴几百套礼仪规格加起来,可以涵盖整个人类史。人活着,国在着,就是得自重、互重,这道理可是从有了王权开始,千古延传。
此次专题,我们通过五个不同华人社会精英阶层的代表,了解他们的国宴参与史,他们有歌唱艺术家,有国宾馆厨师长,有政府官员,有华侨领袖,也有领导人身边的YS……以此,也显现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国宴的变迁趣闻。
国宴
国宴(State Banquet)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国家的庆典,或为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而举行的正式宴会,因而规格最高。
国宴期间,宴会厅内悬挂国旗,安排乐队演奏国歌及席间乐,席间会进行致辞或祝酒。
建国60年的时代进程中,国宴秉承细致与精致并存、礼仪与文化并重的良好风范,在文化传统、民族风情和社会制度的影响下,中国国宴既有规范的礼仪和格局,又不缺乏多姿多彩的席谱和饮宴方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国宴的举办地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夜,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的国宴。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以后,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正式宴会,通常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有时也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新中国国宴 礼仪规格变迁
[宴厅布置]国宴一般在国家宴会厅举行。有时也根据不同情况和来访国代表团人数的多少,选择在其它宴会厅。承接国宴活动的厅室,其布置一定要庄重、美观、大方,设计上切忌张灯结彩、过多地装饰。宴会厅的正面并列悬挂或竖立两国国旗。由中国政府邀请来宾时,中国国旗挂在左方,外国的国旗挂在右方。来访国举行答谢宴会时则互相调换位置。
中国国宴餐桌布置多采用圆桌。主宾席的桌面大于其它的桌席,位置居上而且醒目,其它桌席可根据出席人员的多少,摆成梅花形。餐桌台面要布置花坛或插花。各种鲜花的品种一定要根据来访国的国花和风俗习惯适当选择,在布置花坛时不要过于花俏,要保持严肃、庄重。宴会厅内所有餐桌和工作台都要加台围。在主宾席的左侧上方设讲台,讲台上摆设麦克风、台灯、茶盘,供两国领导人讲话用。乐队的位置设在整个宴会桌区的下方,一般不要离宾客的坐席过近。
国宴通常设有专门的休息区,也叫迎风酒会区,布置小圆桌,周围适当摆些椅子,在宴会厅周圈设贵宾休息厅,按会见的要求进行。
[国宴时间]过去通常花两三个小时,每次国宴上,各外交团团长都上台致祝酒词,各国使节和夫人均需排队向中国领导人敬酒,随着与中国建交设馆的国家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排越长。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为25个,到了1965年底,数量翻了一番。现在国宴时间为1小时15分钟。
[国宴规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每次国宴,动辄500至800人,而每年例行的国庆招待会,参加人数达三五千人。到上世纪60年代,我国欢迎来访国宾的宴会通常设宴席50多桌,除邀请来访国宾一行外,还邀请外国驻华使节夫妇,外交团等20多桌,加上中方陪客,济济一堂。每次宴席,宾主双方都发表讲话,讲话稿译成英、法、俄三种文字。
1965年2月28日,外交部提出“礼宾革命”的建议,包括取消外交团祝酒和排队敬酒,免去国宴入席前的挥手致意等,国宴上双方讲话后碰杯前奏双方国歌,也显得不够自然,改为双方领导人刚入座前奏双方国歌,讲话前不奏国歌。
1978年9月开始,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访华,中方不再通知各国驻华使节参加迎送;国宴时中外双方不再发表讲话;为来访国举行的国宴,只邀请来访国驻华使节和使馆部分外交人员出席。自此,我国的国宴规模由原来的50桌减到10桌左右。
