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26:15

象牙雕

象牙因柔韧细腻、光洁如玉的质地,受到人们的喜爱。牙骨雕刻作为一项特种艺术,它的发展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更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新石器时期始,或有了比较概括的文献记载以来,直至明清时期,牙角雕刻一直作为高级享用品被统治阶级垄断,其造型和纹饰也随着贵族豪门的嗜好而日趋精美和华丽。特别是在清代中期,即象牙雕刻的鼎盛阶段,其富丽、精繁的制作水平,简直无与伦比。

南北派象牙雕
  南派亦称为广派。他们的象牙制作侧重雕工,讲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装饰,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玲珑剔透见长。当时,广州是一个沿海口岸,经常与外通商,由于外贸通商的需要,一些迎合西方人土喜好的工艺品种应运而生。这些作品有象牙球、楼船、宫殿、宝塔、妆奁、粉盒等。广州象牙制品在技术上十分重视做工,加之广州气候条件温暖、湿润适宜,因此,象牙制品中精镂细刻的品种就成为广州南派艺术风格中的主要制品,最著名的是象牙球和雕花镜奁。
  北派指的是北京果园场和造办处的牙雕。当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都非常爱好艺术,在宫中所设置的27个作坊中,就有专制象牙制品的作坊。主管作坊的官员不少都是行家,他们对创作非常重视,而且态度认真。尤其是造办处位于养心殿,方便于帝王的巡视和盘查。由于造办处内集中了擅长各门技艺的优秀工匠,因此,各作坊之间在创作上互相影响,在技术上互相借鉴,将其他各项雕刻技法融会到牙雕艺术中来。他们的创作不惜工本,除精雕细镂外,又重视磨工,使北派牙雕在艺术上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

鬼斧神工的象牙球
  因商贸的需求,民间艺人仿自石雕,创造了镂空雕花、专门用作观赏的象牙球。这种象牙球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式浮雕花纹。球体从外到里,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外观看来只是一个球体,但层内有层。其中的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并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镂着精美繁复的纹饰,有百花、龙凤及山水人物等数种。球与球之司相互连接,雕刻外层球体表面较易,但刻镂内层许多球体时,因施工空间的限制,很难,所以象牙球工艺会让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这种球被称为“鬼工球”。到清乾隆时期,有了更大发展。起初广州牙雕艺人借鉴石狮口中含珠的镂雕形式,经过细心的设计与钻研,并加以大胆的想像和巧妙的手艺,用象牙材料创作了球内套球的新花色。象牙球从开始的1层,至清乾隆时期发展到14层,再到清末已达到25或28层,目前最多能刻至42层,确是我国象牙雕刻中的一种特殊技艺。

象牙艺术品的真伪鉴定
  对于象牙艺术品真伪的鉴定,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一、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都会老化。年代久了,表面就开始泛黄,再由淡黄逐渐变成姜黄、深黄,直至浅棕色。并且,同一件象牙器上,颜色还往往深浅不一。伴随着色泽的变化,有的器物表面,还会出现一根根短头发丝样的浅纹,我们称之为“雀丝”。牙器的年份愈久,雀丝就愈多、愈黑、愈深和愈长,进而就会表现出裂纹。作伪者做旧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却无光,无包浆,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嗅之,有一种烟呛味。二、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由于深浅刀法并用,圆浑而挺拔,衣着线条下垂而坦然,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近代仿制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繁复,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软弱。三、注意旧料新雕。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旧的牙器有损坏,取其一部分改头换面,用来充当古代的牙雕制品。对此,我们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四、款识辨析。关于款识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还应该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如清末民初的微雕家于硕,他的书刻不仅清新秀丽,且气势连贯,像是一气呵成。目前,于硕的作品也有仿冒的,仿冒品的微刻,字形欹斜,运刀偏直,笔画粗细一致,与真迹有很大区别。

象牙编织工艺
  象牙编织工艺,即以象牙劈成的丝,磨平打光后,编织成各种物品。传说象牙劈丝织席这项技术早在汉代就有,清代广州的象牙艺师们,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与不易碎的韧性原理,将用药水浸泡过的象牙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磨制到牙片呈现出洁白的光泽为止,然后编织成各种纹饰。用这项工艺制作而成的象牙席和象牙扇最为有名。
  据文献记载,明清两代帝王纵情于物质享受,他们把大批工匠从各地召集在自己的宫院中驱使劳作,尤其是雍正以后,宫中牙雕工匠数目每年都不断增加。不仅如此,南方各个作坊还要按时向宫廷进贡所需要的东西。牙匠们在编制牙席之前,先用药水将象牙浸软,然后利用象牙细致的纹理和柔韧的原理,把它们劈成厚薄宽窄均匀的薄片,再磨制到牙片呈现出洁白的光泽,最后编织成各种纹饰的凉席。这种象牙编织席,纹理细密均匀,但制作程序十分复杂,且费时费料,每制一张席,耗资甚大。雍正皇帝也不得不以躬行勤俭为名,下旨传谕广东督抚“禁广东象牙席,禁民间购用”,故象牙席传世数量极少。
  当年雍正皇帝下令禁止制作象牙席以后,因编织扇用料不多,遂将象牙劈丝、编织等技术运用到了牙丝扇上。为了宫廷装饰的需要,从18世纪起,广州地区官员按时进贡这种小巧、精雅、富丽、美观的牙扇。牙丝编织纨扇,清代称之为“拔丝宫扇”或“牙丝宫扇”,是用磨光打匀的象牙丝编织成固定的形状和各种纹饰,然后镶以不同质地的框架制成。为了增加扇面的立体感,往往配有浮雕的吉祥花卉纹图案。一般是用象牙刻成人物、花卉、昆虫等形状,用金银丝固定在扇面上,组合成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这种制作技巧高超、精美富丽的牙扇,是专门为皇家特制的宫廷艺术装饰品,民间难以得见。

