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 发表于 2008-1-22 21:26:10

收藏市场的“捡漏”面面观

常能见到收藏报刊上一些“捡漏”的文章。“捡漏”即在收藏品市场上“捡到便宜”、“淘换到宝贝”,其中不少是淘宝者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从有些将宝贝当废品卖了的卖家手里捡到便宜货的事情。这些能“捡”到“漏”的不外乎两个地方,一个是各藏市的地摊上、小店里;一个是各偏僻的山区和农村,后者所“捡”到“漏”似乎更能得到便宜。但是在收藏品市场日臻成熟、收藏爱好者眼力日渐提升的今天,从前者手里“捡漏”似乎越来越不易、越来越少见,本期刊发一组“捡漏”故事,通过这些收藏者的切身经历来告诉您,“捡漏”中的偶然与必然。
  垃圾袋里“捡漏”

  2005年12月9日,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分组抽签仪式在德国东部第二大城市莱比锡举行,那一刻,2万平方米的莱比锡会展中心一号大厅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全世界三亿五千万球迷通过电视观看了抽签的全过程。抽签仪式由国际足联新闻部主任马尔库斯·奇格勒主持,一代德国足球名将马特乌斯、球王贝利、荷兰球星克鲁伊夫、喀麦隆足球英雄米拉等人依次为八个组进行了抽签。

  抽签结束后,德国清洁工布鲁斯开始做保洁,无意中他发现了一个垃圾袋,里面装着印有世界杯32强队名的纸条。这些纸条正是国际足联新闻部主任马尔库斯·奇格勒在主持抽签仪式时从玻璃球里取出的纸条。当时布鲁斯只是想看看垃圾袋里有没有塑料瓶之类不易分解的垃圾,没想到发现了这些纸条。他忽然觉得:这些不是普通的纸条,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于是,布鲁斯取出了垃圾袋里的纸条。

  当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在柏林举行时,布鲁斯在世界著名购物网站EBAY上拍卖了这些纸条,获得了10000欧元的收益。

  西方有一句谚语——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但是这宝藏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当机遇出现时,你要用敏锐的目光、睿智的头脑去抓住财富,否则即使财富在你的手中,你也会熟视无睹,与财富失之交臂。

  配票之乐

  要想收集齐我们国家全部的邮票,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多集些邮票,还真得精打细算。笔者是一个近20年的“配票迷”,十几年来,采用配票的方法,配成了T2《杂技》、T7《武术》、T12《医疗卫生科学新成就》、T16《带电作业》、T43《西游记》、T44《齐白石作品选》、T54《荷花》、T75《西周青铜器》以及编号票《白毛女》、文5《革命文艺》、文7《毛主席诗词》等重点邮票,成本投入相当于邮票市场价格的1/4。比节省投资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快乐和惬意,享受了难得的“配票乐”。

  你想想,把那些分散在许多人手中的散票,重新汇聚在一起,改变“妻离子散”的现状,使他们来一个“大团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不过,这需要付出许多的代价,要耐得住寂寞。

  十多年前,我在邮市上发现一位邮商正在出售T54《荷花》的那枚70分的高分值票,共有两枚,他开价每枚8元。当时觉得如获至宝,可不凑巧身上带的钱不够,于是,我恳求那位邮商:“这两枚邮票你帮我留下来,我回家取钱一会儿就来!”我如愿以偿得到这两枚《荷花》。

  之后过了两个多星期,碰巧又在另一个经常卖散票的摊位上采购到《荷花》的另几枚低分值票(面值8分),正好凑成一套,算起来,这套《荷花》新票只用了14元,与当时的价格相比,只花了不到全套价格的二分之一,总成本不到20元,而今天的《荷花》套票已达180元。

  说到底,那些稀有票种,你就是十年、八年恐怕都难得集齐。但我觉得,那是体验和享受配票过程中的艰辛和乐趣,这是因为,对于一个集邮爱好者来说,还有什么比尽情享受集邮的乐趣更重要的呢?