目前的欢迎国宴通常为7桌或8桌。如国宾随行人员少,宾主出席者不超过50人,宴席则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
[国宴就座]国宴严格按对方提供的礼宾顺序名单安排席位,并事先通知出席者;按来访国的习惯,安排长条桌或马蹄形桌,尤其注意安排好主桌,不一律安排圆桌就餐。精心制作座位卡,用两种文字写成,方便客人入座;座位卡上的名字中文在上,外文在下;如名字过长,中文只写姓氏和职务,外文则写其全名和尊称。
[用餐标准]1949年 “开国第一宴”后,新中国采用了“高规格”的国宴模式;周恩来总理制定了四菜一汤的国宴标准,倡导并推动“礼宾革命”。
1984年后,国宴的标准更改为:总书记、国家主席、委员长、总理、军委主席、政协主席举办的宴会,每位宾客为50至60元;如果宴请少数重要外宾,则在每位80元以内掌握开支;一般宴会每位宾客标准为30至40元。宴请时中餐四菜一汤,西餐一般两菜一汤,最多为三菜一汤。同时规定,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如茅台、汾酒等,根据客人的习惯上酒水,如啤酒、葡萄酒或其他饮料。
目前,国宴每人每餐标准不得超过200元(不含酒水),宴席为四菜一汤或三菜一汤。
[国宴菜系]红烧肉是毛***最喜爱的一道菜,而邓小平的最爱是乌鱼蛋汤,江泽民的最爱是顶级牛扒,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最爱却是开水白菜。淮扬菜成为国宴菜的起点,与周恩来有密切关系。周恩来一生钟情清淡爽口的淮扬菜,当时他考虑到国宴嘉宾来自五湖四海,认为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淮扬菜正合适作为国宴菜。
国宴菜现变身为“堂菜”。“它是结合了全国各大菜系的优点,根据大会堂接待对象的不同特点加以改造而成的”。“堂菜”具有涉外特性,更借鉴吸收了不少西餐的烹调技法。以食材来看,早期周恩来出于“革命精神及艰苦奋斗”而批示的“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随着菜式西化和时代发展早已不再是禁令。不过,为了调和众口,现有的四五百道“堂菜”仍然继承最初的原则,多清淡软烂, 嫩滑、酥脆、香醇,以咸为主,较温和的刺激味道为辅。
[烹制手段]国宴烹制须非常精细,炖、烧、煮、蒸、炸、溜、焖、爆、扒一应俱全,加上近几年来,还借鉴吸收了西餐的烹调技法,使烹调手段更加多元化。
鱼、肉、海味等直接从库房提,菜是定点特供,用料也很讲究。如油菜,可称是普通的大路菜,选用时则要选三寸半高,叶绿肉厚,去掉菜帮留三叶嫩心,再将根部削尖,插上胡萝卜条,这就是经过精细加工的宴席素菜:鹦鹉菜。如做“枸杞炖牛肉”要用未成年仔菜牛,选其五花肉,剔净肋条以外的肉,只用肋骨肉,改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再配上大块成年牛的臀肉及牛骨,放入甘肃产的大枸札子,用小火慢炖。炖烂后捡出成年牛肉及牛骨,这样制成的“枸杞炖牛肉”汤汁清澈香醇,牛肉酥烂,口感软滑。
[原料选用]许多都是食中珍品。如燕窝、鱼翅、熊掌、鲍鱼、鱼唇、明骨、哈士蟆、鹿筋、竹荪、猴头蘑,还有对虾、鱼肚、鲜贝、马哈鱼、鲥鱼、飞龙等。不仅要广泛选精,还要对原料的产地、季节、质地、大小进行严格筛选。
从产地讲,燕窝要用泰国的官燕,鱼翅要用南海产的一级裙翅,大连的鲍鱼山东的对虾、加吉鱼,张家口外的绵羊,福建的龙虾,镇江的鲥鱼,乐陵的金丝小枣等。
从季节讲,熊掌要用“蹲仓”时猎获的黑熊前掌,鲥鱼须端午节前后捕捞的。桂鱼要桃花盛开时节捕捞的,就是萝卜也需要霜降以后的。因此,烹饪用的原料,只有在质量最佳期使用,才能保证烹调出高质量的菜肴。
[宴会程序]当宾客进入宴会厅时,乐队奏欢迎曲。服务员应站在主人座位右侧,面带微笑,引请入席。宾客入场就绪,宴会正式开始。全场起立,乐队奏两国国歌。这时已经在现场的服务员,都要原地肃立,停止一切工作。
在主、宾起座时,主宾桌的服务员要随时照顾,现场的其他服务员要有秩序的回避两侧,保持场内安静。主宾桌负责让酒的服务员,要提前斟好一杯酒,放在小型酒盘内,站立在讲台一侧,致辞完毕立即端上,以应宾、主举杯祝酒之用,并跟随照顾斟酒。
国宴一般是晚上举行,入座前已摆好冷盘,有四五种冷菜,一般是素菜、荤菜,有鸭掌、酱牛肉、素火腿等。
