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大江东去作品---双笼记(第三回)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王.show
时间:
2009-11-2 10:23
标题:
大江东去作品---双笼记(第三回)
[size=6
第三回 曾相识人鸟情未了
诗曰: 人生几度又秋凉, 但见黄花满园芳。
曾经旧情难忘却, 谁知梦断在高唐。
玉堂金马成往事? 苦短人生见余章。
留得玉壶冰心在, 千古一叹淮水长。
上回书说道,这花振芳老先生,在家中花园与三位来访朋友赏鸟,在掀开笼衣那一瞬间,花老一见这笼中之鸟,突然大惊失色,跌坐在石凳之上。三位后生忙问何故,那老先生说道:“唉,此鸟老夫见过……”。
三位后生更觉奇了,第一次与老人见面,怎会……?
花老先生再次看了看鸟,慢慢的打开他的回忆之窗。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戍),因不满太后的专权和朝庭的贪腐,作为同情光绪朝七君子改革派的花振芳,无心流涟官场的尔虞我诈,回到了南京老家。花老一生酷爱养鸟,且有不少孤本“养鸟秘笈”,平时闲来无事,便以养鸟、养狗、养猫为乐,整日里含饴弄孙,过着与世无争的安静平和的生活。尽管家学渊源,德艺双馨,可儿子不肖,整日流揽在花街柳巷、秦楼楚馆之中,已成不谌造就之才,唯有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孙女——花瑞香身上。
瑞香长到八岁时,聪颖过人,然也难免小儿女调皮之态,经常和爷爷在家中盘鸟,其中她最喜爱的就是那只被爷爷视为珍宝的“洒花平翅一点金”。这“一点金”绣鸟,在江东一带,因其出色的相貌,一气能唱几十口的叫相,享有盛名。
花老的儿子名叫花见春,仗着家中底子厚,且他又是独门一枝,母亲瓜而佳氏又为满清贵胄,对儿子宠爱无比,家中财物任其消遣,不消几年,一个富裕之家便所剩寥寥。这花见春尤好赌赙,每次进局输多赢少。幸而这花见春之妻阮氏,即瑞香生母,生活勤仆,善于持家,至若大的府宅,尚能维持,未现捉襟见肘之态。
那天花见春又在赌场与一群市井无赖赌得花天黑地,对家正是那石坝街的有名的泼皮无赖邱五,这邱五也是个鸟贩子,他听说花家有一笼名鸟叫“一点金”的绣眼鸟,所值不扉,此鸟曾被一苏州大财主,出巨款欲购买而未得,于是看到花见春赌资快光时,便与他最后赙一把,言明就赌花家的那只“一点金”的绣眼鸟,邱五以桌面上的全部赌金为注,其结果自然还是花见春输了。
大凡赌徒为能赢局,几乎是不计后果的,一旦定下输赢后,大脑便清醒了许多,因这是一局定输赢,没有返还余地。见春细想起来,心里发怵,这别的还好谈,这只老爷子的爱鸟,上次一位玩家出了五两金子都未卖,这老爷子能让我拿去抵赌债?
当他瞅了一眼邱五一夥人,那严然不容分说的眼光,突然心里一阵哆嗦,这是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亡命之徒,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纨绔公子,是再难惹得起的,唯一的办法是兑现承若。
懦弱而又无能的花大少爷,为了兑现赌债,只好乘夜谮入父亲的书房中将鸟取走,而因又怕父亲怪罪,逃离在外多日,指望风头过后不再追究。
这邱五得到宝贝后,第二天大早起就上了鸟市,去寻访出五两金子欲买这只鸟的苏州大财东,结果那人早己不见踪影。谁知当晚鸟放在邱五家院子里又遭了窃,于是这鸟便从此下落不明了。
花老先生见丢了爱鸟,心急如焚。一看儿子不在家中,知道定是儿子所为,慨叹这鸟是再难找回了,大病一场,从此与这只爱鸟就再无缘相会。事己至此,花老也只好自我安慰了。毕竟,再好的鸟也只是玩物,问题是“缘份”两字,不必强求了。南京人有个忌诲,忌诲有人如想要得别人家的鸟时,说“买”和“卖”字,而一般在鸟市交易,如果看中某人的鸟时,也只是客气的问鸟主人“丢不丢?”或说“让不让?”,绝不会冒然问人“卖不卖?”。那天,那位财东来府上声言要“买”此鸟,被我一口回绝,因他基本道理都不通,看似倚仗财力以为猎奇者,绝非真正爱鸟之人。故老夫今日以玩鸟之心修练为人之道,大凡好鸟,皆为可迂而不可求者。今日之事能在十年之后,再与足下之鸟有一面之缘,吾心已足矣。
老先生这一番话,令三位后生肃然起敬,感佩不己。“说到足下的这只鸟,其实我早有耳闻,还是请你们先谈谈吧!”花老呷了口茶慢慢地站起身,在“一颗印”的面前细细地端详说道。
王竹庵走上前恭敬的说道:“实不相瞒,我等是今年春天才捕到的“新出春山老毛”,也确实在明孝陵右侧一带所得,皆因此鸟生有异相,其顶上有一颗金黄色点斑,故为其取名“金顶一颗印。”
花老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所以我第一眼便感到有些似曾相识之感,我那只‘一点金’如果活到现在,怕也有十岁啦。这‘一颗印’和我当年养的‘一点金’,不说有十分相象,也可有十之有八,我估计这两鸟必然有代传的血缘关系。看来这紫金山,确为一座宝山。”
这时该说的也都说了,到了要谈及此行的真正目的时,要开口就有些迟疑了。花老看出三位后生有点紧促的样子,似有未尽之言。
“三位既然来到蔽处,也算是缘份了,有话请讲,不用拘礼。”
扬兴正要将今日目的告知,突被竹庵止住,并抡白说道:“今日初次拜访花老前辈,受益非浅,承蒙厚爱,悉听前辈不吝指教,诚知老前辈知识渊博、学养过人,就其养鸟一项,我等实难凭一、二次求教,能得其大略者,更莫谈领受老前辈的道德文章之事,晚生就是倾其一生也难忘其项背。”
花老言道:“不然,老夫早己辞官归里,对世事烟尘,早已置身度外,更不敢擅为人师,乃至谬种流传,误人子弟。今日足下到访,也让老夫一饱眼福,看到了十年前丢失的爱鸟的后代,谨此表示感谢,为表谢忱,特置薄酒以待三位,望勿推却”。
三位后生大呼:“使不得”。急忙回道:“晚生有幸,见到高人,又承教诲,岂能再次叼扰前辈?”