  分币“捡漏”上当

  去年过年,我带着朋友去南京夫子庙参观,路边有一个旧货市场,里面有几个人摊位是卖邮票、纸币的,我收藏邮票,我就拿起地上的邮票册仔细看起来,可是看了半天也没见中意的。正在失望之际,摊位一角的一个硬币薄映入我的眼帘,我拿过来一翻,里面除了银元和铜板外,还有一些新中国的分币。我最近响应小孙子的号召,要为他收藏一套新中国硬分币,所以对其中的分币比较感兴趣,在硬币薄中我注意到一枚1981年的5分硬币,这可是新中国硬分币中“五大天王”里的一枚,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发行这五枚分币,是打算做成纪念币赠送给友好国家的,因此发行量非常小,只有少数曾在市场上流通过。(另四枚分别是1979年、1980年的5分硬币,1980年的2分硬币和1981年的1分硬币)。

  当时这类枚硬币的价格大约2000余元,我不露声色地将这枚分币和另几枚分币从钱币册中取出,细细察看。没错,看来“捡漏”的机会来了,我上前问价,老头说,这几枚硬币拆开不卖,150元一枚,共1200元。我知道除了那枚价值很高外,其余全是二三十元一枚的普通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800元成交。

  一回到家里,我就打电话请专门收藏硬币的朋友来给我的“五大天王”掌眼。第二天一早朋友就赶来了,他拿起那枚硬币仔细一看,马上发现了破绽。其实这是一枚用1987年的五分硬币将“7”字改刻成“1”字的赝品,这种用真币改刻的伪品,表面颜色也是那个年代钱币的自然成色,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结果我“捡漏”不成反上当。

  这件事已过去一年了,但这枚分币我一直保留着,用它来提醒自己谨防上当。“捡漏”对于每一个搞收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要想“捡漏”成功,关键却要靠眼力和经验,眼光差的人,不光捡不到漏,还要为“打眼”交学费。

xfruan 发表于 2008-1-22 21:42:38

不是谁都能捡到漏的,没有一定功力,眼力不够者需谨慎

内蒙老马 发表于 2008-1-23 01:12:14

楼主你好,如果是你的亲身经历请你常来聊聊。
    我也说说我的配票和捡漏。1、配票 我都是配信销票,对品相要求极严,象配齐“奔马”、“齐白石”、“扇面画”等难度就很大,因为它高面值票多,而且是白底,邮寄过程中极亦弄脏。曾经用了几年时间配齐一套特13“一五计划”全套18枚。2、捡漏 86在齐齐哈尔集邮公司碰到一个卖“杭州西湖”邮资片的(是特种片的第1套),要价一元一套(是作为滞销品搭出来的),当时发行价是1.20元,经商量5.00元买了10套,到97年末时涨到100多元一套。这类事太多了三言两语说不完。

沈阳老张 发表于 2008-1-23 09:30:10

宝藏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

老烟斗 发表于 2008-2-14 16:11:31

说起配票,最失败就是配丁60宫灯.60分的高值,方连丢了,至今也没配上,精力.时间不用讲.集邮人的精神~~~~~~~.我最佩服的是配信销票的邮迷.票要好.章要盖的是地方.这么难还要一张张,一套套的配齐.什么精神~~~~~~~~.

内蒙老马 发表于 2008-2-14 21:03:10

(回楼上)我玩新票除特便宜,一般不散配都成套的来,配票都是配信销的,配票既要有毅力还要有精力,既要有信心还要有耐心,如果一大套票只差一枚,当看到它时一定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不知朋友是否有同感。

好运开心 发表于 2009-2-15 12:54:16

哈哈很有趣!我在国外旧市场捡到了齐白石画集,萧谦中画集,还有很多子画,很有趣!

亚尔斯兰 发表于 2009-2-15 23:49:21

生搬!这是去年北京晚报上登的一篇文章,像这种针对性很明显的帖子,转贴的时候一定要注上来源,没有版权意识是会为这个吃官司的。

大漠堂 发表于 2009-2-23 01:07:26

捡漏哪有那么多漏呢!是需要眼力和经验,世界上是没有免费的午餐,便宜是朋友让的,也是朋友给的。支持楼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收藏市场的“捡漏”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