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开创者,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敬仰和爱戴的人文始祖。 黄帝陵坐落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分类第一号,堪称“华夏第一陵”,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抒发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合力的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的麦加”。自春秋起就举行官方祭祀活动,特别是秦汉以来,这里已成为官方祭祀的场所。1944年,因黄帝陵在陕西省中部县,经国民政府批准将中部县改为黄陵县。新中国建立后,每逢清明节、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国家大典。庙内碑廊珍藏古今石碑百余通,其中历代皇帝亲自颁发的御制祝文,名人政要亲笔题写的碑文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台湾光复纪念碑”等无不彰显着黄帝陵无以伦比的特殊地位。 黄帝陵景区山环水绕,景致宜人。桥山古柏端庄清翠,现有千年古柏81600余株,是我国最大的古柏林;“轩辕手植柏”高大挺拔,为黄帝亲手所植;庙前湖波荡漾、沮水微澜,庙内古柏参天、建筑巍峨,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一脉相承。 黄帝陵景区已连续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先进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认定和荣誉称号;是中国著名的祭祖文化之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 黄帝陵正以其庄重、肃穆、古朴、典雅的气势迎接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到来。 |
黄帝陵祭祀大殿 |
![]() |
黄帝陵祭祀大殿位于庙院北端,座北面南,为正方形花岗岩石材建筑,汉代造型风格,色调以青灰为主显得宏伟、古朴、庄严,是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 |
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 |
![]() |
越过汉武仙台,穿过一座汉代风格的棂星门,便是位于桥山山顶正中的黄帝陵冢了。黄帝陵冢前即为祭亭,亭宽10米,深6.15米,建筑形式为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前置放供桌、祭器与各种供品等,亭中置一高大石碑,碑高4.3米,宽1.2米,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为郭沫若先生受毛泽东嘱托,于1958年5月手书。该亭由八根柱子支撑,上部四角卷起处系有风铃,微风起时,风铃齐鸣,悦耳动听。亭柱上有两幅楹联,一为:“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祭亭地面铺以花岗岩石,显得纯净清亮,素朴庄重。从古至今,每年的清明、重阳祭祀大典,多在这里举行。此处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追思先祖功德,抒发民族情感的重要场所。 |
黄帝陵诚心亭 |
![]() |
沿中轴线北行即到诚心亭。该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面积约85平方米。歇山顶上,灰布板瓦与筒瓦紧紧相扣,前檐施勾头滴水,四边无墙,栏额下为花格装饰,旋子彩绘。明间南北两侧台基石砌如意踏步,次间、补间外侧有围栏围护。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观天地生物气象,读古今经世文章”;“诚朝圣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儿女情”。亭前东南侧有一砖砌壁,上书简介:“历代帝王将相、墨客骚人,现代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同胞华侨、外籍华裔,谒拜黄帝时,先要在诚心亭整衣冠,备礼品,平静心情,消除杂念,然后缓步进殿,顶礼膜拜”。 |
欢迎光临 中花 (http://www.zghncy.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