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花
标题:
京韵大鼓
[打印本页]
作者:
高天流云
时间:
2009-9-14 11:36
标题: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是天津曲艺中的一个主要曲种。京韵大鼓又名小口大鼓,该曲种前身原是怯大鼓,后经钟万起、于德逵等人的改革,将唱词改为京口上韵,腔调翻新,变为京音大鼓。后经不断改革,才最后定名为京韵大鼓。二、三十年代以来,男女艺人如雨后春笋,进一步确立了京韵大鼓在曲艺中位居冠首的地位,并形成了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刘宝全曾从天津老艺人王庆宏学艺,加之他个人的天赋与勤奋,使他成为京韵大鼓一代巨擘,并有'鼓王'之称,蜚声曲坛50年而不衰。白云鹏多演子弟书,其艺术特点以小、俏、细著称,独树一帜。张小轩风格粗犷沉着,气力充沛,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在唱段收尾时戛然而止,使人感到余韵不绝,别具一格。
以后又有女艺人小彩舞(骆玉笙)崛起于鼓坛,她根据自身特点,兼容刘、白等人之长,创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在低音方面吐字真切,声腔清楚,为一般女艺人所不及。小彩舞因此成为曲坛女鼓王,执天津曲坛牛耳三、四十年之多。骆玉笙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仍偶尔登台献艺。此外,当年天津还有大鼓票友,较著名者有李石如、冯质彬。
二十年代是京韵大鼓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其中刘宝全的造诣最高,有“鼓王”之称,蜚声曲坛50年不衰。以后有女艺人小彩舞(骆玉笙)崛起于鼓坛,她兼容刘、白等人之长,结合自身特点,创出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在低音方面吐字真切,声腔清楚,为一般女艺人所不及。她因此成为曲坛女鼓王,执天津曲坛牛耳三、四十年之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表达新的思想感情,天津的京韵大鼓演员、乐师以及新音乐工作者投入了改革工作,如骆玉笙的《珠峰红旗》、《光荣的航行》、《和氏璧》,小岚云的《逼上梁山》,阎秋霞的《愚公移山》等等,均在保持曲种原有特色及流派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建国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有成就的如赵学义(白派)、杨凤杰(刘派)、刘春爱(骆派)、钟玉杰(刘派)等。这些中、青年演员继承传统,大胆革新,使京韵大鼓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京韵大鼓重歌唱,唱腔属板腔体,专唱短篇曲目。其中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有由刘宝全、白云鹏等人据子弟书作品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等;还有一些写景抒情的小段《丑末寅初》、《风雨归舟》等。解放后反映现代生活的优秀曲目有《黄继光》、《光荣的航行》、《韩英见娘》、《刘胡兰》和新编历史题材作品《愚公移山》、《满江红》、《卧薪尝胆》等。
作者:
北方清雪
时间:
2009-9-14 12:25
中国的传统艺术有待继承光大。
作者:
彪彪
时间:
2009-9-14 14:32
作者:
青档绣眼
时间:
2009-9-20 14:20
地方戏种有很多都要失传了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