为保证菜点质量,使宾客吃得可口满意,服务员要恰到好处地掌握上菜的时机和速度。这就需要服务人员要熟悉本次宴会各种菜点的风味、火候和烹调所需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适时上菜,还要及时与厨房互通情况。上热菜前,先上汤,然后是上荤菜、素菜,第一道菜,往往是最为名贵的,热菜一般是三荤一素,菜都是用小车从厨房推出来。
国宴不是四个菜同时上,而是等宾客吃完一道菜后,就有专门的服务员及时换下道菜。主菜上完,再上甜点、水果,水果是根据季节,有猕猴桃、葡萄、西瓜等,一般不固定某一种。
每次用完餐,服务员都对桌布、筷子,进行清洗、消毒,盘子,碗等炊具也一样,以前,主要靠蒸、烫等进行消毒。如今,用洗碗机,去污、消毒,全部自动化。
[宴用餐具]盘子都是选用湖南醴陵、山东淄博生产的瓷器,尺寸分别为6寸、8寸的。国宴餐具,非一般宴会所比,它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格。中国菜点讲究配备器皿。“美味还须美器盛。”从古到今,中国菜点讲究一条龙,一条凤,非常重视菜点形态。
而国宴实行单吃,菜型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选择合适的容器十分重要。有特制的中国瓷、陶器、金器、银器、不锈钢器、铜器等,瓷器、陶器有制做精美的象形餐具,如白菜形瓷盘、鱼叶形瓷盘,牛、鱼形瓷盘、龟形瓷盘、柿形瓷缸、桔形瓷盅、鸡形陶罐、鸭形陶缸、陶汽锅、海螺、苹果形碗等。而刀叉使用银质、 筷子选择象骨。金器有需全力相托的腰盘、圆钴;小可只手拿双的双耳樽形碗,单提合球盅单吃铜质双龙火锅等。
国宴讲究四美:环境美、菜品美、器皿美、服务美,而餐具器皿的精美则更让人赏心悦目。高规格的釉中彩瓷器是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以及钓鱼台国宾馆专用瓷器。釉中彩瓷不仅瓷质细腻、釉面润泽,而且是一次高温釉烧而成,常作为政府首脑互赠礼品之用。
[宴用饮品]人民大会堂国宴用酒,过去主要以茅台为主,现在一般不上白酒,而青岛崂山的矿泉水,青岛啤酒(600600,股吧)、五星啤酒,因出口量比较大等原因,现在在国宴上很少能见得到了。
新一代的北京啤酒、天津干白葡萄酒、可口可乐、燕京啤酒(000729,股吧)、橙宝、王朝葡萄酒、椰子汁、碧云洞矿泉水、浙江龙井茶等成为国宴指定产品。不管饮料,还是酒类,凡是被指定为国宴专用饮料的厂家,对其产品,都是以专门组织生产,采用特供的形式,严格工艺。
[宴会厨师]国宴的厨师,选调于全国各地,政治业务、文化素质较高,他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带来了全国各地名菜名点的烹调方法,在继承地方菜系特点的基础上,又根据服务对象的层次不同,注意因人而异,随客而变。160名厨师中,从特级、特技、高级到中级都有,其中总厨师长1名,下设热冷、面点、西餐,8个正副厨师长。
国宴厨师堪称‘百国大使’
国宴烹饪应该说也是外交任务和使命的一部分,不但要注重细节的*作。
王洪发是国宴烹饪大师,国家一级评委,前钓鱼台国宾馆副总厨师长。1984年被派驻瑞士伯尔尼大使馆工作三年。退休后,创建上膳苑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对外界来说,国宴充满神秘感,关于国宴的各种传说也四处流传。比如有的说法是国宴的用料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渠道,其实未必如此。国宴的食材也需要广泛的选择、当然同时要有严格的把关,这样才能成全美宴。
在我看来,国宴经过多年的发展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概念,它是国家举办的反映国与国之间外交礼仪最高规格的宴席,其布局、形式、菜品需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定。笼统地说就是要考虑来访者的民族种族、身体、文化等因素。
国宴的三个历史时期
我打理国宴的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70年代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钓鱼台管理处服务科工作,为第一代领导人服务的时期,那个时期应该说我们料理的餐饮还称不上是国宴,只是为来访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领导人而设的宴请。
