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颏乐 发表于 2010-1-24 09:46:19

物种名称:三道眉草鸟
  学名:MEADOW BUNTING Emberiza cioides
  别名:韩鹀、山带子、山麻雀、小栗鹀。
  物种分类:属雀形目、雀科。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区域:我国北部,西抵新疆,南至福建。西伯利亚南部、蒙古、中国北部及东部,东至日本。
  分布状况:亚种castaneiceps为留鸟,见于华中及华东,冬季有时远及台湾与南部沿海。
  叫声:鸣声为短而急的短句,常在突出的栖处作叫,但开始音tsitt不高。叫声为偏高的zit-zit-zit声,为快速而成串的3~4个音节。
  描述:体型略大(16厘米)的棕色鹀。具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图纹和栗色的胸带,以及白色的眉纹、上次纹并颏及喉。繁殖期雄鸟脸部有别致的褐色及黑白色图纹,胸栗,腰棕。雌鸟色较淡,眉纹及下颊纹黄色,胸浓黄色。三道眉草鹀的喉与胸对比强烈。耳羽褐色而非灰色,白色翼纹不醒目,上背纵纹较少,腹部无栗色斑快斑块。虹膜深褐色;上嘴色深,下嘴蓝灰而嘴端色深;脚粉褐色。
  外形特征:体长约15厘米。头顶及枕部深粟红色、耳羽栗色背面近栗色而带近黑色纵纹;颏及喉近白色,下体余部大抵红褐色。幼鸟上体炭黑色,羽缘均带土黄、赭黄以至栗红色,头侧为土黄色的斑杂状,胸及腹侧密着褐色条纹。三道眉草鸟的体型非常类似于麻雀,而且它们的大小也差不多,体长大约是在15厘米左右。它的头部颜色很丰富,头顶是栗红色,而且很深。耳部的羽毛是栗色的还带有黑色条纹。白色的喉咙部分更是明显,身体其它地方的羽毛都是红褐色的。
  生活习性:夏季多见于丘陵及高山上;冬季抵达山脚或山谷及平原等地。常三道眉草鹀栖息在草丛中,矮灌木间、岩石上,或空旷而无掩蔽的地面、玉米秆上、电线或电杆上等。冬季常见成群活动,由数十只结集在一起;繁殖时则分散成对活动。雄鸟有美妙动听的歌声,特别是在繁殖时期。 到了冬季,它们就会冲到山脚下和平原处生活。在电线杆上、岩石上、空旷的地面上、草丛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如果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一般它们都是成群结队的集体活动。在进入繁殖期时,它们就会分散找配偶,此时它们的叫声会更加的动听,可以说的上是惟妙惟肖。食物大部分为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其幼虫和杂草种,如蓼、稗、狗尾草、鹅观草、荸荠、萝卜、麦等种子。
  繁殖:繁殖于4一7月间,每年繁殖二次。营巢于山地的灌丛中,小松树或茶树上,也见于溪边、田边小而密的荆棘丛中,离地多不及1米高。巢为较精巧的杯形构造,用草及细嫩的攀藤、撕碎的高粱叶等作材料,干草是最主要的成分,内垫以特别细嫩的草茎或根等。卵壳色泽变化甚大,浅蓝色或呈橄榄蓝色,或呈浅橄榄褐色,斑纹为棒状、粗线状、丝状等,底斑紫褐色、灰白或稍显红色有斑,表层斑橄榄褐和黑褐色。
  饲养方式:
  鸟的选择:在我国三道眉草鹀分布广,多为留鸟,易于饲养,适于初学养鸟者。雌雄异色,雌鸟上体黑褐色或黑色羽干线较多,脸部染土黄色;胸部栗色带不明显,腹部羽色也较淡。
  笼的特点:三道眉草鹀属食谷笼鸟,可用黄雀笼,亦可自制类似大小的竹笼,最好是封闭底、并有底圈,以防谷粒或谷壳飞出笼外,小型食、水罐各一枚、栖杠一根。
  饲料和喂法:三道眉草鹀可只给粒料,不给软料。如把谷子(或草籽)和稻子各半混合后喂给,经常在笼中挂喂些蔬菜或野菜,任其自选。冬季增加10%的油菜籽。换羽期补充10%的鸡蛋小米(或鸡蛋大米)。
  管理和调教:刚捕获的野生三道眉草鹀十分怕人,见人惊飞碰撞。应捆膀放入有笼套罩起的笼中饲养,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否则会碰得头破羽损。待鸟吃饲并稍安定几日后,再逐渐打开笼套,并置常有人走动的地上,使鸟逐渐适应。每周添换两次食、水,吹去食罐中剩余的谷壳,每周彻底清理一次鸟笼。待开始自己小声鸣叫后再全部去掉笼套,早晨或中午(冬季)挂明亮的高处,激发其鸣啭;平时仍置地面。南北方饲养三道眉草?均可随当地自然气候,无须特别照顾。

木子金军 发表于 2010-1-24 09:50:00

感谢分享介绍!

申大 发表于 2010-1-24 09:51:41

谢谢介绍三道眉草鹀

laohao 发表于 2010-1-24 09:58:43

漂亮的三道眉草鹀

星天外 发表于 2010-1-24 10:05:11

Re:

谢谢分享三道眉草鹀!

北京鸟友 发表于 2010-1-24 11:10:30

感谢介绍,分享了。

xiaoyu102 发表于 2010-1-24 13:23:18

学习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道眉草鹀