花老说道:“不妨事,是老夫邀请足下造访,应当尽地主之谊,望勿推却,请!”
这可是王竹庵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想到此他突然有一种飘然之感,从花园里信步随花老在花园徜徉。
来到花厅,正面看到一幅明代沈周的一幅中堂山水画,两边的对联为: 万事未甘随俗转, 一官归去读书来。
花厅前廊柱也有一付楹联。
上联是:“将雪论交人尽热, 下联是:与梅相对我犹肥。
这花厅里的摆设,古朴厚重,情致高雅,可以想见主人的不凡情趣,让人感到一种阵阵的书香气息向你扑面而来。
面对着好客的主人,可以看出他诚厚待人的个性,更让这三位后生,不好意思开口谈及他们此行的目的了。待其酒宴摆下,分宾主坐下后,打后院走来一位小姐一位丫环,那竹庵等抬眼望去,竟是适才在走廓外迂到的绝色佳人。这竹庵慌忙下位,眼睛似乎能放出火光来。那位小姐上前先给爷爷道过万福后,又十分大方的向三位行礼,这三位没想到蓦然出现这一幕,慌忙还礼时,居然把酒杯碰倒。
花老先生将孙女安排在他身边说道:“我这孙女,未到及笄之年,却是我多年养鸟的助手,故我今日特地让她来会一会诸位,顺便也可让她见识一下,那只名叫“金顶一颗印”的绣眼鸟。
“当然,当然”,“应该,应该——”。那王竹庵主动上前引小姐走到一花梨木的架子上,详细讲述捕捉这绣眼鸟的过程。瑞香听后高兴异常,回到座位上,小姐嚷着要与几位哥哥上山捕鸟。
“哈哈,这孩子太放肆了,叫你来看鸟,你却要上山捕鸟,岂非得垅望蜀耳”,花老笑道。
“不妨事,不妨事,改日我等打点好以后,一同来约花老先生和小姐一道去捕鸟。其实赏鸟是一乐,这捕鸟更是一乐也。”这花小姐自小跟随爷爷,养在深闺很少出门,更不用说独自去郊外捕鸟。然而有爷爷为她撑腰,爷孙同游东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经不起孙女的纠缠,花老终于同意了。
瑞香向客人一一道别后,与丫环一阵轻盈的脚步离开了花厅。
离开了花家后,这扬兴有点扫兴的说道,竹庵兄看来是心有旁鹜了,明明是我等专为看鸟笼而来,可心思却用到别处了。不过,毕竟似这等佳丽美人,实在不得不令人动心。连我这般年纪,也居然会有“恨不相逢未嫁时”之心哪!
“二位听我说”,刘二说道:“有道是‘好事多磨’,花老不是一般之人,如果唐突造次,必将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必须要虔心以对,熳火炖肉,以待水到渠成。看得出,花老非常疼爱他唯一的孙女,至今一十六岁尚未受娉,有人想为其做伐,但都因其是除了必须有容貌、才气之外,还要答应做上门女婿,至今尚无有合适之人。”
“这有何难,凭王公子人才相貌,争得头名并不困难。只是——,只是令尊大人这一关,颇微困难。再说,那花小姐究竟是何打算,也很难度测”。
这一番话,让竹庵适才还信心瞒瞒的心,突然冷了下天。“是啊,我这是‘一厢情愿’啊,还不知人家怎么想的,便想入非非了。唉,看缘份吧”。一路上无语,各自回到家中。
正是: 先有洒花一点金, 后见金顶一颗印。
金点十年望穿眼, 印迹窄现再留痕。
莫言比翼成双飞, 再把世缘看风尘。
我把痴心告兰天, 能否平步上青云
。
作者:
快乐人生
时间:
2009-11-2 10:26
谢谢分享
作者:
老王.show
时间:
2009-11-2 11:20
第三回上传完毕!
作者:
开怀一笑
时间:
2009-11-2 13:54
作者:
南湖烟雨
时间:
2009-11-2 14:18
一湖春水起波澜。。。。。。。。。
作者:
老王.show
时间:
2009-11-3 13:17
再读一遍!写的好!
作者:
木子金军
时间:
2009-11-3 13:24
坐下来,慢慢的品
作者:
孤独冰
时间:
2009-11-4 19:33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