象牙微雕与“南于北吴”
  象牙微雕艺术在中国由来已久,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当时已有高不盈寸的立体微雕。从清代起象牙微型雕刻开始多见,并涌现出许多微雕名家,其中以被收藏界称为“南于北吴”的于硕和吴南愚最著名。江南著名象牙微雕家于硕,擅长用盲刻法,即在肉眼看不清的情况下,全凭手感运刀雕刻而成,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轻重缓急,随心所欲,运刀如运笔,得心应手,字字意气连贯,流畅自然,其功力之深令人瞠目结舌。与于硕齐名的另一位微雕家是吴南愚,后人评他“能于五分方圆之象牙面上,刻字千余,具有帖气。非用放大之镜不可辨识,不知其何以为之。是殆所谓鬼斧神工也”(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近年来,象牙微刻作品的市场价格走势也逐渐上升,收藏象牙微型雕刻作品已成为一些精明的投资者的目标。

象牙染色工艺
  象牙的染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然,在象牙上以色彩衬托出花纹,这种雕刻、着色技术,在汉代的牙骨雕刻制品上也曾发现过。但如上述,只是在刻好的纹线内加上颜色,使所刻的各种纹饰更为突出和清晰。唐代的象牙染色,实际上与汉代相同,也是为了要衬托出花纹,使所刻的花纹清晰、优美。
  染牙真正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应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的牙雕,是先雕刻后染色,整个经面刻有缠枝宝相花纹,红色花纹是用矿物颜料涂成。到了清代中前期,染色技术虽然有所提高,但所用颜料并没有什么改进,有的仍是以水调矿物进行染色,有的是涂漆着色。矿物颜料染色虽然能够渗透到象牙的表层里去,使色彩不能退除,以此显示出花纹的阴暗或层次,但缺点是染的颜色较重,且会出现染色涂料沉淀的粉末斑块状物质。象牙染色是为了使所刻的象牙在色泽上改变其本色,更为精美,但是颜料的使用不当和染色技术的不完善,反不如原来象牙的本色质感更为美观。到了清代中后期和民国时期,染牙技术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使用油彩和化学药水浸泡等方法。油彩染色,花色鲜艳,清晰有光泽,没有沉淀不均的斑片,也没有无法去除的堆累感;化学药水浸泡着色,使色彩慢慢地浸融到牙质里去,这种染色,基本是通体染色,既不失去象牙的纹路和质感,又着色均匀,自然如天成一般。这个时期的象牙染色工艺与其他雕刻工艺品种一样,在我国的雕刻工艺史上,均达到了鼎盛的阶段,无论是品种的多样,还是题材的丰富,都已达到了历史的高度。
  总之,象牙染色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日趋先进。如现代北京牙刻“秋虫白菜”,颜色艳丽,润泽宜人,深浅交接处,自然得体,配合着精湛的雕刻技巧,使作品更加宛如天成。由此可见,如今的染色技术,与古代相比,早已大不相同了。

多种多样的象牙人物
  明清时期,牙雕人物范围较小,只有仕女、八仙、罗汉、观音,以及带有升官、进爵、发财、多寿等所谓吉祥题材的福、禄、寿三星一类的“老人像”,但雕法刻工亦非常奇妙。其作品有柔美的,有刚健的,也有两种风格兼有的,或介乎于两者之间刚柔相济的。牙雕弥勒佛、八仙人物等,有的刻工俭朴,有的刻画精细。如弥勒佛,一般均是以交脚坐姿的形式刻制的。其左手持念珠,右手执布袋,袒胸露腹,嘴笑,以突出弥勒佛的福相为主,与同时期的田黄石刻弥勒有着极为相似的雕刻风格。而魁星像,则刻画得十分细致。作者以夸张的手法,将魁星的嘴刻画得奇大,但满口的牙并不是以往大嘴獠牙式的传统刻法,而是细齿,使观者不致产生厌恶感。由于裤脚相束,衣服贴身,而显得干练、浑朴。细审眉目、衣饰、手足,则无不精妙。
  民国时期,民间艺术家王彬设计监制的牙雕作品,也非常有特色。他刻制的象牙雕刻作品,往往根据象牙自然弯曲形状进行设计,雕刻形象仿制明末清初时的雕刻技巧,牙色自然,细腻圆润,清秀端庄,是融合了南北牙雕艺术风格的佳作。王彬设计制作的象牙作品,在当时非常受欢迎,绝大部分流落国外。