此后一直到1980年代中后期是第二个时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为邦交国家的元首或者使团提供餐饮服务。服务科在这个阶段被移交外交部。在这个时期的中后期,外事活动明显增多,豪华团队增多,接待组织工作积极方便许多。第三个阶段是1990年代到21世纪,在比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下有大量的国家元首来访,国宴也走入了更加丰富、开放和多元化的历史时期。
在第一个阶段我受到的严格、正规的教育,以及当时组织化军事化的管理,培养了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这是令我一生受益的财富。当时对于服务科人员的遴选,要求政治可靠、表现积极。“知道的不说,不知道的不问。”当时的工作量不大,但学到的东西很多,为以后的开发和创新打下了基础。我曾经到北京饭店、四川饭店等地方学习深造,很多传统菜式的制作,高精尖菜式的制作,包括全套西餐的制作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到了1990年代,我们为第三代领导人服务,在这个时期也有很多国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规格上说,国宾馆主要是经典的小范围宴会,可负责来访嘉宾夫妇或者全家的一日三餐,这就需要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要求。而大型宴会方面,应该说人民大会堂是一个榜样。
可以和不可以
国宴菜单的圈定和制作过程,是我们首先接到外交部礼宾司关于某国领导人来访的指示,然后厨师长根据来访人员的生活习惯、个人爱好等拟定菜单,随后菜单逐级上报、层层把关,经批准合格后再选料、进货、加工、成型,然后再上火*作,道道精细。我们会根据历史资料选定原料,核定含糖、含油量等细节。由于有较多积累,开完菜单常常一字不改。
国宴作为两国友好交往的纽带,已经被赋予鲜明的政治与外交色彩,厨师的菜品来不得半点马虎。做菜首先得弄清什么不能上。
各国文化、宗教、信仰不同,各自对饮食的禁忌也不一样。而且国宴的厨师做菜,并不是简单的一汤、一羹摆桌那么简单,要考虑到民族关系、地域特点、饮食习俗、嗜好、宴会形式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国宴厨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了解各国的饮食习惯及忌讳,如在菜品中不能出现来访国家的国旗、标志;不能出现鸡爪、内脏等恶俗的食材;不能有违背来访国宗教信仰的禁忌食物,如印度人把牛奉为神圣,餐桌上就不能出现牛排;英国人视山羊与孔雀为不祥之物,在食雕造型中就不能出现这两种动物;法国人不喜欢菊花等等。一个国宴厨师堪称“百国大使”,对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食风食俗都要如数家珍。
而在服务方面也会由礼宾官事先制定接待方针,小范围开会。最早的接待方式视两国有没有建交等具体外交情形而定。在国宴场所或者外国领导人居住的地方,对他们是不是要微笑、打招呼等细节都会有规定。我们常用的接待方针是不卑不亢。
国宴的传统规格四菜一汤是最科学健康的规格,国宴规格从来没有离开过四菜一汤,三荤一素。不讲数量,讲究质量。料理国宴的心得,我认为突出的部分应该是用汤。汤的用料要到位,煮的时间要到位。汤好就成功了60%。在国宴发展过程中,烹饪方式和厨师服务不断变化。中间也吸收了西餐中有益于中餐的部分。传统中餐无可挑剔,但是如果需要创新,要一个崭新的面目,可以适当借鉴西餐。在1990年代末,我开始觉得越来越需要改变和创新,以前觉得吃老本可以,但是到了这个时期觉得不够用了。我们开始逐步认识和采用进口的原料、调味品等。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09-11-9 08:38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早晨的阳光
时间:
2009-11-9 12:57
国筵!!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