拨镂雕刻而成的牙尺
  在采用拨镂雕刻法的牙雕工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牙尺。在古代,牙尺是上层社会的生活用品。中国流传下来的唐代牙尺很少,目前,上海博物馆保存着一件唐代花卉鸟兽纹拨镂牙尺。这件牙尺,按竖式排列方法,以单线为栏,中间以双线,等分10个小格,两面寸格内刻镂鸟兽、花卉以及亭台等图案,格内有细刻圈形花芯的小朵海棠,犹如尺星,刻纹精细、优美,画面整体和谐,虚实相间,疏密有致。所刻鸟兽都是那么富有活力,而且花木也充满生机,动静结合,使牙尺更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象牙雕常见的作伪方法
  我们在市场上,常常会看到一些故意做旧的象牙雕刻品,其材料本身是象牙,但是新象牙,为了冒充旧牙雕,作伪者通过各种手段,使新象牙牙色变得旧黄,以期假冒古董而获取厚利。常用的作伪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将新象牙沉浸在浓茶水中加热,或置于咖啡汁中浸泡数周或数月之久。二、将象牙制品浸泡在松节油中,在阳光下曝晒三四天。三、将新象牙放在烘炉和冷冻柜里交互烘烤和冻结,使之热胀冷缩过度而产生裂痕,冒充古旧象牙的自然裂缝。四、置于烟中熏烤,使新象牙的颜色与旧象牙的相似。经烟熏后,某些易挥发的类似焦油一样的物质便均匀地粘附在新象牙的表面。但用这种方法作伪,其色泽可以被沾有汽油或酒精等有机溶剂的布擦掉,假色擦去后,依然保持着新象牙原来的自然色泽。有时,用低劣手法作伪的颜色,还可以被温水和肥皂水洗去。民国时期,曾流行用染料来染色,以达到做旧的目的。被染色的象牙,整体颜色都均匀一致,然而随着年代而自然变旧的象牙颜色,其最暴露于外的部分,显得更暗一些。所以,在鉴别牙色时,我们可以察看一片牙的底部或内部,观其色泽老化的变化程度与表面是否一致。经人工染色做旧的象牙,一般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将器表和内部深处的色泽做成两样,而自然老旧变色的象牙却有此方面的差异,这就为我们鉴别象牙到底是自然泛黄还是人工做出来的,提供了一个标识。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28:39

牙雕钓鱼仕女

17×5厘米
估 价:RMB 8000

  仕女神态逼真,服饰雕琢细腻,刻画传神,作品将人物的举止和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29:42

象牙镂雕人物纹名片盒

高9.5厘米
估 价:RMB 4000

  名片盒人物、景物雕刻精美,匠心独运。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30:21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纹信插

高27厘米
估 价:RMB 18000

  信插以镂雕、透雕等多种技法雕刻而成,雕刻精美绝伦。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33:19

象牙镂雕云龙狮纹香熏
民国
高29.5厘米
估 价:RMB 15000

  作品运用圆雕、透雕,平雕等各种技法,施不同纹饰于器物之上,纤细精美,造型奇巧,风格丽而不俗。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39:01

象牙丝编织玉堂富贵图宫扇
清中期
57.5×33.6厘米

  扇面呈圆腰芭蕉形,用厚不足1毫米的象牙丝编织成蒲纹锦地,上嵌玉兰、芍药等花卉及蓝甸鸟,寓意“玉堂宝贵”。扇面中心嵌棕竹柄粱,镶有铜镀金点翠錾蝙蝠纹护顶,柄粱嵌雕盘夔、宝相花纹的橙、紫、黄,红四色密蜡护托。扇边包镶玳瑁框,嵌骨珠及淡绿色彩绘花蝶纹画珐琅握柄,并系有明黄色丝穗。此扇画面章法极精,将编织与浮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制作精细,孔缝均匀,花卉色调清新,富丽华贵,是18世纪广州工匠向朝廷进献的寿礼。清宫旧藏。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40:01

象牙编凉席
清中期
216×139厘米

  此席以象牙编成,长方形,席面洁白细腻,平整光滑,纹理细密均匀,柔软舒适。席的背面包镶枣红色绫缎,四周沿包蓝色缎边。夏日时节使用可避暑热。此席是清中期广东传统牙雕工艺制作的重要贡品,传世稀少,现仅存四领。清宫旧藏。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7-9-21 15:41:11

总版:都是你的好东西呀!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42:26

牙雕蔬果草虫摆件

9×8厘米
估 价:RMB 12000

  作品以写实手法将花果草虫等表现得活灵活现,精致逼真。

孤飞鹤 发表于 2007-9-21 15:43:22

象牙雕人物成扇

长28厘米
估 价:RMB 18000~25000

  成扇为象牙质地,上雕绘人物故事图,画面繁复但层次感很强。染色工艺的运用,使景物表现丰富,色彩鲜明。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象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